第四百三十二章 举步维艰的辽国

种建中撤回到了灵州,没有继续进攻,在后续部队上来后,他的骑兵就开始撤出前线,准备返京。

宋朝的战略目的很清晰,就是迫使察哥回师,西夏不能支援辽国,让辽国内乱继续坐大下去。

现在,察哥回来了,失去灵州的屏障,西夏断然不敢让大军离开兴庆府!

目的已经达成!

在种建中离开灵州的时候,西夏固然长松一口气,但内部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有人坚持要用大军,夺回西平府,否则大夏国祚难安。

有人则提议与宋朝和谈,答应恪守盟约,巨资赎回灵州。

更有人提出,迁都到凉州,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西夏朝臣争论不休,极少有人知道,李乾顺突然病重,昏迷不醒。

兴庆府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又突然冒出了‘兄终弟及,察哥登继’的小道消息,

一时间,兴庆府上下纷乱不已,牛鬼蛇神叠出。

……

身在陈桥镇的赵煦,在得到种建中大胜之后,心情大好,在田野间行走,看看刚刚播种不久的田地,笑着说道:“陈桥镇做的还是很不错的,听说,他们田亩划分已经完成了?”

章楶与许将跟在赵煦身后,心里想的都是种种大事。

听到赵煦的话,章楶没说话,许将微笑着道:“官家,不止陈桥镇,开封府年底就可基本完成了,明年能向北方各路继续推行‘新法’。”

许将说的是‘北方’,而不是全面复起。

赵煦在一处地头站定,看着渠道里有些干枯的水,道:“灵州既下,夏人应该会安稳几年。对了,你们对种建中那道奏本怎么看?”

章楶站定赵煦身后侧,思索着道:“官家,辽国内乱,于我大宋有大利。我朝大败夏人,又令辽国大失颜面,一旦他们腾出手来,北方怕是不宁。臣,赞同种建中之意。”

许将沉吟着,道:“官家,不止是派军潜入辽国,扶持各路叛军,还应当重点武装,指导他们行动!契丹立国比我大宋早,内里腐朽,若是能大肆行贿辽国朝廷重臣,或可从中有更多得益!”

有能臣在身边,确实能少废很多心思,赵煦满意的笑了笑,踌躇满志,道:“所以,互市一定要达成,要打开辽国的缺口!”

许将神色微震,终于明白赵煦‘互市’的用意了,抬手道:“官家,臣愿意亲自走一趟辽国上京。”

赵煦连忙摆手阻止,道:“卿家不能去,万一回不来怎么办?陈浖不是已经在上京了吗?去信给他,告诉他具体情况,也给他下任务。第一,互市。第二,该见的人要见一见。第三,给他权限,作为朕的特使,可自度审慎的决定一些事情。”

许将认真记下,继而瞥了眼章楶,说道:“官家,那陈侍郎是王尚书的人,历来立场趋于古板,不知他能否扛得下重任。”

赵煦也是若有所思,道:“先看看吧,李夏这边基本无大碍,我们接下来,战略上是防御辽国,战术上,要向南方,西北,东南发展。吐蕃那边我炎黄故土,该拿回来的要拿回来,尤其是一些战略要地。大理与吐蕃走的太近了,该敲打要敲打。海贸兴起,要多加鼓励,海上得约束保护,水师要认真的筹备……”

章楶,许将躬身,恭谨的听着,官家虽然说得凌乱,实则是在给他们提点重心,这是明年改元后的重要国策!

赵煦断断续续的说了一阵子,又看向开封城方向,双眼慢慢眯起,背起手,淡淡道:“传旨回去,朕定于十月初六到京。”

章楶、许将对视一眼,两人表情有了一丝凝重,躬身道:“臣领旨。”

赵煦的思绪从北方转回到了开封城,开封城里,现在又在演绎着什么样的剧情呢?

赵煦心里一笑,继续向前走,道:“军改还要进一步深入,军爵,军衔,军制,番号,部署,统帅以及军地关系等等,枢密院与兵部要拿出一个整体的章程,不能脱离朕的的考量,你们的一些想法过于古旧,要勇于突破,不能故步自封,困守一隅……”

章楶与许将躬着身,没有立刻接话。

眼前官家的想法,大大突破了‘祖制’,对于宋朝立国以来的军制几乎进行了彻底的否定,这不止是制度的改革,对人心的冲击更是前所未有!

‘制衡’,是大宋立国的根本,无所不在,贯穿了百年,但眼前这位官家,将这些‘制衡’统统打破,不断的在向上集权,这是宋人上下皆难以接受的。

眼前这位官家,英明果断,刚刚大败西夏,威望隆重的前所未有,他的话,有几个人能抗拒?

章楶与许将曾对赵煦或委婉或直接或间接表达了好多次不同意见,都被赵煦无视或者批驳了。

‘希望章相公能有办法。’许将心里默默道。

‘军改’事关国社,不能有一丝大意。

五代十国的惨剧,至今每每想起还令人头皮发麻,心惊胆战。

在章楶,许将等人苦思办法的时候,工部侍郎陈浖已经到了上京。

他面对的是辽国新任兵部尚书萧天成的质问,以及外面林立的刀斧手。

萧天成面色阴沉,愤怒难当,盯着陈浖喝道:“陈侍郎,你我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贵国言而无信,是针对李夏,还是冲着我大辽?真当我大辽可欺了吗?”

这里是辽国鸿胪寺,陈浖坐在椅子上,他身后站着这次来的各级官员,不少人面色发白,瑟瑟发抖,一脸的恐惧。

这要是一言不合,在这虎狼之国,他们就可能交代在这里!

陈浖倒是好整以暇,面对这般情景怡然不惧,冷笑道:“萧尚书倒是会倒打一耙!盟约里是怎么说的?夏辽是翁婿关系,我大宋才是李夏的宗主国,夏人一举一动都应该汇报我大宋,得我皇允准!前脚刚签订盟约,后脚你辽国就指使夏人助你辽国平叛,我倒是想问问,萧尚书,你这是冲李夏还是我冲我大宋?”

萧天成脸色阴沉,杀机一点都不掩饰。

在辽国原本计划,察哥的五万大军已经到了拔思母部背后,他大辽也调集了三十万大军,准备合围,彻底消灭这支叛军!

却没想到,宋人突然插了一手,察哥五万大军被迫回师,拔思母部从容退走,他大辽的三十万大军合围成了笑话!

三十万大军,一举一动都会耗费无数粮草,长年累月下去,再富裕的国家也撑不住,何况马上就要入冬了!

今年平定不了,明年辽国朝廷就要付出更多代价!

再说,没有李夏的配合,他辽国平叛将难上加难!

本就举步维艰的处境,宋人突插一手,怎么能让萧天成不生气!

第六十九章 见缝插针第两百三十章 怪象的源头在官家第三百六十七章 坚决第六百零八章 突然第两百三十八章 逼宫第一百九十一章 谣言误我第三百零七章 难如登天的事第四百七十八章 很生气第五百七十六章 告示第六百六十九章 讨伐不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抓!全抓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恍然第五百九十章 来人第两百九十九章 压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稳乱第二百零五章 震动天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同一路第五百四十六章 昭告天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冥顽不灵第七百零五章 离京前第四百二十九章 围城第两百二十三章 大军改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城司第五十章 谣不可止第两百八十六章 刻薄皇帝第三百一十九章 清理‘新党’第七百五十四章 子孙莫学我第一百二十一章 厘清案情第七十章 立靶子(求收藏~)第二十六章 复杂难明的局势第七百零三章 博弈第一百六十二章 狗胆包天第一百零一章 深刻的变化第一百四十二章 朕有办法第一百八十三章 地狱司第一百零四章 当街杀人第六百二十六章 合流第六百四十一章 唯一路第两百六十三章 朝会第两百一十五章 都是钱惹的祸第六百七十二章 水师第一百五十八章 背锅侠第两百八十八章 打脸第五百二十二章 举步维艰第两百五十四章 大祸临头第七十四章 可怎么办第四百四十八章 无形第三百一十七章 乌云下的希望(为‘西仙山陡寂’加更)第一百零一章 深刻的变化第七百零七章 巧遇第三百六十二章 日进斗金第二十一章 惊变第八十六章 困顿第四百五十五章 破碎的谣言第两百二十一章 贬为庶人第二十三章 君臣斗第五百零四章 严肃整顿第六百七十二章 水师第两百九十七章 和和气气过日子第六百一十九章 等第三百二十八章 牌面第三十一章 政治手腕第一百二十七章 苏轼回京第四十三章 谁敢无视第七百六十七章 光阴似箭第四百九十九章 梦想第六百四十四章 逃跑第三百四十八章 根源被遏阻第五百六十章 处境第一百一十章 大势所趋(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小娘不是娘第三百四十六章 暴露第七百四十八章 行文走武第四百四十章 西湖歌舞第四百四十章 西湖歌舞第七百五十五章 马不停蹄第一百七十五章 环州被围第八十七章 人心(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八章 牌面第四百七十二章 无处不在第两百四十三章 图穷匕首见第五百一十四章 找死第三百五十章 挑战心里底线第五百四十一章 借钱第一百四十章 最大的党争诗案第一百二十五章 反击第两百九十七章 和和气气过日子第七章 又一条线索第一百三十章 殿中交锋第三百一十八章 居心叵测第两百三十一章 吃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虎狼之地第三百九十章 强硬第六百四十二章 进不去第六百七十章 制衡第六百六十八章 父子约定第三百一十六章 狼性第五十四章 乘胜追击第三百一十九章 清理‘新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