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下场

高太后听着吕大防的话,沉着脸。

她这才警醒,福宁殿的官家,正在飞速的失去控制,并且,已经有收不住的迹象了。

她想起几件事,第一件事,是她扔掉了神宗的几件东西,赵煦倔强的又找回来,她质问下,赵煦罕见的顶出了一句:‘父皇之物,岂能轻舍?’

高太后由此警觉,她这个孙子或许不是她想要他做的皇帝。

日后她细致的观察,发现她这个孙子,居然悄悄的在阅读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批注上也多是‘钦羡’之词,这令高太后彻底明白,越发的想要扭转这个孙子的想法,要做仁宗,而不是神宗。

只是,随着她的一次昏迷,这位年轻官家是相当果决,借着机会就将宫中禁军的兵权拿到了手,再想随意的控制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

若是没有宫中禁军,今日紫宸殿的事情是断然不会发生的。

继而,她就想起了他那个儿子神宗在位时期,任用王安石变法,弄的天下大乱的场景,眉头又是一蹙,眼神坚定起来。

高太后思绪有些乱,沉色不语,下面的三相也是各有表情与想法。

今日,官家以枢密使为踏板,若不能阻止,今后朝廷内外的众志成城怕是要变了。更是再来一次变法,怕是大宋真的会地动山摇,社稷危困!

好半晌,高太后才回过神,面沉如水的道:“你们怎么说?”

韩忠彦不说话,吕大防轻易不开口,也只有苏辙了,他想了又想,只得道:“张商英,蔡京调回来,只要空着,也无大碍。”

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稳住赵煦,不能让赵煦‘再惹事’,已经走了一个枢密使,下一个难不成是宰执吗?

高太后皱眉,对苏辙的话不满,看向吕大防,道:“吕卿家?”

吕大防苍老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浑浊的眼神更是看不出什么,沉默良久,慢慢的抬向周和,沙哑道:“官家,可有提及大婚以及朱太妃的事?”

周和一怔,躬身道:“没有。”

苏辙,韩忠彦有些不解,吕大防怎么突然转移话题了?

倒是高太后若有所思,道:“你是说,官家还是有分寸的?”

吕大防转过身,对着高太后行礼,道:“官家,今天的动作,应该是深思熟虑的。”

高太后继续沉着脸,心里却稍稍一松。

她不怕赵煦深思熟虑,就怕他肆意胡来,没有分寸。

想了一阵,高太后又看着吕大防,道:“说吧。”

吕大防垂着眼帘,声音沙哑又十分稳健的道:“答应官家的要求。利用大婚,慢慢肢解宫中禁卫。也可让官家逐步的熟悉朝政,对比变法,过几年,官家就能理解娘娘的良苦用心了。”

一面肢解赵煦的依仗,一面用现实‘感化’,双管齐下。

苏辙,韩忠彦听着,会意后暗暗点头,这位宰执,到底是老成谋国,着实手段凌厉!

高太后想着赵煦大婚,宫内宫外那么多事情,倒是顺理成章的借口,将宫中禁卫悄悄调动,打散,等赵煦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

高太后神色平静的将事情前前后后想个周全,便点头道:“那好。官家大婚的事,要尽快。朱太妃的事,不得再提。另外,即将大婚,官家要好养身体。周和,听明白了吗?”

周和连忙躬身,道:“小人明白。”

说完,他转身离去,再次前往福宁殿。

苏辙轻轻吐口气,总算是有个妥善的收尾了。

想着又瞥了眼韩忠彦,这个代价可不小,枢密使致仕!

眼见要结束了,韩忠彦心里有千言万语,但闻着散不去的淡淡骚味,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吕大防一头白发,满脸的老年斑,双眼浮肿,表情万年不动。

周和迅速来到福宁殿,有些僵硬的与赵煦笑呵呵的道:“官家,小人去政事堂问过了,蔡京,张商英的调书已经发出去了,不日就应该回京。”

赵煦盯着周和,心里透亮,不动声色的微笑着,道:“嗯,政事堂做事还是可以的。”

周和见赵煦没有追着不放,再提其他要求,暗自稍松,连忙又道:“官家,对大婚的事情,可还有其他安排?”

赵煦开的价,高太后,三相同意了,轮到他们提要求了。

赵煦早就等着了,虽然他对这位未来的孟皇后很是欣赏,还是故作迟疑一阵,道:“没有。”

周和见着,顿了顿,笑道:“是。那肯定是有娘娘操心的,官家大可安心,好生休养身体才是要紧。”

赵煦微微一笑,道:“黄门令说的是。陈皮,代我送送黄门令。”

陈皮应着上前,周和去连忙道:“不敢不敢,小人岂敢要官家送,小人这就去给官家回话。”

赵煦看着周和快步离去,眯着眼,心里也是轻轻吐口气。

妥了!

他虽然掌握了禁军,却也只有禁军,筹码太少了!

陈皮送走了周和,连忙回来,有些兴奋的道:“官家,现在官家外面也有人了,是不是就不用这么束手束脚了?”

“哪也得看怎么用。”赵煦眼神闪烁,心里也是振奋几分,思索着怎么用张商英与蔡京这两人。

周和回到慈宁殿,与高太后,三相一说,众人都是表情逐渐和缓下来。

只要这位官家还知道分寸,他们能操作的余地就很大。

四个人又说了一阵,三相相继出了慈宁殿。

韩忠彦站在台阶前,看着夕阳就要落下,不由长叹一声。

谁能想到,刚刚拜相不久的他,这么快就要致仕归乡?

吕大防,苏辙看了他一眼,没有出言安慰。

还能说些什么?

……

与此同时,开封府内外,都在流传着韩相公的‘光辉事迹’。

“你们听说了吗?就在今天晌午过后,在紫宸殿里,韩相公失禁了!”

“可不是,据说是被官家大骂,骂到失禁!”

“韩相公到底做了什么,惹的官家如此发怒?连如厕的时间都不给?”

“这个谁能知道,也只有那些相公们清楚了……”

“不过啊,这事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韩相公怕是没法继续待在东京了。”

“换做谁都没脸啊,其他人还能去其他地方避一避,韩相公还能躲哪去?”

茶馆酒肆,瓦栈勾栏,到处都是这样的议论声。

在南下的一条船上,孟唐与几个友人正准备去游学,以备明年春闱。

但他们谈却不是诗词歌赋,也不是风花雪月,而是‘韩相公失禁’一事。

其中一个感叹道:“韩相公出自名门,本前途远大,史书留名,现在却不知道留的什么名了……”

“要我说,也是活该!官家传召开朝,无一人前往,官家枯坐了两个时辰,韩相公居然说是‘忘了’?岂不是可笑!”

“岂止是可笑,简直是荒唐!再怎么样,通传一声总可以吧?皇宫就那么大,来来往往,就没人知道官家在紫宸殿等候?即便是韩相公不知道,也没人知会他吗?其他的相公,官宦呢?”

“我若是官家,绝不会这样轻饶了他!一个臣子连圣君都能轻慢,还有什么事情他们不敢做的?”

众人义愤填膺,慷慨陈词,忽然有一个人注意到孟唐一直没有说话,不禁道:“孟兄,你也是皇亲国戚,可知道什么具体的消息?”

孟唐嘴角一抽,脸色僵硬的道:“不知不知……”

嘴上这样说着,孟唐心里一个劲的抽搐。

他可比其他人知道的太多!

但是他不敢说多嘴一句,宫里的太皇太后令人生畏,那位官家更是惹不起!

没看到吗?堂堂三相之一,位高权重的枢密使,已是这样的下场!

而在开封城内的大小官吏的目光此刻大部分也都盯着皇宫,在慈宁殿,福宁殿之间闪烁不断。

官家突然发威,一招就将枢密使韩相公送回老家,朝野大震,谁还能轻视?

一些人心思浮动,一个是垂帘听政七八年的太皇太后,一个展露锋芒的皇帝,该怎么选?

另有一些人则双眸灼灼看到了光芒:太皇太后已经六十多岁,是皇帝的祖母!

皇帝才十七岁!

第两百四十五章 死亡序幕第五百二十章 备案第两百二十九章 交子银行第两百二十八章 针对第九十九章 分果果第四章 有办法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城司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访第四百四十九章 瑞兆第七百三十二章 闷气第五百七十三章 南来北往第六百四十四章 逃跑第六百五十二章 京城之外第四百二十七章 极限压迫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调第七百三十二章 闷气第两百四十四章 申斥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国角力第四百六十七章 牌序第六百二十四章 旋涡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百三十三章 惊天动地大事件(求订阅)第三百四十四章 错过不再有第两百四十七章 巫蛊第二十七章 醒来第一百四十三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城司第五百零三章 纠葛中前进第三百九十三章 局势纷乱第三百零三章 火烧翰林院(第一更)上架感言第七百六十三章 回京第七章 又一条线索第二十八章 料理第七百四十七章 沸扬第两百三十二章 苏轼,主考官?第两百八十章 人心叵测啊第一百六十章 天地间的一把刀第六百七十七章 巧与不巧第七章 又一条线索第两百二十五章 擎天卫第六百八十九章 线索第六百三十一章 悍匪第六百四十章 追剿第两百零六章 出城十里相迎第五百二十五章 养不起的读书人第五百三十章 边境第四百三十四章 皇太孙第两百三十二章 苏轼,主考官?第四百零五章 阻力如山第两百七十二章 三姓家奴第两百三十一章 吃人第一章 有人害朕第五百五十四章 孝道第六百九十七章 民退国穷第四百六十五章 反将一军第七十六章 千万人吾往矣(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二章 会转弯的章惇第两百九十二章 利益不一致(求订阅)第三百四十八章 根源被遏阻第三百四十八章 根源被遏阻第五百九十三章 小人的作用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阶段的开始第五百二十一章 压力第两百四十七章 巫蛊第两百二十二章 无所不用其极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无是处第一百一十三章 抓!全抓了!第五百七十二章 亲信第三百一十八章 居心叵测第两百八十五章 蛮横推进(求订阅~)第五百一十一章 岂有意乎第七十三章 千层浪第八章 蹴鞠第七百零四章 帝王心术第二十章 窗户纸第一百五十九章 第一军:虎畏第七百五十章 火炮第五十章 谣不可止第三百六十七章 坚决第一百七十八章 面红耳赤第九十二章 请假就批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火如荼第五百八十一章 对峙第五百六十四章 整合第四十七章 恐慌第五百零七章 私与公第二十章 窗户纸第七十一章 快快快第六百三十八章 扩大第八章 蹴鞠第六百六十八章 父子约定第七百六十二章 江南西路第三十七章 着急了第七百五十七章 说话算话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恩典第六百四十六章 百态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等半个月(第三更)第三百八十六章 求和信第一百九十九章 口含天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