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人情

“‘礼法’二字,先礼后法,这是一个原则。”

赵煦的话还在继续,道:“朕亲政以来,命礼部对各种法典进行修正,礼法不能太过空泛,要切合实际,目前来说,跳出窠臼还是有些困难,要持续推进,因时制宜。朕不反对对圣人经典的推崇,但圣人活在千年以前,他们看不到我们现在,是以,圣人之学,可学,不可治国。治国的根本,还是在于‘务实’。动辄拿出圣人云,祖制来说事,这是一种无能,推卸责任,不堪造就的表现,政事堂要严肃批评,朝廷要树立务实之风,须知清谈误国,实事兴国。”

章惇不自觉的躬身。

眼前官家的话,由思想切入到了现实。

赵煦吃的有些慢,道:“法度之下,就是施政的制度。朕知道,卿家与朝廷绝大部分人,是希望维持以往的祖制,但朕认为,权力太过分割,丛丛掣肘,是造成人浮于事的根本原因。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没有权力,就是没有责任。因此,权力与责任,需要平衡。三省六部制目前看来,依旧是最合适的,要进一步深化,找到适合我大宋国情的体制,朝廷是,地方是,军队也是。没有千秋万代的王朝,也没有永远适配的制度,需要我们不断探寻。”

章惇嘴里搅动的更加的慢,神情严肃了几分。

官家在说一些实际问题了,其中就有官家与他们的‘矛盾’。

有些问题,是只能心照不宣的压着,彼此不提的。

赵煦看了他一眼,道:“朕未必对,朝廷不一定错,凡事慢慢走,慢慢看,只要不出大问题,都能修正。卿家无需担心什么,朕变法态度坚定,不会改变。朕与诸位卿家的分歧,是可以弥合的。我们需要控制矛盾,包容分歧,相向而行。”

这是赵煦,掏心窝子话了。

章惇放下碗,躬着身,沉色道:“请官家放心,臣等忠心为国,绝无二志。臣等亦能体会官家的良苦用心,不敢僭越出格!”

赵煦点点头,有章惇这句话,他就放心大半。

他一直有种担心,担心章惇在某个时刻会固执己见,与他发生真正的冲突。那个时候,他就要面临最大的困境与抉择了。

赵煦喝了口汤,道:“现在朝廷各项法度基本上拟定了,明年会陆续颁布,我们要重视顶层的设计,也要沉入底部。底部决定了顶层,所以,底部一定要做好。对于地方,朝廷要加强管控,这种管控是垂直管理,不是依靠江南西路位在南方腹地,是一个极其合适,又压力巨大的地方。但只要这里做好了,其他的都能迎风而解。”

章惇躬着身,做认真聆听状。

其实,江南西路的事,也是他们与眼前官家的一个矛盾点。

章惇与蔡卞等人,不希望在江南西路进行那么彻底式的变革,动静太大,影响太大。他们更想与神宗朝那般,在全国推行他们的‘新法’,以一种相对于赵煦想法的温和方式来推动。

但在赵煦的压力下,以及江南西路表现出的强烈抗法意图,章惇等人渐渐坚定决心,要以相当暴力的手段,来解决江南西路,为全国变法推行,树立标杆。

赵煦心里斟酌着,继续说道:“减税的目的,不止是减轻百姓负担,而是要解放被辖制的百姓与商人,激活百姓的种地热情与商人的贸易环境。这种说法,似乎有些矛盾,却也是实际问题。朕的想法是,明年恩科,对于寒门的录取要大力倾斜,对于科举入仕资格要大幅度放开,工匠,商人,贩夫走卒,以及所谓异族,只要没有被剥夺入仕资格,都应该享有科举入仕的资格……”

上位者是没有空话的,尤其是长篇大论,必然藏着某些重要的点。

章惇到底是历经宦海的当朝大相公,很快明白了其中许多内容,再次微微躬身。

他们需要支持者!

但支持者在现有的士林阶层已经很难在发展,他们需要培养新的支持者。

农民,商人,工匠等原本受损害、压迫者,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既能培养新的支持者,还能分化顽固的保守派!

赵煦召见朝臣,基本上是他再说,朝臣在听。

即便是章惇也一样。

明年是赵煦改元,推行‘绍圣新政’的第一年,之前的诸多准备,就要开始了!

他要做通这些朝臣的心里工作,弥合分歧,戮力同心的向前走。

大宋的问题太多,太严重,想要摆脱积贫积弱,造就强盛盛世,需要做太多太多的事情。

赵煦吃的少,说得多。

章惇是当朝大相公,掌握着‘绍圣新政’的具体施为,却又脾气刚直,是需要最认真对待的人。

这一晚,赵煦说了很多心里话,哪怕章惇直白的觉得他还是藏着很多。

政事堂。

天色太晚,文彦博拄着拐杖,慢慢的走出来。

文峰成陪在他身边,小心翼翼,生怕老太爷一不小心滑倒在地。

文彦博一路无言,直到出宫的那一刻。

“章子厚,还没出来?”文彦博声音很平静。

文峰成慌的一躬身,瞥了眼不远处的禁卫,低声道:“还没有。”

文彦博站在宫门前,浑浊的双眼幽深不可见,轻叹道:“明年,禁军就只在开封城了。”

文峰成不懂文彦博话里的意思,就话说道:“按照枢密院与兵部的计划,全国的厢军要在五年内裁撤,禁军分为内禁外禁,内禁守卫皇城,外禁巡视汴京。其他军队,各有番号,不得以禁军称呼。”

文彦博自是清楚,枯瘦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静静的看着漆黑的宫外。

这‘绍圣新政’其实早就开始,汴京城里的变化太多了。

明年开始,最大的变化,会在地方,会在民间,会在他们以往不愿意触碰的地方。

那些地方,一碰就是乱子,大碰就是大乱子,可以威胁国祚,江山社稷的天大乱子!

“你待会儿去一趟礼部,从正门进,去见李清臣,告诉他,江南西路,我要一个参议,一个知府,一个知县的名额。”

良久,文彦博再次说话。

文峰成愣了愣,犹豫着道:“太爷,李尚书,未必肯答应吧?”

文彦博再次抬脚,道:“治平初,他李家欠下我一个大人情,他该还了。”

“是。”

文峰成立时说道。

治平,这是宋英宗的年号,距今三十多年了。他太爷爷活的太久了,过往都是底蕴。他太爷爷说是大人情,那李清臣就是必须还!

第四百九十章 容第三百零五章 走人(第三更,求订阅)第五百八十六章 警告再三第二十章 窗户纸第五十章 谣不可止第一百四十六章 地动山摇的改制第四百二十九章 围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胜了!第三百章 官场百态(求订阅)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族坐镇第两百八十一章 新法的第一个困境第六百零六章 来人第六百七十七章 巧与不巧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约而同第两百八十一章 新法的第一个困境第三十一章 政治手腕第两百九十七章 和和气气过日子第五百七十八章 上上下下第三百五十章 挑战心里底线第六百二十六章 合流第三百零三章 火烧翰林院(第一更)第四十八章 后进之路第五百四十七章 开禁第六百三十章 监审第七百三十七章 现身第六百一十一章 稳乱第六百四十章 追剿第四百三十五章 耶律洪基第十九章 查封康和宫第两百九十六章 触及儒家礼教第一百二十一章 厘清案情第六百零三章 咨政院第一百八十六章 好一张大网第三百七十六章 准备好了第两百三十六章 新的热点第一百六十二章 狗胆包天第两百一十五章 都是钱惹的祸第六十八章 权势扩张第五百九十二章 狼狈第三百六十四章 御驾亲征第一百四十七章 有些人被逼急了第六百五十八章 中京第三百一十章 新阶层(求订阅~)第三百一十七章 乌云下的希望(为‘西仙山陡寂’加更)第两百七十六章 如火如荼的新政(二合一大章)第五百四十九章 严肃第三百八十一章 嚎啕大哭第两百一十四章 元祐八年第一百五十九章 第一军:虎畏第一百二十一章 厘清案情第七百一十八章 混乱第三百六十一章 辽国内乱第一百二十章 另起炉灶第五百五十一章 继承者们第四百零五章 阻力如山第三十一章 政治手腕第五百八十一章 对峙第两百七十五章 铁律破碎(感谢暖百万的白银盟,鞠躬~~~)第六百三十三章 狂风第六百七十九章 万象第四百四十一章 属意第一百八十四章 筹钱三兄弟第五百四十七章 开禁第五百九十二章 狼狈第六百六十九章 讨伐不臣第七百四十三章 抵达第一百三十六章 泼皮第六百一十九章 等第四百九十二章 能忍敢狠第六百七十六章 新格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惊天动地大事件(求订阅)第四百七十五章 事多繁杂第五十一章 封官许愿第四百七十九章第四百三十章 疲敌第五百四十一章 借钱第七百五十七章 说话算话第两百二十一章 贬为庶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宣仁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根胡子第六百二十三章 归京第四百七十章 旧事新说第六百零五章 阉宦第七十三章 千层浪第三百八十一章 嚎啕大哭第六百零四章 难耐第三百二十一章 坐实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城司第三十六章 换个玩法第四百二十四章 兵锋第十章 准备抓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态度与真诚第四百零六章 斗法第一百四十五章 去他娘的祖法第两百六十二章 紧张又期待的一刻第两百六十章 户部发财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理寺第一百零六章 君臣皆杀人(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五章 忌惮第六百四十五章 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