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团结

赵煦其实还想说个‘第三’,因为涉及田亩改革,敏感的问题太多,他提出的,是朝野正大光明喊出来,声音最大的两个。

苏轼接话,道:“官家,臣也这样认为,朝廷须以仁政治国,蛮横推行,恐失天下民心。朝廷初衷是好,但推行不善,会造成全国动荡不安,臣请官家三思。”

苏轼说的是有道理的,也有前车之鉴。神宗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结果在种种制约之下,不但没有预期效果,反而掀起来了一场大乱子。

王存瞥了苏轼一眼,暗自摇头:不懂官场。

苏轼这么多年被流放在外,甚至流放到了詹州那样最偏远之地,不是没道理的。

‘绍圣新政’浩浩荡荡,已然是大势所趋,没人能阻挡,苏轼这个时候在官家面前唱反调,章惇等人知道,可能会再找机会将他送走。

赵煦倒是不意外苏轼站在那些一边,目光看向文彦博,道:“文卿家,你怎么看?”

文彦博拄着拐,佝偻着身躯,道:“官家,此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终归是要做的,不能明知有弊端反而不肯改变。”

文彦博说了一句废话。

赵煦站在原地,目光看着文彦博,又扫了眼王存,忽然看向孟唐,道:“国舅,你怎么看?”

国舅,不是慕古,也不是孟唐。

孟唐心头一激灵,不敢大意,抱着权哥躬身,沉默了一阵,才道:“官家,臣认为,此事与科举是一样的。科举若不改,看似是对全天下士人的公平,可对北方,对我大宋来说,是不利,不公平的,南北失衡,危险朝廷,国社安稳。田亩现在绝大部分在士人手中,百姓沦为佃户,辛苦一年,仅够果腹,更别说读书,及第,入仕了。”

孟唐话头止到了这里。

他不敢再说,再说就要得罪人了。

他的意思很简单,若是现状不变,看似是公平,实则是在士人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的公平,是对百姓,寒门的极尽压榨,这本身是不公平的,长此以往,贫富失衡,那就是风云变幻,天地动荡之时了。

赵煦有些诧异,倒是没想到孟唐能说出这番有见地的话来。

孟皇后皱眉,她不喜欢孟唐出头。

苏轼看向孟唐,反驳道:“国舅言过其实,朝中大部分都是寒门出身,即便是我,家中也不富裕,我朝宽仁,士人优渥,本就不需要盘剥百姓,国舅将士人如此贬低,太过牵强附会了。”

赵煦转向王存,道:“王相公,你觉得呢?”

王相公。

王存敏锐的感觉到了,在这位官家变化的称呼中,藏着他的某些情绪。

王存有些迟疑,还是说道:“官家,土地兼并日趋严重,百姓流离失所的现象是有的,朝廷这样做,是仁政,是可以理解的。士绅们购得土地,雇人耕种也没错。两厢权衡之下,臣认为,应当有所折中,不可过于急切,臣等担心,会适得其反,引出乱子,有损圣德,不好收拾。”

王存态度有所软化,可也坚持了想法——反对。

“好,诸位卿家的想法,朕懂了,那就折中一下,”

赵煦将糕点吃完,手帕放回孟皇后的篮子里,拍了拍手,道:“这样,清丈田亩,登记人口,这是原则性问题,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诸位卿家能支持,朕很欣慰。咱们先做着两项工作,等这两件事完成了,咱们再讨论,朝廷购地,以一路计算,是十成,八成,六成,都可以再商讨,不着急。诸位卿家,这样可好?”

王存,苏轼这会儿好似陡然醒悟,官家是来做和事老了。

王存心头还是有些犹豫,清丈田亩,登记户丁,本就是敏感议题,他们要是答应,怕是要被士林骂的狗血淋头。

可官家已经出面,退让了一步,他们还寸步不让,就显得他们咄咄逼人,不顾官家颜面了。

苏轼倒是觉得可行,抬手道:“官家圣明,臣认为此举可以。”

文彦博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心里透亮。

官家这哪里是做的和事老,章惇,蔡卞等人将计划拉的那么高,或许就是等他们讨价还价,官家看似让步了,实则还是在章惇等人的计划之内。

章惇等人本来想走五十步,对外宣称是一百,官家出面说话是六十,八十,这是哪门子退让?

但有苏轼应可,王存不能沉默,道:“臣……也觉得可以。”

赵煦笑着点头,看向文彦博,道:“文卿家?”

文彦博心头叹了口气,王存,苏轼这些人,远不如司马光,吕公著等人,既无能力,也无城府,难怪朝局会败坏到这种程度。

不是章惇等人手段有多厉害,实在是这些过于不堪。

文彦博心里一直在思索,道:“官家,土地丈量,户丁登记,是归属臣分辖,是否说,这份差事,有臣全权主理?”

赵煦深深的看了眼文彦博,笑着道:“卿家要求全权主理?”

文彦博老脸一动,改了口风,道:“臣是辅臣,自是以政事堂为主,臣希望,能够排除干扰,专心处理,若是出了一些乱子,臣请官家先行恕罪。”

王存忽然有些头皮发麻,他刚才表现的有些冲动,远不如文彦博这般老辣。

将责任摆在了前头,真要出什么事情,或者说,文彦博想要私底下做些什么,他也有足够理由堵章惇等人的嘴!

赵煦哪里听不出,稍稍沉吟,便道:“好,朕给你这个承诺,日后出现什么乱子,朕来与大相公等人说话,文相公放开手行事。”

文彦博心头更叹一声。

他身在彀中,这已经是他能够争取到的最大的了。即便是这样,其实也在这位官家的算计中。

将来出什么乱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借着乱子,官家与朝廷就有理由,进行变革,趁机推行他们的‘新政’。

赵煦见文彦博默认,拍了拍手,继续向前走,道:“这几件事,就这么定下了。其他的事情,诸位卿家,还有什么想法?朕希望朝休结束后,紫宸殿的朝会,是朝廷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如果咱们都不团结,吵来吵去,下面的人就没办法做事了。”

孟唐抱着权哥跟在后面,这会儿终于明白。

官家这次出宫,就是来说服这些‘旧党’反对派的,与苏先生也不是什么偶遇。

文彦博,王存,苏轼,是目前朝中最大的三个反对派,只要他们开口同意,或者不出声反对,朝廷就是‘团结’的了。

第一百五十五章 全面宣战(求订阅)第二章 借力第一百一十五章 空虚第一百八十九章 古来第一大奸佞大封推感言第一百零三章 厄需变法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来了就别回去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瑞兆第一百七十七章 好消息第三百零六章 谶语第四百零八章 狗急跳墙第六百三十章 监审第一百一十章 大势所趋(求收藏~)第两百零八章 于平淡中杀人第三百一十一章 舆论阵地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个圈子第六十九章 见缝插针第两百六十一章 最富有的阶层第七百零三章 博弈第五百一十章 海贸与海军第五十一章 封官许愿第四百九十章 容第四百零八章 狗急跳墙第一百一十七章 得看陛下的意思第七百三十九章 抄家第四百零九章 贺轶死第七百六十二章 江南西路第六百三十六章 惊觉第四百零三章 方略第二百零五章 震动天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势所难免第七百五十一章 战争打响第三百七十二章 临战第两百九十五章 擅改年号第五百九十二章 狼狈第两百三十二章 苏轼,主考官?第三百五十三章 进步的大相公第两百三十七章 读书人所仰赖第七百二十章 聪明人第五百零五章 商贸开路第五百二十二章 举步维艰第一百一十三章 抓!全抓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善后第四百二十五章 慌乱第两百五十七章 处置四位相公第两百七十一章 坐镇青瓦房第四百一十一章 一条命你们满足了吗第四百八十四章 怎是一个复杂第两百三十四章 蔡京的惊人举动第一百九十九章 口含天宪第一百零八章 竞相入场第六百一十一章 稳乱第五十三章 第一道圣旨第一百七十九章 ‘旧党’的困境(求订阅~)第六百六十五章 恩科第六百七十一章 内外第五百七十六章 告示第一百八十六章 好一张大网第四百五十章 考量第四百九十章 容第五百九十八章 进城第四百四十一章 属意第一百八十二章 畏威而不怀仁第六十一章 从未有过的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票号运作第六百九十五章 乱政祸国第六百一十一章 稳乱第一百五十三章 司马光埋下的祸根第四百七十一章 一网打尽第七百一十二章 闷话第两百八十六章 刻薄皇帝第六百七十九章 万象第五百零三章 纠葛中前进第六百八十五章 微妙第三百六十六章 影响第七十五章 邀功(求收藏~)第七百二十三章 无止境第三百一十七章 乌云下的希望(为‘西仙山陡寂’加更)第四百二十四章 兵锋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访第一百九十三章 多方角力第七百一十三章 联姻第六百零八章 突然第五百二十一章 压力第三章 愚蠢第两百四十章 诛国贼第两百一十三章 着急了第七百二十九章 上岸第六百四十八章 皇权不下乡第两百五十二章 我其实在五层第三百一十三章 票号运作第五百三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十七章 樊楼上第七百五十章 火炮第一百一十九章 裁军合路第七百一十一章 无聊第五十五章 剧本错了第一百零五章 风波荡第两百八十章 人心叵测啊第五百六十六章 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