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昭告天下

来的朝臣,分做两队,并非是文武,而是以品级来区分。

并且,武臣十分的少,因为他们大部分驻外,同时,朝廷的文官,在以无意般的刻意将武臣排斥在朝廷大政的决策圈外。

一大群人来到了紫宸殿前,他们需要继续等待时间,才能进入紫宸殿内。

黄门站在殿外两侧,还有监察御史,侍御史等分立。

这些都是正常的,令不少人皱眉沉脸的是,有紫衣金腰带的侍卫立在更远处一点,要配环刀,无形的散发着锐气。

一些人无声对视,目露冷意。

在这里的,大部分是‘新党’,但即便是‘新党’,对这个皇城司也是深恶痛绝。因为这个机构不讲规矩,没有人情味,杀戮过重,令人心生忌惮。

皇城司的司卫对于这些目光无所觉,他们是特殊机构,只听命于官家,见官大一级!

一众人对视着,也无心计较这些,立在原地,先是看向还未开门的紫宸殿,而后又是前面的那些大人物。

‘绍圣新政’,不同于‘新法’,里面有着众多哪怕是‘新党’都难以接受的内容,比如‘军改’,比如‘朝廷制度’、‘地方制度’,也比如减税,比如事关诸多祖制。

‘你们也怕不好受吧,哼!’

有人心里,快意的想着。

确实有太多的目光看向章惇,蔡卞等人,揣度着他们的想法。

到了这个时候,‘新旧’两党的大佬们,怕是都激动,忐忑参半吧?

天色逐渐的亮起,又等了好一阵子,紫宸殿的大门,吱呀呀的打开。

众人抬头看去,里面一片幽暗,什么都看不清。

大门虽然推开了,依旧还不是进入的时候。

黄门一直在看着时间,等候着钟声。

后殿,赵煦合上了《神宗实录》,抬头看了眼外面,道:“还有多久?”

陈皮连忙道:“官家,离辰时还有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

赵煦看了看身上的衣服,觉得有些笨重,还有些冷,道:“在殿里放几个碳炉,火旺一些。”

“是。”陈皮答一声,就转身叫过黄门,低声吩咐。

这样苦等,赵煦有些百无聊赖,又把《神宗实录》拿起来看。

作为一本皇帝的盖棺定论之作,里面的用词是十分谨慎,考究,佶屈聱牙,赵煦需要十分认真去看,才能明白其中意思一二。

紫宸殿外。

章惇等人也在等着时间,心里各有所思,计较万般。

今天是一个开始,一个前所未有大变革的开始。

同样,也是最为艰难的开头。

不说今天会不会有人出幺蛾子,单说今天之后,朝野必然炸开,对于‘绍圣新政’的抵制,将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

如那些人所想,章惇,蔡卞等人心头既高兴也忐忑。

他们走在一条,未知前途的路上。

他们的前辈,王安石已折戟沉沙。

文彦博拄着拐,低着头,仿佛在假寐。

苏轼等人,抱着板笏,面无表情。

林希,李清臣,许将等人,则平静如常。

属于中层的曹政,吴居厚等人,相对更为轻松,巨大的压力,还没有落到他们肩头。

更低一级的官员,就更显轻松,不少人还面带笑意。甚至于,有人打着瞌睡,站立在那轻轻打鼾。

咚咚咚

宫里的钟声,突然响起。

沉闷,清脆,有力,在宫里回荡。

童贯快步从里面出来,站在台阶前,高声喊道:“入殿!”

于是,章惇,章楶领头,文武官员,手持板笏,一步一步向前,踏上台阶,迈步入殿。

紫宸殿,真的是非常的小,占不下多少人,在童贯的安排下,才勉强站下,但也有不少人站在门边,十分拥挤。

后殿。

赵煦将一切动静尽收耳内,他坐着没动。

虽然朝臣们到了,按照规矩,他还得再等小半个时辰到辰时,这才能准时上朝。

直到辰时的钟声响起,赵煦这才起身,整理下衣服,从紫宸殿侧门进入。

赵煦一进入,群臣抬手,等赵煦坐下,齐齐而拜。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

声音洪亮,在紫宸殿环绕不休,久久不绝。

赵煦坐下后,看了一眼众人,神色威严,肃穆,道:“众卿免礼。”

“谢陛下!”

众臣朗声应着,直起身,放下板笏,目视赵煦。

赵煦坐定,等朝朝臣都起身了,认真的再次看了一遍,沉声道:“宣诏。”

陈皮站在丹陛之上,俯瞰群臣,从身旁黄门举着的盘子里,拿出一道诏书。

这是既定的流程,因为担心有人出幺蛾子。

章惇,章楶领头,抬起板笏吗,沉声道:“臣等领旨。”

“臣等领旨。”

蔡卞,文彦博,李清臣,林希,许将等人跟着。

而后是来之邵,梁焘,黄履等人。

再然后,是曹政,苏轼等六部级大员。

随后,是吴居厚,陈浖等侍郎。

虽然不是划分的那么清楚,声音看似整齐,实则还是有快慢,清楚的区分着官位,品阶的区别。

“朕绍膺骏命:朕薄德继位,前有圣祖,后有千秋。夙兴夜寐,无所懈怠,战战兢兢,不敢忽疏……然,国事日艰,风云动荡,朝廷陷于党争,万民置于水火……民怨累积,朝野沸然,变革之心渐炽……朕秉天心,下承民意,诏于改革,始于变法……”

陈皮的声音还有些稚嫩,尖锐着尽力保持朗声又平稳。

他的声音在紫宸殿由前向后,准确的落入每个人的耳朵里。

其实,所有的正式诏书里,绝大部分都是空话,套话,只有那么几句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就是‘诏于改革,始于变法’八个字。

章惇,蔡卞等人哪怕再有城府,再知道今天的事,甚至知道诏书还是他们拟定的,可还是激动了。

章惇剑眉竖起,黝黑脸角抽搐,死死的咬着牙!

蔡卞则双手颤抖,双眼湿润。

对于‘新法’,没人比他的感情更深厚了。

因为,王安石,是他的老岳父!

文彦博,苏轼等人则沉默着,静静听着,没有什么反应。

再后面的一些官员,有的激动,有的颓丧,但在没人乱来,全都保持着肃容,静静的听着旨意。

赵煦坐在椅子上,哪怕这些人低着头,还是能看清他们的表情,动作。

这一道诏书,几乎让所有人现了原形。

赵煦观察着,心里也是暗吐一口气。

前前后后,他耗费了多少心力,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第七百五十九章 条件第一百二十二章 风声骤紧第两百七十六章 如火如荼的新政(二合一大章)第六百五十六章 士农工商第一百二十七章 苏轼回京第三百九十五章 辽人的斡旋第两百四十二章 烈火烹油(第三更)第五百四十五章 正月二十一第两百七十五章 铁律破碎(感谢暖百万的白银盟,鞠躬~~~)第六百二十四章 旋涡第七百一十八章 混乱第七百零三章 博弈第五百二十章 备案第两百六十四章 祖宗不足法第三百六十三章 提前战第六百三十七章 剿匪第三百八十章 谁敢置喙?第四百六十五章 反将一军第五百九十八章 进城第五百四十一章 借钱第四十六章 权力熏心者第两百五十五章 抄家第四百七十三章 第一步第四百六十一章 血腥色第五百五十六章 虎头蛇尾第五百九十九章 目光第七百四十五章 速战速决第两百三十一章 吃人第两百八十二章 严打(补更)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访第八十九章 再出手第七百一十二章 闷话第四百三十一章 好一个察哥第四百五十三章 共识第一百三十四章 朕的天子亲军(求订阅)第四百二十一章 不臣之辈第五百八十四章 靴子第六百一十八章 猖獗第三百一十四章 灵光乍现第三百九十七章 和成第五百七十六章 告示第五百七十二章 亲信第六百零二章 南来北往第七百零四章 帝王心术第七十六章 千万人吾往矣(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二章 举步维艰的辽国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阶段的开始第五百一十章 海贸与海军第四百九十二章 能忍敢狠第六百五十九章 中京事第四百六十六章 好手段第五百四十九章 严肃第两百六十四章 祖宗不足法第六百零三章 咨政院第一百一十一章 非我既敌第五百六十七章 惊呼第三百一十六章 狼性第十三章 杀第三百三十章 童子军第一百八十九章 古来第一大奸佞第五十章 谣不可止第两百一十五章 都是钱惹的祸第五百六十五章 为国第一百七十八章 面红耳赤第五十章 谣不可止第九十九章 分果果第三百五十六章 请旨第五百零八章 风声雨声第七百五十一章 战争打响第五百六十九章 念念不忘第一百九十三章 多方角力第三百六十八章 虎狼之地第一百三十九章 对喷第九十九章 分果果第五百四十二章 备时第一百零五章 风波荡第两百六十二章 紧张又期待的一刻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始了第两百四十三章 图穷匕首见第三百零七章 难如登天的事第十章 准备抓人第六百八十六章 恶性事件第四百五十章 考量第六十九章 见缝插针第六百八十四章 除恶务尽第五百五十九章 死水第两百四十三章 图穷匕首见第一百六十三章 全数罢黜第三百零四章 图穷匕见(第二更)第七百四十九章 所及第五百零九章 来了第六百二十一章 险阻第七百三十二章 闷气第七百四十二章 失策第一百六十一章 围堵皇宫第五百九十一章 相会第五十章 谣不可止第三百二十一章 坐实第两百二十五章 擎天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