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新格局

与此同时,青瓦房。

李清臣与沈括,将刚才在垂拱殿发生的事,与章惇,蔡卞细细的转述。

蔡卞坐在椅子上,道:“这件事,不出我们的意料。我们表明一下态度就行了。”

对于赵煦出京巡视,他们确实需要阻止,却也知道有心无力,只能这样谨慎的表达态度。

章惇倒是不在意,看着李清臣与沈括,道:“既然官家不想开殿试,那就不开,尽早定下名次,准备发皇榜。另外,太学以及南太学的事,要继续推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现在要抢时间。”

沈括道:“下官明白。大相公放心,对于各路府州县的学政的整顿,国子监以及联合了御史台,吏部,礼部并与地方巡抚,知府衙门等配合,相信用两到三年就能整顿完毕,到时候,就能形成由下而上的育学体系,再有三到五年,每年就能培养上百万的读书人,我大宋,将再也不缺人才!”

蔡卞正要喝茶,忽然正色道:“这个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标是‘人人能读书,人人可识字’,在修整好学政后,还要进行扫盲,对不读书,不识字的人,给他们机会!不能局限于年轻人,更不能划定某些人能,某些人就不能!对于那些条条框框,政事堂会一步步拔出,国子监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沈括连忙抬手,道:“下官受教,谨遵命令。”

章惇道:“虽然说,用两三年已经很快了,但要是能再快一点就要快一点,我们现在有时间,也缺时间,趁着我们还能做事,就尽可能的多做一点。”

“是。”沈括抬着手转向章惇。

李清臣听着这话,沉色不语。

章惇的话好像是在说,他们年纪大了,趁着身体还行多做点事情;可是不是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危机感!?

‘新党’现在看似风光,掌握朝堂,得到了官家前所未有的信任与支持,掌握着巨大的权力,但是,‘元祐更化’一直是他们心中的刺。

他们不止是担心未来,未来的孟皇后,未来的皇帝,还有不久的将来。

官家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信任,可这种‘信任’时时刻刻在经受考验,没有人知道,官家会不会哪一天突然转变态度。

神宗年间以来的教训,太过深刻!

章惇说完,转向蔡卞,道:“元度,我是出不去了,你在官家离京之前,先去一趟江南西路。”

蔡卞应着章惇的目光,瞬间会意,坐正身体,认真的思索再三,道:“好。不过,事先得与宗泽等人讲清楚,说明白。”

章惇剑眉微动,沉声道:“这件事,我来办,你这一趟,万不能出岔子!”

蔡卞点点头,道:“你放心,我会……”

“下官请命,与蔡相公一同去。”突然间,李清臣插话。

沈括本来还不明白,可李清臣这一开口,他陡然明悟了。

神宗年间的‘王安石变法’,本也轰轰烈烈,神宗皇帝极力支持与推动。可在一系列乱象面前,逐渐动摇,以至于两度将王安石罢相。

若是,当今的年轻官家,看到了下面的乱象,会不会也心思动摇,重演旧事?

“不用。”

不等沈括想更多,章惇就淡淡道:“你留在京里。王存不日就会回京。官家还与我提了一口,开封府的地位要提升,曹政应当正式拜参知政事。”

李清臣张嘴要说话,一时间又没说出口,看着章惇怔怔出神。

蔡卞拿起茶杯,也没有说话,心头默默思忖。

现在的朝局,越发的复杂,莫测了。

苏颂执掌咨政院,文彦博,王存列位政事堂,外加一个苏轼掌握的工部,这是一股难以忽视,并且已经可以影响他们施政的力量了。

朝廷里的大人物,如果真要排位的话,大致应该这般:章惇,苏颂,王存,蔡卞,文彦博,林希,许将,李清臣,外加一个即将拜参知政事的曹政。

正好对应了九人!

‘这就是官家想要的朝廷格局吗?’

蔡卞暗自揣度着。

现在的朝局,看似纷杂,却也是有条理可追,全部都是宫里那位年轻官家一手推动。

蔡卞又想到了六部的其他几位尚书。

工部尚书苏轼,刑部尚书来之邵,户部尚书梁焘,在现在的体制下,这三人是最有资格入政事堂的。

能力,品行,声望都可以,但九人格局已经形成,这三人是不是,就进不来了?

蔡卞想了许久,还是暗自摇头。

那位年轻官家的心思,不止是他琢磨不透,哪怕是章惇也难以看清楚。

蔡卞能想到的,李清臣多多少少同样能想到,微微点头。

章惇转而面露一丝轻松笑意,道:“今科的进士还是有很多不错的,是该见见。就在太学里见,沈祭酒,你安排一下,放榜的三日后,我们几位政事堂的辅臣都去,既是对今科进士的勉励,也鼓舞后学。”

沈括抬起手,笑着道:“大相公说的是,下官回去就做安排。”

章惇又看向蔡卞,道:“元度,你再找曹政聊一聊。放榜之前,政事堂会开个会,由你来举荐,而后官家会下诏,让他将开封府的事,做些安排,主要精力,要放到政事堂来。”

蔡卞道:“好。春耕就要开始,我还得下去看看,官家要提前出京,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章惇道:“我来,邦直,你去见苏相公,请他的大印松一点,必要的话,请他吃顿饭。”

李清臣想了想,道:“苏相公倒是知道大局,不会与我们太为难,我担心的是王相公回来之后。”

王存回来,‘旧党’的势力大增,情势可能会发生他们无法预料的变化!

蔡卞将茶杯放下,冷哼一声,道:“没什么可担心的。朝廷自有规矩,我们要按规矩办事,他们更要!要是谁乱来,就拉出来,树个典型!我看他们不要脸到几时!”

章惇余光注视了他片刻,道:“官家之前与我说,想要给政事堂建一个正式的衙门,我婉拒了。但人越来越多,政事堂确实坐不下,裴寅,你待会儿去找陈大官,请他对政事堂扩建,休整一下。”

裴寅上前一步,面色不动,道:“是。”

第二十三章 君臣斗第六百六十五章 恩科第两百八十四章 推广奇技淫巧第一百零二章 一把剑第两百二十七章 冬天里的熊熊烈火第两百零一章 天下大事一言决之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访第三百四十二章 弥天大祸第四百七十六章 反对浪潮第三百九十一章 内外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国角力第七百五十三章 羊苴咩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大宋必胜第三百九十四章 毛骨悚然第四百三十七章 紫宸殿第六百九十七章 民退国穷第五百一十二章 捆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和成第五百四十二章 备时第一百六十四章 弄死几个也无所谓第一百六十五章 西夏来袭第五十七章 退无可退第四十章 天子垂堂第九十四章 矛盾激化(求收藏~)上架感言第五十四章 乘胜追击第一百一十九章 裁军合路第三十八章 无所动第四百一十二章 突变第五百五十三章 和谐一幕第十五章 受惊的兔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震慑第一百五十四章 打官家的脸第一百九十九章 口含天宪第七百零五章 离京前第两百三十三章 分化第六百零一章 千丝万缕第六百七十四章 一甲第四百五十二章 人浮于事第七百零六章 掩人耳目第六十五章 腐朽不堪第两百七十一章 坐镇青瓦房第六百二十八章 时间第一百一十五章 空虚第六百五十六章 士农工商第五百四十一章 借钱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火如荼第七百四十四章 依托第四百五十八章 议立太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僵局第六百四十九章 晋升第四百四十五章 朕只看二十年第七十五章 邀功(求收藏~)第两百七十章 皇后有喜了第六百九十二章 好狠第五百三十八章 初雪未晴第四十一章 杀人不过诛心第八十八章 惊天动地第五百二十六章 软弱第一百九十六章 春秋无义战第五百六十八章 青天大老爷第八章 蹴鞠第两百四十三章 图穷匕首见第五百一十二章 捆了第四百五十章 考量第九十五章 权力的疯狂第六百一十九章 等第三百七十章 措手不及第八十三章 请官家正身第两百三十七章 读书人所仰赖第两百一十七章 磨刀霍霍第六百九十八章 矛头所向第三百九十四章 毛骨悚然第四百七十三章 第一步第一百二十一章 厘清案情第两百八十七章 朕是大恶人?第七百二十五章 余地第六百六十五章 恩科第三百一十七章 乌云下的希望(为‘西仙山陡寂’加更)第两百二十四章 那就开始吧第五百八十七章 口供第四百七十四章 冲突第一百二十章 另起炉灶第四百八十六章 党争泥沼第两百九十三章 以兵止戈(求订阅)第五百二十六章 软弱第五百四十六章 昭告天下第两百七十一章 坐镇青瓦房第一百六十章 天地间的一把刀第三百二十三章 甚嚣尘上(第三更)第三百八十八章 巡猎幽云第六百六十五章 恩科第两百三十五章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第三百九十章 强硬第两百三十四章 蔡京的惊人举动第两百三十四章 蔡京的惊人举动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品衙门第六百六十章 环绕第五百四十四章 攻心第七百三十二章 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