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力谏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力谏

还没等赵顼高兴起来,孙固再次躬身:“文公这一次肃清河北吏治,如秋风扫庭,足见职任不畏繁巨,要在得人。”

又来了!赵顼一听就头痛,孙固从五月开始,一有机会就来找他,话里话外就是要将苏油放出去。

果然,就听孙固接着说道:“疆场之事,间不容发,若其羽书沓至,胜负纷然,临机决断,谁任其责?将帅吏士,恩情未接,兵交之日,谁使效命?”

赵顼还在扯谎:“沈括还在和夏人谈判,到底打不打的起来都两可,怎么又说到这个了?”

孙固急道:“须知举兵易,解祸难。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岂可儿戏待之?”

“臣前请缓治西事,必不得已,先声其罪薄伐之,分裂其地,使其酋长自守。陛下斥为郦生之说,是臣计愚钝,固诚请去。”

赵顼摇头:“不许。孙老你是潜邸旧臣,必须给我看好枢密院那一摊子。”

孙固说道:“蔡确请直渡河者,徒然是为了迎合圣心,他难道真懂军事?但是我看陛下睿意益坚,发兵就在秋熟之后吧?”

赵顼摇头:“没有,没有定议。”

孙固跺脚道:“陛下到此时还要瞒我?老臣身处兵枢,而不得与闻军要,这不是尸位素餐吗?今日西疆的举措,无一日不在为大战做准备,三十万大军一年之积,车船调运如雁行蚁聚,难道还能瞒得过老臣?”

赵顼没法抵赖,只好说道:“囤积的都是小麦和黍米,涪国公说小麦可积三年,黍米可积十年,就算五年之后战争爆发,我们在陕西也有准备。”

孙固摇头:“陛下骗不过我的,这个月甲午,鄜延、泾原、环庆、熙河、麟府路,各赐金银带、绵袄、银器、鞍辔、象笏。”

“永兴军路上奏,环州城置炮台已毕,然防城战具,止有大小合蝉床子等弩。按《武经总要》,三弓八牛床子弩,射及二百余步,用一枪三剑箭,最为利器,攻守皆可用。乞下军器监给弩箭各三副,赴本路依样设造,以备急用。”

“军器监言弩每座重千余斤,难以运致,图其样交付沈括,命于本路作院。”

“丁巳,枢密院再接帝批,言诸路战骑,所系甚大,况有军兴,尤为要急。可督提举陕西买马监牧郭茂恂速与狼渡措置招买,往来诸场督趣。”

“又诏熙、秦、凤买马场,以马价画一付景青宜、党支等,令使回蕃告谕。”

“这些不是准备打仗,又是什么?”

赵顼说道:“这些都是正常的军事准备,军机处有拟定的练兵计划,需要这些支持。”

孙固呵呵冷笑:“陛下还真是嘴硬,那臣请严治沈括!”

赵顼大惊:“这却又是为何?”

孙固拱手道:“沈括擅自颁发永兴军路义勇下蕃四万缗钱,之后才上书枢密院,言今年两次颁赏,先是禁军,后是熟蕃。而沿边诸路的义勇弓手,下蕃熟骑未得赏赐,情绪焦躁。故而急调转运司仓钱帛相慰,后请从元丰仓支抵。”

赵顼说道:“那就抵吧,枢密补一道文书,将手续完备就是了。”

孙固冷笑道:“有这么容易?既然陛下一口咬定西疆没有急事,那枢密院就不能从权。”

“沈括这是在非战之时,不依章程未经奏报,滥赏市恩,内怀叵测!臣请诏旨,系狱穷治,以儆效尤!”

呃?!赵顼彻底傻了,这下赖不过去了!

孙固苦口婆心地说道:“陛下,臣并非一定要阻止西伐,但是大军西进,不可无帅啊,然则孰为陛下任此者?”

赵顼呡了呡嘴:“要是真打起来,我觉得李宪可以吧?”

孙固连连摇头:“伐国大事,而使宦官为之,士大夫孰肯为用?”

赵顼说道:“那就舅公高遵裕。”

孙固还是摇头:“高遵裕乃是武臣,先不说如何制衡,就其战功,多是招抚所得。”

“夏国和青唐不同,陛下欲平灭夏国,嵬名梁氏,必将集结重兵迎战,不受招抚。”

“高遵裕统兵之能不过五万,平生素未战抗强敌,连李宪王中正都不如,陛下凭什么就以为他可以致胜?”

“西路诸帅臣,范纯粹,吕惠卿,李稷,沈括,徐禧,呵呵呵,臣问一句,他们,打过战吗?”

赵顼脸色阴沉了下来,明显已经开始不高兴了:“说来说去,孙公你还是要阻我大计是吧?”

“当年在潜邸,你不是教我要时时牢记国家之耻,要我今后做奋发有为之君?”

“为此朕整整准备了十数年,如今兵精粮足,士气如虹,临发之际,你跟朕说事不可为?!”

孙固取下幞头,缓缓跪倒:“臣所谏者,乃今举重兵而进,如无大帅,就使成功,兵必为乱。”

赵顼怒道:“李宪和高遵裕你看不上,那就没人!”

孙固说道:“我与同知枢密院事吕公著商议,既无其人,不若且已。否则大军无首,必致祸殃!”

赵顼说道:“孙公你想过没有,今西夏已乱,我若不取,辽国必取之。到时候我大宋如何自处?”

“今日之事,乃不得不为。这一仗,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此正是同心并力之时,你们却还在计较帅臣之选?”

孙固硬邦邦地说道:“陛下所言差矣!如果不赢,那真不如不打,此乃三岁小儿都知道的事情,陛下就从来没有考虑过败绩的可能吗?!”

赵顼抗声道:“军机处涪国公,早就做好了一切预案!”

孙固的神情一下子就放松了,郑重地对赵顼拱手:“陛下刚刚还说没人,这不就是?西事无苏油,老臣绝不敢放心。”

“既然陛下都说涪国公早就做好了一切预案,足见其智略两全,深思熟虑,为何不放他出去呢?”

“老臣请陛下设永兴、秦凤、泾原、熙河、环庆、鄜延六路经略安抚使司,效文彦博节度河北事,授其大任,立即赶赴陕西,总掌军机,筹谋大局!”

“这个……”赵顼有些犹豫:“明润他积年辛劳,为了大宋驱驰南北,如今眼见改制在即,朕还想要重用,安享几年繁华惬意。”

“这个时候将他放出去,我……我有些不忍……还有,皇子教育我也想……”

“陛下!”孙固白色的须发飘拂,唾沫星子横飞:“这是国战!放眼天下,陛下还能找出比苏明润还叫人放心的人?!皇子今年才四岁,离开蒙都还有两年,缓急轻重,不是一眼可知?”

“文潞公八十高龄,都还在河北艰劬用事,王韶六十多岁,都还在南海带病操劳,苏明润他方年富力强,敢不忧勤国事?!”

第九百四十二章 启程第六百零六章 模范村第七百一十九章 举措第七百三十四章 顶级数学家第三百五十六章 苏容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冻第六百二十五章 苏方第五百零五章 择术为先第五百九十六章 送行与教育第四百零八章 折锐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软模第四百五十八章 濮议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前三排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员外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认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贬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狗日的章状元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夜袭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八百二十六章 决战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转化第三百章 再见张方平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奖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个承诺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事第三百一十九章 九斗碗第八百七十二章 基地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应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请客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开张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二章 二太守传第八百九十九章 软糖第一百四十章 危机与对策第二百六十三章 老太君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农业改良第四百零三章 朝堂的分析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共同利益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两赋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马彬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惹不起的奏章第九百三十四章 邹时阑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鹤军(为本书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七百五十六章 上报中央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炉和高炉第二百五十九章 学区房第六百九十二章 覆军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相见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试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伦理》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沈括所见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驾崩第一百四十章 危机与对策第六十四章 早饭第八百六十八章 炮弹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五百五十四章 贷与赈第三百三十五章 制度第四百一十四章 接战第九百六十九章 皇帝看大象第四百四十章 再见可龙里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遗香第八百五十四章 辽国中衰第八百二十章 水战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化难为易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出路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梦中诗第二十三章 瓷片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丑话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战争第三百零二章 烟笋排骨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宾图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面粉厂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不战而胜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帮助辽国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二百一十七章 桥的题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徒弟第一百零四章 买山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确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优待第二百零九章 北极院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潜在产能第五十九章 河帮雏形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举改革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对第五十二章 卖鱼搭档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阳关引第三百七十八章 理学讨论第九十一章 浮圆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小家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卧云堂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大军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变应在辽国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韩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