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青唐

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青唐

蔡确对工作其实还是非常认真的,不过自从西事起来后,蔡京经常在每日快下班的时候才送来《军情摘要》,而且还经常在深夜的时候,送来所谓的《补充摘要》。

蔡确和王珪好几次被半夜打扰,结果《补充摘要》里并没有什么急务。

一次两次还好,等再到后来,中书干脆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大佬们休息之后,《补充摘要》就放留待次日一早,由下一位当班的宰执来处理。

所以昨夜当蔡京的补充报告送过来的时候,按照惯例,中书的小秘书也不敢再去打扰蔡确。

王珪次日一早过来上班,一看昨晚的报告大惊失色,正要将蔡确叫来询问,就听宫内景阳钟响了起来。

朝贺的时候是王珪领头,好在干这一套他也是老手,虽然仓促,一番说辞依旧花团锦簇,不愧皇宋百年有数的至宝丹。

不过朝会之后,赵顼还是在偏殿内问了一句:“中书这段时间是不是很辛苦?”

王珪赶紧摆手:“不辛苦不辛苦,做的都是分内之事,帅臣将士在边疆浴血都不言苦,老臣何敢言苦?”

开什么玩笑,我这点相权给陛下你三板斧砍掉了都快三分之二了,我哪里还敢叫苦?

散朝之后,王珪对蔡确好一番敲打,这件事情,军机处挑不出任何毛病,是中书自己出了漏子,丢了面子。

王珪最看重的就是自己在赵顼面前的面子,蔡确却认为王珪有些小题大做,表面上唯唯诺诺,私底下却愈加看不起王珪。

老子没能捞着头彩,还一肚子的气呢,中书的事情都是老子在做,有了功劳你先捞,有了锅就丢给我背,你王禹玉好仁善的德性!

不管朝臣们之间如何的挖坑陷害勾心斗角,宋军克复米脂、啰兀,大败梁永能,的确称得上是一次堂堂正正,扬眉吐气的大胜!

汴京城百姓们再次陷入欢乐的海洋,各商铺的“贺胜打折大酬宾”活动搞得轰轰烈烈。

皇宋慈善基金出面主持了一次募捐活动,准备将募集的资金购买成药,给边疆的将士们送过去。

王彦弼和扁罐童鞋又在汴京人民的心目中刷了一波好感,他们组织了皇家理工学院一帮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找四通的叔伯们用成本价拿到了一批竹器,然后用盐酸在上面作画写字,用喷灯喷成带书画作品的器皿,拿到集市上发卖,将赚来的钱捐给皇家慈善基金。

王彦弼师从自己父亲和张敦礼,手底下绘画功底扎实,扁罐的书法现在也有了模样。

和苏油上辈子带来的野路子,到后来纠转都纠转不过来不一样的是,这孩子自幼就得到了名家的严格指导。

程文应对扁罐非常看重,眉山江卿靠苏家,苏家主要靠苏油。

苏油一系的前途,就是四大家族的前途。

因此那些连王珪都拿不到的法帖,程文应见天地往扁罐这里塞,搞得扁罐很委屈,甚至想哭。

这次两个小少爷的书画展示,让汴京人民称赞不绝。

东西卖得也不贵,值那个价,买东西还能得个踊跃捐献的好名声,真不亏。

所以扁罐和王彦弼辛辛苦苦准备了卖三天的东西,结果一个上午全部销售完毕。

就连高太后那里都收到一个中官买来的靠背小竹椅,高太后看过王彦弼绘画的兰石图和扁罐抄他爹的小诗,非常高兴,都舍不得坐,笑着让尚宫将俩孩子的“作品”收藏起来。

乙丑,诏:“已指挥秦凤一路兵付李宪节制,深虑经略司犹宿留不肯依应调发,误熙河军期,可再下都大经制司依详朝廷属任之意,便从节制处分。”

赵顼是个急性子,明明各路出兵底限是在九月,却开始催促李宪了。

苗履等奏:“西蕃大首领阿里骨蕃书称,八月戊子,斫龙城蕃家守把南宗堡子,向下地名西罗谷,有夏国三头项人设伏,劫掠蕃兵。夏国兵贼,斩首三百级,降百二十三人。”

奏报的意思很明白,是说青唐人已经和夏人干起来了。

于是赵顼更急,接着又诏:“熙河路已列定兵马,必须照应董毡所约师期出界。蕃中出兵与否无可为据,宜令经略司选使臣一二人入蕃军照验,仍约阿里骨遣首领一二人来与官军同出,庶彼此分明,不误大事。”

又诏:“入内省选差使臣二人,自京分诣陕西沿边等路,选新军可充电报班者,于狼渡、米脂设所,庶几达传便利,不误戎机。”

……

青唐,邈川,李宪率领苏烈,王文郁,王厚,李庸,还有几路蕃人大头领,前来与董毡会师出界。

如今青唐的局面非常微妙,董毡因为病体沉重,政权实际控制在夫人乔氏和继子阿里骨手中。

而此次李宪还带来了熟蕃军,统帅者乃是赵思忠,包顺,温溪心和蔺逋比,局面顿时就变得更加的微妙。

十年人事尽成非。

青唐在唃厮啰死后陷入了衰乱,长子瞎毡三子董毡争权分裂。

苏油抵达渭州大开榷市,扶持当时势力较弱的董毡,一起遏制瞎毡。

王韶开边,对青唐大打出手,董毡退往邈川,而瞎毡当时已死,其长子木征受家梁的蛊惑,奋勇抵抗,结果被王韶一套神奇的组合拳打得满地找牙,大宋拓地两千里,进占河湟。

董毡趁火打劫,要求木征带领部众前往邈川接受庇护,实际上就是要吞并这个侄子的势力。

木征怒了,与其投降董毡,我投大宋不更香吗?于是一掉头成了大宋青唐名臣赵思忠。

论起来木征才是唃厮啰的长子长孙,拥有青唐大地的理论继承权,不过人家蛮夷唯力是尚,不认这个。

但是吐蕃人又重“贵种”,当年西夏李立遵树立起祖宗画像,就能让地斤泽各部小族纷纷来投。

木征这个标准的“贵种”,这些年就成了大宋招纳青唐蕃人的金字招牌。

在宋人的刻意经营下,木征在青唐人里边的名声,在投宋之后,一再爆表。

“小王子管乱,干王子管战,大王子管饭。”

虽然是机宜司刻意在河湟编造的顺口溜,但是不能不说,顺口溜能得以流传,有它一定的必然。

这么多年下来,木征为大宋招募了数十万蕃众,和已经被赐名为包顺的俞龙珂一起,成为大宋稳定西蕃的两大吉祥物。

而底下的真正措施,则是青储和家庭式圈养农场技术的成熟,让被招募过来的蕃人过上了天翻地覆的日子。

汉人负责培育羔、驹、犊,蕃人负责饲养。再由汉人统销统购。

这种包干方式和家庭联产方式,让蕃人小家庭畜牧业的抗风险能力大大提升。

而相应的,就是部落的瓦解和蕃人对宋国的依赖和崇慕。

酥油茶,马奶酒,这些以前只有贵人们才吃得起的东西,如今也渐渐走进了普通牧民的帐篷。

如今河湟和岷洮,对大宋忠诚度极高的蕃落,整整多达六十万户!

不过这一带还没有设置流官,各地知州都是将领兼任。

为了弥补行政上的粗放,避免大军阀的形成,苏油给神庙写信,从二林部输送了大量的巫僧,去岷湟一带传播教义。

蕃人们很吃这一套,包顺和赵思忠都在自己的驻地修建了巨大的庙宇。

苏油并不愿意见到这一幕的发生,但是历史巨大的惯性让他一时无法制止,能把掺杂着大量私货的二林巫典在岷湟一带推广开,取代吐蕃教义,已经可以算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其副作用就是,一手是代表公平和温暖的光明,一手是代表丰收与美好的智慧,光明智慧上师益西威舍的美名,在青唐各地传扬。

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试行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苏鱼公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抚使第七百零六章 商议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玉料第七百四十一章 砻磨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受连累的朋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乐第六百五十章 调研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演武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第七百四十一章 砻磨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观量派第三百九十三章 橄榄球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止步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推演第二十三章 瓷片第九百九十三章 论教育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论政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苏半朝第二百七十五章 内官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零四章 求退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遗嘱第五十三章 讹诈第二章 嘴炮堂哥第六百五十六章 建议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盖棺定论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八百八十六章 砗磲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马彬第一百八十八章 挨揍第二百六十八章 万姓大集第一千零八十五章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发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西征第九百二十章 劝谏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园林设计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认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小诗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阿司匹林的药性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室尚书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六十二章 豆花饭第四百零九章 尖厉獠牙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出卖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大苏酿酒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门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佛会第八百九十八章 苏颂的态度第七百五十六章 上报中央第八百五十四章 辽国中衰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饱便飞第七百四十一章 砻磨第一百九十六章 虚惊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再见辛娘第九百一十八章 追击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对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击手第三百二十三章 劝解第三十七章 羽毛纹的花钢第一百七十六章 陈希亮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医之家第五百零一章 没有盐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梦中诗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之乐之第六章 鸡茸和开水白菜第四百九十章 经济影响力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确的帮手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逝世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个承诺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义之争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家一地鸡毛第四百二十章 冲击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光胫转运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六百八十八章 玉津园第二百五十四章 少年行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处第九百零六章 两分五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昭文相第二百七十章 王韶第六百一十三章 扁罐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汤第三十七章 羽毛纹的花钢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经济学第九百四十章 再见吕惠卿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腊月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照会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止步第九百三十六章 远虑纤图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确的帮手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祭奠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阿骨打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