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来访

第一百三十五章来访

张胜不干了:“骗我们来说是放风筝,结果吭哧吭哧搞茶叶!小少爷你学坏了!”

苏油耍赖:“明明是你们不按规范操作耽误了进度好不好?我这都没有批评你们浪费茶叶呢!”

其余几个小的就羞他:“小少爷!耍赖皮!小少爷!耍赖皮!”

苏油说道:“真不是我耍赖皮啊,等等……”

说完转身跑回屋子里,取出来一个巨大的风筝。

风筝呈燕子形,白绢蒙起来的,和苏油一般大。一群孩子见到都“哇”地叫了出来。

苏油说道:“没骗你们吧?早都准备好了,你们看眼睛还会转呢,就是还没来得及描彩。”

娃子们哪里管这个,高声喊道:“放风筝!放风筝!放风筝!”

苏油被吵得不行:“好好好,放去放去……”

刚走到门口,就见池塘对面走来几个人,都是儒士打扮,当先一人正是苏洵,身边是两位二十多岁的年轻文士,还有一个小孩。

就听一人言道:“仁夫,前方就是苏家祠堂,边上那栋白色的小院,便是苏明润的住所。”

就听那仁夫说道:“苏兄,一路行来,溪花浪漫,啼鸟啁啾。这里的农人,衣着脸色,与周遭不同啊,尤其是大门两侧,红纸门联文采斐然,倒是叫人看得兴致盎然。”

苏洵说道:“那就是过年的时候,明润和犬子苏轼胡闹。”

另一人笑道:“可不是胡闹,这是士大夫的基本功。今番踏春而行,到得此间,方悟南山之乐啊。哎呀晚来半月,错过了这几株梨花最盛之时,端是可惜……”

苏洵言道:“彦通,你就不该来,当让苏油那小子先行拜会方是。”

那叫彦通的挥挥手:“性成香自蕴,明润能以六岁孩童,助眉山孤童得脱苦海,相比起来,让人惭愧。”

苏洵笑道:“你与他定然相谈得来,一样的温吞性子烂好人!”

两边队伍撞了个正着,苏油赶紧将风筝藏到身后。

苏洵就讥笑:“你倒悠闲,比你还大的一个风筝,藏身后就能藏住?不读书了?”

苏油想办法找仄:“这个……啊,我们课间休息……”

苏洵都懒得与他耍嘴皮子:“过来,给你介绍两位贤达。”

那位叫仁夫的就连连摆手:“彦通兄当得此誉,小弟是万万不敢的。”

苏油赶紧将大风筝交给孩子们:“你们去玩吧。”

张胜在苏油耳畔嘀咕了两句,拿着风筝去了。

苏油赶紧过来,苏洵说道:“这位乃是……”

就见苏油掉头又朝娃子们那边喊:“放完不准剪绳子!给我收回来,还没有完工呢!”

这才转过头来:“呵呵……怕他们依风俗许愿剪绳子,那风筝花了大力气,舍不得,堂哥你继续。”

两个大人不觉好笑,那个小孩一脸的艳羡,苏洵则翻了个白眼:“这位是益州来的张恕张仁夫,乃张学士的公子。”

张学士就是张方平,他是以直学士知益州,故而有此称呼。

苏油赶紧见礼。

苏洵有介绍另一位:“这位,唐淹唐彦通,我眉山治经名家,仰刘歆、郑玄源流,尤善《春秋》。川中无人能出其右,人尊‘鲁国先生’。”

唐淹赶紧摇手:“那是学生们胡乱称呼,不敢当,不敢当。”

唐淹此人苏油毫无印象,不过老堂哥是多峭削的崖岸,对这比他小近二十岁的年轻人如此推重,学问肯定是不消说的。

赶紧上前:“后学苏油,见过两位。”

唐淹抚摸着身边那孩子的头顶:“这是我的长子,唐瞻,这次带他来见见榜样,你们年龄相仿,以后多亲近亲近。瞻儿,叫叔叔。”

苏油连忙摆手:“使不得,我们小字相称吧,我叫明润,你呢?”

唐瞻虎头虎脑,说道:“家父叫我望之,我不喜欢。”

唐淹这父亲倒是好脾气:“那你想叫啥?”

唐瞻说道:“我想叫伯虎。”

伯虎……唐伯虎?

щшш◆ ttκд n◆ ℃o

兄台你怕不是穿过来的哟!苏油将他拉到一边,偷偷对暗号:“世人笑我太疯癫……”

唐瞻怒了:“谁?爹爹说你有五十多帮手,他们才四个,揍啊!”

苏油哭笑不得:“他们不是我帮手,你这理解有错误……”

苏洵在一边也怒了:“在那边嘀咕啥?一点礼数都没有,赶紧过来,带客人进屋!”

不是我想的那个唐伯虎就放心了,苏油领着一行人进到屋内,唐淹见屋宇一路素净,不由得赞到:“山居雅适,这院子朴素耐看,挺合我胃口。”

待到进入书房,唐淹说道:“刚才那句收回,桌后那三口缸子就不是寻常人家能有的。”

类似的玉瓷晶花大缸,眉山城茶市售价最后被哄抬到了六贯一个。

苏洵笑道:“史家瓷坊,小油出了些力气,这些东西估计他也没花钱。”

苏油点头道:“是,这些都是……试验品。”

众人坐下来,环顾书房,感觉处处新奇雅致。

背后书架边梅瓶里,插的也不是鲜花,一个里边是几个干枯的莲蓬,另一个里边是简简单单一把干燥的荻花。

值钱的瓶子却插着山野随处可见之物,搞不懂主人的品味,然而……还怪好看。

桌上的文房,多是竹根柏瘤,难得的是纹理灿然,打磨出来后,尽得天然之趣。

一边还有一大张半立着的古怪桌子,左侧和下方标有刻度,桌面上还卡着三角板和角度尺,一侧放着古怪的铅笔和铜规。

图纸上是一套看不懂的机械,最稀奇的,边上还有半块炊饼。

张恕指着炊饼问道:“那是干什么用的?”

苏油拿起铅笔在纸上画了条线,然后用炊饼擦掉:“呵呵,擦拭笔迹用的。”

唐淹感觉满屋书香非常惬意,拿起两本翻了翻,问道:“明润近日读什么书?”

苏油老实回答:“近日就是读《史记》,《管子》,《韩非》。”

唐淹皱了一下眉头:“怎没学儒家经典?”

苏油说道:“《论语》,《孟子》倒是看了,其它怕曲解了圣人之意,只记了个囫囵,不敢胡乱引申。”

唐淹眉毛一挑:“哦?思有所得才算读?这是苏家进学之道?望之,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记住了?”

唐瞻躬身:“嗯,爹爹我记住了。”

唐淹说道:“‘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诎;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养,隘其利途。故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故民之戴上如日月,亲君若父母。’明润,于这句你有何解?”

苏油转了转眼珠子:“正解还是反解?”

苏洵都快气炸了:“你还要做纵横家不成?!”

唐淹举手制止:“就说你心中所想吧。”

苏油躬身道:“古人经典,不该断章而取意,当通读全书,审其时势,先取大旨,而后计得失。”

“《管子》开篇说了,国有四维,民有四顺,六亲五法,唯君之节。”

“因此国蓄第七十三此句,利字当指国用财赋。管子之意,应是国用不当入于多门,其柄在君。而非指民产。”

“此句后续,当指国内诸封,塞其民之赋纳于君国,使权臣不可得利而坐大。”

“国者,有军国,有民国。”

“如古之秦,今之西夏,军国也。民疲而军振,其利一专于军,故虽偏小之时,也可出与大国争胜。然一旦亡败,便是覆国之危。”

“如古之楚鲁,今之皇宋,民国也。政驰而军隳,利用多门,民乐安逸,然逢战多败。”

“故管子此语,乃军国之道耳。”

唐淹问道:“如引此喻,则军国之道,终胜于民国之道喽?”

第二百二十章 买房第九百四十六章 诗案第十三章 精盐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太皇太后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潜在产能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文武之别第七百三十六章 视察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头第五百一十三章 应变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锁院第九百九十九章 小苏文字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浑脱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却上心头第五百九十六章 送行与教育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骑兵合成第六百零四章 刘嗣当官第九百五十章 商量对策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体智慧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黄金不久埋第六百三十九章 街坊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发现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曾巩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视第四百六十六章 欧阳修出事第九百零五章 人民战争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君臣臣(上架求定)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题第九百六十八章 窦仕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九百零四章 交趾急奏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王师儒第三百三十四章 图经本草第四百三十四章 请假第五百五十六章 荆湖建议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设第九百五十九章 进取之时第九百六十九章 皇帝看大象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七百八十六章 沈括的外交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气跑了第八百零六章 火箭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贺礼第一百六十二章 马本纲银第九十六章 冲压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挨训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崛起中的帝国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梁乙埋的顾忌第六百五十八章 河州复失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勾引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练兵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苏轼送东西第四百九十八章 讨论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八百二十四章 条件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少给脸不要脸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讲解第八十一章 珠串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乱第一百一十一章 埋祟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请客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炮初议第三百五十二章 变态繁荣第三百零八章 炽火的开解第五百一十五章 夫妻第一百八十九章 养屁股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老河工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县令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小战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册府元龟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视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使节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无此君臣民第三百六十二章 没有酱油的羊蝎子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反应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争第五百九十一章 倒逼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难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访第七百六十一章 聊上了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矾楼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伦理》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驼口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太原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遗嘱第四百四十四章 洞房第一百二十四章 别人的奇遇第九百四十章 再见吕惠卿第六百三十二章 疯狗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凉州第四百八十九章 游玩第五百六十六章 颁奖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倒绷孩儿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新诗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