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妖师叔祖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妖师叔祖

可以说,这些主张,与苏油的想法是完全一致的,不过范镇没有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

苏油通过军机处的设立,解决了范镇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打通了各个系统的联系;

通过各种政策措施,达到了赏民、养民、增强国力的目的,解决了“冗兵”与“穷民”的问题,并将之定立为宋朝持续不断的国策,对范镇提出的魔鬼难度的终极题,找到了答案。

在范镇心里,这就叫“吾道不孤,大而化之”。

认为“读史即可以经世,而致用尤艰”,自己的蜀中小老乡做到了自己都无法做到的第二条。

所以他对苏油的欣赏,从来都是不佞于言表,常常写信称赞鼓励。

有了这么多瓜葛,范镇的去世,对苏家人来说,也就成了大事儿。

苏油请朝廷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忠文。

文忠,重点在忠,忠文,重点在文,一个小小颠倒,却也是有讲究的。

苏辙书写《范忠文公行状》,苏轼亲撰墓志铭。

墓志铭中评价范镇“清白坦夷,表里洞达,遇人以诚,口不言人过。

及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庄,虽在万乘前无所屈。

平生与司马相得甚欢,议论如出一口,故当时推天下之贤者,必曰君实、景仁。”

此外苏油还托范镇侄孙范祖禹送去丧仪,其中有银五百两,铜二十斤。

因为当年范镇为苏轼辩白时,曾提到苏洵去世,京中朋友为苏洵凑了五百两白银,苏轼兄弟都没有接受,怎么可能贩卖私盐?

又因为当年乌台诗案,范镇受到连累,被罚铜这个数目。

元祐四年,春,正月,吕陶、刘正夫、范百禄、赵君锡等使还,言河北初安,孙村埽东西二河工缮筑料准备充足,工程进度已然过半,不出意外今年五月之前,黄河大工程便将完工。

孙村工程的重点,黄河南决口加固与开掘工程,将在三个月之内完成。

……

癸未,耶律洪基在上京接见了赵孝奕。

耶律洪基对赵孝奕观感很不错,除了赵孝奕人长得帅气,谈吐很风雅,还因为这娃是此次卤簿仪仗的总导演。

正旦朝会之后,耶律洪基便会起牙帐,将经六十日巡行,抵达大鱼泊即后世的查干湖,行春捺钵。

赵孝奕将辽人的军马集中整合,重新分列成了五色,然后次第出行,仅这一下子,就将队伍变得高大上。

此次卤簿还结合了辽人骑射起家的特点,改造了马鞍,将宋人的步行卤簿改成了骑军卤簿,更是极大地满足了耶律洪基的虚荣心。

至于改造巢车攻城夺寨之类的小战功,在耶律洪基这里,反倒是不怎么放在心上。

每次捺钵,辽主都要大肆封赏,赵孝奕趁机提出宋国想要监督岁币使用的建议,一时引发耶律洪基勃然大怒。

然而赵孝奕神色不变,反问耶律洪基,辽国自澶渊之盟起,每年收到大宋拨付的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庆历元年,合计为三十八年一千一百四十万贯。

而自庆历二年增币至今,每年五十万贯,合计为四十八年两千四百万贯。

前后一共三千五百万贯钱财,用于颁赏,每年到手便空,八十多年下来,辽国还是那个辽国,仅仅做了个过路财神,而周边部落,反倒是日渐强盛。

而最近几年,宋国帮助辽国大兴水利,三年所费不过一二百万贯,而年积黍麦百万石有奇,孰优孰劣,不是一目了然吗?

去岁李庸回朝,奏说辽国将岁币这般花用,大宋君臣都感觉不可思议。

如今辽国南部正在大力引进大宋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经济一道上,也应该有所借鉴。

这事情对宋国没有一丝多余的好处,因为宋国的付出一文不少。

宋国一来是觉得辽国如此处置岁币,实在是非常的可惜,二来也希望辽国能够更加美好,更加富强,这样双方才能通过贸易,更多的互通有无,达到最终的和谐共赢。

不算不知道,一算还真是吓一跳,耶律洪基一琢磨赵孝奕的话,竟然句句在理。

三千五百万贯!这么些年都算是喂了狗!

如果按照前几年借鉴宋人的搞法,大辽何至于发生那样严重的饥荒?!

尤其是几十万辽人突破边防跑去喝宋国稀饭,这种群体事件让爱慕虚荣的耶律洪基感觉丢尽了颜面。

见有机会,耶律延禧和王经也赶紧劝说,这事情于辽国有利无害,不妨先听听意见,至于执不执行,到时候还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

耶律洪基终于准了,任命耶律慎思为中京留守,与沈括河北四路都转运使成为敌体,负责商谈岁币分配问题。

甲申,大理布燮高智升贡白孔雀,并言国主段正明喜读经书,建藏经楼于崇圣寺,求大宋赐敦煌经卷。

日本遣安倍道真来贡,求请修习数学、天文和阴阳三道。

安倍道真是日本大阴阳师安倍晴明的四世孙,当时的日本在百余年前已经拥有阴阳寮,属于中务省管辖下的六寮之一,负责观测天文、气象以及占卜、制定历法以及驱逐京城中作乱的妖怪平衡世间阴阳等事。

除官员外,还有阴阳师、阴阳博士、阴阳生、历博士、历生、天文博士、天文生、漏刻博士、守辰丁等职员。

混到今天,晴明的后代安培道真已经是日本掌握阴阳寮的贵族。

小邵先生东游的时候,安培道真还在精舍闭关,努力修习,没能见面。

家族里晴明公所著的《占事略决》,在妖师叔祖的《梅花易占》跟前根本不够看,因此这次安培道真前来,就是为了拜入师叔祖门下,诚心学习的。

苏油拿到日本使臣转达的国书,不由得啼笑皆非,什么时候邵伯温那小子竟然成了你安倍家的师叔祖了?

安培道真振振有辞,我家先祖晴明公的来历传说无数,有一说先祖为大膳大夫安倍益材,但是更有一说,说先祖是平将门。

母亲一说是游历的巫女,甚至有说乃是一只白狐。

平将门如今已经被邵先生收服于门下,此事有从化巨剑为证,而小邵先生也因此被我们日本上下被尊为“妖师”。

所以从这边论的话,小邵先生可不正是我的师叔祖?

靠!这逻辑没毛病!

没办法了,苏油只好上报,将麻烦丢给高滔滔。

老太太也对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有点迷信,邵伯温如今也算是大宋袁天罡一类的人物,既然东洋夷有此崇慕之心,便准了他吧,入京师大学堂学习。

甲午,英州别驾蔡确,复观文殿学士,依旧新州安置。

章惇制毕,复任门下侍郎。

蔡确的问题,在于“无明罪”,王珪的日记,终究只是一面之词,当时的处罚,如吕公著,彭汝砺等,都认为过重了。

蔡确虽然名声臭了大街,但是架不住有个好儿子蔡渭。

蔡渭是冯京的女婿,本身是大理寺出身,精通法典,一直在给自己父亲奔走,认为将王珪的日记作为证词,本不足以采信。

至于其余“诸罪”,皆是“奉旨”。

吕公著、范纯仁等再次上书,认为蔡确毕竟是做过宰相的人,宰相退位,带观文殿学士是故事,蔡确就算有罪,身份没被剥夺前,朝廷该给的典礼,却还是该给。

苏油对这些其实不怎么关心,蔡确在高滔滔和赵煦那里挂了账,起复是不可能起复的,复观文殿学士就是最大的恩典了。

倒是章惇遇到了麻烦,这尼玛和蔡烂泥一起起复,名声怕是会受到些污染。

加上章惇的心眼本来就不大,搞不好就会认为这是朝中保守派故意整他。

于是苏油一边命学士院分开制敕,一边赶紧给章惇写信,让他加快行程,诸多好友都在京中,来了就心情愉快了,不要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

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张方平走了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禅师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弹劾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再见司马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三百九十一章 梁屹多埋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韩琦墓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将第三百四十三章 建议第五百六十九章 苏元贞的去向第七十五章 工具第两百零二章 烧白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终极解决第六十五章 理工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大婚第九百八十四章 精微操作第六百四十九章 冷处理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照相机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实法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贺兰石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大学堂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书生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苏辙上书第七百一十一章 离京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矾楼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矛盾根本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为止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担心第四百二十七章 前朝旧事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老外的印象第一百八十一章 尊重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太皇太后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种鄂的方略第三十八章 侧跳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肃州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第九百八十四章 精微操作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军器监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第八百二十七章 杀戮第六十章 仿宋体第四百五十九章 苏洵去世第九百零一章 起义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访谈第四百二十八章 他怎么敢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调整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期活期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虚张声势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门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复行汉制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矿藏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路途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新气象第三百四十章 奏对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七百八十章打鱼摸虾甲天下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场第九百五十章 商量对策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大胜第七百四十五章 突然有钱也不好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七百五十五章 争议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作为和瞎作为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穷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种珍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莲华炬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出卖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禅师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弹劾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对第六百七十章 分析第七十九章 竹屋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归来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会打仗第七百零五章 小人之心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二章 二太守传第三百九十九章 抬杠之旅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号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丧心病狂的山长们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游说天都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反应第三百一十八章 狐大仙搬家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种鄂的方略第九十七章 划时代第一百八十章 洗脑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见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第七百七十七章 秋风扫落叶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遗书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盖棺定论第五百二十二章 横有横的资本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绝仕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试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作相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