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来宰相

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未来宰相

在台谏弹劾吏额房事的时候,吕大防按照制度,称疾不出。

反倒是刘挚每每都在高滔滔之前开解,陈述本末,说这件事情本来是给朝廷减轻负担,清理冗员的好办法,只是在执行上出了偏差,导致被减者鼓怨,而御史台又风闻过实。

按照苏辙的建议,改过来了就好了。

这项制度得以最终推行,其实得了刘挚的大力。

就连吕大防都感慨:“使上意晓然不疑,刘门下之力居多。”

然而官场上却开始传言两人有隙,造为朋党之论。

刘挚去找吕大防:“吾曹心知无它,然外议如此,非朝廷所宜有,愿引避。”

吕大防表示同意:“行亦有请矣。”

庚寅,奏事毕,挚少留,奏曰:“臣久处近列,器满必覆,愿赐骸骨,避贤者路。”

既退,连上章,出就外第,期必得请。

未几,吕大防亦辞位。

这事情却引来了吕大防一系的手下不满,认为刘挚是以去位拿捏吕大防,联合起来反对刘挚,捏造刘挚朋党。

癸酉,御史中丞郑雍、侍御史杨畏对甚久,议论刘挚,甚至攀扯到了苏辙。

郑雍上奏:“挚善牢笼士人,不问善恶,虽赃污久废之人,亦以甘言诱致。”

并具挚党人姓名:王岩叟、刘安世、韩川、硃光庭、赵君锡、梁焘、孙升、王觌、曾肇、贾易、杨康国、安鼎、张舜民、田子谅、叶仲、赵挺之、盛陶、龚原、刘概、杨国宝、杜纯、杜纮、詹适、孙谔、朱京、马传庆、钱世荣、孙路、王子韶、吴立礼,凡三十人。

左正言姚勔入奏,并言挚朋党不公。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右正言虞策言挚亲戚赵仁恕、王巩犯法,施行不当。

刘挚和王巩是亲家,苏辙是王巩的推荐人,到此连苏辙都上书自劾。

但是苏辙同时也提出台谏构陷:“顷复见台官安鼎亦论此事,谓臣欺罔诈谬,机械深巧,则臣死有馀责,有何面目尚在朝廷!”

“然鼎与赵君锡、贾易等同构飞语,诬罔臣兄轼以恶逆之罪,赖圣鉴昭察,君锡与易即时降黜。”

“鼎今在言路,是以尽力攻臣,无所不至。伏乞早赐责降,使鼎私意得伸。”

丁丑,辙与挚俱宣押入对,对已,押赴都堂。

挚先出,待命于僧舍,乞赐罢免。

刘正夫大怒,上章一股脑弹劾了刘挚、吕大防、郑雍、杨畏、姚勔:“方今戮力尽忠之臣,吕、刘居其最,岂可因一二偏辞,轻示遐弃,安知其间无朋邪挟私,而阴与**为地者?”

然后分析了最近这场事件,认为本来起于吏额事,是吕大防处置不公,才导致这场风波。

二公本无芥蒂,而群下妄造事端,导致一场大风波。

御史台不是任何人的工具,弹劾皆须依照法度,郑雍、杨畏、姚勔拿不出证据,捏造名单,不是出于公心,不能再在台谏待下去。

弹劾吕大防的原因,却是因为吕公著、司马光、苏油、范纯仁前后四相,辛辛苦苦创立议事之制,吕大防为了以定吏为己功,独断专行,抛弃制度,导致朝中这场愈加猛烈的大风浪。

因此吕大防纵容任永寿等,是小过失,毁败前任四位宰相创立的良制,才是大错!

刘挚自作清高,为了名声不参与定吏额的祥议,同样是毁败良制,同样大错!

高滔滔对刘正夫这后起之辈是非常看重的,甚至为此特意召见,对他说道:“议论刘挚者已十八章,并非仅仅为了王巩的事情。”

“邢恕过京师,刘挚与之通简,又延接章惇之子,章惇诸子故与挚子游,刘挚亦间与之接,牢笼为它日计。”

刘正夫拱手:“敢闻刘相所言?”

高滔滔将那封信的录稿交给刘正夫:“这是刘挚给邢恕的信件录稿,上面有‘为国自爱,以俟休复’语。郑雍、杨畏以为‘复子明辟’之复,谓挚劝恕俟它日复辟也。”

刘正夫奏道:“太皇太后刷新元祐,本先帝初意,此事天人共知,朝野称颂,前后相乘,又何来‘复辟’一说?”

“故‘为国自爱,以俟休复’的复,乃明心净性,以待起复之复也。”

“正所谓‘来说是非者,端是是非人’,此郑雍、杨畏之邪意,他们的内心深处,以为太皇太后之政,乃先帝革新之反复,方可联想及此。”

“如果说子辈交往,就是朝臣沟通,那当年司徒容臣与黄裳、王仲煜、邢居、韩粹彦、韩嘉彦、苏迈、苏迟共入可贞堂,砥砺揣摩,次年皆中,其沟通之甚,不更倍于今日?”

“以郑雍、杨畏之议,则司徒也是与吕惠卿、王珪、邢恕、韩琦沟通结党的小人?”

黄裳是吕惠卿表亲,王仲煜是王珪的儿子,邢居是邢恕的儿子,韩粹彦、韩嘉彦是韩琦的儿子,都是苏油一把火德论奶出来的进士。

这份功德,可比简单的子侄交游重得多了。

高滔滔对邢恕挑拨祖孙关系恨之入骨,一见有大臣沟通邢恕的奏章就不由得大怒,这下回过味道来了。

郑雍、杨畏在偷偷设局,诓哄自己!

最后刘正夫说道:“司徒创立宰相离任制度,即是为了限制朋党,如今刘挚才做了一年的副相,如何就能结党了?这速度也未免快得太不合理了吧?”

“就算结成党羽,三四年后自当去相,这些所谓“党羽”又能如何呢?”

“刘挚的过错,在于吕相找他共议吏额的时候,故作清高,或者说故意回避,都堂合议之制的败坏,也有刘相的原因。”

“如今朝廷的症结,在于苏公去后,范王二公高洁自守,提前出外。”

“继任者威望不足,又因为经验欠缺,处事出了瑕疵,这才导致朝议纷纷。”

“但是木已成舟,朝廷要得清净,也就只能就事论事。既要让吕刘二相承担后果,又要让他们保住位置。”

“否则继任之人,资望比二者更加不足,还要大乱。”

“至于其余心怀叵测,造构朋党,企图浑水摸鱼之辈,太皇太后应该下旨严责,庶几清明可期,朝事可望。”

“朝臣们或者并非皆是大公无私之辈,就更要用良好的制度来约束他们。太皇太后也应该下旨严申各省,谨遵制度。”

“以吕马苏范四相之能,尚且虚怀若谷,广采议论,唯恐一事之失。刘吕二公轻弃之,未足一年,风波便起,此正可知四相先见之明也!”

“此四相的深计,乃为皇宋万世根基而立,太皇太后当勇为独断,掐灭毁败制度的苗头!”

高滔滔说道:“刘卿且去,老身再计较。”

待到刘正夫告退,高滔滔问一边的赵煦:“官家,此人如何?”

赵煦乖乖说道:“我觉得刘卿所言,皆在情理。”

高滔滔说道:“不枉老身高看他,此人当是官家十年之后的宰相。”

“还有苏辙,此次吏额之设,如早从其议,断不至此。”

赵煦说道:“相比之下,刘正夫更胜一筹,他维护制度之说,算是找到了这场风波的病根。”

高滔滔喜道:“官家真是聪明。”

说完又叹息:“之前司徒密奏郑雍、杨畏当置于太学、礼部,太常之清要,当是意有所指,只是我祖孙二人都没能明白,现在看来,真是洞察烛照。”

赵煦心里嘀咕其实我早就明白,是祖母不明白而已,却乖乖拱手:“郑雍、杨畏皆是王叔举荐,还望太皇太后给王叔稍存些体面,不要逐之京外。”

高滔滔又看似无意地问道:“司徒近日有何议论?”

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价值洼地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颗米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力谏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咽不下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许炫富诏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种鄂的方略第三百零六章 转运判官第三百八十三章 震天雷第七百七十八章 见老乡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改变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守住了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广州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间反间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欧阳发第三百一十七章 狐大仙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蔡确的下场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小战第一百一十二章 卖痴呆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一百零四章 买山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故人之子(加更贺新年)第一百五十三章 马屁炸了第七百三十三章 贾宪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战争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凉州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汤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第八百五十章 大鱼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念书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场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苏轼获释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大军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神宗归位第一千五百章 问卷调查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莲华炬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盘子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辽国农庄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七百六十七章 章惇的算计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书生第六百零九章 冲击相府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价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狙击手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九百九十八章 鱼惊石第九百九十一章 老父亲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学第九章 风投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招降第八百七十八章 签字第四百六十二章 赵曙生病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扑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对策第七十章 授课第六百七十六章 鸡西儿巷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东西大工艺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坟场游说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精神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职责第七百八十九章 李士宁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阿司匹林的药性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惠明第一百二十三章 薛忠第四百九十七章 水傀儡第四百四十八章 试射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朝争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七百五十四章 咖啡第八百二十七章 杀戮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却上心头第四百九十章 经济影响力第一百一十三章 女婿上门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快乐的赵煦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事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凶险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大胜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头鱼宴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税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战略第六百五十五章 反问第六百三十六章 课程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国力的衰涨第一百零八章 无聊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死牛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故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处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官场第四百五十四章 渡口镇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使节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三百一十一章 输了!第五百五十五章 战术第七百二十七章 日本鬼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泡温泉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王师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