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报

第四百三十章再次通报

苏油却是感慨:“我九岁随张公读书学习,如今已经十八了,新式记账法才得在计司推行,大宋朝廷的效率,让人说什么好……”

张载却是注意到另外一条:“此次司马君实站在明润这边,倒是有些不可思议。”

苏油笑道:“哪里是站在我这边,是朝廷欲于京中,大名,河北,河中招募乡勇,司马大谏坚决反对,认为应该精炼裁汰现有的士卒,严选将领。要练到能够以一当十,而不是只为兵力的虚数,徒耗国力而不得其用。”

“于是就想推我出来立人样子,听听他的奏章是怎么说的:近年谅祚虽外遣使人称臣奉贡,而内蓄奸谋,窥伺边境,阴以官爵金帛诱中国不逞之人及熟户蕃部;”

“其违拒不从者,谅祚辄发兵杀掠,弓箭手有住在沿边者,谅祚皆迫逐使入内地。”

“边臣坐视,不能救援,遂使其馀熟户皆畏惮凶威,怨愤中国,人人各有离叛之心。”

“又数扬虚声以惊动边鄙,而将帅率多懦怯,一路有警,则三路皆耸,尽抽腹内州军下番兵士置在麾下。哈,这还揪着张公不放了……”

“臣料谅祚所以依旧遣使称臣奉贡者,一则利于每岁所赐金帛二十馀万,二则利于入京贩易,三则欲朝廷不为之备。”

“其所以诱不逞之人者,欲访中国虚实,平居用为谋主,入寇则用为乡导也。”

“其所以诱胁熟户、迫逐弓箭手者,其意以为客军不足畏,唯熟户、弓箭手生长极边,勇悍善斗,若先事翦去,则边人失其所恃,入寇可以通行无碍也。”

“其所以数扬虚声,惊动边鄙者,欲使中国之兵疲于奔命,耗散诸蕃,公私贫困;既而边吏习以为常,不复设备,然后乘虚入寇也。”

“听听,陕西是大谏的老家,所以陕西问题他都看得清楚,不过却缺乏解决方案。”

“而我的做法,恰恰一条条解决了他所提出的这些问题。”

“在渭州开行榷市,商品比京中还要丰富,入京贩易,反而增加了运输成本,蕃人又不是傻子,自然选择渭州。”

“岁币流出后,结果最后还是又流了回来。”

“所谓诱胁熟户、迫逐弓箭手,我的解决方案是让客军足畏,边人足侍,饱收熟蕃,厚养义勇。”

“现在是我们以榷市招诱西夏的熟户边蕃,形势来了个逆转。”

“以往是谅祚数扬虚声,惊动边鄙。这次演习,便是反其道而用之。轮到我们来扬虚声,动边鄙了。”

“所以啊,人家司马大谏是高屋建瓴,只管提出问题。这些如何解决这种低微之事,自然该由我们边臣来有效执行。”

“也不能全怪人家,台谏的风气就是这样,遇到问题最后的建议,一般就是——请找相关人士解决。”

“所以说,并不是他站在了我这一边,而是……殊途同归吧。”

张载哈哈大笑:“明润你就别往我老乡脸上贴金了,说白了就是能说的一堆,能做的没一个。”

“君实的奏章里还有一句——‘望明谕中外臣僚,有久历边任或曾经战阵,知军中利害及西戎情伪者,并许上书,择其理道稍长者,从容访问以治兵御戎之策,则处置自得其宜矣。’哈哈哈,还真跟你说的一样。”

苏油将朝廷邸报丢在一边,撇着嘴道:“司马君实至诚君子,不知道兵者,诡道也。很多事情,是只能悄悄做,提都不能提的……再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今我做好陕西副都转运使的差遣就好,河北离渭州五六千里,才不去给别人当枪呢!”

张载劝道:“明润,国事艰疲,陕西已有振作迹象,如河北有好的解决办法,也当向朝廷上奏一二,莫忘了范文正公的教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苏油叹气道:“山长,理工之学,首重实证,河北河中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我们根本都是道听途说。”

“如今我所知所善者,蜀中敢说第一;二林大理西南边蕃敢说第二;西北都才刚刚着手,诸多举措,还不知道会不会人去政息呢,国家大政,先缓缓吧。”

“大败西夏之后,渭原泾原两大粮食产地就算是稳了,可以腾出手来休养生息,大搞建设。等到再过上两年,兵足用,粮足食,形成人口优势和厚度之后,就不会像过去那么艰难了。至于更美好的远景,暂时都不敢想……”

“你们弄出来的那个乡约,很好,非常好,我只提一点意见。”

“那就是乡约不光约束农人,还要约束士绅。”

“趁现在渭州所有人起点都差不多,赶紧把规矩立起来,等到新的豪强起来后,这事情就又不好做了。”

张载点头:“明润所虑极是,乡约虽好,但是也要考虑到以后的破坏者,是我失虑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是关中理学的后继者,蓝田吕氏中著名的吕大忠,吕大临兄弟倡导而成的。既然有渭州这么良好的基础,苏油便向张载提出建议,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将之提前几十年出台,成为渭州基层治理的基本模板。

蓝田吕氏兄弟的《乡约》对历史的贡献,是在于它在后来成为明清两朝基层治理的纲领,

它的四部分内容: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使得关中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关中千年民风,其影响非常深远。

所有新生事物,都是支持者有之,质疑者有之,反对者有之。

苏油如今在渭州的影响力,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既然其价值和意义在后世历史中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苏油相信可以顺利推行下去。

后世的扶贫经验告诉过他,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

章惇来信了,字里行间掩饰不住的羡慕嫉妒恨,他如今在秦州担任雄武军节度推官。

渭州,秦州,凤翔,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渭州是顶点。

就差这两三百里的路程,章惇愣是没捞着一丁点功劳,眼睁睁地看着苏油一战成名。

秦州地近熙河青唐,这娃也是战略天才,官宦世家。苏油对青唐的小动作,要瞒过他,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此次演练,雄武军理所当然的要参与进来,理由就是保障狼渡榷场与青唐的联系。

成天在我眼皮子底下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这茶马古道的维护费,明润你该交一交了。

秦州就是后世天水,陇海线的重要枢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关键的,矿藏丰富,其中金,银,铜尤其是金矿,后世多达近百处,很多属于露天矿!

见到章惇守着金窝子哭穷,苏油笑了。

章大哥的脾气那是撩拨不得的,只能顺毛捋。想要政绩是吧?简单得很,我派一万战俘过来挖矿,你把这堆人给我管理好了,咱哥俩功劳对半分。

章惇多狠的角色,回信说我不怕功劳大,不过这一万人吃喝拉撒的管理费……

苏油都懒得与他废话,只寄去四个字——带三千人来给我扎个场子,见面详谈!

于是因董毡小王子的变故带来的空缺,由章惇带领着三千雄武军顶上了。

接着苏油重新派使节通知南部边境已经鸡飞狗跳乱做一团的西夏:鉴于青唐局势的不可抗力变化,上次通报有误。

此次军演,青唐人马将由雄武军顶替。

为调整相关部署,军演将推迟到三月进行,请有关各方冷静对待,不要过度解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不恐慌你个头!三月!正是俺们的春耕时节,西夏人这回真的彻底哭瞎了!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功课第七百五十章 海鲜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惹不起的奏章第一百七十六章 陈希亮第六百三十六章 课程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好运气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好运气第二百九十五章 国舅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谈判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举措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讨论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运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情报第七百五十章 海鲜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乐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们该打什么战第一百一十六章 告祖文第九百一十六章 守会安第二百八十八章 报道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矾楼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毕观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一百一十章 对对子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凉州第八百七十章 老张的有机化学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苏油的家事第五百七十章 苏轼被弹劾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谁的首功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觐见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视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分割财产第五百二十九章都是熟人第九章 风投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开会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徒弟第三百一十七章 狐大仙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发展纲要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捧杀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话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潜在产能第八百三十章 沸腾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演戏第五百七十四章 西夏人的进攻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后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义之争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李夔第七十九章 竹屋第三十四章 蚀刻第三百九十六章 计较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贪官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穷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抚使第三百五十五章 镇戎军第五百二十四章 孙能的进步第九百七十一章 廷对第五百七十七章 经略第五百六十一章 苏大嘴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完颜部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麻鱼第五十二章 卖鱼搭档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逝世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陛见第一百三十章 惨相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六百六十七章 卫朴第七百章 乌龙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苏油的背锅侠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十九章 苏家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龟的名字第九百六十一章 牡丹诗第八百五十章 大鱼第八百一十章 联军第六百五十五章 反问第四百四十八章 试射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疯狂第六百九十九章 姜是老的辣第七百九十七章 朝廷知闻第三百七十七章 诚意第四十九章 蜂窝煤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光胫转运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用人第一百九十七章倒春寒第四百一十章 弹劾来了第八百五十九章 张载逝世第六百二十三章 瑶族第二百五十四章 少年行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六百二十二章 公事公办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回护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