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风波

第五百四十七章风波

吕诲继续念道:“昨许遵误断谋杀公事,安石力为主张,妻谋杀夫,用案问首举减等科罪,挟情坏法,五也。”

这就是阿云案的余波,此案已经定论,吕诲现在拿出来,纯属凑数。

“安石入翰林,未闻荐一士,首称弟安国之才,朝廷比第一人推恩,犹谓之薄,主试者定文卷不优,遂罹中伤。及居政府才及半年,卖弄威福,无所不至。背公私党,六也。”

这事情王安石就纯粹冤枉,王安国与王安石政见完全不同,赵顼虽然是看在王安石面子上,授予了王安国西京国子监教授的职位,但是最初的推荐者是韩琦,用王安国的,也是韩琦。

“宰相不书敕,本朝故事,未之或闻。专威害政,七也。”

这是说王安石不尊重富弼,未经他签字罢免官员,还是王安石自找的。

“与唐介争论谋杀刑名,遂致喧哗,众非安石而是介。忠劲之人,务守大体,不能以口舌胜,愤懑而死。”

“自是畏惮者众,虽丞相亦退缩,不敢较其是非。陵轹同列,八也。”

这锅王安石有直接责任,唐介比王安石大十一岁,赵抃也是德高望重,起码一个不敬老是有的。

“小臣章辟光献言,俾岐王迁居外邸,离间之罪,固不容诛,而安石数进危言以惑圣听。朋奸附下,九也。”

这是一桩旧案,治平四年,著作佐郎章辟光上书,说岐王颢宜迁居外邸,不当再继续住在皇宫之中。

事情到现在揭发出来,皇太后高滔滔大怒,于是赵顼只好令有司治其离间之罪,而王安石坚持认为章辟光无罪。

这件事客观上说王安石是对的,他是给赵顼背锅,吕诲以此入王安石罪,殊不知反而会让赵顼感激。

司马光听到此处,不禁微微摇了下头。

“今邦国经费,要会在于三司,安石与枢密大臣同制置三司条例,虽名商榷财利,其实动摇天下,有害无利,十也!”

攻击完新法,最后吕诲总结:“臣诚恐陛下悦其才辩,久而倚毘。大奸得路,群阴汇进,则贤者尽去,乱由是生。”

“且安石初无远略,唯务改作立异,文言以饰非,罔上而欺下。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

弹章到这里,那是如洪钟巨鼓,动人形色。

然而吕诲最后却又来了个狗尾续貂:“辟光邪谋,本安石及吕惠卿所导,辟光扬言:‘朝廷若深罪我,我终不置此二人!’故力加营救。愿朝廷调查细节,推于公论,然后知臣言是对是错。”

最后这话出口,朝中老奸巨猾之辈立马掂量出来——王安石,稳了!吕诲,难保!

果然,四月丙戌,王安石乞辞位;帝封还其奏,令视事如故。

王安石认为事情这样过去,就不是还他清白,不出。

赵顼找出使回来的曾公亮说话:“若外放吕诲,恐安石不自安啊。”

这其实是想让曾公亮转达自己的意思,得饶人处且饶人,给你个台阶,下吧。

而王安石的答复是:“臣以身许国,陛下处之有义,臣何敢以形迹自嫌,苟为去就!”

赵顼无奈,“乃出诲知邓州。”

可巧是苏颂当知制诰,苏颂将制文写到一半,跑去问曾公亮:“章辟光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曾公亮说道:“辟光治平四年上书时,安石在金陵,惠卿监杭州酒锐,安得而教之?”

苏颂回来,在外放吕诲的制词里加了一句:“党小人交谮之言,肆罔上无根之语。”

这制文一出来,赵顼都觉得写得太重了,责备苏颂,苏颂两手一摊——这是老曾告诉我的啊。

苏油得知此事,不由得手扶脑门哭笑不得,现在的人怎么都这样,这要是吕诲如章惇那般气量狭小,族兄这一辈子就别想清净了。

其实这事情是曾公亮和稀泥,后世细心的历史学家研究,章辟光就是有被王安石甚至赵顼支使的嫌疑,章辟光治平四年的上书,根本就不是论出颖王这件事,此事在治平四年之后。

诸多的瑕疵与不公,让御史台为吕诲鸣不平。

吕诲是北宋名相,那位领袖赞为“大事不糊涂”的吕端的孙子,三居台谏,三次被贬,第一把弹劾任守忠,第二把弹劾欧阳修,第三把就是王安石。

御史台刘琦、钱颛、刘述等人先后上书,营救吕诲,并进一步弹劾王安石,认为王安石任参知政事不到半年时间,内外侧目,不是宰执的恰当人选。

赵顼大怒,贬刘琦监处州酒税、贬钱颛监衢州酒税。

这就过分了,范纯仁、司马光等人纷纷上书,声援刘琦等人,赵顼为此将知谏院范纯仁一并罢黜。

曾公亮在宋神宗面前竭力为范纯仁辩护,最后才被改任为同修起居注。

这次事件,到此以台谏的完败而告终,王安石继续逆风飞扬,在吕惠卿建议下,《均输法》急匆匆出台,以转移视线。

紧跟着王安石上书赵顼,认为古之取士皆本于学,请兴建学校以复古,其诗赋、明经诸科悉罢,专以经义、论、策试进士。

朝议再起,赵顼诏两制、两省、御史台、三司、三馆议之。

……

王宅,吕惠卿和王雱正在下棋。

见王雱牢据中腹,吕惠卿笑道:“元泽这是心中笃定啊,怎么就看上程伯淳这个太子中允的位置了?”

王雱一声轻笑:“都是朝廷任命,哪里是我看上了这个位置。”

吕惠卿说道:“不就是批散头发持妇人冠帽被瞅见了吗?不管两者是不是有联系吧,我能这么想,别人不也能这么想?总是给了别人说嘴的机会。”

王雱眼里闪过一丝厉色:“这要不是我那俩不省心的叔说出去的才有鬼了。”

¤тt kǎn ¤C○

如今王安石执政,特意任用老朋友太子中允程颢为僚属,希望他能够帮自己一把。

一天两人在家中对坐议事,王雱赤着脚,披头散发,手中拿着妇人的冠帽走了出来。见到两人,大咧咧过来问王安石:“都在聊些什么呢?”

王安石说:“因为新法数次受到人为的阻挠,正与程君商量呢。”

王雱以一种极为轻慢的姿势坐下,然后嚷道:“砍韩琦、富弼的头于市,则新法就可实行了。”

王安石马上对程颢解释:“这孩子在瞎说。”

程颢正色道:“正与你父亲讨论国家大事,子弟不应干预。还请公子退下。”

王雱只好怏怏不乐地走了。

因此到了现在,王安石重拾雄风,王雱就盯上了这个位置,想将程颢挤走。

吕惠卿在边路落了一子:“中心重要啊,朝堂的中心,就是陛下,如今明公屡遭沮议,不就是中心不稳吗?苏明润所言,所议本当加入《均输法》内,可惜一场风波,料理不过来,搞成了急就章……”

王雱听见这个名字就来气:“苏明润几方讨好,以危言耸听之论动摇父亲心智,怎没见他再朝堂直言,明确站在父亲这边?首鼠两端,奸狡之辈!叔侄仨没一个好人!”

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统计数字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还钱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腊月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册府元龟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范镇第二百七十四章 磨刀石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阳书院第六百六十七章 卫朴第六十七章 制曲第二百三十七章《尚书祈询》加更求票啦!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青唐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龙门阵第六百一十二章 梳理军政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路上第五百六十六章 颁奖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点第六百八十章 布置(为盟主财叔宁打赏加更)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后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改线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善良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大苏酿酒第七章 病根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故人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铁壳船第六百三十一章 解释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国力的衰涨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上堤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游说第九十章 孝心第一千七百章 种五的朋友第六百七十九章 蛛丝马迹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廷议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想出巡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潜在产能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许炫富诏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发展第九百九十三章 论教育第八百二十三章 来使第八百六十九章 张道长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难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为公辟路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械斗第三百六十三章 掌心雷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荐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游说天都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照相机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烧曲第七百五十一章 蚝油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盘子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八百五十章 大鱼第一百章 等距螺旋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风波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发展计划第二十九章 理科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四百九十二章 红脸白脸第九百九十三章 论教育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血战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电机第七百七十八章 见老乡第五百四十七章 风波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比烂的世界第五百三十七章 唐介病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谁也改变不了谁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战第三百四十七章 潜移默化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推演第六百一十九章 打仗打出来的新法第一百五十二章 玩香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逼宫第三百二十三章 劝解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学第三百零六章 转运判官第四百七十一章 议论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变应在辽国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讨论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少给脸不要脸第三百八十八章 对答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后生可畏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七百七十二章 再见章惇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讨论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少给脸不要脸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脸的老头第三百七十九章 交相辉映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马经第四百六十五章 新君举措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老员外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间反间第八百七十三章 矿区第十九章 苏家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习题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沈括所见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