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处

第六百三十八章去处

第四是伦理学,这是华夏文明的拿手好戏,理学的任务,是要将理学的认识论和伦理联系起来,寻找华夏伦理产生的根脉和发展进程。

这点也非常重要,首先是拿出立足于农耕的文明,就是华夏伦理产生的原因,进而与如今的其它国家民族找出思想根源上的区别,体现出优越性。

这是用于以后的思想武器,等到有足够的力量欺负人的时候,这就是一面大旗——救他国人民于水火,救他国人民于粗暴野蛮。

第五是美学,这是艺术的哲学,也是渗透到宋人骨子里边的东西。

最顶尖的人物,就是自家人——大侄儿苏轼。

所以这个任务直接丢给他,这娃一个人在这方面的能力,足以挑战整个世界。

这个体系,苏油从来没有想过要自己独自来完成,这将是一本煌煌巨著,以后还将由当代的大擘们葱各个分支分列专著,予以阐述,越发展越精深。

因此虽然体系庞大,字数繁多,但仍然只是一个框架性的东西。

名字非常简单——《原理》。

原是动词,探究,推究的意思。

听闻新党正在组织推出《三经新义》,苏油不禁嗤之以鼻。

他要做的,是总结归纳,追溯重构华夏人的思想体系,其中也包括王安石,包括吕惠卿,包括王雱。

这件事情苏油只是给出研究方向,具体由张载亲抓,各有能人负责一个方面,随后的诸学科之间的联动和串接,又落回到苏油和苏小妹,陈昭明身上。

苏油在朝堂之上,尚不能和新党抗衡,但是在这方面的资源,却能远远甩出王安石几条大街去。

不是苏油太厉害,而是王安石不珍惜。

苏油联系的很多人,曾经是王安石的知己好友,师长亲人。

王安石的体系,是封闭的,独裁的,苏轼就曾经毫不客气地评价——王公之学,非不善也,惜不容人。

苏油的体系,则是开放的,包容的,其研究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也是苏油区别于王安石,甚至之前华夏各位学问大家的基本所在。

说白了,蜀学思想体系里边,就只有一个“情理论”,是他自己的创见,其余都是大家论道的结果。

不是一个人的独立思想,也就更容易为绝大多数接受。

这套思想体系,今后会有无数的人来认同它,充实它,完善它。

如今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的第二个时期,从王安石准备打着“一道德”的旗号进行思想钳制起,就注定了他的失败。

这是主动放弃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支持。

而不管苏油承不承认,想不想改变,“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就是目前大宋的政治基调。

这个基调王安石不去把握,苏油也就只好捡起来,免得便宜了别人。

对苏油来说,这同样是一锅夹生饭,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光环加身,但是说到底,还是太年轻。

其实苏油内心里,政治家和思想家,也应该是分开的。

但是无奈大宋如今就吃这一套,因此苏油只好承担起来,分饰两角,同时疯狂地寻找各方力量的支持。

好在这些有能力的“各方”,被王安石打压了四五年,无意中驱使着他们向苏油的体系靠拢。

苏油如今有蜀中的绝对支持,有陕西的政绩打底,有荆湖新地的开拓中与新党的势均力敌。

还有两浙这个传统同盟地区,和各大煤铁重要产地。

有皇家理工学院,有慈善基金,有新军火器,至少可以得到宗室的支持,让两宫和皇帝至少做到不偏不倚,两不相帮。

所以苏油已经不用再藏着掖着了,可以在大宋试着发出自己的声音。

……

汴京,司农寺。

王安石和吕惠卿在这里商议政务。

熙州南北关及诸堡砦正在修筑,王韶在进行下一波军事准备;河北大蝗,旱灾已经开始有了苗头。

新党在把控奏报口径,害怕赵顼得知实情。

失去赵顼的支持,新法绝对会雨打风吹去。

苏油曾经警告过新党,别看丰年闹得欢,小心灾后拉清单。如今看来,日子渐渐逼近了。

而且在这样的节骨眼上,苏油进京!

吕惠卿拱手道:“相公,苏明润已经到了郑州,不能再犹豫了。”

王安石有些犹豫:“吉甫,你觉得,太常寺卿,在陛下那里能通过?”

吕惠卿说道:“苏油可是待罪之身。”

王安石举手:“此话休提,要没有苏油这个‘待罪’,如今待罪的,就已经是老夫了。”

吕惠卿叹了一口气:“这样就难了……”

突然眼睛一亮:“相公,如当年苏轼那般处置如何?”

王安石只记得私盐案,怒道:“你们想构陷?”

吕惠卿赶紧摆手:“不是不是,是私盐案之前,陛下有意让苏轼入阁那次。”

王安石这回终于明白了:“开封府?”

当年苏轼进京,王安石不愿意让他对皇帝影响太大,于是任命他为开封府推官。

开封府事务繁多,王安石希望苏轼被大量的实务羁绊,结果苏大嘴能力还行,推官事务难不住他,一样有时间交游文友,大放嘴炮。

王安石沉吟:“开封府尹啊……”

开封府尹,担任者不是储君,就是名臣,所谓“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导民而劝课之,中都之狱讼皆受而听焉,小事则专决,大事则禀奏。”

掌管京师民政,司法,捕捉盗贼,赋役,户口等政务,担任过这个职位的大人物,那是太多了。

寇准,欧阳修,包拯,范仲淹,冯京……

基本上当过开封府尹的人,在《宋史》上都有一席之地。

吕惠卿说道:“正是,开封府尹乃二品正衔当任,以苏油之功,升其为龙图阁学士,判开封府,制度上是完全可行的。”

“开封府事务纷杂繁多,虽能臣亦觉难巨,又和陛下隔着一层,万事绕不过相公去。”

“如果苏明润顺命,那也有相公的功劳,如果治理得不好,那就直接问责。”

“还有,京中权贵,骄横跋扈,自打裁减宗室条例施行之后,我们在京师就成了人家的眼中钉。”

“呵呵呵……苏明润搞什么皇家理工学院,什么岗前培训,什么皇室小学,那个县君古里古怪……”

王安石立刻制止:“吉甫,华容县君学问精洽,文学之道与大苏仿佛,理数之精与明润比肩,实在是大宋一等一的人才。要不是身为女儿,入阁都是轻而易举,这个就不要说了。”

吕惠卿拱手道:“是,我的意思是说,恶人都让我们做了,苏明润可是捞足了名声。不如就将他放到开封府,看他还怎么维系与宗室的关系!”

说完笑道:“相公,知道家父生前最喜欢我们兄弟中哪位?”

王安石笑了:“那肯定是吉甫你这大才了。”

吕惠卿笑道:“的确如此,不过却不是因为我的学识才能。”

王安石讶异:“哦?那是为何?”

吕惠卿说道:“相公,只因我这儿子离家最远,父母最为关切。其实我兄长和弟弟在身边照料服侍,最是辛苦不过,却因日日得见,反而不如我这不孝子那般让他们惦记。”

“原来如此……”王安石有些明白过来了:“虽然意料之外,却也情理当中。那我这就上奏陛下。”

吕惠卿说道:“那就和吕望之的喜报一起奏报上去吧,听闻望之主掌市易务,可是带来了好大的收益!”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际遇第九百九十三章 论教育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括户第三十五章 产业布局第七百三十四章 顶级数学家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老外的印象第五百七十七章 经略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见面第八百二十八章 齐射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填平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沈括所见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潜在产能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收复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臣才天授开个感言吧,一百五十字写不下。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不足为惧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第九百五十四章 突发事件第八百二十章 水战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忽悠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卧云堂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作相第八百八十六章 砗磲第九百二十五章 唱名第九百四十五章 御史们第九百六十一章 牡丹诗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第四百四十五章 婚后第二百八十四章 琼林宴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发展计划第三百七十六章 治平骑刀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认第九十五章 蛋第八百二十章 水战第五百九十八章 兵变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二章 嘴炮堂哥第五百九十九章 永兴军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前三排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八百二十七章 杀戮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二百九十五章 国舅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会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武清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公然私会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后手第一百八十九章 养屁股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华东心脏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金刚崖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西城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仁多保忠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图录》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个承诺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光胫转运第四百一十四章 接战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确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八百一十八章 相互算计第八百零八章 定议第四百三十六章 必须姓苏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蔡京来访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谁的首功第五百九十九章 永兴军第八百七十九章 锡第一百三十七章 风筝诗第八百三十章 沸腾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学派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帮助辽国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救灾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课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条陈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壶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韩缜第二百二十八章 对与错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之乐之第一百零五章 龙脑第四百一十六章 神迹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毒计第三百九十三章 橄榄球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会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新年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龟的名字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壶第九百四十章 再见吕惠卿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关扑第九百三十九章 唐慎微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疯狂第一百五十四章 陈慥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和太后谈判第九百九十三章 论教育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会第四百八十章 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