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职田

第六百六十二章职田

宋神宗表示同意,最后诏书下达:

外官职田,根据所任州州格,以及官员职务,从最高藩府州知州,如益州、太原府、江宁府等,职田十顷,军事长官总管,十五顷;一直到最下等各县主簿县尉的两顷不等。

除此外,不得再占用公田份额,否则一经查出,严惩不贷!

拿着这道诏书,苏油立即对开封十六县的狗大户们下手,谁也别拿自己手里是官员职田说事儿,开封府除了圣旨上的人等,没有职田一说。

有子弟在外为官的,职田都在他的任所,所以再别拿家中有子弟为官来搪塞,该交的赋税都得交。

不过敲一棒子的同时,也要给一甜枣,那就是桑林,骡马,鸡鸭牛羊等固定资产,通通不算财产,赋税只按十年土地的平均产量进行核定。除此之外,只在买卖过程中收税。

也就是说,只要你缴足了地税,家里就算粮食堆成山,猪羊养了满山满谷,只要你不卖,统统不用交税!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前提是你忍得住!

这项政策,引来了朝臣们的大肆攻击,舍丁税地,朝廷的收入必定大减!

其余地方还罢了,开封可是赋税重地,苏油在乱来!

于是苏油只好拿出赵顼上台以来的统计报表,然后将商税和农税分开,再将农税部分做了个平均——要不这样,我们以这些年的农税平均数为准,来个保底怎么样?多出部分,算我的功劳,如果不足那个数,拿我问罪如何?

接着又有人弹劾苏油这是给世家大族唱戏,其目的就是为了助长兼并。

原因很简单,大户们有钱有粮了,自然就会买地。

苏油反驳道十六县本来就兼并剧烈,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刺激农桑,让兼并之家雇佣更多的人手进行精耕细作,这就解决了很大程度的无地户就食问题。

然后说到兼并,如果每亩该收的田赋都能够收上来,兼并的行为就影响不了国家的岁入,在这个前提下,通过别的办法慢慢改良就好。

比如等无地户们有了点积蓄,再告诉他们荆南一带的淤田只需要一贯五六百文便可以购得一亩,而且一年两熟,一季产米三百斤以上,万一有人就动心了呢……

开封府尹的责任,是让治下所有人先都有饭吃,抑兼并这么高大上的事情,离饿肚皮的老百姓还太远。

赵顼被说得动容了,最后决定试试。

消息一出,吕惠卿的司农寺和曾布的三司突然发现,开封十六县大户们举贷青苗钱的积极性顿时大涨,以前需要摊派的青苗贷,现在变成了主动借贷。

不少大户为了拉拢佃户,甚至宁愿替客户们偿还贷款!

接着就是农器,牲畜的市场需求突然变得旺盛起来,尤其是苏油发明的新式耧机,更是供不应求。

这些东西不算成纳税的成本后,整个开封府的采购需求立即倍增!

原本半死不活的农村,突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狗大户们不是没钱,而是他们一直在装穷!

现在不一样了,地里出产的粮食越多,而上缴的钱粮却不变,多出来的都是自己的!

王安石立即奏报赵顼,请求将这一政策扩大到京东西两路!

反倒是苏油上书制止,认为先试行一年再说,毕竟粮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根本,乱来不得。

不过鉴于农机和牲畜交易规模扩大,奏请赵顼与成交设立骡马市和农机种子市场,既然国家鼓励农耕和繁殖牲畜,这市易钱,就别收了吧?

赵顼还不放心,特意派了内侍出去打探消息,内侍回来报告说开封农夫们欢天喜地,编着歌儿称颂官家的仁德呢。

赵顼终于下定决心,农桑天下之本,难得开封百姓们积极性这么高,准奏!

苏油趁机再次上书,永济渠,汴渠,以及唐代温造所修的灌渠,已经年久失修,请求朝廷同意修复。

曾布被苏油的大手笔吓着了,自打这娃进京,简直可以用花钱如流水来形容,赶忙上书朝廷说几年积累不易,陛下的封桩钱,那是为了打天下用的,经不起这等糟蹋。

苏油继续扭着闹——如果朝廷不拨款,那就请将开封府斥卤之地交给为臣处理,用于发卖当做雇佣民夫的本钱,这个要求不过分了吧?

的确不过分,真宗皇帝造永定陵,占了人家十八顷地,也不过估价七十万钱,仁宗皇帝另外奖励了三十万,凑够了百万钱。

平均起来,也就四百来文一亩而已。

斥卤之地,比造陵的山地还不如,平均一两百文一亩,平日里就能收点芦苇之类,地倒是不少,城北黄河堤和汴京城之间,封丘县南边整整五万顷,说起来虽然价值五十万贯,却是一亩都没有卖出去过。

因为黄河大堤是不能动的!不能从黄河引水,盐碱地就永远是盐碱地!

于是赵顼大手一挥,交给你去搞吧!

……

四月入夏,文彦博的辞呈终于获得通过,老头力抵市易法未果后,开始玩起了非暴力不合作,拒绝上班,坚求补外。

赵顼几次遣中使将老头召入宫中,然后让内班押赴枢密院上班。

之前排挤文彦博,韩绛是主力,“每议事,韩绛多面沮之,又置审官四院以夺其权。”

结果韩绛在陕西犯了那么大的错误,才贬官没多久,王安石就启用他判大名府。

文彦博怒不可遏,这回坚决不干了,皇帝绑架都不干。

赵顼最后没有办法,只好给了老臣司徒兼侍中的待遇,以河东节度使身份判阳河。

于情于理,苏油都要去给文老头送行。

送行的酒席,还是办在城北曾家园子里边。

杯盘交错,文彦博无语地看着苏油抱着扁罐,在他脖子上系上小兜兜,然后喂他蔬菜肉粥。

好一通忙活。

文彦博看着壮实的苏扁罐,不由得稀罕:“这孩子,怎么养的……”

转眼又发怒:“你这到底是给我送行还是找借口休息?”

苏油将一碗奶制品推到文彦博身前:“这个适合老人,姜撞奶,新菜式。”

文彦博将小碗拿起来,用小金属勺子舀着品尝:“你这些小道啊……你给他们擦了那么多屁股,他们能念你的好?”

扁罐抓住勺子不松手,直叫:“要要”,苏油只好放手,将勺子给他玩,自己换一个勺子继续喂饭:“不是给他们擦屁股,而是为了百姓日子好过一些。家国一体,百姓好过了,国家才好得起来,要说擦,也是给天下擦。”

文彦博这话,是针对王安石的保马法说的。

今年五月,王安石奏请于开封府范围内行保马法,允许愿意喂养官马的保甲养马,同时命令开封府提点刑狱司,于陕西路狼渡原买入官马,除良马而外,其余的均可由保甲喂养。

开封府一共发马三千匹给保甲饲养,每户可养一匹,家产多者可喂养两匹,马匹或由官府牧马监配给,或由官府出钱由养马户自买。

保甲可以骑所养马追捕盗贼,但乘骑不得超过三百里。开封府范围内养马户免纳二百五十束粮草,官府还预付一定钱给养马户作为酬金。

保户独力养马,官马死后由保户负责赔偿。

社户所养官马死后,则由同社各户共同赔偿,但只赔偿原来所定价格的一半。

官府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养马户所养马匹的肥瘦。

苏油于是上奏,如果要在开封府行保甲法,那就还得附加几条措施。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进士第四百五十三章 铜矿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确第四百四十一章 众人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夜袭第九百二十章 劝谏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苏轼获释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问询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发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五泉井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驼口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开张第三十六章 仲先公第九百四十章 再见吕惠卿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出路第七十五章 工具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武清第四百九十三章 纲要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探讨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阳关引第四百三十八章 日历计算器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第二百二十四章 诗会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献策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苏轼送东西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东西大工艺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暴发户家长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冻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季常公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家一地鸡毛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访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大战的脚步第三百零四章 翻译官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谈判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面粉厂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诚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烧了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业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战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动脑筋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设计第三百四十六章 局面第二十九章 理科第三百四十章 奏对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老员外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价第七百八十一章 劝说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学派第五百三十三章 看图说话第七百二十三章 盐户第七十四章 混乱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权力的诱惑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局势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问题才是大问题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会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蛳第二百一十章 眼镜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六百三十三章 佞人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御屁股长疮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徐州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四百四十八章 试射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没想到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老外的印象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七百九十五章 辽国之变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运粮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纲要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烈祠第二十七章 定价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争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华东心脏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战第一千零七章 君子小人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相见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请客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封卷子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望苏亭第一百零六章 五金博士第八十五章 返乡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嘴炮狂轰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青唐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诚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第二百四十二章 永康军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操典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习题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却上心头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本教育第九百三十章 世家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