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

第八百四十五章南宋

交趾民间,如今还多是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商品交换,铜钱主要在上层流通。

新币出来之后,各地从官吏,军士,工役民夫开始发放使用之后,苏油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原来不是交趾人懒,而是缺乏流通交换。

要打破自给自足模式,一来需要有足够的商品,二来须得有足量的货币。

交趾的人口其实并不少,但是除了粗米果腹,竹墙遮雨之外,知道还有另一种活法的人口,那就比较少了。

能活成现在这个样子人家都已经觉得很满足了,而他们的满足,在苏油看来,就成了懒惰。

要从最根本上解决,那就只有让他们不满足于生活现状。

从有了充足货币之后的第一次交州城蚕市交易额来看,苏油觉得,自己可能误会这些本地人了。

西军征讨,留下了很多带不回去的东西,比如军粮,药品,还有些火柴水壶皮带皮包锅碗瓢盆炉子铲子之类的后勤军品物资。

苏油也让黎文盛在蚕市开了个铺子,负责处理这些物资,然后引发了抢购风潮。

抢购得最厉害的,就是军人家属和俘虏家属,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这些东西,实在是太好用了。

于是苏油就放心了,还真当你们没有上进之心呢,原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人嘛,愿意努力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那才是常态,是绝大多数。

七月还迎来了一件大事儿,邵伯温的科考船,终于在苏油的担惊受怕,盼星星盼月亮中,平安归来!

邵伯温在回到麻留甲后,得知苏油已经成了交趾转运使,便赶来交州与他相见。

苏油赶到宁海港相迎,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是:“算着你们两月前就该到这里的,这是怎么回事儿?!”

看到邵伯温,苏油就想到一本书——《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同样是不到二十岁的帆船船长。

船上的人只回来了一半,见苏油一脸担心的神色,邵伯温笑道:“老师放心,还有一半的人留守在驻地,由林遂在那里带队。”

“之所以晚回来两个月,是因为这趟跑得有些远了……”

这次科考船带了不少的动植物标本和资料回来,还有海图,洋流,风向的记录。

苏油将所有人接到岸上,给他们庆功。

科考船的船员都是理工骨干,苏油算是他们师祖,这次的远航,更加证明了理工地球理论的正确性,现在看到一直崇拜的伟大导师,都如同后世追星族见到偶像一般。

经过交谈苏油才知道,邵伯温这一把,真的跑得远了。

离开麻留甲之后,邵伯温驾船沿着群岛向西南方前进,熙宁九年二月,考察船在三佛齐跨过了赤道,经过了渤泥,科里沙,最后在科里沙向导的带领下,一路向更加西南的未知海域前行。

沿途经过了无数的小国,小岛,岛民们还处于华夏上古三代之前的文明时期,多赤身裸体,以泥画鸟羽为装饰,以草棚为屋,燧石为武器,捕捉鸟兽鱼虫为食。

粮食主要是芋头,棕榈心,芭蕉心,凉薯,山药。

不过水果丰富,科考船跟当地人交换了不少。

搞笑的是有些岛上民俗彪悍,明明都不是对手,还要上来挑战。

原来其国风俗,如果有船只通过不与之贸易,就是看不起他们。

邵伯温不是张散那种一言不合就开干的海商豪强的性子,最后只好用一些帆布,换了些牛羊,一路倒是不缺新鲜肉食。

那一带风平浪静,船速很慢,邵伯温以稳为主,沿着小岛进行蛙跳式探索,磨磨蹭蹭地在熙宁九年六月,方才抵达了东经二十五度二十五分,南纬一十三度五十八分的一个岛屿。

这里的经度是以汴京为本初子午线确定的经度,其实就是后世的格鲁特岛。

在那个岛上,邵伯温发现了一群野人,其人身体黝黑,身材高大,性格友好温顺。

这群人也有类似上三代的酋长之制,不过人数不多,只有一两千,靠采集打猎为生。

科考船的到来让这群人大感惊讶,将邵伯温一行当做了神灵一样膜拜。

在一处他们崇拜的山洞里,类似土著们神庙的地方,邵伯温发现了这些人的祖先留下的上古岩画。

岩画上,有一艘来时路上见过的旺佳锡岛上的那种小船。

那艘船看起来像汉字里的“庸”字被压扁了一般,于是邵伯温将这群人称为庸古人。

这个地方民风淳朴,于是科考团决定将观测站建立在这里的山顶之上。

经过一年的时间,在当地土著的帮助下,他们建立起了一个据点,也教会了当地人造木头房子,耕作,放牧,烧陶……

这里有大量的玳瑁,贝壳,海参,这几样东西在这里分文不值,前两个,人家吃完肉之后便将壳到处乱扔,最后一个,压根就不吃。

邵伯温记着苏油的教导,在定好天文台地点之后,就准备返回。

结果风向不利,于是邵伯温留下林遂建基站,自己则带领一半船员,继续向西南探索航行。

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在一个巨大的海湾里。

绕过海湾的东北角后,才能继续沿着海岸向西南航行。

结果越航行越是惊讶,整整航行了两个月,风倒是越来越大,船也越来越快,而这条海岸线,一直没有尽头!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小岛,这是一片新的大陆!

大陆东面这片海域,海水很温暖,水下是无边无际的珊瑚森林。

真的是森林!什么五尺珊瑚树,七尺珊瑚树,在这里遍地都是!

这片大陆上的动物,也刷新了科考人员们的认知,都是些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肚子上有袋的两足巨鼠,长着鸭嘴鸭脚的野兽,不会飞的巨大鸟类,总之就是一片《山海经》里描述的那种古野洪荒!

当地的土著也和宋人很相似,不过还是原始部落模式,结草为裙,构地为灶,也会酿酒,也有古代吴越人的纹身和雕题习俗,有木雕,石器等加工工艺。

他们热爱歌舞和音乐,喜欢围着篝火敲着木鼓歌舞。

邵伯温认为这是古代社会的一个缩影,是山海经中记录的那种蛮荒时代的宝贵遗存,在这里重点考察了两个月。

直到风向重新变化之后,才带着各种各样的标本和记录返回,因此耽误了不少的时间,不过他认为非常值得。

这是比南天星图还要重要的东西,对于揭示三代之治以前的社会构成,有重大借鉴意义!

同样的,这片土地上也有战争,有贪婪,有部落曾经想要对他们发动袭击,不过邵伯温非常谨慎,从来不远离水道,警戒也放出去很远,谁袭击他,只有吃亏的份。

白白给考察团增加了不少上古三代战争模式和军器的标本而已。

越往南,风浪越恶,而且岸礁和珊瑚礁都非常可怕,邵伯温便没有继续,最后在抵达了一片如同撒了金子一般的沙滩地带,进行了经纬测量之后,驾驶船只返回。

邵伯温最远到达的地方,在大宋经纬制的东经四十二度零二分,南纬二十七度二十八分。

这个地点,被邵伯温命名为金滩,后世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

这片大陆,被命名为南宋洲,而他们建立天文观测站那个岛,被命名为明组岛。

《山海经》:“明组邑居海中。”

邑,即邑落,应该说邵伯温取名字的本事儿,比苏油自己强出了不少。

第六十章 仿宋体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号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锥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栓动小猎铳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运粮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谁是大爷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训小辈儿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潜在产能第七百一十三章 重会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颂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八百二十四章 条件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号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油会做官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号第九百零六章 两分五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赵煦的聪明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三百六十章 纲领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父子对话第一百一十三章 女婿上门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场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二百一十七章 桥的题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监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女中尧舜第一百零九章 几本书不如二十字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徒弟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不习惯第四百五十一章国王跑了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议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连连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凉州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谋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回护第七百四十一章 砻磨第五百五十五章 战术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诱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两赋第九十八章 千分尺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延州第八百六十七章 龙牙港第七百九十九章 枢密副使第五百一十四章 护送第四十四章 元素周期第五百五十三章 讲解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瓠子歌》第六百七十二章 承包第四十三章 张象中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太皇太后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交锋第七十二章 轴承与来信第二百零九章 北极院第一百七十章 快递小哥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请客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逝世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遗书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水师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视第八十二章 常数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捧杀第四百七十九章 劝谏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六百六十二章 职田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高永昌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计划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军器监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穿越者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灾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辽阳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乱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救灾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第五百五十三章 讲解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旧城改造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丰年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毕仲游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调防第一百一十章 对对子第八百四十二章 王韶醒了第七百二十八章 字典第七百一十一章 离京第二百一十章 眼镜第三百二十一章 闹剧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尴尬吧?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少给脸不要脸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河间府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