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黄雀在后

146黄雀在后

“陛下,微臣也以为征东是必须的,高丽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天理难容啊。”苏游先是肯定了杨广的想法,苏游早已经不是血气方刚的愣头青了,混了那么多年的社会如果还不懂怎么跟领导说话那他岂非白混了?

回答领导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什么?

第一,领导永远是对的;第二,如果领导错了,请参照第一条。——作为一个正直的人,当然不可能永远做一匹顺毛的驴,但有自己看法的时候还是要选择苏格拉底那种谈话方式,哪怕因此而浪费更多的时间。

“哦。”杨广果然点了点头,对苏游表达的观点表示赞赏。

“无耻!”萧琮宇文述裴蕴等人却对苏游的说法不屑一顾。

萧琮是梁后主,他的大局观毋庸置疑,但现在大隋的形势显然不适合大张旗鼓地开辟新的战场;宇文述和裴蕴向来便是杨广贴心的小棉袄,但他们更多的时候会选择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表示自己的忠心,却不敢在国家的存亡之事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显然,谁也不想做民族罪人。

他们现在可以骂人吗?好像不行。

所以他们一听苏游竟然无脑般地赞同杨广的军事主张后,自是笑而不语,随即不约而同地面露鄙夷之色。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征东是迟早的事,但东都离辽东实在是太过遥远,想要征集征东的粮草并非易事,如果涿郡与东都之间有一条像通济渠一样的运河,那无论是东都对辽东的影响还是为征辽运兵运粮都会变得简单可行。”苏游随即说出了挖运河的计划,他相信杨广会有自己的判断,他甚至已在暗暗揣测,莫非杨广修这条运河也是为了征高丽吗?

苏游也因此而发现了自己努力维护原本历史的恶趣,因为他创造了许多东西之后,越发觉得心里不踏实,只有沿着原本的历史走向,他才会感觉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涿郡到东都这条永济渠一旦开通,接下来的重大事件就是杨广的三征高丽了;而杨广终于也因为这三征高丽弄得众叛亲离,民不聊生。

“修运河?苏横波啊苏横波!朕与你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来人那,快传旨大匠宇文恺!”杨广听了苏游所言,兴奋得立刻站了起来;杨广向来就是个急性子,此时自是迫不及待地想让宇文恺把这条运河的草图快些设计出来。

“陛下言重了,微臣惶恐。”苏游也站了起来,他知道杨广对这条运河的修建显然早已有了自己的想法,他的说法只是使得杨广对这条运河的可行性增加了一些信心罢了。

“朕承认你是个成功的说客,征东看来需要缓一缓,但修这条运河最快也要三五个月的时间,可新罗百济的燃眉之急又作何解呢?”杨广既然同意了苏游修建运河的计划,东征高丽自然不能要放到后面去了,但新罗百济的求救又岂能无视?

萧琮裴蕴与宇文述听着苏游天马行空的想法,竟然把杨广对高丽的必战之心就此化解,一时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眼前这个年轻人真的是前途无量啊!

这样的人,是要把他拉到自己的身边,还是尽早地毁灭他呢?三只老狐狸不再思考有关高丽的问题,却开始打起了苏游的主意。

“陛下刚才所言的重申盟约就很有实际意义,不过盟约想要发挥真正的效力还是要展示军事实力,咱们如今不可能像列国时一样去讨伐小国了,但可以举行必要的军事演习,也就是像马球赛开幕式那种,——军事演习的规模当然要更大,规模至少要达到三五万人,如今涿郡正好有二十万卫士,举办军事演习并非难事。此其一也。”

说到会盟,苏游当然不会陌生,虽然列国时代以管仲计划的“衣冠之盟”为始,但那时候齐桓公的军事实力俨然已是一霸,还有后来的“城下之盟”“入之盟”等等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盟誓,全是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的;当然,也有以“仁义”为名的盟会,比如宋襄公倡议的“白衣之盟”,但这盟会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

有人说宋襄公是春秋的最后一个君子,也有人说春秋无义战,不管怎么说,从春秋至今,能够在盟誓上挺着腰板说硬话的前提,首先得自己的拳头够硬。

但是,有些国家或者地区的人秉性难移,比如说朝晋暮楚反复无常的郑人,比如说像茅坑中的石头一样固执的宋人,还有以勇力著称号称余勇可贾的齐人;自然,有些国家则是你拼命地对他好,他们就会拼命地以为你是怕了他,这些人的代表就是夜郎人以及高丽人。

止戈为武,以战才能止战,想要让那些自以为是的国家屈服,第一步自然是要展现自己的实力,显然苏游从后世借来的“军事演习”是个不错的想法。

“军事演习?那其二呢?”杨广点了点头,虽然苏游说的是个外来词,但他既然说到了马球场的开幕式,杨广也不难脑补出“沙场秋点兵”的大场面。

“其二就是,秘密派遣两支劲旅分别奔赴新罗百济的战场前线,不过他们不能打大隋卫士的旗号,而装作是群众自发自愿的名义参加征战,战争的消耗当然也是新罗百济来支付啦。”苏游小心地选择措辞,努力地解释起他心目中的志愿军。

也许是因为巧合,在高丽和新罗百济这片土地上,一千三百多年后也发生了一场以三八线为界的南北大战。不同的是,苏游此刻本着“远交近攻”的原则希望自己国家的军队加入南方弱国的联盟,而后世的高丽南北大战中,中国志愿军加入的却是北方政权。

苏游原本是一个理科生,学习历史只是出于兴趣,但他对于离自己更近的历史却是不敢去相信的,因为那些历史更倾向于政治。后世高丽战争的结果在就显得吊诡异常,人们理所当然地以为北方志愿军打退了南方国际维和部队组成的同盟,现实却是,南北双方当时签署的只是停站协议,那场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

苏游的历史只有半桶水的水平,他当然也不可能像领袖以及领袖的崇拜者们一样看出那场战争的内涵,但战争会死人他总算是知道的,如果军人的死是因为保家卫国那是理所当然的,可要是他们毫无意义地死在他国的战场上的话?

“白求恩大夫不也死在了中国的土地上吗?相比于他伟大的热爱全人类的国际主义精神,那种只看到自己国家利益只爱自己国家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啊……”苏游想到此,脸上已经闪闪发光,就如他原本也是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一般。

但苏游不知道的是,主流媒体会颂扬那个为了中国革命事业牺牲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但人民大众却会亲切地称呼那个在加拿大旅行时为救落水儿童而失去生命的游客为“蛇精病”。

难道主流媒体与人民大众真的如此格格不入吗?

“这样真的好吗?”这是杨广听完苏游提议后的第一个反映,于是啊就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作为大国的君主,杨广向来便有做老大的觉悟,按理说自己收保护费的场子被人砸了,他有义务带领小弟过去找回场子才对的,但找场子也是有底线的好吧。

古代历史上借兵换将是很平常的事情,同盟国间交换人才就跟交换人质一样理所当然,所以魏国的张仪才能拿到几个国家的相印,而齐国的孟尝君也有在魏国为相的经历……

“不妥,这实在不妥。”杨广没有表达意见,但宇文述却摇了摇头,他相信自己的意见也是关陇门阀们的意见,因为杨广想要让关陇的府兵上战场送死的传言早就在坊间甚嚣尘上了,如果杨广采纳了苏游提议的话,首当其冲的必然也是关陇的门阀。

杨广的立场是天下之主,他希望士兵只为他而战;但裴蕴和萧琮的身份却是出谋划策的谋士,既然苏游的提议解决了他们的难题,那他们有什么理由反对呢?毕竟政治家的无耻是没有下限的……

既然有人同意,也有人反对,而决策者犹豫不决的时候,这个问题只好留给了随后而来的朝廷大佬们,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原本杨广是想跟他们布置东征事宜的,如今却变作了探讨点兵和秘密出兵新罗百济。

杨广等人在华清苑里正在头痛于如何解决新罗百济的燃眉之急以及怎么给高丽颜色看看的时候,佛道百戏们早已在长安集结完毕,接下来他们会用一个月的时间赶到榆林。比起杨广的匆匆忙忙,他们的行程显然可以用闲庭信步来形容。

白明达和段若曦苏寒殇等人也在即将开赴榆林的队伍中,此时他们身在长安,心却在东都。

“涿郡还没有消息传来,难道狗皇帝会无视公孙大娘的剑舞?”段若曦站在圆月下的高楼上,视线从东方转到了北方。

“我相信现在冷傲龙与袁天罡已经拿下了东都。”白明达摇了摇头,坚定地望着东都的方向,由于宵禁的缘故,东都的夜晚本就黑暗,此时在圆润的月光下更显得凄冷。

196 乏善可陈180 不负众望003 一路向西266 令尊名讳278 东郭先生257 太子故事299 除夕贺表402 攻城器械411 大业九年308 航向琴岛424 排队意识053 波斯使者252 洞房不败075 富商夏高446 战斗序幕358 苏游告密124 狗急跳墙128 表演开始092 棋差一着543 两条出路143 墨子剑法487 燕云铁骑318 自愿捐赠225 善后工作313 子薇之志455 筑城三山271 人间地狱130 锦上添花025 状元孙山425 哀兵赴死453 处心积虑091 画舫惊魂287 来弘荐人364 东都来客167 置之死地540 冬季攻势364 撕逼大战282 查抄船行260 白衣秀士217 借箭伤人322 士别三日325 处处闭门210 情为何物457 三百勇士061 猛将传说184 漏网之鱼427 移民临沧062 乱点鸳鸯432 修养生息261 驸马上钩272 种痘得痘071 阴阳顺逆474 咄吉逝世319 股票雏形195 剑拔弩张339 大业五年286 三国之争223 除恶勿尽249 得成比目522 李渊称帝511 利益之战368 无语凝噎525 称帝在即439 排兵布阵448 新罗双城279 夜入郡衙028 名士风流273 十室九空457 三百勇士422 封建制度150 貌合神离375 艰难险阻113 阴差阳错283 苏游纵火457 三百勇士378 对口相声008 战神传说328 抓抓抓545 完美收官173 王子咄吉051 虎头蛇尾411 大业九年151 门神尉迟392 退此朝食364 东都来客460 进攻尴尬409 大乱将起316 兵部员外531 连下两城312 琅琊煮鹅231 有女同车422 封建制度304 租船雇兵344 盗版三国401 俘虏归来114 山雨欲来029 边塞风云480 父子同心126 彩排结束283 苏游纵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