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补天(二)

只有自己建设起来的地方,自己才会珍惜。窦建德和高开道都是土生土长的河北绿林豪杰,没有什么门生故旧,也没有什么高贵血脉,他们不可能像李密丢了老巢后可以换个地方东山再起。所以万一听到突厥人入侵的消息,窦、高二人即便不会直接出兵给博陵帮忙,至少也不会落井下石。只可惜窦建德麾下的义军有数量没战斗力,关键时刻即便走上战场也未必能起到多大作用。

放眼天下,李旭觉得堪于突厥狼骑一战的除了博陵军外,也就是罗艺麾下的虎贲铁骑与李世民手中的河东飞虎军。如果把要求再降低一些的话,当年的齐郡精锐和瓦岗内营也能与突厥狼骑正面相搏。前两者他已经不能指望了,而齐郡精锐和瓦岗内营,第一,李密不会放他们北上。第二,即便瓦岗军肯来赴国难,那也是远水,终难解决近渴。

想到瓦岗军,旭子猛然有又想起了徐大眼。如果这位诡计多端的故交能前来相助,也许他还多少有一丝扭转乾坤的希望。可这是怎样一个不切实际的妄想啊,徐大眼现在是瓦岗军的中坚,李密怎可能把自家房梁拆下来送给别人……

思前想后,李旭也找不出一个妥善的对策。本着豁出去的念头,他耸了耸肩膀,笑着吩咐,“第二个坏消息是什么,干脆也说出来吧。反正一个筐子也是抬,两个筐子也是挑!”

“第二个消息距离咱们有点远!很难说是好还是坏!”赵子铭也回应以苦笑,“细作连夜送回急报,谣传瓦岗军内讧,李密血洗内营!”

“什么?”猛然间,李旭觉得自己的心脏紧紧地缩了一下,血差点从嗓子眼喷出来。无论跟徐大眼在战场上如何厮杀,这么多年来,他始终没忘记二人的兄弟情谊。此外,还有霸气十足的翟让、顾全大局的程咬金、鲁莽却不失磊落的单雄信。凭心而论,瓦岗内营众草莽给他的印象比李密麾下那些名士、宿将好得多。至少前者是值得尊敬的对手,而后者,完全是一群眼高手低的窝囊废。让他们玩弄一些嘴上功夫,耍些阴谋诡计还勉强能拿得出手,真正用来当大用,却是成事不足,坏事有余。

“徐茂功据说只是受了重伤!”周大牛非常理解主帅的心思,低声补充。“翟让、翟弘、翟摩侯、王儒信等十一人当场被杀。单雄信投降了李密,程知节事先被外派与东都兵马对峙,得知翟、李火并的消息后,部众溃散近半。程知节领着另一半兵马返回瓦岗,将兵权交给了李密,然后闭门不出!”

李旭听得浑身发冷,叹了口气,低声询问:“密报带来了么?”

“两份都带来了!”赵子铭从贴身的衣袋中拿出一个桑皮纸袋,双手捧给自家主帅。李旭接过纸袋,将有关瓦岗内讧的消息反复观看,唯恐漏掉了其中一个字。

这件足以改变整个河南势力格局的变故发生在七天之前。但祸乱的根源,却与博陵军息息相关。

在博陵军手中救下李密和王伯当等人后,翟让明显地察觉到李密在自己和其他人面前扮演着两个角色。他对此非常不满,但一时又不能因为这些事情跟李密翻脸,于是便不再甘心退居主寨过安稳日子,重新开始插手军务。

屡屡败于博陵军之手的李密为了在军中站稳脚跟,急需通过几场大胜挽回失去了威信。谁料他越是着急,用兵时越是出错。虽然得到了裴仁基、秦琼、罗士信和齐郡精锐相助,却发挥不了后者的作用。先是在天津桥败于段达。然后在偃师城下败于无名小卒刘子敬,接着,又异想天开地绕过洛阳去攻弘农,半路上被隋军劫杀,连折杨德方、郑德韬等数名心腹大将。

与此同时,其他各路豪杰却屡有斩获。先是房献伯攻克汝阴,然后徐茂功带领五千兵马自原武渡过黄河,一举攻破黎阳仓。接着,翟让又亲自上阵,与程知节、单雄信等人连克任城,曲阜、伯城、新泰。将张须陀守卫了多年的齐郡逼得举郡投降。

半个月前,王世充夜渡洛水,陈兵于黑石。李密闻讯赶去劫营,却中了王世充的埋伏,大将柴孝和在撤退途中掉入河内溺毙。所部兵马十去七、八。亏得徐茂功闻讯后带领骑兵袭击王世充的后军,四下纵火焚烧辎重,才勉强逼退了隋军,救得李密出来。

隔日,双方再战。又翟让亲自出阵诈败,引得王世充轻骑来追。徐茂功和裴仁基趁机杀出,切断王部前后联系,将王部杀了个落花流水。

经历了这一连串失利后,李密越发忌惮翟让。而他麾下那些名士们又看不惯瓦岗军立寨老人们的粗鄙作风。于是,在房彦藻等人的谋划下,李密决定壮士断腕。他借着防备刘长恭的机会,先支走了程咬金。然后摆下宴席,答谢翟让、徐茂功、翟让、单雄信等人救命之恩。暗中布下武士,在酒席宴间突然发难,当场杀死翟让和他的大部分亲信,血洗瓦岗山。徐茂功逃出门外,被武士围住,乱刀砍昏。单雄信跪倒祈降,房彦藻不许。李密本打算斩草除根,被王伯当和吴黑闼二人苦苦劝谏,才勉强放过了单雄信,然后亲自给徐茂功裹伤……

半晌之后,旭子轻轻地叹了口气,将密报放在了桌案一角。他可以确定自己所关心的几个名字不在牺牲者名单之内,情绪稍稍稳定。但没想到世间还有人如此无耻。偏偏这种无耻之徒,头上还顶着一个智者、义士的美名。

“据没确定的消息,房献伯随后就不再回瓦岗听命。徐元朗等人虽然还打着瓦岗军的旗号,却在离狐一代布下的重兵!”赵子铭也陪着李旭叹了口气,非常惋惜地说道。

理了理思路,李旭苦追问:“此事已经传开了么?还是仅仅有少数人知晓?其他势力怎么看?”

“应该已经传开了。李密怕别人耻笑,公布了翟让了十二条大罪!咱们的细作在黄河岸边的汲郡得到消息,经查实后,星夜送了回来。我手中还有武阳和平原郡的两份,说得也是同样的内容,但没这份详尽,所以就没带给大帅。”赵子铭略作沉吟,缓缓地回答。

博陵军脱胎于大隋汾阳边军,建制很完善。很多原来用以对付塞外强敌的机构经过扩展后,被赵子铭借一部分来对付中原各路草莽,效果也非常显著。所以,赵子铭可以确定瓦岗内讧的消息准确无误。

“窦建德据说连摆了两天宴席。朱璨却给李密送了一车金银细软,以示臣服!”顿了顿,他又道。

“到目前为止,细作们只打听到王世充非常惊诧,认为李密从此摆脱了内部阻力,不日便可一飞冲天。”仔细想了想,周大牛再次补充。

“你们两个怎么看?”李旭的眉毛轻轻一跳,继续追问。

关于这一点,赵子铭和周大牛倒是有一致结论。“王世充据说很擅长领兵作战,但见识实在过于短浅!”他们异口同声点评。然后相对笑了笑,将头再次转向李旭。

“短时间内,李密的确完全掌控了瓦岗,再不会受任何人擎肘。但用不了多久,瓦岗军可能会面临再一次动荡!”赵子铭相对斯文,尽量不用攻击性语言来描述李密。

“姓李的忘恩负义。如果谁再死心塌地跟着他,翟让就是前车之鉴!”周大牛出身市井,说话也带着明显的市井风格。

数落归数落,二人的话语里却明显带着惋惜意味。

他们惋惜的不是瓦岗军的内讧,而是留给博陵各郡的发展时间越来越紧迫。如果瓦岗军一直保持最近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无论江都、东都两个朝廷,还是李渊所代表的反叛势力,都不可能尽快让河南安定下来。那样,即便与突厥人的战斗受到损失,博陵军也可能有足够的时间重新恢复元气。

而现在,李旭却不得不做出选择。

对于李旭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不仅仅出自习惯,还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退路。

突厥大军一旦南下,万里长城东段的首选突破口绝不会是拥有虎贲铁骑的幽州。涿郡那年久失修的城墙对他们来说就像一张浸过水的草纸,根本不用捅,吹口气就能破坏掉。而突破内外两道长城后,繁华的博陵六郡远比河东、幽州更有吸引力。

“咱们的老婆孩子都在这儿,怎么也不能学李密当年那样自己跑路!”周大牛向来与主将贴心,咧了咧嘴,笑着说道。

“咱们也没李密那样的好命,走到哪都有人虚位以待!”赵子铭满脸无奈,“不过属下建议,在消息没得到进一步证实前,先将其压下来。否则,天知道某些人会怎么想!”

“他们会怪我料事不明,露财引盗。毕竟在两个月前,咱们还认定突厥人是一盘散沙!”李旭理解赵子铭的想法,更清楚六郡之中某些人的行事风格。当日众人之所以答应帮助他开发涿郡,一则是因为目前他这个大总管所施行的政策远比周边其他诸侯柔和。第二是因为那符合众人的共同利益。

同利者方能同心。如果没有宏大的利益作为保障,再牢固的关系也会有崩裂的那一天。

但同利者却未必能共同承担风险。利益可以让人走到一起,当风险超过预期利益时,也能让逐利者各自散去。

在突厥人南下的消息传开之前,开发涿郡作为博陵的支撑点会被称作远见卓识。当发现危险超过事先预料后,某些人必然会见风使舵。

对他们来说,家族永远是第一位的。为了家族,信誉、亲情、良知都可以牺牲。必要时甚至连他们自己的生命都会毫不犹豫地抛弃掉。至于发生在周围的灾难,只有在他们需要展示自己仁慈时才会听得见。不需要的时候,他们会尽可能闭上眼睛,塞住耳朵。

李旭反感这种短视的行为,但是他已经学会不去抱怨,现实便是如此,与其徒劳地埋怨天道不公,不如为即将到来的恶战多做一些准备。“就依照你说的,此事仅限于四品以上武将知晓。地方官员那边,在突厥人正式打到家门口前先不要通知,以免大伙闹得人心惶惶!”

看到赵子铭持笔记录,他沉吟了一下,又接着补充,“传令给涿郡太守崔潜,让他将已经打造好的兵器分发到各堡寨之中。今年冬天无论天多冷,所有屯居点的适龄男子必须接受操练!”

“临阵磨枪未必管用。况且以退之的聪明,很容易猜出你在戒备什么!”赵子铭放下笔,低声建议。

崔潜是个文武全才,非常适合担任涿郡太守的职务。但博陵崔家却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对象。

李旭轻轻皱了一下眉头,然后展颜而笑,“对外宣称是为了防备罗艺。至于退之,我相信他会尽一切可能顾全大局!传令其他各郡,根据新近颁布的尚武令,为了使民熟悉兵事,有关禁止兵器买卖的命令取消。无论长槊还是弓弩,只要百姓想买,商家尽管售予,无需经官府同意!”

旭子的话惊得赵子铭再次停下了笔。“那会使得民间动荡!”他瞪大眼睛,难以置信自家主帅会做出如此冒天下之大不讳的决定。自东汉以来,槊和弩在民间一直就是违禁之物。这两样兵器攻击力远远强于横刀和角弓,一旦落入居心叵测者手里,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些禁令,向来只对普通百姓有效。不信赵司马可以去高墙大院内数数,谁家要没几十杆长槊和弩弓,老周的姓倒着写!”周大牛用力拍了拍同僚的肩膀,嘲笑对方胶柱鼓瑟。

“嗯!大将军请三思!”赵子铭知道周大牛说得话属实,但依然觉得李旭的命令太冒险。在民间恢复尚武之风是好主意,但过度的尚武也会使得百姓不服从管理。特别是在这动荡年代,梦想着通过武力夺取皇位者不计其数。万一有人趁机闹事,一群手持制式兵器的乱匪要比手持锄头的流民难对付得多。

“三思什么。是你老赵该三思才对!”周大牛继续用力,将赵子铭拍得直打趔趄“不受冤屈,谁愿意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却提着脑袋造反。让百姓们平素有把刀在身边备着,总好过突厥人杀上门来了,他们只懂得跪地求饶!”

“就是这个道理,大牛说得非常对。我不亏待他们,当然就不怕他们起来造反。”李旭收起笑容,目光中透出几分冷峻。

他无法保证自己能顶住突厥狼骑的进攻。但可以尽最大力量让治下百姓学会保护自己。中原百姓不是生来就懦弱,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官府剥夺了他们自己保护自己的权利。旭子坚信,如果每位中原百姓都举起手中的刀,哭喊求饶的将是突厥。

赵子铭见主公一意孤行,只好把这条政令也记录在案。他很清楚政令颁布后会带来的困扰,也许后天早上,就会有无数个背后站着不同家族的地方官员堵在他处理公务的房间门口,声讨他巧言惑主,为了赚一点小钱不顾大家伙的安危。但这些人已经叫嚣不了多长时间了,当塞外的角鼓声传来的那刻,所有骄傲的面孔都会变得苍白如雪。

覆巢之下找不到完卵。如果整个天空都塌下来,谁也别想侥幸逃离灾难。

“末将建议加强新兵的整训力度!”听到自己被表扬,周大牛很受鼓舞,继续提议。

“所有老兵结束休养,十天之内必须归队。所有新兵都补充到军中去,和老兵一道训练!”李旭点头,赞同。

“那样,军营可能又要扩张!咱们原来的建制也不太适合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赵子铭想了想,指出决策的不足。

博陵军原来只有三万多兵马,扩军之后,队伍几乎膨胀了一倍。非但旧的营盘不够士卒们安歇,旧的编队方式,也因为士卒的增加显得极不协调。

对此,李旭心中早有考虑。各地收集来的情报让他很清楚地了解到了周边诸路诸侯的领军方式,将所有人的创新去芜存菁,刚好能得出一个比较适合博陵军现在情况的整编方案。

“把博陵军所有步卒分为左、中、右三路,左路交给吕钦,右路交给张江。子铭,你替我掌管并整训中路。每路之下,再设三个领军,各自掌管一营士卒。领军平素吃住都在军营,尽快熟悉麾下的弟兄!领军以下各级武职,由领军从原来的武将队伍中自行挑选。多出来的空缺,也由各位领军自行举荐人手填补!”

说罢,他端起茶碗喝了几口水。等待两位心腹的补充。

“属下提议由郭方、张士俊、柳子才分辨担任左一,中一和右一领军官!”赵子铭想了一会儿,低声提议。郭方是被李旭收复的山贼、张士俊是齐郡的老弟兄,刘子才出身于汾阳军。这样的人事安排,刚好体现了博陵大总管府在用人方面的某种平衡。

李旭点点头,表示接受。同时提出一个原则,“每一路的三个领军中,尽量以能力为选拔标准!咱们先拟定一批个人选,明早再与张江、吕钦他们几个商量一下再作决定!”

“诺!”赵子铭和周大牛齐声答应。然后又根据李旭的要求指出了新的编伍方式中的某些不足,同时给出了改进建议。待三个人将整军的细节商量梳理得差不多时,窗户外经隐隐透出亮色。风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停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飘下来,将屋子外的大地装饰得一片洁白。

“还有什么要补充么?”李旭伸了个懒腰,询问。

“我建议咱们将与窦建德结盟的事情提上日程!”尽管知道李旭可能会不高兴,赵子铭依旧不愿放弃谋臣的职责。“窦家军虽然孱弱,但关键时刻,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如果襄国公主能巡视边关,弟兄们即便拼了性命,也不敢让大隋的女人被突厥抢去!”

出乎他的预料,这次,李旭没有再固执己见。“让方延年代表我去出使河间。告诉窦总管,咱们博陵六郡出产的所有物品,包括铠甲兵器,窦建德都可以拿东西来等价交换。如果两家结盟的话,一旦机会成熟,我会亲自带兵与他联手讨伐瓦岗军!”

“大人最好今年冬天就出手,否则时间上恐怕来不及!”赵子铭想了想,再次提醒。

“突厥没退之前,博陵不会有一兵一卒南下!”李旭笑着摇头。“我不会南下去迎娶公主。她即便能到塞上,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战争自古就是男人的事情,最好让女人走远一点儿!”本文转载自电信地址http://qywxw.org

http://qywxw.org

http://qywxw.org

http://qywxw.org

http://qywxw.org

http://qywxw.org

http://qywxw.org

http://qywxw.org非电信地址http://www.qywxw.org

http://www.qywxw.org

http://www.qywxw.org

http://www.qywxw.org

http://www.qywxw.org

http://www.qywxw.org

http://www.qywxw.org

http://www.qywxw.org对于李旭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不仅仅出自习惯,还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退路。

突厥大军一旦南下,万里长城东段的首选突破口绝不会是拥有虎贲铁骑的幽州。涿郡那年久失修的城墙对他们来说就像一张浸过水的草纸,根本不用捅,吹口气就能破坏掉。而突破内外两道长城后,繁华的博陵六郡远比河东、幽州更有吸引力。

“咱们的老婆孩子都在这儿,怎么也不能学李密当年那样自己跑路!”周大牛向来与主将贴心,咧了咧嘴,笑着说道。

“咱们也没李密那样的好命,走到哪都有人虚位以待!”赵子铭满脸无奈,“不过属下建议,在消息没得到进一步证实前,先将其压下来。否则,天知道某些人会怎么想!”

“他们会怪我料事不明,露财引盗。毕竟在两个月前,咱们还认定突厥人是一盘散沙!”李旭理解赵子铭的想法,更清楚六郡之中某些人的行事风格。当日众人之所以答应帮助他开发涿郡,一则是因为目前他这个大总管所施行的政策远比周边其他诸侯柔和。第二是因为那符合众人的共同利益。

同利者方能同心。如果没有宏大的利益作为保障,再牢固的关系也会有崩裂的那一天。

但同利者却未必能共同承担风险。利益可以让人走到一起,当风险超过预期利益时,也能让逐利者各自散去。

在突厥人南下的消息传开之前,开发涿郡作为博陵的支撑点会被称作远见卓识。当发现危险超过事先预料后,某些人必然会见风使舵。

对他们来说,家族永远是第一位的。为了家族,信誉、亲情、良知都可以牺牲。必要时甚至连他们自己的生命都会毫不犹豫地抛弃掉。至于发生在周围的灾难,只有在他们需要展示自己仁慈时才会听得见。不需要的时候,他们会尽可能闭上眼睛,塞住耳朵。

李旭反感这种短视的行为,但是他已经学会不去抱怨,现实便是如此,与其徒劳地埋怨天道不公,不如为即将到来的恶战多做一些准备。“就依照你说的,此事仅限于四品以上武将知晓。地方官员那边,在突厥人正式打到家门口前先不要通知,以免大伙闹得人心惶惶!”

看到赵子铭持笔记录,他沉吟了一下,又接着补充,“传令给涿郡太守崔潜,让他将已经打造好的兵器分发到各堡寨之中。今年冬天无论天多冷,所有屯居点的适龄男子必须接受操练!”

“临阵磨枪未必管用。况且以退之的聪明,很容易猜出你在戒备什么!”赵子铭放下笔,低声建议。

崔潜是个文武全才,非常适合担任涿郡太守的职务。但博陵崔家却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对象。

李旭轻轻皱了一下眉头,然后展颜而笑,“对外宣称是为了防备罗艺。至于退之,我相信他会尽一切可能顾全大局!传令其他各郡,根据新近颁布的尚武令,为了使民熟悉兵事,有关禁止兵器买卖的命令取消。无论长槊还是弓弩,只要百姓想买,商家尽管售予,无需经官府同意!”

旭子的话惊得赵子铭再次停下了笔。“那会使得民间动荡!”他瞪大眼睛,难以置信自家主帅会做出如此冒天下之大不讳的决定。自东汉以来,槊和弩在民间一直就是违禁之物。这两样兵器攻击力远远强于横刀和角弓,一旦落入居心叵测者手里,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些禁令,向来只对普通百姓有效。不信赵司马可以去高墙大院内数数,谁家要没几十杆长槊和弩弓,老周的姓倒着写!”周大牛用力拍了拍同僚的肩膀,嘲笑对方胶柱鼓瑟。

“嗯!大将军请三思!”赵子铭知道周大牛说得话属实,但依然觉得李旭的命令太冒险。在民间恢复尚武之风是好主意,但过度的尚武也会使得百姓不服从管理。特别是在这动荡年代,梦想着通过武力夺取皇位者不计其数。万一有人趁机闹事,一群手持制式兵器的乱匪要比手持锄头的流民难对付得多。

“三思什么。是你老赵该三思才对!”周大牛继续用力,将赵子铭拍得直打趔趄“不受冤屈,谁愿意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却提着脑袋造反。让百姓们平素有把刀在身边备着,总好过突厥人杀上门来了,他们只懂得跪地求饶!”

“就是这个道理,大牛说得非常对。我不亏待他们,当然就不怕他们起来造反。”李旭收起笑容,目光中透出几分冷峻。

他无法保证自己能顶住突厥狼骑的进攻。但可以尽最大力量让治下百姓学会保护自己。中原百姓不是生来就懦弱,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官府剥夺了他们自己保护自己的权利。旭子坚信,如果每位中原百姓都举起手中的刀,哭喊求饶的将是突厥。

赵子铭见主公一意孤行,只好把这条政令也记录在案。他很清楚政令颁布后会带来的困扰,也许后天早上,就会有无数个背后站着不同家族的地方官员堵在他处理公务的房间门口,声讨他巧言惑主,为了赚一点小钱不顾大家伙的安危。但这些人已经叫嚣不了多长时间了,当塞外的角鼓声传来的那刻,所有骄傲的面孔都会变得苍白如雪。

覆巢之下找不到完卵。如果整个天空都塌下来,谁也别想侥幸逃离灾难。

“末将建议加强新兵的整训力度!”听到自己被表扬,周大牛很受鼓舞,继续提议。

“所有老兵结束休养,十天之内必须归队。所有新兵都补充到军中去,和老兵一道训练!”李旭点头,赞同。

“那样,军营可能又要扩张!咱们原来的建制也不太适合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赵子铭想了想,指出决策的不足。

博陵军原来只有三万多兵马,扩军之后,队伍几乎膨胀了一倍。非但旧的营盘不够士卒们安歇,旧的编队方式,也因为士卒的增加显得极不协调。

对此,李旭心中早有考虑。各地收集来的情报让他很清楚地了解到了周边诸路诸侯的领军方式,将所有人的创新去芜存菁,刚好能得出一个比较适合博陵军现在情况的整编方案。

“把博陵军所有步卒分为左、中、右三路,左路交给吕钦,右路交给张江。子铭,你替我掌管并整训中路。每路之下,再设三个领军,各自掌管一营士卒。领军平素吃住都在军营,尽快熟悉麾下的弟兄!领军以下各级武职,由领军从原来的武将队伍中自行挑选。多出来的空缺,也由各位领军自行举荐人手填补!”

说罢,他端起茶碗喝了几口水。等待两位心腹的补充。

“属下提议由郭方、张士俊、柳子才分辨担任左一,中一和右一领军官!”赵子铭想了一会儿,低声提议。郭方是被李旭收复的山贼、张士俊是齐郡的老弟兄,刘子才出身于汾阳军。这样的人事安排,刚好体现了博陵大总管府在用人方面的某种平衡。

李旭点点头,表示接受。同时提出一个原则,“每一路的三个领军中,尽量以能力为选拔标准!咱们先拟定一批个人选,明早再与张江、吕钦他们几个商量一下再作决定!”

“诺!”赵子铭和周大牛齐声答应。然后又根据李旭的要求指出了新的编伍方式中的某些不足,同时给出了改进建议。待三个人将整军的细节商量梳理得差不多时,窗户外经隐隐透出亮色。风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停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飘下来,将屋子外的大地装饰得一片洁白。

“还有什么要补充么?”李旭伸了个懒腰,询问。

“我建议咱们将与窦建德结盟的事情提上日程!”尽管知道李旭可能会不高兴,赵子铭依旧不愿放弃谋臣的职责。“窦家军虽然孱弱,但关键时刻,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如果襄国公主能巡视边关,弟兄们即便拼了性命,也不敢让大隋的女人被突厥抢去!”

出乎他的预料,这次,李旭没有再固执己见。“让方延年代表我去出使河间。告诉窦总管,咱们博陵六郡出产的所有物品,包括铠甲兵器,窦建德都可以拿东西来等价交换。如果两家结盟的话,一旦机会成熟,我会亲自带兵与他联手讨伐瓦岗军!”

“大人最好今年冬天就出手,否则时间上恐怕来不及!”赵子铭想了想,再次提醒。

“突厥没退之前,博陵不会有一兵一卒南下!”李旭笑着摇头。“我不会南下去迎娶公主。她即便能到塞上,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战争自古就是男人的事情,最好让女人走远一点儿!”

第五章 猎鹿(四)第一章 雷霆(三)第三章 扶摇(五)第六章 持槊(五)第三章 扶摇(六)第一章 出柙(三)第六章 锦瑟(三)第六章 持槊(七)第五章 君恩(四)第二章 背弃(六)第二章 壮士(二)第四章 补天(七)第四章 补天(二)第四章 醉乡(一)第四章 取舍(八)第三章 争雄(一)第四章 醉乡(二)第二章 虎雏(五)第七章 盛世(十一)第三章 无衣(七)第三章 何草(二)第五章 猎鹿(七)第二章 背弃(七)第四章 取舍(七)第三章 扶摇(八)第四章 变徵(七)第四章 取舍(八)第七章 盛世(二)第三章 烽火(三)第五章 君恩(一)第四章 取舍(二)第四章 干城(一)第五章 归途(一)第二章 壮士(三)第八章 叠唱(二)第一章 盛世(二)第一章 盛世(一)第五章 归途(八)第五章 猎鹿(四)第二章 展翼(七)第五章 君恩(二)第三章 争雄(八)第二章 虎雏(三)第五章 归途(八)第六章 持槊(四)第二章 虎雏(六)第二章 出塞(四)第七章 盛世(八)第一章 盛世(二)第一章 雷霆(四)第六章 锦瑟(四)第一章 雷霆(三)第五章 归途(四)第一章 击鼓(二)第四章 取舍(八)第五章 猎鹿(二)第四章 干城(二)第三章 争雄(三)第四章 国殇(二)第七章 盛世(六)第一章 出柙(六)第一章 雷霆(四)第三章 无衣(二)第五章 归途(四)第二章 壮士(一)第二章 吴钩(六)第四章 国殇(四)第四章 烽火(四)第一章 出柙(五)第四章 国殇(八)第五章 君恩(一)第四章 取舍(八)第四章 故人(三)第三章 无衣(五)第四章 补天(六)第三章 浮沉(八)第七章 盛世(九)第五章 无名(七)第一章 雷霆(五)第四章 故人(二)第四章 取舍(二)第一章 羽化(四)第五章 诺言(二)第五章 猎鹿(七)第四章 国殇(五)第四章 国殇(五)第五章 归途(三)第四章 干城(五)第五章 归途(二)第四章 醉乡(二)第二章 吴钩(四)第三章 无衣(三)第一章 出柙(六)第五章 猎鹿(五)第四章 故人(二)第二章 虎雏(四)第四章 取舍(四)第一章 大贼(七)第二章 出仕(二)第一章 大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