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南生产建设兵团

来护儿脸色一变,拱手急道:“大帅,这……”

杨素摆了摆手,阻止了来护儿继续说下去:“来将军,这是军议,大家都有说话的权利,听王参军把话说完。”

来护儿悻悻地拱手退下:“是。”

王华强心中暗喜,杨素的表态明显是有利于自己的,但接下来得说得杨素也满意,不然他一翻脸,象来护儿说的那样治自己一个扰乱军心之罪,直接把自己砍了也说不定。

于是王华强心里仔细又把说词过了一遍,才拱手说道:“大帅,这次的南方之乱,说白了就是那些在南朝拥有大量土地和庄客佃户的大中士族们不愿意失掉自己的既得利益,煽动民众起来闹事罢了。

所以借着这次的南方之乱,把这些带头闹事的南方士族杀掉一批,一方面可以震慑心怀不轨之徒,另一方面这些人死后,田地归了国家,也有大量可以分配的土地了。

自东晋建国,离今天已有三百多年,南北的隔绝非一日可以弥合,这也需要北方大量向南方移民,跟南方人融为一体才行,当年东晋司马氏南渡长江时,也有大批北方移民进入。

当时东晋朝廷采取的政策不是夺南人土地强行给北方人,而是进行了某种妥协,划出一部分南方大族的领地,作为北方移民的侨置郡县,比如京口被称为南徐州,姑孰那里被称为南豫州,就是这样来的。

最近末将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要想彻底解决南方之乱,关键还是要加强南北的交流,北人去南方水土不服,若非重利刺激,很难留下。这也是每次大军平南后必须北返的原因,因为军士们不愿意在这里扎根,朝廷也没有足够的政策吸引他们。

所以末将以为,这次诛除了元凶首恶后,会有大批无主的良田,可以按我朝皇上登基之初的均田法来在江南实行,应该可以开出更好的条件,比如每丁一百到一百二十亩地,桑麻田三十亩,不信没人留。”

杨坚的均田法是在隋朝开国时与高熲共同制订的,在北朝故地给每丁(成年男子,二十一岁成年,五十岁后则停止)是八十亩地,称为露田,死后归国家,民众无产权,永业田二十亩,可以传给子孙。作为对国家的回报,每丁每年要为国家服一个月的徭役(后改为二十天),为国家筑城开河,或者充任大军民夫等。

当时北方的人口达到四百多万户,近两千万人,为了给民众腾出这么多地,杨坚从贵族与官僚阶层开刀,一品亲王的永业田也只是降到一百顷,一品京官的永业田只不过有五顷,每一品则差五十亩,上次王华强和弟弟的那两个九品官分到的永业田不过加起来二顷而已。

相比之下,南朝的法令对这些地方士族与豪强极为宽松,大户人家占的田地动辄千顷万顷,一些超级世家占的良田更是多达几十万顷,与之相比则是大量南朝百姓无田可种,只能世代依附于这些大户人家,成为租客佃户,子孙后代都要给这些大户人家打工各田,而且交税的比例比起交给官家的税要高出一倍不止。

在王华强看来,平南之战看似是平叛,实际上真正要平的是南方的这种生产关系,杨坚虽然下过在南陈故地十年不征税的命令,但在南方除了让人背《五教》以外,也让各地官吏丈量土地,准备象在北方那样施行均田法,这才是真正让南方的士族们忍无可忍,煽动百姓起事的根本原因。

而王华强这半年多经过对南朝民情的分析与了解,以及对南北两朝法令制度的探索,已经摸清楚了这个事情,今天在帐内的这番发言,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备之词,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

杨素显然也是考虑过这个问题,听到王华强的这番话后,脸色舒缓了一些,声音也变得柔和了起来:“王参军,你可知道,南朝百姓已经习惯于依附这些豪强,只知有东家租主,不知有官府,你一下子破坏了南朝百姓几百年来的生活习惯,他们能接受吗?还有,我大军的将士,你就这么有把握肯留在南方?”

王华强知道现在一定要坚决,杨素显然也对此有研究,正是诱导自己向众将说明其中的好处,这些将军眼里只有军功,南朝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社会治安跟他们并没有关系,要说服他们同意自己的观点,只有给出实在的好处。

于是王华强笑了笑,说道:“对于南方的百姓,可以杀掉那些煽动起事的豪强士族们,把他们的田分给这些百姓,一人八十亩露田,给他们看得见的好处,再加上可以十年免租,自然就不会有人起来闹事。

至于我们大军的官兵,他们的家人在北方,可以在平定江南后留一部分守卫此地,给的条件可以开到一百或者一百二十庙露田,三十到四十亩永业田,同样是十年免租,我想冲着这条件,很多人是会留下的。

南北隔绝二三百年来,两边的沟通是大问题,南人视我们北朝人多是茹毛饮血,生吃人肉的怪物,如果我们北方人不能长期在这里和他们共同生活个几年,让他们改变这种认识的话,还会不断地有这种流言出现的。

末将斗胆,这次平定南方后,想必大帅会留下一些将军在这里长期驻守,而朝廷也应该会派一些官吏刺史来这里上任,这次应该不会单车前来,每位刺史都会有少则上百,多则上千的亲兵部曲,到时候可以给这些人在这里分田地,安排他们与本地女子结婚生子,长驻江南,这样只要一到两任刺史的任期满后,想必江南也就彻底平定了。”

来护儿的瞳孔猛地一收缩,指着王华强,声音抬高了八度:“王参军,你一个军需官什么也不懂,就在这里大放厥词,各位将军的亲兵部曲,往往在北方都有田地,而且很多人都已经有了家室,你让他们跑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南方来开荒种地,且不说水土不服的问题,就算他们愿意留下,留在北方的家人田地怎么办?

还有,就算朝廷在这里留军,派大将临时管制,也不过是一两年的事情,怎么可能常驻于此,就算退一万步,真象你说的那样在这里一呆八年十年,也总归是要走的,到时候这些文武官员走了,他们的亲兵部曲在这里已经落叶生根,你还要他们怎么走?有哪位将军能把自己的世代部曲都扔在这里的?”

这话说到了帐内每个人的心坎上,此次出征的许多将军都来自于关陇一代世代为将的家族,每个人手下的亲兵护卫都是从爷爷辈就传下来的累世家奴,大家来江南是为了升官发财,要是真陷在这人生地不熟的鬼地方当刺史,走的时候还要把自己的部曲亲兵赔进去,那就是杀了他们也不肯干。

来护儿的挑拨果然起了效果,在场的众将们一个个对着王华强怒目而视,若不是这里是帅帐,有杨素压着,恐怕这些人早就冲上来一通乱骂了,甚至会让这个看起来没那么强壮的军需官尝尝自己大隋铁拳的滋味。

王华强在说这话前就意料到了有这种反应,不慌不忙,面带微笑看着来护儿,一拱手,道:“来将军,你可能没有听清楚末将的意思,在北方有家室的,可以接妻儿过来,不想在这里生根的也可以去留两便,而且若是朝廷下了旨意,要我们在这里驻守,那你我还走得了么?”

第八百六十五章 薛道衡的悲剧第四百六十八章 打假仗(一)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 兵败如山倒第二百一十三章 二十军棍(三更)第五百一十七章 杨武通的悲剧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寒夜偷渡(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忽悠万智光(二)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激流勇退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 轻骑驰射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杨家将大集合第二千五百一十章 李世绩的阴谋(6更)第三百六十章 超越诸葛亮第二千五百七十三章 杀人如麻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老谋深算第十五章 后果很严重第七百六十七章 封伦的新大腿第九百五十二章 突袭第二千二百八十四章 勇敢者的测试(二)第二千五百零七章 约书一会(3更)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 横下一条心,一定要起兵第六百四十八章 大战萧摩诃第六百九十五章 天下的才子第二千一百五十八章 吃人魔王第五百九十九章 汉王军议(一)第二千零四十四章 不良的预示第九十八章 将计就计第四十七章 唇枪舌剑(一)加更公告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煽动军心(十二更)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刀劈佛头第四百二十六章 猫鬼疑云(九)第五百一十八章 深藏的棋子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海上论兵第六百八十八章 驱虎吞狼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谣歌再起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孟让分兵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 何人为将?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李密逃生记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 李密的杀心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力挽狂澜(49更)第二千零九十章 李密炫马第二百二十九章 校场训话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逃李得天下?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悍匪高开道第四百四十三章 皇甫孝谐的逆袭(二)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杨氏祖坟(23更)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只有死的李密,才是好李密第二百三十一章 岭南政策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 众意难违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 平行追击第二千五百六十五章 影武者战法第六百五十章 枭雄末路第二千一百五十九章 骁果军的暗流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兰陵王入阵曲第二千零七十六章 铁骑冲杀第二千六百二十八章 老友诀别第八百三十三章 张定和的逆袭第四百八十二章 霸王初长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丹阳城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与皇甫绩的交易(二)(一更)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玄感称帝(50更)第二千四百一十章 越狱与反越狱第八章 王家痛史第二千一百八十章 唐弼之败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伏兵四起(14更)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父子论兵(十八更)第九百五十一章 长白山上知世郎第二千五百二十六章 夫伤妇随第二千零三十章 煽动分裂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陈年旧账(一)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望都关下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 今夜不设防第二千零六十四章 生离死别第二千四百零三章 河北军马第二千四百九十六章 阴雄教子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大使封伦第二千四百二十章 战马的危机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追杀逃敌(15更)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兴兵除暴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会高熲(一)第一百九十章 孤身入敌营(四更)第二百六十五章 夺储之争第二千六百二十三章 玄感出击第二千五百九十三章 长孙大使第四百二十六章 猫鬼疑云(九)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杨广的决断第一章 南征的号角第九百一十四章 开河的传说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见财起意第三十四章 夺路狂奔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叛军合流第十二章 朝堂之上第五十一章 违令决战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千刀万剐第六百二十六章 全歼强敌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最后的忠言(二)第二千零四十五章 嘴炮无敌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杨广的恶梦第三百四十七章 南蛮战议(三)第二千六百四十六章 死战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