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三个必须用的人(18更)

杨广舒了一口气,说道:“这三人里,来护儿已经被朕召回了,可是李渊和杨义臣,又当如何处置?并州的情况现在很严重,北边因为刘武周的反叛,整个边境地区都落入突厥手中,前日里传来军报,雁门郡的陈叔意,也被刘武周长期围困,不得援兵,最后被手下的校尉张伦所杀,投降了突厥人。”

“现在雁门马邑两大要塞都已经向突厥人洞开,他们随时可以兵临太原,这时候撤掉李渊,且不说他会不会拼死反抗,就说军事上,临阵易帅,就不会动摇并州局势吗?”

宇文述点了点头:“陛下担心甚是,多年前,老臣就按陛下的意思,把王威,高君雅二将安排到李渊的身边,以为制约了,而且太原的兵马,一向严格控制规模,不允许李渊私自募集。现在的情况严峻,李渊上次因为战败之事,被陛下追责,还关进大牢了一段时间,但他并无反迹,现在想要对他动手,只怕难以服众,但是必要的防范,还是要加强的。”

杨广紧跟着问道:“如何防范?”

宇文述勾了勾嘴角,说道:“陛下可派忠心的侍卫,到太原边上的西河郡,担任郡守,再加上南边霍邑的宋老生,这样太原城内有王高二将,外有外郡兵马,突厥人南下则可以并力对敌,李渊若有异心也可以迅速将其消灭,可谓万无一失,等到天下平定之后,陛下可以派大将入并州取代李渊,到了那个时候,他就算有异心,也玩不出什么名堂了。”

杨广松了口气,说道:“很好,李渊就这么解决吧,至于杨义臣,虞世基说,可以解散他的兵马,召他回朝,许国公觉得这个办法如何?”

宇文述勾了勾嘴角,说道:“如此甚好,杨义臣所在河北南部,北边有各路反贼,也有涿郡兵马,河北南部多年征战,早已经残破,又无太原这样的坚城可以让其自立,他除了遵守陛下的旨意外,没有别的办法。这杨义臣上次在辽东撤军的时候,就自行其事,跟李渊,来护儿,包括战死的张须陀一样,都是有过将在外,不受君命的先例,这样的人,绝对不能重用,一旦消灭叛军,必须召回。”

杨广神色严肃,正色道:“朕明白许国公的意思了,说完了不能重用的三个人,那重用的三个人呢?”

宇文述叹了口气:“薛世雄,裴仁基,还有王世充,这三个人,愿陛下重用!”

杨广微微一笑:“薛世雄和裴仁基,以前都是跟随过许国公的旧部,现在也都是出镇一方的大将,朕刚刚下了旨意,把张须陀的部队交给裴仁基接管,让他负责平定中原,讨灭瓦岗寨反贼的事情,这二人,为什么许国公觉得就能重用了呢?他们跟李,杨,来这三将,又有何不同?”

宇文述的双目炯炯:“薛世雄虽然是关陇世家的一员,但是长年在关东幽云之地领兵,并不统领关中的府兵,所以跟一般的关陇家族,走得并不近,幽燕之地跟甘凉一样,属于帝国的边远地带,人口稀少,民风强悍,有大量的异族士兵,用来攻伐他国尚可,想要靠这里的兵马夺取天下,自古未见有成者。薛世雄本人也是老成持重,不敢擅作主张之人,以前陛下准备讨伐高句丽,对于他的幽云兵马很少调集,微臣以为,当河北的反贼平定之时,可以调薛世雄入关,统领全局。”

杨广皱了皱眉头:“他能镇得住各路的大将吗?”

宇文述很认真地点了点头:“薛世雄的兵马精锐,上次征讨伊吾,讨伐高句丽,也立有大功,在军中威望,无出其右,这些年他屯兵关外,为帝国看守国门,老臣和于仲文,李景这一批人老的老,死的死,下一辈的大将中,就数薛世雄,张须陀,杨义臣,李渊这些人了,其他几人不可用,算来算去,只能以薛世雄为帅,统领全局!”

杨广叹了口气:“调他入关,就意味着朕要放弃征伐高句丽,甚至丢掉关外的营州啊,朕实在是有些不甘心。”

宇文述正色道:“陛下,高句丽之事乃是功业,而关内才是根本,若是根本没了,功业也不可能有,惟愿陛下三思而行。”

杨广咬了咬牙,说道:“此事容朕再考虑考虑,接着说那裴仁基,你觉得此人的才能如何,可靠否?张须陀死后,他能不能平定中原?”

宇文述叹了口气:“不是因为裴仁基跟过老臣,老臣才举荐他,而是因为裴仁基为人贪婪,好功名,本身又有一定的本事,这样的人,在中原地区,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起码,比张须陀要合适。”

杨广奇道:“这话怎么说?”

宇文述正色道:“张须陀为人过于耿直,中原地区的守官,多是宗室贵戚,平时里为非作歹,激起民变,乱世里无讨伐变民之能,却又手段酷虐,杀良冒功,这就是中原地区的贼人越来越多,到现在难以禁止的根本原因!”

杨广叹了口气:“刚才王世充也隐约地向我表示过这个意思了,看起来,这回平定中原之后,朕得好好撤换这些中原的守官了。”

宇文述摆了摆手:“这些是后话了,陛下,张须陀为人刚正,会跟这些守官起了冲突,在山东的时候,他军权政权一把抓,部队的军需后勤,战胜后的赏赐与抚恤不用担心,可是到了中原后,他只管兵,那些后勤之事,要各地守官来负责,这一定会起了矛盾,这次他兵败身死,虽然老臣没有看到现场,但知道肯定是与这些事情有关。”

杨广睁大了眼睛,讶道:“怎么会是兵败?王世充都说,这只是将军阵上死的意外罢了。”

宇文述叹道:“身为大将,哪有这么容易阵上就死,张须陀在山东大小千余战,哪次死了?为何一到河南,就得冲锋在前,赔上性命呢?而且不止是他死,贾务本也死了。有这么巧合的事?我料他必是受了杨庆的压力,这才被迫冲锋,最后兵败身死的。”

第二千二百三十九章 中军接阵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开棺戮尸(24更)第六百九十回 李靖发难第三百三十六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第二千零七十一章 指天盟誓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陈年旧账(二)第二千三百四十二章 破寨入营第二千五百四十一章 封伦入营第二千三百二十五章 统一中原的另类手段第六百四十二章 夜审陈智深第一千八百八十章 罗艺自立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按兵不动?(二十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投资办教育第八十四章 二将争功第三百零二章 新的合作(一)(三更)第七百四十四章 断婚绝交第七百四十五章 接盘侠第二千零五十五章 死兵出击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调兵遣将(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强占靶位(一更)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红拂的离别第二千六百一十二章 智囊投顺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打死俘虏平内乱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李家有郎名元方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城头死斗(68更)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海滩军议第八百八十章 血腥祭祀第二千五百二十四章 王者不死,神之信仰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步步为营第二千零一十七章 三线出击第六十一章 尘埃落定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分兵南下第八百三十一章 假泄军情第一千一百章 夜论军机(四)第二十一章 移镇浦口第六百一十六章 独战百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全身而退第一百九十一章 唇枪舌剑(一更)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雄信退敌第四百六十四章 诱敌之策第八百二十七章 处罗出逃第一千零一章 飞渡辽河第五百七十六章 打开心扉(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裴氏的野望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深山老人参第九十四章 威吓来使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狗头军师第二千零二十六章 六郎的效忠第二千三百六十六章 夏王的胸怀第六百六十五章 玄感迎亲(一)第二千四百一十七章 李唐平叛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八十六章 东北小强高句丽(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血战东衡州 (六)(四更)第八十三章 目击证人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 阴雄止杀第八百七十六章 囊日赞普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 骁果偷袭第七百四十二章 封伦的投名状第二千四百零四章 下定决心第七百五十章 突厥三匹狼第六百二十七章 赵子开的末日第二千三百四十四章 高地营的逆袭第一百七十三章 万岁将军第二千零九十七章 屠杀内马军第二千零二十章 李密的逆袭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开仓放粮(35更)第二十七章 一触即发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最后的忠言(三)第五百七十章 三方协议 (一)第二千零二十四章 洗脑来整(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李杨联盟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驱民出城(54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按兵不动的奥义第二百五十五章 以蛮制蛮(一更)第二千二百三十一章 封伦的委屈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唆使暴政第七百一十七章 对赌协议第四百五十三章 赶尽杀绝(二)第六百四十章 周家的试探(二)一千五百零六章 英雄的初遇(61更)第二百四十章 强弓劲弩(二更)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淮南兵是怎样练成的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李杨密谋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摊牌魏征第一百四十六章 府兵制度第三百一十七章 煎茶论道(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七十三章 万岁将军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树倒猢狲散第二千二百八十九章 断敌一臂第二百四十一章 顶盾冲击(三更)第二千三百八十八章 瓦岗余孽第五百八十三章 长孙晟的选择(一)第一千零九章 杨广抓狂第二千一百五十二章 屈突通的反常第九百四十二章 文武双全第二百三十五章 血战东衡州 (三)(一更)第二千四百八十六章 一朝春尽红颜老第二千一百六十九章 瓦岗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