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最后的指点(二)

王世充不假思索地回道:“如何经营?取得洛阳为核心的中原之地吗?”

高熲点了点头:“中原是你必须要取的第一个地方,这里人口众多,新建的回洛仓,洛口仓和黎阳仓又有大批的存粮,在乱世时据之,有粮有兵,足可以成就一片霸业,但是行满你要记住,只靠中原一地,无法夺得天下,你一定要有另一块稳定的根据地才可以。”

王世充微微一笑:“你是说要我夺取并州,或者是向南发展?”

高熲摇了摇头:“北夺并州不可取,这样你会处在河北和关中两大势力的夹击之下,中原本就是四战之地,虽然居于天下中心,但也会成为所有势力共同攻击的目标,尤其是你手上如果有杨广的皇孙,更是会成为他人的首要攻击目标,所以你在控制中原之后,必须迅速地向东控制两淮地区,或者是向南夺取荆州,只有做到了这点,你才算巩固住了自己的势力,在军事上可以对抗关陇的那个强大政权了。”

王世充皱了皱眉:“荆州那里我去过,人心都向着萧梁,只怕比关中更难夺取,即使打下,也需要大量兵力弹压,只怕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战略选择。”

高熲紧紧地盯着王世充的眼睛:“我知道你跟萧铣有秘密协议,这回老夫惹上的杀身之祸,也正是起自贺若弼和萧铣的争斗吧。”

王世充叹了口气:“不错。正是如此,萧铣本来希望通过我向贺若弼传话,让他退出荆州。结果贺若弼死活不听,不仅在湘州经营自己的势力,还向着荆州出手,这就触及了萧氏的底线,所以他们才会设下毒计,除掉贺若弼,只是我这回没有料到。他们这次的行动把您也给牵涉进去了。”

高熲的嘴角勾了勾:“时也命也,老夫自己摆不清楚位置。又不能痛下决心断绝和贺若弼的关系,只能说是咎由自取,不过行满你要记住,萧氏的野心不仅仅在于荆州。而是想恢复整个萧梁的南朝势力,你可以跟他们暂时和平相处,却终究会起了冲突,以萧氏那种连自己的宗室都互相残杀的德性,老夫不认为他们会遵守与你的划界协定,所以你向北发展会很困难,但是向南进军会相对顺利不少,这点你要三思。”

王世充的双眼中碧芒一闪:“你的意思,是要我提前对萧氏出手。夺取荆州?这个难度只怕不小,齐国公,萧氏在荆湘一带的势力很强。不是简单的军事可以解决的,而且荆州军的战斗力一向以强悍著称,虽然不及关陇和河北的精锐骑兵,但是极适合在那水网密布的长江地区作战,中原毕竟是北方,派兵南下。只怕不一定可以成功。”

高熲笑道:“要夺取天下,总得啃几块硬骨头的。现在萧铣已经去了荆州,几年经营下来,会成气候,所以你在起兵前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要想办法挑起杨广对萧氏的警觉,即使不把萧铣调离荆州,也不能让萧家的人大规模地在荆州为官,一句话,要把萧氏在荆州的动员能力想办法降到最低。”

王世充的嘴角勾了勾:“齐国公有什么好办法呢?现在我跟萧氏的势力,尤其是萧皇后已经结盟,相互知根知底,若是黑他们,只怕会让他们也对我动手吧,到时候别没到乱世,我们就先自己暴露了,那样只会便宜了杨广。”

高熲摇了摇头:“行满,当然不能彻底把萧氏的势力给连根拔起,但是现在杨广已经开始到处给萧氏的宗族子弟封官,萧铣这样的就不说了,在东都的萧琮也给加了内史令,萧瑀身为内史侍郎,负责纠察的御史之职,他们可以很轻易地利用职权之便,把荆州地区的官员给弹劾掉,然后再换上萧氏子侄,或者是他们在当地的老部下,如果到了那一步,你就很难再反攻荆州了。”

王世充叹了口气:“这也是我头疼的地方,乱世的时候,这个背后的庞然大物如芒在刺,但现在又只能坐视其发展,现在萧皇后正得宠,我很难正面对抗,齐国公,你说说有何办法可以扼制他们吧。”

高熲微微一笑:“你可以想办法散布流言,杨广其实对萧氏也是不放心的,毕竟是前朝宗室,这回萧瑀出头黑了我们,又打击了宇文述,表面上看风光无限,但也会引起杨广的警觉,这种时候就是你散布流言的最好时机,就说萧氏有复起的可能,吃了亏的关陇世家也会帮你扩散这个流言的,所以不必担心。”

王世充满意地点了点头:“明白了,那就借这个流言让萧氏不敢太嚣张,至少消停个几年,这样乱世中他们起兵的时候,在荆州的势力也不会强到哪里去,还是有给我击破的可能的。那么,两淮那里呢?这个地方需要作为战略方向来发展吗?”

高熲沉吟了一下,说道:“两淮向来出强兵,这里多是原来的楚国旧地,民众信鬼神,在宗教的刺激下会非常凶悍,南朝江左一带本来能出轻快剽悍的吴兵,战斗力很强,是最好的步兵,但是自从东晋的衣冠南渡之后,在南方搞清玄之道过了头,民风开始变得绵软,所以乱世之中,你还是得有一支强兵,东都附近历代难出强兵,夺取两淮,就可以有了一支可以纵横天下的精兵,这你可以起家的地方。如果未来杨广要你募兵平叛的话,从两淮那里组建自己的起家部队,是最好的选择,在中原立足之后,也可以从两淮地区源源不断地补充兵源,这是你在乱世中生存之道。粮食靠东都的三大粮仓,兵员则靠淮南步兵,可争天下!”

王世充的眉头稍稍一皱:“只靠步兵。没有悍骑,如何能争天下呢?”

高熲叹了口气:“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战马的产地多在北方。你既然不能在河北,关中和并州这三处立足起兵,那就注定只能多依靠步兵来作战了,靠着在作战中的缴获,还有你在天下大乱前的准备,准备个几万匹战马,应该还有可能的。这样你在起兵之时,有个几万骑兵。应该也能对付了,不过攻城掠地,尤其是在中原和江南荆襄地区作战,主要还是靠步兵的实力。所以你也别把心思全用在骑兵的身上。”

王世充点了点头:“今天得到齐国公的指点,在下茅塞顿开,对未来的一切,也心中有数了。还是刚才的最后一个问题,关陇集团的将领之中,您比较看好谁以后能夺取天下?我是不是可以先下手为强,把此人除掉,以减轻以后夺取天下的难度?”

高熲摇了摇头:“关陇世家里,上层的大家族有几十家。中等家族也有几百家,不是你除掉一家两家就可以压制的,到头来你做得过火。只会让整个关陇集团恨你入骨,首先对付你。所以我劝你不要做这样的傻事。”

王世充双目炯炯:“那杨玄感这样的人,如果我跟他做朋友,扶持他以后当上关陇世家的首领,是不是能破解此举的一个好办法?”

高熲摆了摆手:“其实我挺佩服你王行满,居然能在短短几年内。能跟杨玄感这个眼高于项的标准关陇世子成为好朋友,这回杨玄感和杨广有了杀父之仇。会是你最坚定的盟友,从表面上看,你的这个计划确实有很大成功的可能。”

王世充紧跟着问道:“可我现在想听听齐国公说这个计划不成功的可能何在。”

高熲收起了笑容,正色道:“如果这个计划不成功,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杨玄感起兵只是为了报父仇,而不是为整个关陇集团谋取利益,如果你是一个关陇世家,为什么要跟着杨玄感去起哄呢?杨广可没有杀你父亲吧。”

王世充的心猛地一沉,这正是他长久以来最担心的一件事,今天却被高熲一语道破,他叹了口气:“杨玄感也结交了象李密这样的故交,我想情况未必会象齐国公所想的那么糟糕吧。”

高熲笑着摇了摇头:“我倒是觉得,李密才是你以后真正的劲敌,他家几代单传,人丁单薄,早已经不复当年西魏开国的八柱国家族的实力了,所以借着杨家恢复家族的势力,是他的第一个目标。”

“李密很清楚杨玄感此人是没有自立称帝的野心的,所以可以放心地跟他这位骁勇无敌的大哥联手,他自己则退居第二位,先是打着为杨素报仇的名义起兵,然后迅速地进入关中,攻取大兴,到了那时候,李密则会想办法逐渐地取代杨玄感,成为关陇世族的首领,也会是你王行满的头号劲敌。”

王世充咬了咬牙:“李密这小子,我确实感觉深不可测,但现在我也跟他正式结了盟,不好动他,不然我跟杨玄感的盟友关系也会破裂,这可如何是好?”

高熲叹了口气:“不该你的地方,始终你也无法夺取,关陇如果被李密和杨玄感占据,总比被别人占据的好,但是行满,我很遗憾地告诉你,这条路子恐怕行不通,李密和杨玄感如果是为了起兵复仇,那很可能不会西进关中,而是尽全力夺取东都找杨广复仇,或者是攻击江都,只怕关陇会被他人所占据。这个心理准备,你要做好。”

王世充摇了摇头:“杨玄感并非有勇无谋之辈,而李密更是绝世之谋雄,他们不会眼光这么短浅,放着关陇这样的王霸之地不去夺取的。”

高熲微微一笑:“李密或者是会进关中,但我刚才说过,杨玄感起兵只是为了报父仇,仇恨会冲昏他的理智,到头来他做出什么选择,我都不会奇怪,所以这点你要千万留意,如果杨玄感不等天下大乱就提前起兵,你一定不要盲目跟随,打乱自己的计划,明白吗?”

王世充认真地点了点头:“明白了。不过杨玄感只要起兵,也可以看出关陇世家中有哪些是追随他。哪些是站在杨广一边坚决支持朝廷,还有哪些是坐山观虎斗的,这可以利于我以后的选择。”

高熲抚了抚自己的长髯:“关陇一系的大将。也是未来大隋征战四方的大将,你可心中有数?”

王世充笑道:“无非是宇文述,于仲文,郭衍,杨义臣,来护儿,薛世雄。王仁恭,屈突通。裴仁基,鱼俱罗,麦铁杖,周法尚。李景,李渊,长孙晟,李浑这些大将,哦,对了,还有张须陀。”

高熲点了点头:“宇文述和于仲文不用多说了,其他的都是良将,即使是你的好朋友麦铁杖。在天下大乱时,也不会站在你这一边的,你到时候不要心存侥幸。”

王世充叹了口气:“这些年我也曾经几次试探过铁杖。可是他却对时局很满意,甚至还很感激杨广现在提拔他当了右屯卫大将军,虽然这也是杨广为了分化关陇家族,把兵权向南朝将领转移的举动,但铁杖是个耿直的粗人,并不知道这些。只会感激军恩,只怕今后我们兄弟会在战场上反目成仇了。”

高熲笑道:“麦铁杖并无很高的军事才能。并不用太担心,你以后真正需要留意的,是张须陀,薛世雄,还有李渊这三个人!”

王世充微微一愣:“为何只要留意这三个人?”

高熲点了点头:“这些人多数是老夫一手提拔起来的,对他们的能力和实力,老夫很清楚,你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就是宇文述,贪婪浅薄,与所有同僚的关系都很糟糕,而且他指挥的是杨广的近卫部队,一般不会外派,所以此人可以排除在外。于仲文是杨广留着牵制宇文述的人,而且本人的军略也不是太高,远不如他的父亲于谨。这两人名声虽大,但我相信并不是你的对手,照面的机会也不太大。”

“杨义臣是先皇的养子,对隋室非常忠心,但正因如此,杨广对其是有所忌惮的,消灭了杨谅之后,就召他入朝,解除了他的兵权,此人虽然深通兵法,但他多年来的势力是在马邑一带,那些剽悍凶猛的马邑骑兵一旦不归于他名下,那他就掀不起大浪,所以也不用太担心。”

“郭衍和李景二人,年事已高,很难再冲锋陷阵了,即使平叛,杨广也不会把他们作为独当一面的主力使用,你可无虑。”

“鱼俱罗,麦铁杖和王仁恭的能力一般,也几乎都是跟着杨素,史万岁这样的大将建功,缺乏独当一面,力挽狂澜的水平,这三人不会是你的对手。”

“剩下的就是来护儿,周法尚这一对出身南朝的将领了,杨广会在太平时期给他们一些高阶军职,以此来牵制关陇世家,但真到了乱世时,这两个人是不太可能得到重用的,来护儿当年在闽越给流放十几年,周法尚也是屡有大功却不得升迁,若非这回在杨广面前奏对得当,连个左武卫的将军也混不上,所以乱世之中,他们不太可能获得独掌一军的机会,你可无虑。”

“李浑的问题和长孙晟差不多,虽然现在有高级军职,但是他们都得罪了宇文述,跟杨广的关系也不算多好,会给宇文述一直排挤和打压的,未来难有大的作为,能保全家族就算不错了。”

“最后就是屈突通和裴仁基,他们都是出身关陇和并州的中等世家,会得到杨广的授权,率领一支军队平叛,地位应该和你相当,但是他们二人没有大的野心,也从来没有过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这二人应该会带着大隋的军队为维护大隋战斗到底,却并非可以逐鹿天下的决定性力量。”

王世充咬了咬牙:“只剩下那三个人了,为何齐国公如此看重?”

高熲缓缓地说道:“先说薛世雄,你应该知道,早在先皇时期,他就给安排在河北那里当刺史了,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河北那里虽然没有府兵,但一直有他手下驻防的两万精兵,平定杨谅之时,他和幽州总管李子雄合兵一处,立有战功,李子雄因为杨素的事情给罢官夺将之后,河北的精锐全归了薛世雄掌管,这支部队也是杨广准备征伐高句丽时的前锋主力,多是由剽悍的幽云突骑构成,战斗力极为凶悍,未来在河北,这支部队也会是镇压农民军的主力,如果所料不差的话,薛世雄会在剿灭农民军的同时把部队发展壮大,成为未来可能割据河北的大将,这个人,你不可不防!”

王世充点了点头:“明白了,我以前见过薛氏父子,他的几个儿子也都是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悍将,河北多劲兵良马,此人确实是乱世中的劲敌。”

高熲继续说道:“第二个,就是唐国公李渊了,李家虽然在关陇贵族之中,长年并不掌兵,没有兵权,可是声望却是极高,这回在废杨素的过程中,李渊很聪明地站在了杨广的一边,也有可能因此而获得杨广的信任,以后杨广可能会给李渊大兴总管或者关中留守之类的重任,如果李渊趁机自立,那就是会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力量,李渊本人文武全才,子侄宗族的势力也非常强大,跟关陇一系的中等世家有许多结亲联姻,这个人你必须要留意,如果方便的话,可以通过杨玄感来结交此人,以为盟好。”

王世充苦笑道:“杨玄感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早早地和李渊之女退婚了,现在两家只怕已经翻脸,不太可能结上盟友了。”

高熲叹了口气:“这点你自己想办法吧,我再说第三个人,张须陀,此人和你曾经同在史万岁手下远征过南蛮,你应该对他比较了解吧。”

王世充想到张须陀在那战中的大发神威,刀劈斧砍战象的天神般表现,便长叹一声:“须陀确实是万里挑一的猛将,但是他毕竟职位不高,也没有当过一军主帅,要说他是未来对我威胁最大的人,只怕有点夸张了吧。”

高熲摇了摇头:“此人绝非一勇之夫,我看过他独立治军的情报,营寨有序,暗合阵法,军纪严明,更难得的是,他能得到所部将士由衷的敬重,甘愿为之效死,此人对大隋忠心耿耿,绝不可能背叛,未来要么是领军平掉全国的叛乱,要么就是以身殉国,不会有第三条路,行满,跟薛世雄和李渊,也许你还有妥协的余地,还有划界自治的可能,但跟张须陀,只要你自立,绝对是你死我活,有死无生的结果!”

王世充动了动嘴:“那我若是扶立一个杨广的皇长孙,就如刚才你所说的那样,以他的名义来向张须陀下令呢?”

高熲哈哈一笑:“行满,我之所以说张须陀是你的头号劲敌,就在于此,李渊和薛世雄以后不太可能会和你的利益直接起冲突,没有意外的话,他们一个会在河北,一个会在关中,不会跟你争这个讨伐中原的变民军任务,但张须陀就不一样了,杨广如果要派将出去在中原一带平叛,你和张须陀有可能就是他的两个选择,以后以谁为主,就要看你们的战绩了,你若是在中原一带跟变民军势力玩养寇自重的把戏,而张须陀却下死力消灭一支支的变民军,你觉得最后这个讨伐军大将的军权,杨广是会给你还是给他?”

王世充倒吸一口冷气:“那我怎么办?也跟张须陀一样抢战功?”

高熲叹了口气:“老实说,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张须陀这样的人,有可能会在征伐高句丽时就立下大功,获得提拔,行满,你若想与此人争功,那就得从可能的征伐高句丽开始,只要有领兵的机会,就得抓紧表现了。”

王世充点了点头:“谢谢齐国公,您的教诲,我全都记下了。”

第八百九十章 可汗归来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对射第二百九十六章 故地重游(一更)第一千八百九十章 江陵火并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斩马狂飚第八百七十三章 伏击利马谷第八百零四章 潜伏的突厥军团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反制萧氏第二千五百六十二章 阵中追杀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紧急清理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佳人将逝第三百八十一章 帝王之怒(二)第八百三十六章 流亡他乡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势如破竹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酒宴变军议第一千零一十章 残阳如血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油锅捞钱第二百六十三章 重归商途第七百一十三章 全身而退第二千零四十章 准备动手第二千六百二十五章 兵败如山倒第四百五十八章 投靠杨广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诛杀监军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隐忍藏拙第六百八十五章 货币战争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二李相通第二千三百一十九章 继承人的培养第五百七十七章 山雨欲来(一)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独挡千军(5更)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夜论军机(一)第五章 纵论兵机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杨广还都第二千五百二十五章 伏击青阳宫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战时专权第二千零六十四章 生离死别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两军对阵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杨广登城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老将断后第二千零四十五章 嘴炮无敌第九百一十章 封伦的劫杀第二千零三十四章 打死我也不哼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徐盖的盘算第五百二十六章 惩治小人第二千零二十九章 单雄信的怨气(二)第二千二百二十一章 以身试险(三更)第二千零三十三章 同床异梦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 全面进攻第二千六百五十三章 复仇天神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夜论军机(三)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回马箭第三百九十七章 各抒己见第二千三百三十四章 投奔李唐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逃李得天下?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战后的盘算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会高熲(一)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宇文述的末日(16更)第二千零一十章 预留退路第二千二百二十八章 贾大忽悠(一)(十更)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决战前夜(11更)第二千五百九十六章 索要李世绩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会高熲(一)第七百零六章 大棒加胡罗卜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阴雄的嗅觉第二千零四十六章 李密误判第二千三百三十二章 公开招聘第二千二百八十章 稳住魔头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雄信请战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会高熲(一)第二千一百二十五章 严防死守第五百二十章 杨勇上树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阴雄复盘第五百八十一章 惊天巨变第三十六章 生死一线第二千零四十四章 不良的预示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挖坟鞭尸第二千一百八十八章 三方相持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弓箭手,上前!第二千二百二十二章 忠臣之死(四更)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 风紧,扯呼!第四百五十四章 赶尽杀绝(三)第六百五十三章 改革府兵制第九十章 华强得官第二千三百九十五章 分封与制衡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少年猛士罗士信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求救李渊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东莱海边(十九更)第一百八十五章 富贵险中求(三更)第七百九十二章 悍将罗艺第二千五百五十六章 伏兵与飞石车第九百二十九章 关陇集团新首领第四百一十章 逼问东宫(三)第二千五百七十一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一千六百章 驱虎吞狼第九百七十二章 孤军深入,中心开花第二千一百四十二章 暴怒李密第九十八章 将计就计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兵临高鸡泊(11更)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李渊镇关西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轻骑驰援(九更)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挑拨离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