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驱虎吞狼战不休

夜幕中。

皇帝站在甘露殿前的葡萄树下。

这是来自高昌国的葡萄种,经过宫人们的悉心栽培照顾,如今长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秋天已至,葡萄叶慢慢的枯黄凋落,但是一串串的葡萄却十分的饱满,颜色渐渐好看起来。

皇帝伸手摘下一颗葡萄,放进嘴里,饱满的葡萄被咬破,那里面的汁水立即炸裂开来,在皇帝的口腔里绽放。

甘甜中,又带着一丝丝的酸意。

“很不错。”

虽然比不得后世吃到的各种葡萄,少了些甜度,但罗成却觉得这种微酸的葡萄似乎更好吃,似乎这才应当是葡萄本来的味道。

“摘些下来,酿一些葡萄酒吧,之前麴伯雅不是献给朕高昌葡萄美酒酿制秘方吗。”

皇帝义子阚棱便笑着道,“麴伯雅的儿子麴文泰如今不是留在长安,还在陛下的内军中当侍卫吗,我看可以直接喊他来亲制酿造就好。”

皇帝笑笑。

“文泰可是高昌王子,这酿酒之事怎好叫他做呢。”

那边皇帝另一义子王雄诞则道,“陛下帮他麴氏复国,让他酿点葡萄酒,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不过罗成也只是哈哈一笑,又伸手摘了一颗葡萄。

经过这些时间的康复训练,皇帝如今撑着根拐杖,已经能够自行行走了,虽然手脚还是有些不太利索,但人精神不错。

大秦帮麴氏复国,这当然只是个笑话。

事实上,秦军灭掉复国的伊吾王,恢复为伊吾郡,就已经宣示着大秦正式进入西域的开始。

让麴伯雅复辟,不过是要利用高昌的势力,让秦军好插手其中。有麴伯雅这个前高昌王,秦军果然很轻松的就夺取了高昌国。

当然,表面上是秦军助麴伯雅复国,但实际上现在裴行俨已经率军两万余进驻高昌。

高昌国对大秦进入西域很重要,若说伊吾是个门户,那高昌就是个堡垒。

高昌国在后世吐鲁番盆地,是西域交通枢纽,为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为东西交通往来的要冲,亦是西域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更为难得的是,自公元五世纪起,在这个狭窄的盆地,就一直是由汉族建立的王国,先后出现了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

高昌本是西域的车师国,西汉宣帝时,派士卒携家眷往车师前部屯田,且耕且守,元帝时,在其地建筑军事壁垒,地势高敞,人庶昌盛,于是称为高昌垒,这是高昌的由来。

东汉、魏晋都沿袭其制,设校尉,治于高昌,主管屯田和军事,隶属于凉州敦煌郡。

直到十六国时期,高昌已经空前繁荣,足备置郡条件。

前凉时,校尉叛乱,被击败斩杀,于是在其地置高昌郡。在混乱的十六国时期,高昌郡先后隶属于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五国。

直到北凉时,柔然攻高昌,灭高昌北凉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为高昌建国之始。

此后高昌国经历了四姓,立国也有二百来年。

一直都是汉人王国,其国四十六镇,官有四镇将军及杂号将军、长史、司马、门下校郎、中兵校郎等。

国人言语与中原几乎一样,也同样读中原五经,学历代诸子史集。

不过到了隋时,这些早年西汉屯田兵的后裔,也渐渐染上胡风,比如习惯辫发等。

正因为高昌国的这种特殊的汉文明传统习俗,让罗成很重视高昌。占据高昌之后,稍加移风易俗,那么这就将成为秦军西域的最佳桥头堡。

不论怎么说,高昌人大都还是西汉屯田兵的后裔,他们是同族,有天然的亲近感,易于大秦统治。

“薛延陀的乙失钵到哪了?”

“据报,乙失钵率十万铁勒大军,前锋已抵达金山。”

铁勒九姓,游牧于金山南北,漠北之地。早年乙失钵曾是处罗可汗的部众,后来因不满处罗的强征摊派,于是起兵反叛,自称可汗。兵败后远走东部,投奔东突厥。

多年以后,乙失钵却成为了漠北草原的老大,而当年强大的处罗可汗、启民可汗、始毕可汗、颉利可汗等,一个个都烟消云散了。

东突厥更是已经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成为了漠北老大之后,乙失钵还是比较低调的,没有马上膨胀的不知天高地厚,对于中原秦国还是十分尊重,甚至也根本不敢染指漠南之地,老老实实的呆在漠北,继续围剿那些突厥的残部。

这次皇帝召他出兵西域,乙失钵更是二话不说,立即发下令箭,召各部出兵,一下子就拉起了十万人马,直杀奔西域而来。

对于乙失钵来说,此次出兵,既是尊从大秦天子的诏令,同时也是他衣锦还乡的荣耀。当年被处罗追杀的狼狈东逃,如今终于又回来了。

只是当年他们起兵时,本来契必部的歌愣是大汗,他只是小汗。铁勒诸部中,也本是契必部最强,奈何哥愣命不好,在始毕南征中原时,被始毕阴死了,部众也实力大伤,他则运气较好,得到罗成支持,成为漠北的真珠可汗。

“陛下,东突厥覆灭之后,如今铁勒人尽取漠北,实力已经非常强悍了,不得不早做提防,若是让他们借此机会,再攻灭西突厥夺得西域之地,只怕又是一个突厥崛起。”阚棱提醒皇帝。

皇帝却只是摇摇头,他双手拄在拐上。

“朕不会给铁勒这个机会的,虽然此次调铁勒出兵西域,但此战后,西域他休想染指。”

“可若是铁勒人白眼狼翻脸不认人呢?”

“哈哈哈,怕什么,朕还有契丹、奚等诸部,铁勒敢试图染指西域,朕就让契丹等东部诸藩出兵抄了他们的老巢,到时让他们既得不了西域,又回不到漠北。”

“陛下,儿扶陛下回去,外面起风了。”西门君仪上前。

今日皇帝的三义子入宫面圣,也是因为皇帝要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

西线大战未休,而南面江南三藩在蠢蠢欲动,虽然亲军府掌握了他们不少谋乱证据,但皇帝却没有公开,也没打算现在出兵。

“江南三藩,始终是要除的,但不是现在,这次就算击败了吐蕃和西突厥与吐谷浑,对朝廷来说也是元气大伤的,未来数年都难以再用兵。因此对于江南三藩,暂且姑息,朕这次叫你们入京,就是要派你们三个出镇江北,防范三藩。”

阚棱被皇帝授以淮南道左都督指挥使职,王雄诞则被授予湖北道左都督指挥使,西门君仪被授为巴汉道左都督指挥使。

对于这三个义子,皇帝既信任他们的忠心,也相信他们的能力。叫他们入京,也是要让他们见见自己,好消除一些他们的担忧与怀疑,好安心出镇,防御三藩。

“你们只管安心镇守江北,防御三藩,西面的丑蕃西虏们,不用担心,这些就是入秋后的蚂蚱,已经长不了了。”皇帝说道。

第771章 公主窦红线第211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第1379章 自立为王第60章 狗急跳墙第796章 蠢动的旧贵族第62章 私放要犯第1258章 大司马第843章 后宫第1116章 长安崔氏第1259章 彩礼灭国第75章 重赏酬功第290章 县尉李建成第475章 战荥阳第492章 羽林大将军第527章 求降第1009章 神农本草惠民医第325章 坚城第780章 称臣借兵第255章 叔侄相见第573章 长孙有女初长成第892章 请降求和第764章 内乱突起第2章 瓦面金装锏第1399章 倭国银山第1113章 长安张超第882章 相对无言第462章 玄甲骑第737章 一日天子第431章 暗影卫第664章 我又回来了第405章 背后一刀(感谢1农民伯伯万赏!)第55章 歃血为盟第1315章 警报第1440章 自古以来第873章 镇国神器第1329章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第349章 比狠第1088章 郡国并立西山道第837章 最后通牒第708章 登基改元第798章 虬髯客第1058章 诱斩藩酋开疆土第1489章 顽抗第1301章 府院之争第566章 两京十三道第180章 七石弓第832章 截胡第1297章 国王自刎第591章 末世(第三更)第979章 夜闯宫门救圣驾第39章 西厢小娘子第793章 李世民卷土重来第898 不甘心第1273章 龟兹王子第669章 火并第704章 矫诏第414章 解甲归乡第680章 连杀三相第753章 李密称臣第505章 吴帝第1024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352章 罗家铁军第917章 高原雄鹰第160章 软硬兼施第1468章 要塞第1246章 东屠第705章 退位第504章 咬人的狗不叫第104章 竖起反旗第407章 班师回朝第1305章 都老实点第1291章 北斗七星高第575章 为奴为婢第20章 民以食为天(感谢青翼追光五万赏!)第1521章 传位第780章 称臣借兵第1068章 与民争利为哪般第591章 末世(第三更)第558章 朝天子第105章 斗将第773章 天价寿礼第982章 生变於肘腋之下第83章 少年军团第40章 饥渴难耐第133章 送你一场富贵第239章 阿舅贼第579章 太子太傅第248章 道士下山第1298章 灭国第860章 大秦倾国而战第246章 刀斩八品第146章 飞扬跋扈第635章 马邑三雄第411章 长子罗长卿(为青翼追光盟主五万赏加更!)第430章 以眼还眼第607章 背水列阵第257章 不屑一顾第129章 论功行赏(第三更!)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第1246章 东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