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科举取士求国贤

十月洛阳。

丰收过后的洛阳城,一片繁忙热闹。

战争对于中原的百姓,感觉已经远去。各地的官府,正在忙着秋粮的入仓。百姓们把地里收下的粮食,交完地税粮后,剩下的便也卖给了上门收粮的官仓,没有打白条,不用自己费力运到郡县去,上面直接过来收购,称量过后,直接如数发放钱帛。

钱都是开元通宝,没有旧钱,绢帛也都是质量很好的,没有那种劣绢土帛,甚至连一点火耗都没算到百姓头上。

百姓们卖粮热情很高涨,除了留下家里的种粮和口粮,其余的便都排队卖了去。大家的粮食也很干净,晒的干,吹的净,没有什么土灰碎叶。

各乡的亭长们亲自下乡,带着联防队员们维持秩序。

粮食一村村收过去,收完后,官仓会直接雇佣当地百姓,再把粮运到乡里,在那里再统一运到县里,一部份粮食归入县里的社仓以及县官仓后,其余的再转运往郡中,那里有更大的义仓以及官仓还有大转运仓。

这个时候,也是郡兵乡勇们出去的时候,道路上,乡村里,城池中,到处都是值岗巡逻的郡兵乡勇,这种时节,谁要是不开眼想要拦路打劫或者是偷盗,那绝对是难逃法网。一经抓捕,必定判长流边地屯田。

洛阳城,紫微宫。

皇帝自从长安回宫之后,一直在酝酿着一件大事,频频召见朝中重臣元老宰辅们,日夜都在商议着这一件大事。

亿岁殿中。

府院宰辅,以及三省六九寺五监一台一院,只要是五品以上实职官员,今天都听诏前来议事。

“只要是自认为有应举的能力,任何人都可以怀牒自投,向所在地的郡县官府报考,无须像两汉一样经过地方官察举,也不必和魏晋以来那样经九品中正评定。”

殿上,皇帝提道。

门下侍郎陈叔达立即出言反对。

“臣反对开放给任何人,还是应当加以限制,科举当只让士人参与。”

军功起家的中书侍郎侯莫陈乂马上反对,“陛下要兴科举,是要为国取士,难道陈侍郎以为只有士人才有资格?”

皇帝从长安回到洛阳后,所酝酿的大事,便是要开科举考试,以科举考试来录取士人。但皇帝的科举考试与隋朝时的又不一样,隋朝时是不定期举行科举考试,虽说科目多,但是录取数量却极少,隋朝的科举,其实对于国家取士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几年取那么一二十人,对朝廷能有何影响?

罗成决定开科举考试,根本原因还是感受到了现在朝堂上的力量已经有些偏。虽然他成功的利用自己的军功集团们,把旧士族旧贵族们给打压下去了。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军功贵族们一家独大,朝野上下遍是他们,这已经是一种危险的苗头。

为了能够平稳,皇帝决定引入科举制度,但又不是隋朝的科举,而是要能带来真正改变的科举。

三两年录那么一二十个士子有何用,要录就一年录他三五百甚至是上千,这才能由下而下全方面的改变,为大秦创造一个新的官僚阶层,以此来平稳军功贵族集团们。

只不过当皇帝提出这一想法后,这事情就变的不简单起来。

这几乎牵扯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

尤其是对于军功贵族们,他们身为贵族,享受有许多特权,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门荫权,他们的子弟是可以凭他们的官爵,直接出仕的。虽然说也有一些限制,比如官员的品级、爵位等,还有这些贵族子弟也得先从国子监读书,然后到十七八岁后,国子监毕业再选入内衙亲军中,按各自父祖兄等的品阶,或进入亲卫府或进入勋卫府或进入翊卫府等。

进入亲军后,虽也直接就有品阶,亲卫一般直授七品,勋卫八品,翊卫九品,但也得在亲军中熬上多年资历,表现好,才能经过铨选授放外职,这才算是真正的进入仕途。

可不管怎么说,对于贵族们来说,这种门荫制度都是对他们极为有利的,除非子弟愚痴,否则哪怕平庸普通,这样熬资历,都也能熬出来的。

西魏以来的关陇集团为何厉害?正是因为这个制度,这些关陇贵族们,自己为贵族,将来又把爵位传袭给子孙,同时,又可能通过门荫制度,让家族子弟都能入仕。这样就保证了,家族世世传承爵位,代代入朝为官。

这就是垄断政治,让当年的关东士族们都羡慕万分的。

而如今皇帝要全面推行科举制度,意思是以后要通过考试来取士,选拔国家官员,这岂不就是在动贵族们的奶酪?

国家的官职就这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若是让科举出身的人占了,那贵族们能占的坑就少了。

而不仅是贵族们反对,那些士族官员也一样反对,官员们反对的理由其实也差不多,因为按原有制度,五品以上官员子弟也是有门荫权的。

而士族呢,他们就算不是贵族不是官员,但他们掌握学术之权,朝廷再怎么样,也终究得用到他们这些读书人来治理天下。

正是因此,一个科举考试的提议,其实已经触动的是整个贵族官僚阶层,再加上士族集团的利益。

本来说,士族是科举考试的受益者,但他们也跟着反对,缘由就是皇帝决定士族考试不论出身,不管你是士族还是寒门,只要有才学都可能参加考试,考过了都可能录取。

士族不肯干了,以前不管哪朝哪代,寒门就是寒门,是始终被士族压制着的,学术一直就是垄断在士族手里,谁当皇帝,你都得用他们士族治理天下。

但现在皇帝要开科举,不论出身,这意味着,过去被他们死死压制着的寒门,可能要跳起来了,他们不但是只能当当低层小吏或做做抄书人,或给士族当门客当幕僚当管事了,他们也能成为国家官员。

一颗石子,打破了一塘死水。

一个科举制度,朝廷已经讨论了两个多月,还没出结果。

第1382章 摘桃子第275章 来迟一步第619章 惊弓之鸟(感谢刘安钢万赏)第137章 提亲(第十一更,为大收藏夹万赏加更!)第90章 带兵入城第28章 软硬兼施第529章 抗旨不遵第84章 杀威第213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539章 铁面无情第631章 自相残杀第404章 天子之怒第119章 先锋官第631章 自相残杀第1529章 民心所向第1437章 守护大名第78章 战火第118章 六路进军第1503章 玩火第347章 赔款议和第786章 图形凌烟阁第1037章 汝之妻子吾养之第156章 胆大包天第659章 这样也行第238章 兵过黄河第741章 伪帝第370章 将帅不和第1008章 圣文神武天皇帝第1100章 七十二营羽林郎第1031章 吐蕃公主宁秦骑第703章 鸿门宴第1244章 皇帝的杀招第422章 逼反第1029章 朕与将军解战袍第1280章 破城第626章 拦路虎第795章 光荣之家第755章 降服第608章 谁是英雄!(爆炸十连更!)第1017章 恐秦突厥尽奔逃第674章 突破限制第504章 咬人的狗不叫第164章 罪妻补兵第486章 摘桃子第468章 旅顺太守第19章 人在江湖第395章 王位第479章 斩首示众第260章 轻薄公子第795章 光荣之家第1018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1400章 衍圣公第1399章 倭国银山第912章 斩草除根第266章 乌云压城城欲催第1027章 锦衣卫与皇城司第988章 主少国疑身不免第204章 三百斤锤第724章 弑君第1024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204章 三百斤锤第908章 英雄本色第482章 真英雄,自风流第830章 撕开长安之门第586章 义军崛起第571章 长孙无忌第1326章 赔本赚吆喝第365章 赐剑第658章 赐国姓第1443章 打秋风吗第96章 选兵第670章 罗阀四镇第1120章 倭寇第463章 左秦琼右咬金第131章 七战七捷(第五更!求订阅!)第836章 灭世族第277章 蚁附攻城第692章 迁都南京第1296章 天亡第404章 天子之怒第368章 新贵第1488章 先登第1232章 君子第675章 清除后患第1045章 锦衣卫都督谋反第223章 大杀四方第485章 槊挑楚皇第989章 单皇后垂帘听政第559章 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第345章 孽缘第297章 回易第174章 威望第927章 将功赎罪第1333章 再战江湖第1021章 骑虎难下步维艰第610章 孤胆英雄长孙无忌第209章 赤骑(第六更送上!)第879章 传国玉玺第872章 皇帝万岁第796章 蠢动的旧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