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6章 长孙贤妃

泰安,行宫。

皇帝抱着皇九子嘉诚,轻抚着他的脑袋,“你也太不小心了,看摔的这狼狈样子。”

八岁的晋王嘉诚坐在父亲的腿上,倒是一点也不难过的样子,“父皇,儿臣没事,不过是马上摔了一跤而已。马术课上,儿臣也经常摔跤,无大碍的。想当初父皇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之时,冲锋陷阵负伤流血,那不也是哼都没哼一声的嘛。儿臣要学父皇,将来也当一个大将军。”

观音婢连忙在一边道,“九郎赶紧下来,这么大孩子了还坐父亲腿上,成何体统。”

“无妨,朕就喜欢小九这猴儿样。”罗成笑呵呵的搂着儿子道。

“陛下就是太庞溺他了,让他越发没有个样子了。”

因为阎德妃经常忤逆皇帝,最终被皇帝一怒之下废去德妃之号,贬为才人,而阎妃所生皇长子更是被皇帝送到长安灞上交给老铁枪父子带到民间去管教。

在废掉阎氏德妃封号后,崔贤妃便顺位进一步,改封德妃。空出来的贤妃之位,皇帝便将原九嫔第一位的长孙昭仪抬了上来。

长孙本来就得皇帝宠,跟着皇帝也有十来年了,更何况长孙还经常帮着皇帝读奏章等,深得信任,这次她顺位进一步,却也是没人能够反对。

长孙这几年也生了三子二女,这长子嘉诚排行第九,很是聪明灵动,十分得罗成喜欢,这孩子尤爱舞刀弄棒,小小年纪就已经能骑得骏马开的软弓了。

长孙氏被册封为贤妃之后,罗成也正式册封皇九子嘉诚为晋王。这个封号可是很贵的,大国封号。虽说等皇子十八岁后,就要授封藩国封建,到时王号以封地命名,但起码现在,晋王这个封号还是表明了皇帝对皇九子的喜爱。

有个贤妃母亲,朝中还有个御史中丞的舅父,皇九子嘉诚虽然才八岁,但也是让朝野都侧目的一个皇子了。

坊间猜测,说皇帝宠爱吴王哲威和晋王嘉诚,这是表露着对太子的不满,说皇帝有意想要换储。

但实际上,罗成从没有生过换储之心。

对皇帝来说,太子并不需要是最聪明最贤良的那一个,只要太子大德不亏,那么才干这块可以差一些,这并不影响。尤其是在皇帝看来,他还年轻,大秦在他的治理下,能够走入正轨,进入盛世。

等将来太子接位,他需要的就是做一个守成之君,新皇帝得是一个不那么有野心的皇帝,更加需要的是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帝,这样帝国才不会有内乱。

如果废掉嫡长,另立他子,不论立谁,这都要开个坏头,甚至有得位不正之嫌。

当年杨坚废掉没大错的太子杨勇,另立次子杨广,虽然杨广不论文才还是武功确实更胜杨勇,但是聪明的杨广反而带着大隋走向了灭亡,如果是杨勇继位,说不定大隋能平顺的继续前行。

皇帝对太子储君之位从未有过动摇之心,他喜欢吴王和晋王,也只是这两个孩子确实更讨人喜欢而已。

虽然都是自己的骨肉,可儿女渐多的皇帝肯定也会有一些偏爱的,哪个孩子更可爱,哪个更会说话,那皇帝肯定也更喜欢他多些,再加上李贵妃和长孙贤妃得宠,他们的孩子自然也就更得宠。

“观音婢,御史大夫张仪臣要入翰林院了,朕想让无忌出任御史大夫之职,你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现任御史中丞,这是御史台二号,御史大夫则是长官。

“圣人,无忌还很年轻,自长安府尹调任御史中丞之职也不久,如今提拔过快,终究还是不妥。甚至,臣妾觉得无忌就是任御史中丞也终究还是不太妥当,他人年轻,资历浅。原先张台长在时,他帮着协助,如今张台长入翰林院,圣人不如让无忌到地方去再外任几年历练一番。”

罗成笑笑。

“但凡王朝强盛之时,猛将必起于军伍,宰相必经历郡县。如今我大秦也慢慢的走上了正轨,人事吏治也更讲究资历,无忌是有才干的,朕也很欣赏他,若他不是外戚,此时就算入翰林院也是理所应当的,可就因他是外戚,就算现在做个御史中丞也总有非议。”

想了想,罗成道,“你说的也有道理,让无忌再去郡县历练一番,干点实绩出来,就能堵住悠悠众口了。”

“观音婢,你在朕身侧,却能够不为兄弟谋官,这让朕很意外也很欣喜啊,确实为朕之贤妃。”

“其实臣妾已经逾越许多了,后宫不得干政的,国家军政大事,臣妾是一句话也不当说的。”

“你不仅是朕的贤妃,也还是朕的助手顾问嘛。”

“既然是要让无忌历练一番,就得挑一个能出政绩,又得显本事的地方才行,若是让他在中原任职,只怕做出成绩别人也不服。不若让他去百济,任左布政使。”

“再加宣抚使衔。”

布政使只负责一道之民政,而宣抚使不同,这是一个临时性的派遣使职,相当于临时巡视督查一地之军政。

不仅是管民政,还能管军事,这就意味着百济道三使司都受他管辖监督。毕竟如今百济刚征服新设道,与中原诸道形势完全不一样。

三使司各分职权,但在如今的百济就容易出现扯皮等情况。

“百济新征服之地,陛下肯让无忌去,这是对无忌的信任,臣妾先替无忌谢过陛下。”

罗成笑笑,并不会告诉观音婢,这百济宣抚使并不会好当,毕竟现在百济有几百万人口,可汉人却只有征服百济的几万军队而已。

要想真正稳固百济,要做的工作可是会很多,要从中原移民过去,可现在中原百姓生活都还不错,想要移民去海外,哪那么容易。

再者,百济新征服,反叛肯定会有。尤其是朝廷早有决策,要清洗掉百济上中层,这必然会导致全面反叛,能不能镇压住百济叛乱,以及能不能顺利的从中原招募到移民过去,这都是相当困难的。

更别说,移民过去后,还要面临着均田授地,编驻府兵等等事情,可以说,去百济任职,就是开荒。

徐世绩军事上已经征服了百济,但是接下来要稳定百济并统治百济,这远比军事上的征服更加困难。

长孙无忌自跟随他以来,一直都十分顺利,仕途一帆风顺,年纪轻轻已经进入了宣政殿会议。

他在洛阳和长安任事成绩都不错,可百济能不能镇的住并做出成绩来,罗成其实也没多少把握,这一切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第990章 神机霹雳万国惊第410章 死而复活(为大吾王万赏加更!)第253章 涿郡大军一偏将第574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第316章 血战第1294章 你为难我们了第876章 没讨价还价第543章 辽东兵变第1466章 笑面虎第997章 雪山岷江新战场第1012章 汉家计拙是和亲第440章 大帅巡营第1121章 劫掠许可证第1262章 长生药第984章 孤城遥望金城关第226章 卑鄙无耻第633章 战个痛快第1309章 则天第182章 分家立户第602章 罗成的疯狂(第四更!)第743章 后果自负第465章 出云公主第15章 嫂嫂第1515章 安排后事第1323章 巡抚第1248章 黑火绽放第1231章 毋动,动,灭国矣!第578章 分封建国第652章 军旗坠落第570章 观音婢第5章 又来一个战神第836章 灭世族第925章 山头第877章 天子守国门第866章 向南,向南第799章 少林僧兵红枪会第571章 长孙无忌第544章 形势所逼第462章 玄甲骑第43章 及时雨王薄第413章 夺妻之恨第594章 不当儿皇帝(第六更)第1060章 八方朝贡开贸易第1352章 昆仑第1479章 雪藏第169章 养兵第623章 卷土重来第996章 安得良策援嗣业第279章 尚方宝剑第431章 暗影卫第490章 功高难赏第899章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第586章 义军崛起第912章 斩草除根第458章 海鲜和困兽第249章 得遇明主第271章 骑第343章 反将一军第1117章 罪恶第1495章 永镇西域第1512章 退盟威胁第1345章 两湖熟天下足第37章 禹王挝和金箍棒第387章 水师第281章 窦建德第459章 钓大鱼第1311章 总督第1079章 日不落大海贼团第969章 恩断义绝燕双飞第689章 绑上战车第739章 太宗武皇帝第1298章 灭国第1084章 血战到底一当十第1128章 女婿为王第620章 嗣业抗旨第338章 罗成的大杀器第818章 李建成对罗存孝第654章 蒙蔽圣听第906章 号令四十万第157章 反了第137章 提亲(第十一更,为大收藏夹万赏加更!)第219章 订亲第1522章 烂泥扶不上墙第1255章 狗奴第1111章 和稀泥第930章 权力的游戏第42章 秦家第809章 五爪龙、四爪蟒第568章 赐号忠武军第981章 龙战于野血玄黄第1085 斩首而归惊众人第717章 罗成屠龙第430章 以眼还眼第95章 杀官造反第235章 唐国公第967章 典妻生子传宗嗣第835章 屠城第1531章 分家立户第126章 劫掠养兵第822章 一战灭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