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西部大开发

大秦开元四年的春天。

皇帝在地图上划了几条线,于是整个天下便围绕着这几条线开始忙碌起来。

第一条线,重新疏通南北大运河,朝廷设立了四位运河转运使,分别负责运河的河北段、河南段、淮南段以及江南段,四位转运使都有自己的转运使衙门,他们负责运河的疏通、河关的税收、堤坝的维护,还有漕运的安全。

皇帝划的第二条线,是自关中长安北,重建秦直道。当年秦始皇下令从云阳修建一条直抵河套五原郡的道路,长达七百多公里。

这条道路到此时依然还在使用,只是不少地方年久失修。

皇帝之所以第二条线划在这秦直道上,关键还在于大秦如今收复了河套之地。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是一个塞上粮仓,要想守好北疆,这个粮仓对于大秦无比重要。

可河套虽富,却也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与关中之间,隔着一块巨大的沙漠戈壁,这块沙漠太大,穿行困难。

而如果不直接自北中向北穿越横山和北边沙漠,只能向西沿黄河东岸北上,或往东沿黄河西岸北上,但这两条路线都有一个问题,一就是要绕更远的路,二来就是沿黄河而行,尤其是东面的这条路线,会面临着东西走向的无数条河流沟谷,而以当时的这个能力,是很难不断的跨越这些河流修一条直道的。

如果要不断的绕过这些河流,那么道路将无限延长。

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最后秦皇始下令修一条直道,直通北上抵达五原。

要翻越横山山脉,要穿过茫茫大漠,尤其是这样的直接向北,也一样要面临着越过许多山谷和河流的问题,当时的秦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那就是把这条路修在了子午岭的分水岭上。

沿着山脊修路,能并行十辆马车。

子午岭不低,但也并不算极高,这是一个可以修路行走的高度,同时关中的气候加上地形,使得山岭上修路相对简单一些。

最关键的一点是,如此修路,就完美的绕过了子午岭山脊两侧的那些山谷河谷,不用再填山架河,直接在山脊上穿行。

一直抵达了朔方定边县南侧,再向北进入了鄂尔多斯高原,从此一直向北在昭君坟渡过黄河,抵达后世包头一带。

这条路线,大大缩减了从关中到五原的距离,尤其是关内云阳到朔方定边这一路,皆是连绵山脉,沟谷无数,可以说这条路线,简直就是一项奇迹。

平均宽达十丈的一千五百里直道,既避过了山谷河流,同时因是修在分水岭山脊上,使得他又并不远离水源,这对于兵马行军和物资运输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而后世直到近年,才修建出了一条沿着晋陕黄河大峡谷的黄河公路,可知秦直道有多了不得。

只是秦以后,对于河套的掌握并不牢固,因此使得这条直道也并没有达到秦始皇最初设计的目的。

这条道路设计,就是一条进攻之路,是联系关中与河套的。

但是秦以后,为防北边胡人沿这条路直接南下,朝廷对这条直道却是采取保守防御策略。他们联系河套,更多的还是利用代北的云中郡,以太原雁门云中为依撑,来控制河套。或者,很多时候,都是以云中来牵制防御河套的胡人。

修复秦直道的同时,皇帝还划了一条线,从灵武打通一条水路,直抵榆林郡,把整个几字形的河套地区,这一段河流相对平缓的黄河河套段,打造一条水上运输线。

黄河很多地段都无法航运,但河套一带千余里的河面上,却是适合航行的,完全可以船运。

因此修复秦直道,从关中经一千五百里直道直抵九原城的陆上通道打通同时,皇帝也把灵武到榆林的黄河航运打通。

航运打通之后,关中与河套便不再是单薄的一根线系着。

同时,一条黄河航线,还能将长安、河西、陇右、朔方、定襄这几大块紧密的联结在一起。

一千五百里直道,一千五百里水道,关陇河朔完全打通,联结一体。

皇帝划出的第三条线,便是自汉中通巴郡,再抵黔中,接云南、通广南,并与剑南相通。

这条西南大动脉,则完全是把整个西南诸道地区,给串通联结,将他们盘活一起。

皇帝划出几条线,于是整个西北和西南地区,都变成了巨大的工地。

沿处可见的造船厂,四处都是木材厂,依拖一条条的河流谷道,按照皇帝的路线,要把沿途的这些旧路联通起来。

这是大工程,西南西北诸郡,几乎全都动员了起来。

每天都有新船入水,道路上车马飞驰,一队队的奴隶被送过来,还有无数的百姓在农闲时响应官府号召,应役接受雇佣前来修路赚钱。

诸道各郡县,实行全面规划,然后分片包干的形式,大干特干。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每隔十里一座墩堡,每二十里一座驿站,三十里必有一座兵站,五十里必有一座军堡。

这一条,一支队伍沿着初具雏形的汉黔道而来。

队伍里一个年轻人看着沿途修路的人,早已经没有了最初时的那种好奇与兴奋,他叫李三郎,又名李三宝,江南西道庐陵郡人,打小家贫,于是入商铺做了个伙计学徒。这年代的伙计学徒没后世那么简单,进了商铺要拜师傅,头三年什么也不让你学,只是打杂侍候师傅。

用师傅的话说,这就磨性子观品性,学手艺不难,但养人口难。如果这三年里,学徒不耐烦受不了,那就会被驱逐出去,根本不会传授技艺。就算过了这头三年,师傅也不是一下子把手艺传给你。

第二个三年,只教基本功,同时侍候师傅的事也不能免。等到第三个三年时,才能让你上手些简单的,第四个三年过了,能勉强算是出师了,但还得继续给师傅给铺子里做事,是没有随意跳槽一说的,甚至伙计前十年,基本上都没有薪水,能有口吃的就算不错了,逢年过节的再发点东西,就算主家大方。

如果没有隋末这场动乱,或许李三宝这辈子也就这样定性了,熬三年又三年,从学徒到伙计,然后再到管事再到掌柜,老了的时候,或许也能积攒下一小笔钱,然后回乡买点田地,安享晚年。

只是世道动乱,去年他随师傅北上到豫章郡做买卖,结果遭遇到了林士弘和沈法兴两家交战,师傅被杀死,货物被夺走,他跳江才逃的一命。后游到长江北岸,成了一个流人。

好在他运气较好,此时北方一统,相对更安稳。

而南方三藩虽奉秦国正朔,北方不南征,但三藩自己却又还是相互攻伐不断。

税赋也高,还有各种摊派,于是许多江南百姓,便都偷偷的渡江北上,对于这些南来之人,大秦朝廷向来还是比较欢迎的。

第976章 白日登山望烽火第1291章 北斗七星高第1468章 要塞第413章 夺妻之恨第785章 大秦开元第774章 投降也有讲究第721章 异姓不得封王第306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第1389章 江西第728章 江都保卫战第170章 牢丸第687章 忠义无双李靖第271章 骑第881章 假戏真做第625章 杀胡口第868章 羊入虎口第392章 另奉新王第392章 另奉新王第949章 天柱王的使者第1387章 皇帝万岁第854章 功臣谋反第62章 私放要犯第1531章 分家立户第990章 神机霹雳万国惊第1526章 太上皇第878章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第290章 县尉李建成第425章 骁果统领第764章 内乱突起第1085 斩首而归惊众人第799章 少林僧兵红枪会第593章 雁门之围(第五更!)第1389章 江西第210章 赤发灵官第229章 郑观音第193章 山东好汉第68章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第233章 东征令第20章 民以食为天(感谢青翼追光五万赏!)第661章 厚赏重恤以得军心第232章 靠山第999章 傲视西山我为王第831章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第671章 独立王国第1439章 汉委奴国王第749章 马踏冰河第1281章 再破一城第495章 脸面第337章 暗夜的杀戮第848章 定杨可汗第93章 狼、狗、狐第767章 长孙剥皮第189章 秘笈(谢青翼追光打赏盟主!)第850章 藩乱第153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第944章 西海王国第1376章 义商齐心第619章 惊弓之鸟(感谢刘安钢万赏)第807章 虎口拔牙第1080章 永平城下心惶惶第1127章 女王第1486章 骑士第520章 驱赶李渊第934章 青苗法第1469章 五年巡边第599章 铁骑入关第504章 咬人的狗不叫第111章 再次征召第318章 分道扬鏣第1394章 奴隶起义第283章 无悔第130章 神秘的老爹(第四更!)第1290章 秦怀玉、萧瑀第1073章 宝船扬帆战兵至第445章 十八路反王第780章 称臣借兵第199章 丁忧第282章 刘黑闼第354章 五贵第43章 及时雨王薄第336章 驱逐宇文化及第215章 军火(第六更!求月票!)第908章 英雄本色第869章 义成复辟第856章 悔恨的泪第872章 皇帝万岁第865章 拒诏抗旨第1127章 女王第194章 金钉枣阳槊第101章 战个痛快第460章 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1445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251章 鲸吞第512章 弑君夺位第256章 天降爵位第1103章 宣政殿第1100章 七十二营羽林郎第1503章 玩火第1273章 龟兹王子第507章 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