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时清终未忍辞官

“陛下,长安毕竟是大秦之西京,如此改动,岂不鱼龙混杂,市井混乱?”

宰相萧瑀在皇帝的紫宸殿召见上,大为反对皇帝的这新政。他认为,这太不应当,简直就是胡来。

“朕却恰认为,打破坊街隔离,打破市场的限定,有助于让长安城活跃起来。你们看看现在的长安城,毫无活力,死气沉沉。过去长安城有数十万之民,而现在呢?不到十万啊。”

一座设计时能够容纳百万居民的巨都,现在却只有十万人口不到。

只有西城稍稍有点人气,过去号称东贵的东城,因为大量旧贵族和前朝官员参与谋乱被抄家,或因被牵连其中被流放,使得东城区一片死寂。

至于过去百姓们居住的南城,也只有靠近北边的地区住了人,而更南面的城区,多好坊区都是空的,甚至有些坊区是自建城起就一直是空着的,根本还没有建起民宅,许多长安百姓干脆拿那里当成了麦地稻田或者是菜园子,在那里种稻种菜。

而还有大量的佛寺道观等占据了许多坊区。

罗成很直接的告诉萧瑀,继续这样下去,长安城只会死掉。

他并不希望帝国的西京死去,这是大秦西部地区,最大的一座城池都市,就算如今朝廷设立在东京洛阳,西京只是一座陪都,但他还是希望把长安城打造成为一座西部的核心军事重镇,以及西部的经济中心。

整个河朔关陇诸道的商贸往这里集中,甚至是连结起巴汉、剑南、河东、河南等地。

长安城因偏于一隅,在大一统的时期,尤其是如今,已经不再适合做天下之都城,选洛阳做为都城是必然的。

但长安城也有其不少优势,因此做为西部的中心,还是有必要的。

天下重心东移,这是历史趋势也是必然,天下一统,南方的重要性会突显出来,江汉、黄淮、江南这些地方都将成为新的赋税重地,其税赋通过运河更便利转到洛阳,但却极不利于转到长安。

更别说,以洛阳为都,政令等也更方便传递到天下各地,而关中之地,却连供养长安都不足,若是成为天下中心,处处限制。

不管皇帝怎么说,可萧瑀还是认为,打破坊街之举还是太过出格,甚至认为朝廷如今太过重商不是好事,认为士农工商的秩序不能乱。

“朝廷应当适当的抑制一下工商了。”萧瑀直言。

罗成哈哈一笑。

“萧相,你知道现在朝廷不打仗的时候,一年光是北衙禁军就得要两千万贯的军费开支,内衙还得要五百万贯,而南衙府兵虽说是寓兵于农,可朝廷每年一样得要至少五百万贯军费投入其中。这么算下来,一起打底三千万贯起,这还只是个大概数字。”

“而随便一场战争,哪怕是小规模的,军费也是几十万上百万,如果是一场动员十万人以上的战争,那军费更是止不住。你知道这次朝廷为打好吐谷浑这一战,预算的军费开支是多少?动员军队民夫,消耗钱粮物资军械等等,还有修建城堡,战后抚恤善后等等,起码得要三千万贯,这还是最低的预算,若是战争不能速战速决,则这开支还将不断增加。”

没有工商,朝廷就不可能有这么多税赋收入,没有钱,就养不了这么多兵马,没有精锐的军队,又如何守卫边疆击败敌人呢?

这一切,都是连锁一起的。

一环脱节,带来的就是连锁的反应。

萧瑀却还只是老观念,口口声声说士农工商,说要抑制工商,却看不到,如今大秦恢复的这么快,实力这般强,全靠的都是工商。

比如萧瑀不止一次的提出要废除盐税,却看不到盐税现在一年收入三千多万贯,且每年都还在快速增长中。

这么大笔钱,罗成也无法废除盐税啊。

若按萧瑀说的,抑制工商,回到隋朝那种工商无税,只收租庸调的时代,看似好像挺好,可实际上,一有点工程劳役,一有战事,所有的负担就全压到百姓头上了。

也正是因此,隋朝看似无比富裕强大,可一场东征就垮了,本质原因就是隋朝的制度不合理,尤其是其税制。

天下掌握财富的那些人,没负担起应当承担的税务责任,可偏偏连温饱都很难达到的普通百姓,却几乎完全承担了国家的税务。

于是朝廷富裕,贵族官员地主豪强们个个富裕,偏偏就是百姓毫无积余。

现在萧瑀却还口口声声要复古合理,却是假装看不到那些本质的问题。

现在大秦的这些制度,可以说正是大秦的根本,谁要动摇更改这些制度,那就是要动摇大秦的根本了。

侯莫陈乂毫不客气的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萧侍郎身为宰执,可却如一书生般迂腐,若是继续居于政事堂中,于国为大患也。”

宰相当面攻击另一位宰相,还说的这么重,殿中气氛一下子就凝重起来。

温彥博想要为萧瑀说话,可这个时候连杜淹也跟着出来踩了一脚。

“萧瑀之言,确实实古不化,太过迂腐,有失宰相之体。”

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此时却反而不出声了。

尚书右仆射王子明这个时候倒是出来缓和了下气氛,“臣觉得陛下欲在长安推行新政,也算是一个试点,至于好还是坏,可以等一两年后看结果。至于说抑制工商,臣觉得还是有些过了。”

萧瑀若是聪明人,这个时候就应当看出风向,当马上向皇帝请罪认错,这事或许就过去了。可他的脾气,向来执拗,当年他为杨广国舅,尚从不向皇帝妥协低头,更何况他认为自己根本没错。

“陛下,还请三思而后行!”

可皇帝却不理会萧瑀,明摆着是不接受他的谏言,而诸相又纷纷指责他。萧瑀一时觉得心灰意冷,一赌气,干脆殿上辞相。

“萧相,政见有所不同很正常,也没必要一言不和就要辞相。”罗成终于出声了。

可这话并没有让萧瑀有半分安慰,反而让他更加拗起来,坚决要辞。

罗成出言劝了几回,萧瑀却是毫无退意。

“既然萧瑀三辞相印,朕也就不勉为其难。”罗成不再挽劝,却是直接同意了,“这样吧,朕现在就实封萧瑀于青海湖西,封地百里,封邑千户,赐封号宣德国公。”

宣德本是杨广当年灭吐谷浑后设立的四郡中的西海郡下宣德县名,在祁连山南,青海湖西,现在皇帝从中划出一百里地来,封给萧瑀建立公国,爵号宣德。

爵位依然是国公。

“加太子少傅!”

太子少傅为从二品,但只是个虚衔,除相之后,皇帝连一个实职都没给他留,也没让他外放地方,而是直接让他去封地就藩。

“臣萧瑀拜见皇恩,领旨,谢吾皇!”萧瑀脾气拗起来,八头牛都拉不回,他直接就谢恩领旨,一点回转余地也不留。

当即,他摘下自己的麒麟符,脱去自己的梁冠,放下玉笏,直接退出了紫宸殿。

中书侍郎萧瑀,除相。

一众宰相目送着这个拗相公离去的背影,各有所思,但却并没有人为他挽留,或许众人都认为,拗脾气的萧瑀,其实并不适合站在政事堂上吧。

第148章 革职第1278章 不宣而战第142章 福利第891章 夜哭第1094章 冰消雪化成甘露第1419章 播告群岳第381章 杀个回马枪第1375章 张记杂货第309章 坚壁清野第1051章 科举取士求国贤第325章 坚城第351章 各为其主第984章 孤城遥望金城关第182章 分家立户第120章 精兵悍将第451章 裴行俨第176章 应者云集第22章 帮闲第371章 薛家五虎将第546章 惊雷第1279章 五百巡骑破万军第1068章 与民争利为哪般第1423章 伟大的罗马第1315章 警报第341章 秦琼、李渊第1453章 捉对厮杀第501章 李氏当有天下第1277章 猛士第409章 忠武王第120章 精兵悍将第896章 斩草除根第803章 北邙山第632章 心不狠江山不稳第513章 江淮之王第1367章 逼反第1256章 刘文静第372章 分兵独进第919章 东方不败、一统北方第49章 劫杀第1433章 便女第636章 英雄惜英雄第607章 背水列阵第1107章 雷人第13章 千里一盏灯,万里烟云罩第616章 斩首夺旗第290章 县尉李建成第1519章 军区第255章 叔侄相见第1063章 不良脊烂熊出没第696章 渔阳鼙鼓第1053章 落魄书生马宾王第407章 班师回朝第198章 李密第642章 质子军第735章 二虎相争第209章 赤骑(第六更送上!)第776章 劝进第1494章 代天巡狩第229章 郑观音第145章 霸王餐第360章 背水一战第374章 萨水第106章 一刀腰斩,嗣业扬威第1462章 菩萨第305章 铁马冰河后庭花第833章 汉城第403章 土城、水兵第507章 江都第52章 兄弟第1436章 割地赔款第902章 玄霸战承都第840章 各谋退路第529章 抗旨不遵第1514章 战争红利第1493章 殖民据点第1098章 南唐县丞李世民第169章 养兵第333章 风紧扯乎第1322章 圣人仁慈第855章 授实封许开国第1127章 女王第955章 后宫岂可干国政第419章 结盟第1245章 人约黄昏后第949章 天柱王的使者第791章 少林棍僧第758章 长孙第1095章 下龙湾中李世民第970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第1304章 黄金酒器第144章 书生(再为极品滴书虫万赏加更!)第659章 这样也行第236章 拜堂成亲第210章 赤发灵官第1243章 行刺第694章 说客武士彟第57章 重口味第984章 孤城遥望金城关第846章 颉利突袭第260章 轻薄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