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战术

诶哟,一不小心就五更了!掌声呢,鲜花呢?月票呢?

************

迟疑了下,戈利科夫就说道:“舒尔卡同志,我知道你非同常人的才华,你一次又一次的将各个部队从危险中带出来并取得胜利。但是,你也看到了……”

说着戈利科夫就对着地图说道:“斯大林格勒总体来看是个长方形,虽然沿着伏尔加河有50公里长,但宽度只有5公里到10公里不等。也就是说,敌人如果由西往东推进,特别是夺取城市的北部工厂区,只需要在战斗中向前推进十公里,然后就能将斯大林格勒切割成一块块彼此间无法联系的部份!”

“另外我们的兵力和装备也严重不足!”克雷洛夫接过话题:“我们统计了下,整个斯大林格勒能投入战斗的只有80几辆坦克,我们能调动的部队只有三十余万人,而且还在急剧减少中!”

“敌人应该也只有三十几万!”舒尔卡说。

之所以用“应该”,是因为舒尔卡不应该知道这个数字,而且舒尔卡也的确不确定。

“是的!”克雷洛夫回答:“他们有两个集团军,总兵力大慨三十余万,可是……”

说到这里克雷洛夫就没有往下说了,他望了戈利科夫一眼,两人脸上尽是尴尬。

舒尔卡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因为就是德军的这两个集团军三十余万人击溃了苏军的东南方面军现在一路追杀到斯大林格勒。

表面上德B集团军群总兵力与苏一个方面军差不多,但意大利集团军与匈牙利集团军实际上只在顿河西岸防守并没有加入战斗。

也就是说,德军这两个集团军几乎可以说是以三十几万人同时对阵斯大格勒方面军与东南方面军。

当然,战场上有时不能简单的以兵力数字衡量而简单的得出苏军远不如德军这个结论。

会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德军在空军上占了便宜一直掌握着制空权,这就足以将步兵的战斗力放大几倍……战场上制空权太重要了,因为两军对垒时,拥有制空权的一方可以轻松的得到敌人适时情报并做出有针对性的反应,另外还可以轰炸敌人炮兵,于是就形成空军对炮兵,炮兵对步兵,步兵收拾战场的不对称局面。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东南方面军精锐在哈尔科夫被围歼在先,剩下的都是乌合之众,当然无法与德军抗衡。

问题是,斯大林格勒的东南方面军残部依旧是乌合之众。

于是,此三十余万非彼三十余万。

克雷洛夫和戈利科夫两人的意思,是苏军位于斯大林格勒的三十余万根本就不是德军那三十余万的对手。

“我们需要集中市内所有的力量!”舒尔卡说:“分散在城市各处没有组织起来的部队,还有工人……”

“舒尔卡同志!”戈利科夫打断舒尔卡的话:“或许我不该泼冷水,但把他们组织起来无法改变什么,他们不是专业军人,这已经从之前的战斗中得到验证!”

戈利科夫说的是东南方面军驻守斯大林格勒南面时遭到的溃败。

应该说这话有几分道理,有句话叫“兵贵精不贵多”,说的就是这意思。

这一点在冷兵器时代表现得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在现代战争里没有经验没有基本的军事素质,再多的兵在战场上也是找虐……两军来开阵势,飞机、大炮一阵轰炸,然后坦克往前一推,就全都吓坏了拔腿就跑。

这样的兵有跟没有其实没多大区别,还浪费了步枪和补给。

“所以我们应该改变战术,戈利科夫同志!”舒尔卡说。

“改变战术?”戈利科夫疑惑的望向舒尔卡:“改变战术能改变什么吗?”

“当然可以!”舒尔卡回答:“我所属的第82步兵团,它同样也是支没有战斗经验的部队,许多人还是新兵!”

“是的!”米哈依尔维奇少校适时肯定了这一点,乘机宣传了下自己的部队:“我们是在乌留平斯克组建的部队,超过三分之二的士兵是从未上过战场的新兵,他们拥有的只是对敌人的愤怒!”

当然舒尔卡不会说第82步兵团专门针对城市巷战进行过两个多月的训练。

“改变什么战术?”戈利科夫问。

“我们不能再像之前一样死守着某些地区不放!”舒尔卡说:“我的意思是说,我们一直在试图建立一道防线挡住敌人,这个战术需要改变!”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怎么做?”克雷洛夫好奇的问:“难道把阵地交给敌人吗?我们没有多少后退的空间,我们后面就是伏尔加河!”

5公里到10公里的纵深,的确像克雷洛夫说的那样,几乎没有后退的空间。

“我知道,克雷洛夫同志!”舒尔卡说:“但我们可以反复争夺,也就是采用一种类似弹性防御的方式,白天不利于我军作战的时候用空间换取时间,到晚上再将这些阵地夺回来!”

“晚上?”戈利科夫说:“你认为我们应该在晚上作战?”

“是的,当然!”舒尔卡说:“晚上敌人的大炮、坦克和飞机基本失去作用,敌人能与我们作战的只有步兵,而白天却并非如此!”

戈利科夫考虑了一会儿,然后默默的点了点头:“你说的有道理,舒尔卡同志,这样一来……就会形成针对敌人步兵的消耗战!”

道理其实很简单,问题只是苏军总是习惯于猛冲猛打见招拆招,戈利科夫还有被德军打得穷于应对的味道,所以没有想到这一点。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第82步兵团一样!”克雷洛夫说:“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们能守得住医院和学校的话,那么其它部队用同样的战术也一样能守得住他们的阵地!”

舒尔卡摇了摇头,说:“克雷洛夫同志,我们之所以能守住医院和学校,是因为德国人希望以医院和学校作为进攻马马耶夫岗的前进基地和交通补给线。否则,他们完全可以将我们驻守的建筑一幢接着一幢炸成废墟!”

第四百九十六章 补给第五百四十四章 诺言第五百六十六章 较量第五百三十一章 坦克残骸第一百一十七章 进攻第二百六十七章 图拉第六百二十七章 SU76第一百三十二章 木板第二百八十七章 转变第六百八十五章 踏上征途第812章 印刷第二十七章 逃兵第六十七章 坦克第三百九十二章 两栖登陆第三百零三章 医院第六百六十二章 进攻主力第六百二十六章 危险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烦第四百一十六章 撤退第六百六十章 思想第824章 准备时间第二百一十一章 喀秋莎第三百零八章 上校第六百八十一章 上察岑斯基第二百一十三章 命令第三百五十五章 崩溃第一百六十八章 坦克第815章 6天危机第一百零一章 突破第一百七十四章 朱可夫第五百零六章 撤退第四百二十章 贿赂第五百二十四章 炮兵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袭第四百一十七章 骑兵第六百九十三章 强击机第806章 巨炮第四百一十五章 影响第四百五十章 调动第一百八十九章 虚张声势第五百九十四章 对比第四百零九章 指示第六百零二章 反包围第八十二章 套路第六百九十五章 功劳第860章 编制第六百四十五章 以多打少第三百九十六章 准备第815章 6天危机第二百三十三章 围点打援第865章 训练第880章 坦克第七百二十四章 计算第833章 空降旅第七十章 闪电战第834章 保密措施第五十四章 拒绝第827章 泄密第四百一十一章 争执第一百二十八章 军官证第七百六十三章 笼络第二百三十八章 自尊第四百二十九章 锡瓦什湖第一百四十三章 检验第五百六十九章 浮桥第二百六十二章 里2第三百章 跳水第四百五十六章 士气第五百六十三章 夜间航空团第六百三十六章 办法第六百一十四章 作战局第六十五章 包围第六十七章 坦克第一百三十章 重点第二百八十八章 快速突破第二百四十一章 装甲列车第十七章 任务第一百八十八章 塔拉西克第四百九十五章 因地制宜第四百六十六章 方向第三百八十五章 增援第一百一十一章 自大第一百五十五章 莫斯科第七百五十六章 问题第804章 避嫌第一百二十二章 上将第二百四十八章 准备第八十七章 检查第六百七十章 空子第二百九十六章 夜袭第863章 问题第三百八十四章 虚虚实实第五百零二章 惯性思维第806章 巨炮第三十三章 选择第三百一十三章 强人所难第五百八十章 火车站第八十七章 检查第七百二十九章 水上巷战第二百二十八章 水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