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谎言

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考虑的,就全都是第6集团军投降之后该怎样消除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问题。

于是,他根本就没有考虑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是否有危险,而是全面组织宣传工具、特别行动队和盖世太保封锁不利消息。

当然,这么大的事想完全封锁是封锁不住的,希特勒只能寄希望于能将这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曼施坦因则在紧锣密鼓的组织撤退。

他的注意力始终都放在米洛韦的南、北防线上,并且朝南、北两道防线派去一批又一批的援军……其实也不能说是援军,而是首批撤出包围圈的部队都被曼施坦因用来加强南、北防线了。

曼施坦因很清楚,只有保证南、北防线不被突破,顿河集团军才能安然无恙的撤出去。

即便曼施坦因是一员名将,此时在第6集团军投降以及顿河集团军有可能被包围这两种形势的影响下也完全没考虑到敌人有可能实施空降作战的可能性。

当天夜里十一点整,苏军阿赫图宾斯克空军基地就有一百多架运输机加满油做好准备。

运输机是“里2”。

确切的说是“里2D”……“里2”是由民航机改装而来的,最初是战争爆发时匆匆忙忙的征用然后简单的把座椅拆除安装运输设备之类的,到现在至少有了三种改型:

第一种改型是“里2G”,地板加强并增加索具,左侧还加了一个舱门,主要用来运送物资。

第二种是“里2T”,这是军用型,它其实是被当作轰炸机使用,因为机背装有机枪转塔,转塔内可安装一挺7.62毫米或12.7毫米机枪防御,机身两侧也可临时各加装一挺7.62机枪。机身下可安装炸弹,可挂载4枚250公斤的炸弹,或者每侧机翼可挂载6枚83毫米火箭弹。

第三种就是“里2D”,它是伞兵型,尾部加装有拖曳滑翔机的拖曳钩。

问题就在于属于第三种也就是可以拖曳滑翔机的伞兵型“里2D”的数量太少了,只凑齐了二十架……

这是什么原因就不用多说了,如果空降部队都被编入步兵师当作普通步兵使用,那么“伞兵型”运输机当然就是没必要的。

于是几乎所有“伞兵型”运输机都被改装成了军用型和货用型,或者说原本打算生产“伞兵型”的全都被改成了军用、货用型。

这使韦尼亚明科有些尴尬,他对舒尔卡说:“我们能运到前线的很可能只能携带二十三门反坦克炮!”

反坦克炮这样的大型装备只能用滑翔机运,因为重量太大,分解伞降的话很可能落地就摔坏了。

而空降兵又必须携带反坦克炮,否则一旦遇到敌人坦克就无计可施……火箭筒因为射程太近,所以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使用。

舒尔卡想了想,就说道:“我们至少要将其中的一半换成榴弹炮!”

韦尼亚明科问:“用于三号高地?”

“是的!”舒尔卡说:“三号高地距离公路五百多米,它需要炮火对公路实施封锁!”

“那么,我们就只有十一门反坦克炮了!”

“米洛韦两门,三号高地两门!”舒尔卡说:“布图尔村七门!”

韦尼亚明科点了点头没有反对这样的分配,因为地势平坦的布图尔村才是最需要反坦克炮的地方。

想了想,舒尔卡又说道:“另外,在空投补给上也要偏向布图尔村!”

韦尼亚明科表示赞同:“我们已经做好了给他们第二批甚至第三批补给!”

这个第二批、第三批补给意味着什么就不用说了……第一批空降和空投是最安全的,因为德国人完全没有防备,而且运输机还是从阿赫图宾斯克空军基地起飞,在德第6集团军已投降斯大林格勒已经安全的情况下,全速不到二十分钟就能到达目标上空。

这时间,德军可以说完全来不及反应。

因为这其中需要雷达探测到,然后战斗机紧急升空,接着飞到目标区域实施拦截。

等德军战机赶到,苏军只怕已空投完成了。

然后,随着韦尼亚明科一声令下,在阿赫图宾斯克空军基地的百余架运输机就启动了。

到处都是马达“隆隆”的噪音,空气中弥漫着汽油和废气的臭味,一队队全副武装的伞兵在地勤人员的指示下一路小跑的奔向自己的运输机,然后一个接一个登机。

对于这次空降,韦尼亚明科冒了个险,他没有派任何战斗机护航。

佐洛塔廖夫之前对此表示了质疑:“这会不会太危险了?如果没有战斗机护航的话?”

“就算有战斗机护航又能怎样呢?”韦尼亚明科反问:“我们战斗机的性能远不如德国人,尤其是夜间战斗机!”

韦尼亚明科没有明说的是,其实差距更大的是飞行员的素质。

“更何况!”韦尼亚明科说:“如果我们起飞战斗机的话,反而会给德国人提了个醒!”

舒尔卡知道韦尼亚明科这话的意思……

如果要战斗机护航的话,那么战斗机就要先一步起飞在空中盘旋组队,而在组队的过程中就有可能被敌人雷达发现,接着德空军就做好升空准备甚至已经升空了。

所以,韦尼亚明科决定就使用运输机“裸奔”。

这其实也是无奈的选择,战机不如别人,有与没有都差不多,所以这时反而“裸奔”更安全。

但韦尼亚明科对自己的部下却不是这么说的。

在那些空降部队登上飞机前,地勤人员都会告诉他们一声:“放心,我们的战机已经先一步飞到空中保护你们了!我们一共派出五个航空团!”

其实,这句话只能骗骗对战机不是很了解的空降部队,那些驾驶运输机的飞行员都明白……五个航空团是不可能的,整个苏联空军都没有这么多夜间战斗机,他们也没有能力派出这么多的战机进行夜战。

所以,运输机飞行员在启动飞机时都是心怀忐忑或者双脚打颤。

只有那些空降兵一脸坦然甚至还互相开着玩笑。

第一百三十七章 脆弱第六百章 火车第七百一十一章 有恃无恐第二百三十二章 指挥第七十章 整编第870章 两栖登陆船第三百一十八章 编制第五百四十八章 人言可畏第四百八十八章 观摩连第四百九十三章 声东击西第五百九十章 围点打援第796章 坑第881章 新装备第三百九十六章 准备第四百二十三章 声东击西第六百三十六章 办法第二百一十一章 喀秋莎第二百三十九章 士气第六百一十一章 死角第二百八十一章 地雷第三十七章 小报告第四十七章 斯大林防线第一百九十七章 克林防线第一百三十一章 火车第一百五十五章 莫斯科第七百三十一章 侦察第十章 坦克第五百八十九章 折磨第七百五十八章 信心第二百一十五章 隐藏第837章 责任第五百二十九章 固定碉堡第六百五十九章 榜样第809章 调查第五百四十四章 诺言第五百七十三章 建议第795章 谈判第四百一十章 作战计划第四百零一章 指挥第一百一十七章 进攻第二百一十五章 隐藏第四百七十三章 下水道第四百二十五章 占科伊第三百四十三章 穿插第一百三十五章 牺牲第六百零三章 准备第四十八章 森林第三十七章 小报告第二十二章 兵变第六百五十章 全面反攻第三百三十五章 谎言第三百六十九章 撤退第五百四十六章 愿赌服输第三百六十二章 火力侦察第855章 压力第816章 元帅第六百六十三章 功劳第三百三十四章 短兵相接第三十八章 炮声第二百六十二章 里2第二百零四章 反攻第二百六十七章 图拉第四百一十章 作战计划第八十章 恐慌第二百五十四章 炮兵阵地第六百三十一章 反攻第四百七十七章 医院第一百九十一章 进攻第七百六十六章 讨论第一百七十一章 援军第六百九十四章 改型第四百章 费奥多西亚第六百三十四章 政治委员第四百九十一章 滑跃第四十章 指挥部第六百八十四章 迎接第二百二十六章 计划第七百六十五章 猜测第四百二十二章 玩火第六百二十五章 运输第二百二十一章 坦克掩体第五百三十八章 手枪第六百三十二章 SU152第四百二十七章 紧急装备第五百七十六章 非正规部队第一百九十一章 进攻第二百四十四章 哥萨克第五百九十二章 进攻第六十一章 木屋伪装第一百三十一章 火车第六十二章 埋伏第四百五十八章 拒绝第二百章 自责第三百九十四章 调虎离山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路第四百三十八章 突击炮第793章 谈判第一百一十章 扫雷(第三更)第三百四十章 害怕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面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