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布雷

当天德军又发起了两次进攻,但最终还是被苏军打退。

暴雨给德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使他们的战斗力无法正常发挥,而苏军却依靠野战工事稳住了阵脚。

否则,如果天气晴朗视线良好,这样的野战工事的确很难挡住德军的进攻。

因为首先是炮火、战机和轰炸机的狂轰滥炸,这么炸几轮之后战壕就不成战壕了,反坦克壕也基本会被炸平,然后德军再派出坦克、突击炮掩护着步兵前进……“斯大林防线”都无法成功挡住,野战工事又怎么可能做到。

这并不是说舒尔卡所说的“滚筒式”防御有问题,因为这不只是一道防御的问题,苏军已连续在其后构筑了三道防线,一道守不住还有一道,接着还有一道,等德军以为已经突破了最后一道,但逃到后方的苏军又构筑了一道……如此反复没有穷尽。

所以,除非是德军能势如破竹短时间内同时突破几道防线然后长驱直入,否则注定会陷入这种“滚筒式”防御的陷阱里举步维艰。

问题在于舒尔卡或者说第333团的确有些运气,否则他们可能根本无法在那只有野战工事的防线上挡住德军一天,而这往往就意味着死亡。

好在这一切没有发生,于是舒尔卡等人就顺利的凌晨一点进入撤退程序。

因为有了上次的经验……确切的说不是自己的经历而是友军撤退被德军发现而衔尾追杀的经验,这一回苏军在撤退前是一点都不敢马虎。

首先他们得在防线后方再挖两道防御工事。

这是为掩护部队准备的。

防御工事这玩意在打仗时永远不嫌多,尤其是在敌人拥有坦克而苏军却没有的情况下……苏军坦克开战之后损失惨重,这其中一部份是在战斗中被德军击毁的,更多的则是苏军坦克机动能力不行,撤退时一边撤一边坏,屁股后头又有敌人在追没时间维修,于是只能将其炸毁。

于是就出现这种让许多战士感到困惑的事:开战前苏联军队有很多飞机和坦克,但开战后却几乎看不见它们的影子。

后方布置好防线后就在原阵地上大批量的布雷。

地雷是PMD雷,也就是现代军迷常提起的“木壳雷”……苏联的装备往往有粗糙、简单、成本低却有很实用的特点,“木壳雷”就是其中之一。

它实际上就是两个像饭盒一样倒扣在一起的木盒子,中间装有拉发或是压发的引信和炸药,只要一踩到上盖就会带动引信并引爆地雷。

由于它是木制地雷,所以使德国人的地雷探测器完全失去作用,缺点就是威力不足没有铁壳作为弹片杀伤附近的目标。

不过这并不影响它做为地雷的威摄力。

舒尔卡直到这时才临时抱佛脚的学习了这种地雷的布设……地雷是后方工兵大批量运送到战士们手中的,然后工兵还需要现场教会战士们布设地雷以及注意事项。

这是由于整条防线从南至北有一百多公里长,如果全由工兵布雷的话人手根本不够。

但这同时也暴露了苏军的不严谨……在战场上让作战部队大面积布雷,而且这其中还有许多刚加入部队只有几天时间的新兵。

一想到这舒尔卡就有些心惊胆颤的。

“首先得确定前方没有自己的友军!”一个工兵大士对舒尔卡等人讲解道:“如果你不注意这一点的话,很快就会发现友军已经被困在雷区里出不来了!”

战士们发出一阵笑声。

工兵大士则十分严肃的说:“这不是笑话,同志们,因为很有可能这个‘友军’就是你们自己!”

这话说的的确是,战场上的事就是这样,自己的疏忽可能造成友军死亡,同样,反过来友军的疏忽也有可能造成你的死亡。

所以,只有互相协作各自小心的约束自己,才能互相保证彼此不会成为被困在雷区里的“友军”。

“然后,你们就必须这么做!”工兵上士说着就给舒尔卡等人演示布雷过程。

过程很简单,将雷布设好后拔除保险销,再轻轻的盖上上盖……甚至伪装都不用做。

当然,这是工兵对作战部队降低了要求:工兵担心作战部队布设伪装也就是往上覆盖一点东西时会引爆地雷,另一方面则是这种木壳雷容易受潮而失效,虽然它的炸药已经做了些防水措施。

接着,战士们几乎是排成一排,然后将地雷布设在前方,后退几步后又重复这样的动作。

虽然这使地雷很有规律,但重点是自己的队伍不会乱可以尽量减少布雷期间出事故。

但不可避免的还是出现了几例事故。

一开始大家都很小心,甚至是带着敬畏的心理去做这件事,因为只要这么一枚小小的地雷就有可能带走一个人的生命。

但时间一久士兵们就有些不守规矩了……在舒尔卡等人还在布雷的时候,只听“轰”的一声,紧接着就是一阵哀嚎,一名战士的小腿被炸飞,木片插得到他身上到处都是。

“怎么回事?”工兵大士一边让医护兵上去一边喝问着旁边的几个人:“谁干的好事?”

“不知道,长官!”

“我也不知道!”

……

当然没人承认,但工兵大士很快就找到了问题,他抓住右侧的一名士兵并将他推倒在地上,骂道:“你这个混蛋,你比别人快了一步!”

所以,有时动作快也不是什么好事。

在原阵地上布满了地雷后,部队才在后序部队的掩护下撤退。

在路上时舒尔卡就想着:

从“斯大林防线”到基辅有165公里,每十公里一道防线计算就有16道防线,德军每天攻下一道或两道防线,差不多也得十天赶到基辅,也就是说基辅还有十天的准备时间。

这时间对基辅来说足够了,毕竟他们只需要布置下伪装并将地窖之类的地下室利用起来。

那么,在基辅防线上挡住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就问题不大,重点还是后方。

第六百四十八章 混编第七百零六章 间谍第一百二十四章 游行第五百二十二章 防御第六十九章 地雷第三百一十一章 自尊第八章 求证第一百九十一章 进攻第六百七十七章 命运第六百二十四章 领会第一百四十五章 波格丹大尉第一百二十八章 军官证第七百零七章 更远第二百三十八章 自尊第八十二章 套路第三百六十七章 援军第八十七章 坦克战第858章 教官第832章 信心第三百八十八章 分配第六百七十六章 成长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攻第三百零五章 截肢第870章 两栖登陆船第二百三十一章 特维尔第五百六十八章 另闢蹊径第三百五十五章 崩溃第五百六十二章 对手第六百八十七章 运输第二十七章 逃兵第807章 防御第三百四十章 害怕第三百七十九章 危机第二百三十一章 特维尔第二百零五章 计划第七百六十二章 保持距离第一百七十五章 T34第五百六十五章 补给争夺战第四百九十章 锦上添花第三十八章 炮声第五百五十四章 火炮第十章 坦克第二百零八章 冯.博克第四百七十四章 突袭第七百六十二章 保持距离第五百一十一章 争夺第七十六章 防线第四百三十一章 信息第七百一十三章 形势第六百一十章 进退两难第五百八十一章 后遗症第一百二十章 求援第882章 防御第三百五十六章 哄抢第二百七十四章 古德里安第四十七章 斯大林防线第三百四十六章 增援第五百零八章 尸体第858章 教官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任务第七百三十三章 汽油第四百五十七章 瓦尔拉莎第三百三十三章 火箭筒第六百六十一章 争执第五十九章 协同第二百五十八章 家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资料第四百九十一章 滑跃第三百七十五章 心理第六百六十章 思想第四百八十六章 防御计划第二百三十九章 士气第二百六十八章 意图第五百一十三章 上校第二百九十七章 意外第七十四章 通讯第七百一十九章 政委第一百八十六章 火车第一百二十七章 连长第二十八章 群体效应第六百八十四章 迎接第792章 特工第六十六章 谎言第五百三十五章 夜间战斗机第四百四十九章 时间第七十八章 逃兵第三百零六章 海德里希第七百二十九章 水上巷战第五百九十四章 对比第七百六十三章 笼络第六百六十六章 错误第六百六十章 思想第一百六十七章 撤退第四百五十七章 瓦尔拉莎第六百四十章 轻敌第823章 谈判第三百五十三章 劝说第一百五十六章 打理第二百二十二章 罗科索夫斯基第七百章 指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