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闪电战

舒尔卡说的这些其实就是德国人正在使用的“闪电战”,只不过因为苏军情况不同所以有些妥协。

比如德军“闪电战”对空军要求很高。

就像之前说的,空军在侦察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另外如果没有掌握制空权的话,坦克在敌人飞机下就是一个个绝好的靶子……想“闪”也“闪”不起来,甚至还没到目的地己方坦克已经被敌人的空中力量消灭得差不多了。

苏军在此时与德军相比空中力量处于绝对的劣势,这是舒尔卡无力改变的,于是只能要求空中侦察。

至于德军空中力量的威胁……

“天气和伪装!”舒尔卡对基尔波诺斯上将说:“听说这段时间基辅一带天气都不好?”

“是的!”基尔波诺斯上将回答:“七月、八月是乌克兰的雨季,难得会有晴朗的时候!”

这对于德国来说显然不是个进攻的好时机……6月22日展开进攻,7月、8月就进入雨季,接着再过几个月就进入冬季。

所以这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但舒尔卡却知道,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进攻时间推迟了……早在四月初德军就在边境上集结兵力做好了进攻的准备。

进攻之所以推迟,是因为在非洲的意大利军队已经被英军打得德国不得不增援的时候。

这一方面是因为希特勒需要意大利这个盟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非洲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这其中尤其是后者,因为能否控制它关系到是否能切断英国与英殖民地之间的联系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德国是否会腹背受敌的问题。

可以说,只要控制非洲大陆,英国就不会是什么问题,因为它没有能力越过英吉利海峡威胁德国对欧洲的控制。

反之,如果德国对非洲失去控制,英国就会通过地中海、苏伊士运河与英殖民地连成一体,它恢复元气后显然是对德国极大的威胁。

这使希特勒不得不派出军队增援非洲,而且在非洲的战斗没有稳定之前绝不敢轻举妄动。(注:隆美尔于1941年2月增援非洲)

这也是希特勒一直命令隆美尔稳住战线的原因。

以希特勒的想法,德国军队因为要将物资和军力用在进攻苏联上,所以非洲方向当然不能大打出手,因为这样的结果必然就是需要更多的部队和物资。

同时德军在非洲投入的兵力和装备也不多,希特勒认为也没有“大打出手”的条件和能力。

谁想到隆美尔2月走进非洲3月就在兵力和装备严重不足的情况发起全面反攻,不仅反攻还打得英军一路溃败。

这胜利就连希特勒自己也被吓住了,或者也可以说希特勒也被这胜利冲昏了头脑,于是一改之前“稳住战线”的决定持续往非洲增兵,这其中尤其是德空军第10军被用于轰炸马耳它岛。

这使德军在苏联方向的进攻就一拖再拖,直到6月22号希特勒才认为可以腾出手来全面进攻苏联……此时在非洲的隆美尔已经收复了所有失地控制了利比亚与埃及边境的要地哈尔法牙关,并在几天前彻底的挫败了英军的反攻。

希特勒晋升隆美尔为上将,然后迫不及待的就将兵锋直指苏联。

其结果就是进攻的时机不对,这也使舒尔卡有了操作的空间。

“暴雨之下德国人的飞机很难起飞!”舒尔卡说:“就算勉强起飞也很难有战果,我是说他们想轰炸、拦截我们的坦克部队的话!”

基尔波诺斯上将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原因就不用多说了,暴雨时能见度很低,这会给战机作战带来很多危险,比如紊流、机械故障等,对地轰炸、扫射就更是不可能……

这是由于战机飞行速度很快,比如德BF战斗机时速达到七百多公里,“斯图卡”轰炸机时速也有四百多公里。

在这速度下,飞行员需要有开阔和良好的视野才能实施俯冲轰炸或扫射,否则,能见度只有几十米,这也就意味着飞行员从发现目标到做出反应还不到半秒的时间。

щшш ●ttkan ●co

半秒……就别说投下炸弹然后拉高机头走人了,没有一头扎到地上坠毁已经是神仙了。

这危险对于阴雨天同样存在,空战也差不多是这样,它们很难在能见度差的情况上跟上敌机并将其击坠,即便德军战机的速度要比苏军绝大多数战机都快得多也先进得多。

也就是说,雨季已严重弱化了德军的空中的力量,使苏军侦察机和机械化部队可以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实施“闪电战”。

“如果我们再对坦克进行必要的伪装!”舒尔卡接着说道:“比如覆盖上树叶、帆布等,这会使德国人的飞机更难发现我们!”

“问题在于对坦克的指挥,舒尔卡!”基尔波诺斯上将皱着眉头说:“这也是我一直担心的问题!”

“坦克的指挥?”

“是的!”基尔波诺斯上将回答:“我们在杜布诺,卢茨克和罗夫诺一线与德国人打过一仗,原本我以为我们能够在这场战斗中取胜。但是……我们最后还是不得不撤退!”

舒尔卡知道基尔波诺斯上将说的这一仗,那是在德国人刚发起进攻的时候,苏军布置在边境的坦克是德军的数倍,但却被德军以少胜多打得狼狈不堪。

而苏军坦克无论在防护还是火力上都不比德国坦克差甚至还略胜一筹……苏军T26轻型坦克的45MM火炮都能压制德三号坦克,更别说一号、二号轻型坦克了。

“通讯设备?”舒尔卡说。

“是的!”基尔波诺斯上将回答:“我们的坦克严重缺乏通讯设备,无线电勉强装备到营一级,这使我们根本无法指挥自己的坦克,它们几乎都是在各自为战!”

坦克与其它装备不一样,坦克乘员是封闭在坦克舱里与敌人作战的。

所以,如果没有通讯装备的话,那几乎可以说是与世隔绝,当然就是各自为战然后被德军各个击破。

第六百二十章 突击队第二百三十一章 特维尔第三百七十七章 史蒂芬第五百六十二章 对手第三百八十四章 虚虚实实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烦第六十四章 战利品第三百二十八章 “路标”第五百二十九章 固定碉堡第六百六十二章 进攻主力第五百九十四章 对比第五百六十七章 骗局第三百六十六章 悬崖第八十七章 坦克战第四十五章 巧克力第二百八十一章 地雷第一百五十一章 突围英雄第五章 困境第三百九十七章 训练第812章 印刷第七百四十二章 伪装主力第六百三十一章 反攻第六十五章 包围第六百四十五章 以多打少第一百一十一章 自大第三百零四章 伤员第二百四十五章 死胡同第五百七十章 麻烦第一百八十六章 火车第六百章 火车第二百八十九章 包围第一百五十四章 抢劫第五百一十一章 争夺第三十章 超级炮弹第六百八十一章 上察岑斯基第四百二十七章 紧急装备第二百五十二章 装甲列车第四百零五章 抗命第七百四十七章 炮声第五百八十一章 迂回第七百五十八章 信心第四百七十二章 信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机枪第六百三十七章 包围第六百六十二章 进攻主力第十一章 协同第一百七十四章 朱可夫第858章 教官第六百九十二章 运气第三百三十一章 侦察第二百八十章 保罗少校第四百五十九章 第六总局第四百一十章 作战计划第一百零六章 第22步兵师第七百五十三章 包抄第六百零七章 麻烦第879章 预备队第六百九十章 增援第五百八十六章 粮仓第四百零三章 登陆船第二百二十二章 罗科索夫斯基第五百二十五章 正斜面第六十九章 计划第二十八章 群体效应第七十三章 基尔波诺斯第一百八十一章 中尉第三百九十七章 训练第四百零九章 指示第五百二十四章 炮兵第860章 编制第一百四十六章 责任第807章 防御第七百零六章 间谍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车头第三百一十二章 机枪第三十一章 渡河第一章 战火重生第二百零九章 骑兵第六百零四章 牺牲第三百一十六章 试射第六百零三章 准备第三百五十九章 马拉雪橇第七百二十八章 穿插第六百三十二章 SU152第六百九十章 增援第一百六十二章 战前训练第六百三十六章 办法第851章 争论第五百三十二章 冲锋第五百二十三章 佯攻第十五章 试探第一百二十六章 战略第853章 变动第六百八十八章 疯狂第五百四十七章 小试身手第一百七十四章 朱可夫第二百三十一章 特维尔第十五章 试探第856章 场面话第865章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