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穷小子和他的担子

这天中午,陈翔一进门就对王燕说,“遥遥奶奶早上给我打电话了,说遥遥要买课外书,家里没钱,回头下午你去邮局给寄500元吧。”

王燕问:“咱还有钱吗?”王燕这么问,是因为现在只有陈翔上班,陈翔的工资也不高。

而结婚几乎把他们那点有限的积蓄都花光了,收的那点彩礼钱又都归了家里。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年底的时候,陈翔领着王燕回他们家补办了下婚宴,所谓婚宴也就是请村里乡邻亲戚一起来家吃个热闹饭菜,喝碗温热的喜酒。

陈翔知道家里没钱,回家过年的时候,将撇下来的四千元工资悉数交给父母去买菜买肉,置办酒席。酒席是在自己的农院里举办的,好多人,大大小小两个院子加起来,有十多桌。

在那个偏僻的农村,都是穷亲穷邻居,来吃喜酒的人虽然多,但,收到的喜钱总共才四千多。 陈翔本想把收来的喜钱留一半给父母,来年买豆种用,还有一半自己带着,准备王燕生孩子住院用。谁知,话还没出口,父母便说他们还欠陈凤三千元。 陈翔奇怪,明明父母去年跟自己说,债都已经还清了,就连原先从陈风那里拿用的钱也都还了。怎么又欠陈凤钱呢?但,既然母亲这么这么说了,肯定不假。只得把王燕喊过来。 王燕刚走过来,陈翔就说:“遥遥奶奶说还欠陈风三千元。就拿咱这喜钱给还了吧。” “是啊,那年二哥出事,她爷爷问我借了三千元,一直没给我。”

陈凤跟着说道。 “要是你们紧张就先别给,等你们有钱了,再给陈凤。”陈翔父亲瞅一眼王燕,很“通情达理”地说道。那王燕到底单纯,只想着陈翔父母心里有债事,也不能安心过日子。她也不想人家这等于是拿媳妇的钱还闺女,竟然就满口答应了。

陈翔又说,家里过了春,要买豆种,种豆子,那余下的一千多也留给爸妈吧。王燕觉得有道理,省得到时,家里没钱,他们还得寄,又同意了。就这样,他们带钱回家办喜事,空着两手回来了。 自从陈翔和王燕一起过日子后,那陈翔隔三差五的就往他家寄钱,理由都很充分:遥遥(他二哥寄养在他父母那里的孩子)要买书、家里电话要交费、家里需要人情往来、家里收麦子要花钱雇人......每个理由都充分的让王燕只有体贴的分。

但,慢慢地,王燕越来越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究竟哪里不对劲,她又说不出来。 陈翔说:“还有四百多,我下午问同志借点。” 陈翔“借钱往家里寄”不是头一遭,王燕没觉得奇怪,就是心里感觉有些不舒服,可又说不出来,她想的是:“自己不上班,人家儿子挣钱寄给自己爹娘花,自己没理由阻挡。”王燕这种不加盘问,一味体贴的幼稚思想,差点将他们的婚姻推向不归路。

这是后话,这里不细述。 前面说过,陈翔住的地方离他上班的地方很近,下午三点左右,陈翔从公司回来,拿了500元给了王燕,对王燕说道:“你抽时间去给她爷爷奶奶寄了。省得他们着急。” 王燕答应一声,心里却有了委屈的感觉:他们现在连买菜吃饭的钱都没了。从怀孕开始,王燕就没吃过一块肉,没买过任何营养品,更没吃过所谓的夜宵。

她不是不能吃,她是不好意思吃,她知道陈翔挣钱有限,他家里还需要陈翔不断寄钱,她只想能省则省,这样,陈翔压力小些。 陈翔他们的日子确实拮据,但,家里头老认为他在这里挣大钱,这是他后来从母亲的一句:”你们手指缝里漏电钱,都够我们花一年的。“得知的。这也许就是家里把他当成摇钱树,他实在却是穷小子遇到了”无底洞“的原因。

对于王燕从来不要求吃什么母鸡,喝什么鱼汤补身体。在陈翔看来,那是他家王燕不娇气,他哪里知道,孕妇都是需要营养的。 “等遥遥大了,她爷爷奶奶就不需要花什么钱了。”每次家里来电要钱后,陈翔总这么劝慰王燕。

于是,王燕也这么安慰自己。仿佛抚养遥遥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事实上,陈翔明白,父母只是拿遥遥做借口,遥遥能花多少钱呢。但,不管怎样,既然他们打电话要钱,肯定是手头没钱了。他们老了,没有经济来源,自己还能有工资。这些私心的想法,陈翔是不会对王燕说的。

王燕的肚子越来越大,有一天,陈凤来他们家窜门,王燕跟陈翔说:“要不要让你妈过来帮照应下,我不懂。” 陈翔说:”晚上我给遥遥奶奶打电话问问。“ 陈凤听了后,立马拉着脸说道:“咱妈年纪大了,哪能伺候你们?你还是让你丈母娘过来照应吧。”王燕觉得这个姑子说话很是刺耳,却也寻不出个话来对她。陈翔却说道:”这倒是,她奶奶年龄大了,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 听陈翔这么一说,王燕只得说:”那我晚上给我妈打电话,让她帮过来照应一下吧。“

晚上,陈翔催王燕给他丈母娘打了个电话。

王燕妈担心闺女,次日就买了来京的火车票。 由于地方小,陈翔不得不重新租了个三间房:一间王燕妈住着,一间他们住着,小的那间当厨房。

王燕妈妈是农民,在家劳作惯了,过了一周,王燕妈妈觉得太闷,让王燕去离住所很近的批发市场拿货由她卖。王燕觉得他们也正缺钱,卖点菜起码能挡挡日常开支,便同意了。可陈翔不同意,陈翔怕王燕累着。 王燕认定一件事情后,是不受阻难的。她问房东借了个破旧的三轮车,背着陈翔去市场上拿菜。

拿菜需要起早,一斤菜有时就挣个一两毛,为了能多卖点,王燕拿了些水果回来卖。 后来,王燕发现拿水果卖是错误的,陈翔那同样在北京打工的妹夫也在北京打工,他妹妹不上班,时常借口来看她这个嫂子,领着孩子大口大口吃苹果。孩子不懂事,大人也不纠错,那小外甥吃不完的就扔,王燕见了心疼,又不好拉下脸来训斥。 王燕的妈妈不会说普通话,跟人沟通困难,卖了两天菜,便不肯去卖了。王燕妈要回家,说等生孩子的时候再过来帮他们带。王燕没法子,只得让陈翔给她买了回家的火车票,送她回去了。这样,王燕每天只能自己把菜拿到路口卖。 村里有城管,不让卖菜。王燕不知道这事,有一天她正在边看考研的英语书,边侯在菜摊前,突然来了个城管,只见那城管凶巴巴呵斥道:“不让摆摊卖菜,谁让你摆的?”

王燕吓一跳,抬头一看是穿着深蓝制服的城管,忙把书放到地上,说:“我这就收起来。”那城管看见王燕正在看的是英语书,好奇地问道:“你还学英语?” 王燕说:“嗯。没事儿,看看书。”城管和王燕聊了起来,原来,这城管是本村的,姓王,是城管队长。王城管家里正有个读书的女孩,他想让王燕帮他家孩子做课外辅导。

王燕答应了,这样,一到晚上,那孩子就捧着个英语习题册让王燕帮她检查辅导,自此,陈翔跟那王城管便也就熟了起来,而王燕也可以摆摊卖菜了。 一天中午,陈翔吃饭的时候跟王燕说道:“今天我碰到田小兵了。他说城管们把他和其他几个外地的没暂住证的人抓到车上,准备派遣回去,他看到王城管,说他是咱亲戚,王那城管就把他放了。”田小兵是陈凤的丈夫。陈翔把他介绍到自己公司车间干下料活儿。“

王燕一听,说道:”那这王城管还是蛮讲义气的,日后路上碰上了,主动跟人家打招呼。谢谢人家。“ ”是,我也这么想。“陈翔说道。

有一次,王燕骑着三轮车,从新发地市场批发菜回来,路上碰到王城管,王城管说,“肚子都这么大了,还卖菜啊。好好在家休息着吧。” 王燕说,“没事,闲着也闷。”

那时王燕离产期也就一个多月,她自己没有生产经验,也不知道厉害。听王城管那么一说后,忽然谨慎起来,车骑得更慢了。 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王燕跟陈翔说了白天遇到王城管的事情。陈翔说:“嗯。是得注意,还是别卖菜了,要是有个闪失不得了。” 王燕说:“那我就把这些没卖完的菜卖了就不卖吧。”

陈翔说:”好。我正好有个事情跟你商量下。“

王燕问:”什么事情?“

陈翔说:”遥遥奶奶听说你要生孩子,要来看看你。“

结婚快一年,但,虽没跟陈翔家人住一起,但没少跟他父母和他妹妹陈凤打交道。每次都是他们往外出,就没见人往里送。慢慢,王燕逐渐也就学会了遇事分析,不是满口答应。

听了陈翔的话后,王燕暗自琢磨:陈凤不是说,她妈妈年纪大,不能伺候人吗?那这回是要来干什么呢? 心里这么想着,王燕问道:”你妈来多久?“

陈翔说:”跟遥遥爷爷一起过来。来一个星期就回去。遥遥先放他姑奶奶那边住几天。“ 王燕听完,还是费解:"我还没生下孩子呢,那他们这是来干什么呀?"

“她奶奶不放心,说是要来看看你。”陈翔说道。

其实,陈翔父母电话里说的是活这么大,没见过北京长什么样子,想来看看。 “哦,我自己没事,不用来。”王燕想着来回还得他们花钱搭路费,现在手头就紧得连肉都吃不起。 ”她奶奶也是顺便转转,没来过北京。“陈翔发现王燕没有刚结婚时候那样好说话了,只得实话实说。 ”

哦,那就来吧。“王燕不太情愿地说道。

她对这个三天两头打电话要么说生病,要么说缺钱花的公婆渐渐没了什么好感。 陈翔的父母到了北京,北京风尘大,他们白天能出门的时候,就溜达溜达,中午的时候,睡个午觉。

王燕自己在风沙里摆着小小的菜摊。 陈翔的父母到了后,陈凤来得更勤了。饭也不要回去做了,让田小兵自己在单位食堂吃。她把王燕家当成自家似的,下厨做饭,带着孩子过来吃。

王燕发现,陈凤炒菜放油很多,菜盆端上来,油汪汪的,看了她心疼,只说:”放这么多油,太腻了“。 ”我嫂子,一听你说话,就知道你不懂,油不多,菜不香。“陈凤说道。

王燕便不再说什么,只私下跟陈翔抱怨。陈翔说:”咳,他们就呆这几天,别计较。“ 陈凤是个典型的居家式农村妇女,除了带孩子也不做什么。原本一回老家,就带着孩子住自己爹娘那边吃喝,现在,见爹娘来了。就带着孩子,来陈翔这里吃聊。 陈凤干活虽不勤,可嘴巴倒利索,挺能聊。不光陈凤能聊,王燕发现,陈翔和父母都很能聊。

只听陈凤说道:”**家的媳妇当服务员了,真是伤风败俗。“ 王燕一听,觉得刺耳,仍不住驳斥道:”人家当服务员,是凭劳动吃饭,总比闲着好。“

陈凤听出王燕话中有话,说道:”哎,你不懂,在我们家女的就不干那种伺候人的活。“王燕不懂他们家乡所谓的风俗,只是想:规矩倒多,咋尽是些歪的。 陈翔父母更是能言,一会儿聊村里新上任的村长怎么个不对了,一会儿聊邻居张三张四家的孩子去常州打工,常年不回来了,在外干偷鸡摸狗的事情,被抓了。

一会儿又聊陈翔姑姑,叔叔怎么不孝顺老人了。 聊着聊着,嘴里骂起人来,骂哪哪些个亲戚或是邻居,最不是个东西,忘恩负义,对他们家不好了。

令王燕奇怪的是,每次陈凤走后,家里就一阵消停,每次陈凤来了,陈翔父母便精神抖擞,聊半天话题不带重复的,也不累。而且,慢慢王燕发现,他父母和他妹妹嘴里都没有好人。不是抱怨这个对他家不好,就是骂那个对不住他们。 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王燕仍不住跟陈翔说:”你爸妈真有意思,怎么那么能聊啊。“

”人老了,可不就话多。“陈翔说道。 ”我发现你跟他们一起也挺能聊的,怎么跟我一起话就少呢。“王燕逗道。

”你不了解我们那儿的人和事,跟你说你也不知道。“ 陈翔父母走的时候,陈凤对他们说:“咱爸妈要秋收了,找人帮着秋收要七八百。我给四百,你们也拿四百吧。”陈翔说”行“,便让王燕拿出四百元递给了他父母。

送走了陈翔父母,王燕也不要摆摊了,菜和水果都吃光了。 这是第一次,王燕真正地“接触”他的父母。有了这一次,王燕便觉得,这两老人,可不是平常的农村老人,也不是陈翔口中吃苦耐劳的老人。他们这趟进京,除了让陈翔带他们去天安门看景看故宫外,就是闲拉东家长西家短。王燕没体会到陈翔口中说的“他们担心,想来看看你。”

立场不同,对人和事请的解读方式便不一样。

这头王燕私底下露出对陈翔父母及他妹妹陈凤的不满。那头的陈翔却感觉心里充实,在他看来,父母年纪大了,能享点福是点福,陈凤是妹妹,即使从自己这里得点什么,也不算啥,毕竟”肥水未流外人田” 。

这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婚姻里的小两口刚开始亲密时,似乎粘成一体,随着婚姻生活的发展,在各自的心底,最亲的又似乎是有着先天性血缘关系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就是这种似合理又矛盾的心理,让这两个年轻的夫妻逐渐有了隔阂,然而,人类血液里隐藏的一些奇妙因子,又让他们试图通过某种方式,跟对方紧密结合。

不管如何,就经济状况而言,陈翔现在是个货真价实的穷小子,而这个穷小子又是真心实意地想挑起家里的担子,他意识中的家,不止是他和王燕的小家,更是他那个原生态的大家庭,他恨不得包管了他那个家的全部经济能力,这就无形中给他自己和他现在的小家加重了若干负担,而这种负担又是他现在的肩膀所不能承重的,他又势必要放些担子到王燕的肩膀上。

王燕愿意吗?

第三十四章 短暂分离第二十六章挡不住的诱惑第七十四章 新征程第三十三章 情敌现身第七十三章 以退为进第六十九章 续店也忧虑第二十七章 新的成员第十七章 爱情与面包第十七章 爱情与面包第五十四章小有收获序 同一时空第五十六章 陌生的征程第十二章 欲擒故纵第十一章 共榻无梦第二十三章 工作挑战第六十八章 古堡奇缘第五十六章 陌生的征程第三十六章 新的决定第六十九章 续店也忧虑第六十八章 古堡奇缘第六十二章 相隔万里 浪漫回归第六十一章 荣荣来京序 同一时空第四十一章 新生命新气象第十五章 鸳鸯生活第六十七章 她的 校园生活第十五章 鸳鸯生活第三十六章 新的决定第三十五章 摊牌第十二章 欲擒故纵第五章 巧遇他的新娘第六章 陈翔的打赌第三十一章 认识自己第六十三章 野外求欢第六十六章 爱情不满分第七章 无心种柳柳成荫第三章 生存的诱惑第十九章 穷小子和他的担子第四十七章 生机盎然第四十三章 一起面对第三十八章 交通事故第七十一章 多事之秋第四章 终于能摆脱饥饿第五十五章 美丽五月第五十九章 值得拥有第六十章 意外订单第六十五章 爱是最好的教育第一章 他迷惘第六十五章 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章 见了表妹 初步主张第二章 见了表妹 初步主张第七章 无心种柳柳成荫序 同一时空第五十八章 内患消除第七十二章 新的希望第四十六章 难言的烦事第二十一章 险触礁第六十九章 续店也忧虑第六十四章 教女有分歧第三十三章 情敌现身第三章 生存的诱惑第三十六章 新的决定第四章 终于能摆脱饥饿第二十四章 共同进步第五十六章 陌生的征程第六十九章 续店也忧虑第十二章 欲擒故纵第五十四章小有收获第五十三章 出错的订单第四十五章 外面有狼第三十二章 隐患第五十章 新航道第五十四章小有收获第五十八章 内患消除第五十四章小有收获第十七章 爱情与面包第五十二章 村里找事第五十九章 值得拥有第五十五章 美丽五月第三十三章 情敌现身第五十章 新航道第四十一章 新生命新气象第三十二章 隐患第十八章 盟约与梦想第四十四章 致命订单第二十三章 工作挑战第六十五章 爱是最好的教育第三十八章 交通事故第六十一章 荣荣来京第三十章 情书与告别信第六十七章 她的 校园生活第五十一章 刁蛮客户第五十章 新航道第十八章一时的困难第五十六章 陌生的征程第二十四章 共同进步第二十六章挡不住的诱惑第七十四章 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