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我妹夫

艨艟巨舰浩浩荡荡顺江而下,黑面金边的李字帝旗在江风中猎猎招展,自前朝蜀汉昭烈皇帝伐吴,一百年后的今日,蜀中大军再次踏上了江东领地。

可是同一百年前刘备惨败猇亭相比,刚刚登基称帝的李寿无疑是极其幸运的。

让刘备饮恨的天险峡道,如今一路无阻。

蜀军兵发白帝,一仗没打,不费吹灰之力便直下重镇江陵,江东门户大开,这是蜀人整整一百年的念想!

好运还不止于此。

五万李汉大军屯兵江陵,已经算是心满意足了,要他们同源源不断增兵江防的晋国水师大战一场,这为羯赵做嫁衣之举,还真是有点踌躇不定。

可只是稍做观望了几日,横亘江面的晋国水师竟然不战而退了。

是的,突然撤军,撤的干干净净,一叶扁舟都没留下。

这匪夷所思之举,令大军统帅皇太子李势瞠目结舌,心道难不成真的天命在李,自己一箭不放就能长驱直入大晋腹心重地?

李势只以为晋军是故意设诈,本意再耗两日瞧个究竟,奈何实在经不住羯赵主帅夔安的威逼督促,只得尽起舟舰小心翼翼的朝武昌开去。

可他的心里,却是一万个不情愿。

此番联赵伐晋,朝中罢战的谏疏已经淹没了尚书台。

首先,道义上就讲不过去。羯赵挑起成都内乱,被晋国昌黎郡王仗义平定,这才有了当朝廷宣称臣联姻,结果这才几天功夫就出尔反尔,认贼为友,恩将仇报?

如果说一国之君可以不讲道义的话,那么联赵倒也不是不能联,可是联赵就要伐晋么?这伐晋能不能伐,但凡有点自知之明的人都清楚答案。

新遭天灾人祸,这是动兵的时机么?

国力军力本就悬殊,即便开打,又岂能打的赢?

羯赵诸石,凶残成性,人所共知,伴羯无异于伴虎。反而大晋司马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贯浮夸迂腐,甚可欺之以权谋。帮着姓石的打垮了姓司马的,与姓李的有丝毫益处么?

重现三国鼎立,方是李汉立国根本!

而李寿最终之所以咬牙死磕强行发兵,无非是为了那个皇帝头衔罢了。既要羯赵认同,也要逼着晋国点头,纯粹拉大旗作虎皮,借势用力吓一吓司马氏。

但战局的发展实在让人跌破了下巴,谁能想到,近十年来一直吊压蜀兵的大晋西军,在羯赵兵锋面前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纵然李家父子原本只打算敲敲边鼓勒索一番,可大江咽喉猇亭要道居然无兵把守,望眼欲穿的江陵完全是座空城,谁能忍住不撕块肉下来?

天予不取,必遭天谴!

但归根结底,五万蜀兵至多也就是想顺点便宜,拿下夷陵猇亭,占据重镇江陵已经赚的盆满钵盈了,哪里来的动力继续打下去?

李势敢指天为誓,他和他爹绝没有把司马氏亲家一棒打死的心思。

唇亡齿寒,兔死狗烹的道理还是很浅显的。

无奈羯赵积威不是纸糊的,已经到了箭在弦上的地步,形势比人强,走一步算一步吧。

只是李势万万没想到,自家的好运气还没到头。

水师沿江一路行军,从江陵到赤壁,再到江夏,甚至武昌在望,顺江而下,不论是激流险滩还是要隘关卡,全然只见江水滚滚却不见一只晋船,大晋江防是真的空空荡荡了。

再朝前就到武昌了,晋国可就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了,哪里还能耍的开什么阴谋诡计?

晋军呢?大好江山真的不要了?

好运接二连三,李势却越发惶恐起来。

所有迹象只表明一件事,晋军是在蓄力准备决战。这仗要么不打,一旦开战,哪怕只有一战,也必然是你死我活的。

谁家江山都得来不易,又有谁能说不要就不要了?

李势已经暗下决心,一旦遇到晋国水师拦截,不说一触即溃吧,但也必得借坡下驴收兵回去。接下来便任由晋赵两方拼的你死我活,他这五万兵马抓牢江陵,据稳峡道才是上上之策。

自己麾下这五万大军虽说占了江陵,却也形同取之羯赵之手,哪怕嫁妆船队奇袭襄阳,陷西军于万劫不复之地,那也是乞活军干的,李家父子顶多只是一个失察之过。

毕竟还没有真的同晋国交战,形势还有的缓和。

左右逢源,此消彼长,来日方长,大汉李氏早晚有翻身当家的那一天!

将时局利弊分析透彻之后,李势甚至有些期盼晋军早点来战了,但浩浩荡荡的水师转几个弯就能望到武昌滩头了,晋军还是迟迟不露面,连影子都见不到。

蜀军上下不禁怀疑起来,难道真的是因为羯蜀联军声威太盛,晋军全军丧胆一溃千里了?

江道转入一个急弯,视线被两岸连山遮挡了起来,可是却有隐隐如雷的喊杀声传入了耳朵里。

李势立在高耸的船头,侧耳细听了一阵,同麾下部属们议论道:“前面滩头一定是在打仗了,似乎是北岸黄石滩打的。”

前军斥候虽然还没有将消息传过来,但大概情况也能想的出来。无非是赵军在对晋国残兵和百姓进行剿杀,那场面必然是一派修罗地狱。

蜀将们也纷纷附和议论着:

“迟迟不见晋国水师,恐怕南岸也是一片空虚。”

“赵军毕竟也有船,殿下,咱们...是否加快一下行程?”这句话已经有些讨好盟军的意味了。

李势扫了那人一眼,心里却是苦叹了一声,这联赵伐晋的下下国策,真要稀里糊涂走到底么?

“只等咱们大军一到渡口,晋国就回天无力了。”

李势听了默默点了点头,司马晋室大势已去,天底下再也无人能够制衡羯赵,此时他若还左右观望不定,羯赵肯定秋后算账。

“罢了...”李势又叹了一声,心道既然骑虎难下,就走一步算一步吧。

“报!”

刚下定决心攻取南岸滩头的李势,却被信兵一声大呼打断。

只见信兵急匆匆拾阶而上,军情刚说出口,便被一阵山崩地裂般的嘶吼声压了下去。

江道终于转过了急弯,两侧山岭被抛到了船后,无需信兵再禀报了,黄石滩战场已经展现在蜀军眼前。他们总算明白了,难怪晋军迟迟不见动静,原来全在这里了。

然而这并不是蜀军上下臆测中一边倒的屠杀,这是决战!

刀光旗影遮天蔽日,人头密密麻麻血流成河,战场从滩头朝内陆延伸,极目眺望,仍是望不到边际。

如此规模的大战,哪怕见惯沙场的宿将也不禁为之震撼。

“殿下,我军要不要参战?”

一双双眼睛齐刷刷盯向李势,李势没有吭声,只是神情凝重的望着黄石滩战场。

两军阵线犬牙交错,晋军和赵军已经完全胶着在一起,滩头上有大部赵军不断将晋军撵下江,战场中央也有晋军精锐在持续冲击赵军方阵,譬如一个房间之乱,连插足的空隙都没有。

但是大江南岸却是空空荡荡,此刻只要蜀军登陆南岸,直捣武昌是不在话下的。

而一旦蜀军在背后捅上这一刀,北岸浴血死战的晋军恐怕立时全线崩溃。

“晋军对我们居然毫不设防,太目中无人了。”李势不禁摇了摇头,心下却感叹,晋军里面真是有了不得的人物啊,居然将自己心思揣摩的这么通透彻底。

不错,黄石滩战况不明的情况下,他又怎会鲁莽行动?

不过揣摩透也无所谓,其实李势倒很享受这种执掌别人生死的感觉,

“黄石滩战况如此激烈,不知各位有何见解?”

李势毕竟不太通晓阵战之术,便向麾下将帅们垂询道,

“此役关乎我国国运,不妨都说来听听。”

蜀军里不乏善战之将,看了这么半天,也都能看出一个大概。同时众将心下也都了然,接下来的一番论战,将直接决定李势的决策。

“从眼前战局来看,赵军无论是兵力还是战力,都压着晋军,说是绝对优势也不为过。”

李势点了点头,就算是个门外汉,也能瞧出赵军旗帜的数量要明显多于晋军。如果再细辨一下,还能看出晋军甲胄杂乱,显然是拼凑而成,甚至这里面有多少临时抓来的壮丁,都是说不准的,所以这战力上与赵军虎狼之师比起来,更是差了不知凡几。

“晋军明面上已经不敌赵军,大势上更是不利。”又一将军分析道,“晋军也就这些兵马了,否则不会放任我军长驱直入而不管不顾,但赵军却不然,怕是还没用上全力啊。”

“不错,晋军后劲不足!”李势又点了点头,赞同道,“晋军既然在黄石滩孤注一掷了,江夏的赵军岂会再坐视下去?我若料的不错,赵军很快便会全军压上来了。”

那将军附和道:“殿下英明,赵军援兵必然是快马加鞭的在路上了,先锋铁骑应该是随时会抵至黄石滩吧。”

“那这一仗的胜负就没有悬念了?”李势神情一黯,似乎不太甘心,又转身朝战场上眺望过去。

麾下众将一阵沉默,孰优孰劣几乎是一目了然,也就自家主帅这等不通阵战的人,才会多此一问。

“非也!”

一声轻叹打破了船头寂静,说话之人未着甲胄也没穿官服,只是一袭白衣加身,但看他离李势位置最近,便可揣测这一袭白衣的分量非同寻常。

“哦?龚先生有何高见?”

李势果然对这白衣人非常敬重,因为这个叫做龚壮的白衣平民实乃他李氏父子的文胆。当初若无龚壮出谋划策,帮李寿下定进军成都的决心,群狼环伺的李家父子现在还不知道是个什么处境呢。

“高见不敢当,学生只是有三个困惑。”

李势呵呵笑道:“先生素来惜字如金,既然开口,必是一针见血的。”

龚壮也不再客套,直接竖起一根手指说道:“一,晋军长于水战而逊于陆战,为何弃天险不守,反凑羯赵马蹄之下喋血?”

第一问就将众将问怔了。自古以来,江东遇到危机必然是倚仗水师歼敌江面,前朝三国赤壁之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万万没有主动登岸决战的道理呀。

“二,”没待众将议论,龚壮又竖起了第二根手指,“强弱之势如此分明,晋军区区弱旅何以顽抗至今呢?”

众将又被问懵了。

只看交战两边都是阵型大乱,便知这一仗显然打了不是一时半会了。晋军结局固然堪忧,可赵军要想完全吃掉对手,恐怕也得拼尽所有力量,压榨出所有潜力。

这就奇了,兵力战力都被羯赵碾压的晋军是如何把仗打成这种僵持态势的?

“先生虽然自称困惑,但想来已经知道缘由了吧?”李势对于自家这位文胆的行事风格还是很了解的,他既提了问题,便肯定知道答案,更会为主家想好应对的办法。

龚壮笑而不答,伸出了第三根手指,似是仍要循序渐进的提出第三个困惑,李势和众将正要耐心等他分说,却见他将手指向了战场:“殿下,请朝那边看。”

李势随他所指望去,那里是战场的下方,比较靠近滩头了,此刻那处的战事正当激烈时,血肉横飞不堪直视。

龚壮的手指仍未收回,反而上下前后左右的虚描起来,凌空虚划出了一道道圆弧波浪。渐渐的,李势也发现了龚壮手指虚描的规律,正是对应着战场上一面白底战旗的方位,准确的说,那是一支铠马甲骑的移动轨迹。

经龚壮提醒,众人这才注意起那支铠马甲骑,就是连最是自负自傲的人也发出了啧啧惊叹声。那区区两三千骑的甲骑,兵锋所指,赵军行伍无不被挑的七零八落,而晋军颓势亦随之挽回。

那分明就是一柄剔骨刀!

更专挑赵军薄弱处下刀!

龚壮先前所提的两个困惑,答案似乎找到了,那面白底战旗就是晋军所有的倚仗了。

“咦”李势忽然一声惊呼,“那,那,那支铠马甲骑,方才不是还在战局中央数度冲击赵军主阵么?怎么...”

“是呀,”龚壮再没有方才指点战局的挥洒自如,此刻他微皱眉头,是真的困惑了,“数十万大军挤成一团乱麻,可他们竟能随意的游走腾挪,每每都是在最恰当的时机,出现在最恰当的地方,简直匪夷所思!”

“这就是先生第三个困惑?”

“不,”龚壮却摇了摇头,“学生所困惑的,不是这匪夷所思之术,天下之大,宇宙之妙,何术不有?”

李势追问道:“那是?”

“是那用术之人!”龚壮目光渐渐凛冽起来,紧紧盯着那面白底战旗,“学生所惑,究竟是何人,竟能施用此等匪夷所思战法!晋军有这等惊才绝艳的人物,便是学生所说非也的根本原因。可究竟是何人啊,某真想拜会一下...”

仿佛心有灵犀一般,更像是要与突然出现的蜀军战舰打个招呼一般,那支铠马甲骑竟渐向滩头靠来,越来越近,乃至那面白底战旗上的厭字都已依稀可见。

“我倒是可以一解先生之惑,那个人,”李势长长吁出一口气,一字一顿,“是我妹夫。”

第50章 小觑了天下豪杰第113章 九胜第83章 别了,慕容鲜卑第305章 祸水东引第84卷 少女心思第237章 礼尚往来第52章 关山之固,不堪人心之险(2)第52章 关山之固,不堪人心之险(2)第94章 什翼犍第20章 夜战第113章 九胜第100章 八胜第129章 瞎子(上)第124章 渊源第149章 帝江子第112章 构害第151章 被围第107章 以姓司马为耻第166章 谁家子民第24章 苦战第81章 羞煞慕容恪第72章 麾旆所临,风行草靡(上)第130章 瞎子(中)第106章 又被训了第243章 逆鳞第119章 再启程第64章 武烈遇陈留第212章 蛟龙腾渊第81章 羞煞慕容恪第33章 言中了第301章 引蛇出洞第53章 关山之固,不堪人心之险(3)第18章 扑朔迷离第279章 相盼一战第96章 君臣争论第159章 伤天和么?第225章 尊严第306章 阴差阳错第46章 兵锋之盛,难破众志之城(1)第144章 底牌第139章 冲突第18章 扑朔迷离第52章 关山之固,不堪人心之险(2)第229章 不眠之夜第179章 十胜第176章 为什么第10章 总该有些做为了吧第176章 为什么第193章 妖女永嘉第275章 摧锋陷阵第158章 有蹊跷第295章 万象归一第180章 成都见第151章 被围第53章 关山之固,不堪人心之险(3)第296章 十五胜第268章 只能意会第157章 毒第93章 大龙第255章 十一胜第204章 各管一摊第303章 别有忧心第296章 十五胜第50章 小觑了天下豪杰第29章 小试牛刀第135章变故第153章 催动第129章 瞎子(上)第128章 求情第261章 不值一杯酒么第268章 只能意会前情第118章 永嘉第77章 七胜第264章 何乐而不为第185章 不凶啊第231章 猜忌第67章 收拾尾巴第171章 是谁打的你第73章 麾旆所临,风行草靡(下)第180章 成都见第70章 遍数慕容鲜卑,没人有这个本事第292章 我妹夫第185章 不凶啊第166章 谁家子民第63章 胜之不武.第252章 来骑第227章 取镜第159章 伤天和么?第97章 应该不可能吧第99章 造潮第105章 诱刺第292章 我妹夫第23章 仲室绍拙第115章 贺兰千允的心思第229章 不眠之夜第18章 扑朔迷离第234章 五愿第61章 因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