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大雨

从武德十一年到天宝七载,时间匆匆而过,当年只有十岁的天宝帝如今已是十七岁的少年。可世人都知道, 如今的帝京中枢,真正的主人不是那位高坐龙椅之上的少年皇帝,而是那位坐在龙椅之后的垂帘太后谢雉。

所谓垂帘,是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挡,故而世人皆谓之曰:垂帘听政。

自古以来,女子当政就有诸多忌讳,被天下士大夫贬抑为牝鸡司晨,正如那位女帝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男子出十分力就能做成的事情,女子必须要用上十二分力才行,此乃天下大势。

不过大势之中也不乏诸多例外巧合。当年女帝还未登基称帝,还是皇后时,史书如此记载:“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如今的谢太后也效仿女帝之事,每每朝堂议事,悬挂珠帘,坐于皇帝御座之后,龙椅上的少年天子,与其说是天子,倒不如说是傀儡更为恰切一些。

只是谢雉也不全然高枕无忧,除去女子之身不说,她之所以能够执掌朝政,主要原因在于两点,第一点便是她的太后身份,第二点则是先帝留下的旨意。只是先帝的遗诏本意是以太后制衡顾命四大臣,如今顾命四大臣已经不复存在,那么太后是否还应继续掌握天子六玺?是否应该还政于皇帝?朝野之间,多有议论,这也是帝党能够抬头的关键所在。

谢雉心知肚明,她只是徐家的媳妇,虽然现在凭借各种手段能够平衡朝堂内外,但在大义上仍是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嫌,此时虽然掌握有训政实权,但在政事上,还远远不能像先帝那般大权独揽,十分依赖外廷的晋王和内廷的司礼监。反观孙松禅,虽然只是臣子,但有地方上几大实权督抚的支持,又是皇帝老师,地位尊崇,实在轻动不得。

今日早朝散朝之后,谢雉留下了孙阁老和晋王两位重臣,商议关于齐州总督秦道方平叛事宜。依照谢太后和晋王的意思,齐州总督秦道方扫平了为祸多年的青阳教之乱,有大功劳于社稷,所以应当予以重赏,除了寻常的财物赏赐之外,还加封秦道方为靖新伯,特授光禄大夫,然后由齐州总督调入帝京,入内阁,加大学士。若是在太平盛世,这份赏赐着实不轻,大魏自立国以来功勋卓著者,有先后历经五朝,身在内阁为辅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的老臣,未曾封爵;整顿军务,击退金帐大军的徐世嵩,未曾封爵,当年的张肃卿和秦襄,同样没有封爵。这次要封爵于秦道方,再加上入阁之举,说是一步登天也不过份。

只是如今乃是乱世,不比太平盛世,当今世道,守着一个爵位和内阁的空名头,无甚大用,关键还是那些手握实权的封疆大吏,谢太后此举,不过是官场上惯用的明升暗降,孙松禅自是不肯答应,以齐州余乱未清,仍有青阳教流寇四处作乱,而且齐州百废待兴,若是此时调秦道方入京,恐生他变之由,回绝了谢太后的提议,同时提出不如让秦道方遥领内阁大学士,仍旧兼任齐州总督一职。

谢太后本就是试探意味居多,见孙松禅态度坚决,秦道方背后又有辽东秦阀的支持,她本就是出身于辽东五宗,深知秦氏的厉害之处,也不敢贸然出手,只好将此事暂且按下不提,又议了西北的局势和辽东的边防,直到正午时分,孙松禅与晋王才从宫中出来。

孙松禅能够接替张肃卿担任内阁首辅,自然是城府深沉之人,平日里不显山不漏水,再加上年岁已高,便常常告病,让人不知真假,此时忙碌了一个上无之后,孙松禅的脚步便有些不稳,晋王主动搀扶着他走下层层白玉台阶,往宫门外走去。

就在此时,阴沉了一个早上的天空中飘起了雨滴,然后越来越大,转眼间已是大雨滂沱。

立时有宦官为两人撑伞,晋王接过雨伞,示意宦官退下,亲自将雨伞罩在孙松禅的头上。

晋王扶着孙松禅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风雪之中,谢雉站在殿门前,望着殿外的迅猛风雨,其中夹杂着的水气扑面而来,仿佛大魏的两京十九州之地此时都已经笼罩在了这茫茫大雨之中。

“李先生有传信回来吗?”谢雉突然问道。

站在谢雉身后的柳逸轻声回答道:“回禀太后,李先生那边是三天一传信,前天刚刚传信,下次传信最早也要等到明天。”

谢雉的心情有些晦暗,就如这眼前的天气一般,沉沉开口道:“如今青鸾卫都督府是你在管着,待会儿你去问问青鸾卫的人,西京那边有什么动静。”

柳逸恭敬应道:“喏。”

谢雉长长叹了一口气。

国事艰难,国势艰难。

大魏立国近二百年,多少风霜雪雨挥洒而去,大魏仍旧屹立不倒,可是如今的这场大雨,大魏还能撑得住吗?

谢雉回头望去,大殿的门槛就在自己的身后,一步便能跨过去,甚至大殿最深处尽头的那张椅子,她想要坐上去也不是不能,可她却迟迟没有坐上去。

如果她更进一步,后世的史书可会说她女子乱政?可会说她牝鸡司晨?如果她归政于皇帝,仅凭一个少年人,应付得了现在的局势吗,对付得了那些虎豹豺狼吗?

谢雉的晦暗心情中又多了几分阴沉。

按照大魏律制,亲王或老病大臣有特旨可以宫内乘双人抬舆。所谓双人抬舆,其实就是一把特制的椅子,靠背和两侧用整块木板封实,上面加一覆盖,前面加一挡帘,两根竹竿从椅子两侧穿过,由两人或手或肩抬扛而行。

孙松禅身为首辅,又是上了岁数的年老大臣,早就得享宫内乘坐双人抬舆。若是在烟波殿,孙松禅的抬舆可以停到烟波殿外的石阶下,不过如今的烟波殿在先帝驾崩之后,废置已久,所以议事多是在这座偏殿中,殿外广场乃是文武百官参加朝会的出入所在,就不好停放抬舆,所以两人还要徒步行走一段距离。

此时骤然落雨,两人也只能冒着风雨走完这段路程。

晋王一挥大袖,为孙松禅吹开风雨,使风雨不能近身半分。

愈发显得老迈的孙松禅感慨道:“人老了,就不中用了。”

晋王轻声道:“阁老言重了,如今的大魏朝可离不开阁老。”

孙松禅缓缓道:“是殿下抬举我了,我大魏两京十九州之地,不是在我的肩上担着,是在太后娘娘和殿下的肩上担着。”

晋王稍稍沉默,沉声道:“阁老此言对也不对,若是从大局出发,阁老此言不错,太后是大魏根基。可从具体某些事上而言,却是不对。如今的朝廷是不可一日无阁老才是。”

孙松禅忽然停下脚步,抬眼望去,一片雨雾茫茫,周围的景色若隐若现,分辨不清。

然后他缓缓转头望向搀扶着自己的晋王,颤颤巍巍地问道:“殿下此言何意啊?”

晋王笑道:“不过是有感而发”

孙松禅骤然沉默,立在风雨中久久不言。

晋王忍不住问道:“阁老?”

孙松禅回过神来,说道:“老臣刚刚想起了张肃卿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晋王道:“愿闻其详。”

孙松禅轻声道:“如入火聚,得清凉门。”

第九十九章 铜甲尸第一百七十八章 四大婆娘第一百零七章 合力伏魔第一百一十四章 互诉衷肠第二百四十六章 裴娘子第九十八章 儒道合流第八章 魔道之剑第二十章 前夕第二百零四章 一剑裁第一百九十四章 险之又险第二百二十七章 冷美人第五十五章 集会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斗剑阵第五十八章 血刀宁忆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舟而至第一百七十三章 降与不降第五十四章 杂役驾到番外十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两败俱伤第五十四章 孤家寡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审讯第七十四章 敕鬼破阵第三十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四十六章 小阏氏第三十章 女子剑客第二十一章 如此行径第一百五十三章 领军北伐第三百零三章 容器第一百五十四章 一十二掌第四十九章 玄都紫府第九章 撑伞盲女第二百六十五章 丐帮第四十二章 皂阁道统第一百七十八章 青萍书局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道玄机第一百零四章 年轻心性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猪蹄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双庆府番外七第四十七章 现出真身第三十九章 养尸地第六十七章 对坐夜谈第八十七章 各自离去第一百零一章 肺腑之言第一百八十五章 三代绝学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义第八十二章 父子之间第二百一十二章 回答第八十章 恩怨情仇第一百九十章 斗剑第一百八十九章 兄弟第二百零一章 旧事重提第一五十九章 蜀山剑派第一百二十七章 兵分两路第六十四章 心境之争第三十五章 寺内激斗第一百九十五章 引蛇出洞第三十四章 天下三玄第十三章 阴阳无常第二百六十二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第三百章 地下遗迹第六十六章 镜中花第九十八章 身在殿内第一百零三章 伊克顿第二百一十章 祭拜第一百八十二章 交手第一章 人生不满百第一百六十三章 钱锦儿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李大李和小李第七十三章 太上丹经第二十三章 苏云媗第一百三十三章 青阳谋划第五十章 一死两伤第一百四十四章 斥退如师第二百五十五章 行云布雨第一百二十八章 交流第十九章 杀子之仇第六十七章 伸冤第二百零六章 血婴啼哭第九章 密谋第一百六十二章 阴谋番外十第二百九十二章 云尊者第一百八十一章 拦路第六十七章 目盲登山第二十二章 家事第四十六章 无极枪法第二百章零五章 起身迎客第一百九十六章 巷中杀人第五十五章 一拳毙敌第八十章 长生石第二百一十六章 问话对答第二百四十八章 辽东五仙第一章 人生不满百第二百一十一章 旧地重游第二百零六章 太初化身第一百七十六章 胜天半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易容第一五十章 暗中脉络第三百一十一章 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