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定都之议

长沙东王府,东王书房内的灯火忽明忽暗,印着杨秀清那清瘦黝黑的面庞若隐若现,他看着手中的奏捷文书良久说不出话来。一旁官位已经是地官副丞相的陈承瑢放下手中的狼毫笔,起身奉了碗茶汤上前道:“东王九千岁,用点茶汤吧。”

杨秀清揉了揉太阳穴,嗯了一声放下文书,接过碗盏,但在唇边放了良久却不饮品,忽然抬起头问道:“陈承瑢,西殿那边有新的奏书到来么?”

陈承瑢躬身道:“回禀东王九千岁,前日攻下南京的奏捷文书到后,还没有新的文书到来。”

杨秀清阴沉着脸问道:“近日有流言传出,说什么《推背图》之箴言,你以为如何?”

陈承瑢垂手道:“此乃清妖黔驴技穷的无奈之举,恶意中伤天国罢了,只消天国胜仗连连,此谣言不攻自破。”说到这里陈承瑢眯着眼稍稍望了望杨秀清,迟疑的说道:“不过、不过……”

杨秀清不耐烦的道:“不过什么?此处只有你我二人,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陈承瑢低头道:“不过清妖谣言之中说的王杀王之事却不可不防啊。”

杨秀清哼了一声道:“你接着说。”

陈承瑢见东王没有发怒,大着胆子接着说道:“西殿东征,连克武昌、九江、安庆等重镇,如今更是克复南京,带甲十余万之众,声势日隆,已有……已有尾大不掉之势……”

杨秀清冷哼一声,抬手打断他的话,冷冷的说道:“你说这话是何居心?”

陈承瑢吓了一跳,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但还是咬牙抱拳说道:“东王,属下说的乃是肺腑之言,西王一旦羽翼丰满,未尝不会有异心呐,如今南京已经攻克,此乃明朝太祖龙兴之地,需防西王效仿明祖,背红巾军之事啊。”

杨秀清板着脸怒斥道:“一派胡言!红巾军当年乃是主弱臣疑,明太祖才取而代之,岂能与我天国相提并论?西王如今有何反迹没有?”

陈承瑢哑口无言,杨秀清哼了一声说道:“我们首义六王情同手足,岂会做出兄弟相残之事?”说道这里杨秀清顿了顿,轻叹一声道:“眼下最重要之事不是如何防备西王,而是如何稳住西王,先议叙西王所报有功人等的封赏,然后诏告各军,各处所传流言不可在传,但有发现胡言乱语者,一律治罪!”

陈承瑢躬身抱拳领命,嘴角却扬起一阵冷笑,心中暗道,你杨秀清也知道西王势大难制,只能安抚,不可轻动,只是嘴上不肯说出来罢了。

这时屋外东殿曾水源的声音传来:“启禀东王,西殿有奏书到来。”

杨秀清一下子从座椅上站起来道:“快送进来!”

曾水源将奏书送上,杨秀清急忙打开观看,越看眉头皱得越紧,看完之后长出了一口气。

陈承瑢和曾水源两人都不明所以,一起望向杨秀清,东王将文书递过去道:“西王奏请天王和本王移驾南京坐镇,希望以南京为都城定都,同时愿意交割沿江武昌、九江、安庆等城池,并说清妖亡我之心不死,坊间流传谣言皆是胡言,他西王还是天国的忠臣,绝对不会有贰心。”

陈承瑢和曾水源急忙接过阅看,只看了几句之后,陈承瑢喜道:“东王,如此看来,西王想必也是听闻了那些谣言,是以主动向天王和东王表示忠心啊。既然西殿愿意交割沿江所占城池,甚至谏言天王和东王移驾南京定都,那咱们便可转进南京去。”

杨秀清摇摇头负手踱了几步道:“如今我们兵马算上新兵,有十万人马,但长沙等地也需分兵把守,再接管沿江城池后,到南京时能有多少兵马?在南京的西殿兵又有多少?”

此言一出,陈承瑢和曾水源都愣了一愣,是啊,一旦分薄了兵力,到了南京城下之时,西殿兵力一定是极占优势的,西王若没有贰心还好,一旦发难起来,天王和东王将极为被动。

杨秀清烦闷的挥挥手道:“将这些奏书都送天王处御览,召北王、翼王回长沙商议,你们也想想该如何定止,定都南京关乎天国命运,还是从长计议为好,你们先下去吧。”说罢转过身去,自己看屋内挂着的地图去了。

陈承瑢和曾水源转出屋来,临出门前,陈承瑢回头看了看,只见杨秀清呆呆的望着地图,口中喃喃自语道:“你这是何意?你这是何意?”

陈承瑢也明白杨秀清所烦恼之事,西王如今主动示弱,反倒让杨秀清担忧起来,只怕其中有什么阴谋,要怪就只能怪西王势力扩张得太快,几乎可以与长沙大队分庭抗礼,也难怪东王会有此举动。

三日之后,北王和翼王陆续回到长沙聚齐,杨秀清在东王府召集诸将议事,天王洪秀全也破天荒的从他的天王府出来,到了东王府参与议政。自从进了长沙之后,天王就很少理政,在天王府内潜心研究教义,但这次是关系天国定都的大事,天王还是到来听政。为何不去天王府议事呢?只因天王府有数十位王娘,不大方便,所以洪秀全只好屈驾到东王府来。

东王府内,天国重臣名将齐集,杨秀清坐在天王洪秀全下首,也不愿多说废话,缓缓说道:“如今西王来了奏书,金陵城已下,西王破除清妖所取妖名,改金陵为南京,恢复明朝旧名,同时奏请天王和本王移驾南京,谏言定都南京,以为天国根本。定都乃是我天国当前首要大事,是以召集众兄弟回来商议,定都南京可否?”

众天国臣将闻言都议论了起来,原因无他,在长沙的人多少都听闻到了一些风声,而在外的将领回到长沙后,也收到了消息,众人其实都明白西王这是在向天王和东王宣示忠心,把辛苦打下来的城池悉数交出,并提议定都南京,是为了消除天王和东王的疑虑,也是为了安定天国军民之心。杨秀清所议之事闭口不谈西王的功绩,只是商议西王所提谏言定都南京是否可行,看来东王对定都南京还是有所顾虑的,但众人也猜不透东王的心思,要知道西王从前可是东王的铁杆兄弟啊,是以一时间窃窃私语议论的人多,真正出言的人少。

北王韦昌辉首先起身,西王远征,东王之下便数他官位最高,见众人不敢说话,他只能起身来起个头。当下韦昌辉清咳一声道:“初到长沙之时,我天国便有定国之策,那便是定南九省,而后三路大军北伐,会猎燕都,驱逐胡奴,恢复中华。如今西王妹婿打下了南京,此处乃是六朝古都,也是明朝龙兴之地,小弟以为遍观南九省诸城,也只有南京城可以为天国之都。”

翼王石达开点头道:“南京城虎踞龙盘,六朝古都之地,又有长江天险,我太平天国要定南九省,南京必为都城。如今西王已经攻克南京,沿江湘赣苏鄂四省城池大多已然归于天国版图,天王、东王坐镇南京正好居中指挥,我天国人马分路出击,袭取江西、湖南、福建,两广之地可传檄而定,而后西进云贵川,则江南半壁可定矣。”

秦日纲、胡以晃等人也都纷纷出言附和,赞同北王和翼王的话,其实眼下北王是想继续留在湘北经营,徐图北上荆襄之地,而翼王在醴陵方向取得突破,江忠源退守南昌后,翼殿兵马也开始准备兵进江西,两王其实也有各自的小九九,定都何处其实对两王来说都行,要紧的是天王和东王到南京去对于两王来说是最乐意看到的。

由于萧云贵的出现,历史已经变了个样,太平军比历史上强大得多,但也很快暴露出封王太多的缺点。历史上,太平天国各王都有自己的兵马,也才会在天京事变中,出现北殿兵杀东殿兵,后来翼王又领兵勤王的乱事,各王都有自己的亲信兵马。北殿进占湘西之后,已经扩展到五万兵马,翼殿在湘东、赣西之地,也有四万余人马,各王拥兵自重的弊端已经开始出现。

杨秀清已经发觉了这一点,从北王和翼王的话就可以看出,但他不动声色,回头看了看天王道:“二兄,如今兄弟们都想定都南京,是否便移驾南京,改名为天京,以为天国都城?”

洪秀全抚掌笑道:“定都南京,改名天京,正该如此,只要虎踞天京,则江南半壁可为我有。呵呵,西王还是天国的忠臣嘛,大家兄弟不可再把什么西王有贰心的话放在心上。”杨秀清早有禁令,不许再传西王之事,否则点天灯,也只有洪秀全敢提上一提,而洪教主一早是准备定都河南开封的,但长沙定策时,众将已经定下定南九省,然后北伐的策略,那定都南京自然比窝在长沙要好,要知道南京始终是六朝古都,乃是帝都不二之选。

杨秀清点点头淡淡的说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就东进天京,建都立业。”诸将闻言都是一起欢呼起来。

等众将欢呼之声稍停,杨秀清又道:“既然是定都天京,那北王和翼王自然也要一道去,就由北王领北殿兵两万,翼王领翼殿兵一万,秦日纲总领长沙兵五万,以及各军将官重臣家眷一起到天京,咱们进天京城一道享福。”

韦昌辉和石达开微微一惊,两人也要去天京,那湘赣的战事怎么办?还未等两人回过神来,杨秀清续道:“赖汉英领长沙兵两万并北殿在湘北的三万兵马,继续湘北的战事,准备接掌武昌等要地,胡以晃领长沙两万兵并翼殿在湘赣之兵,继续攻打赣省清妖。其余大小文武一并都到天京,咱们有了都城,便一起到小天堂享福。”

众人都是一惊,杨秀清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便把北王和翼王的兵权削掉大半,北王韦昌辉向来不敢违抗杨秀清之命,眼见天王笑眯眯的样子,知道自己是只能从命的了,而翼王碍于贤名,更不好推辞,两王只得一齐起身领命。

杨秀清这手玩的漂亮,不但把北王和翼王隐患消除,东进的长沙大队有八万余人,沿途在招些新兵,到南京时扩充到十万余人也不是难事,杨秀清打算靠这些人马和西王周旋一番。如此安排之下,杨秀清不但解除了北王和翼王的威胁,也有了和西王争雄的资本,足见其玩弄权术的才干,但西王会在南京等他么?

第124章 定计留客第750章 东方之兴第296章 分赃不均第98章 必有近忧第733章 新塘血战第550章 铩羽北归第661章 继续南下第404章 谁人能信第14章 领兵突阵第434章 转攻西府第321章 尔虞我诈第123章 三渡湘江第745章 回家之路第499章 昔日故友第26章 巨额债务第722章 立国大典第657章 顺理成章第653章 冒险失败第403章 大案初显第345章 趋利避害第47章 棋局死活第54章 城南书院第377章 华夷大防第71章 季高家世第660章 投鼠忌器第429章 西王阳谋第668章 单独会面第43章 宜欢不哭第508章 诸事不顺第504章 乾纲独断第458章 失掉信仰第64章 出队浏阳第350章 西王回府第651章 作壁上观第558章 礼查饭店第680章 名臣来投第528章 谈判前提第552章 朝堂之上第18章 天心阁上第713章 九思堂会第407章 拉帮结派第387章 千秋劝语第37章 半渡而击第51章 守险守陴第406章 天堂再会第718章 秉国协定第21章 升斗小民第397章 兵移湖州第303章 减租减息第527章 各得所求第546章 放虎归山第63章 阴险小人第347章 无慢檄文第302章 田亩均制第195章 江北大营第698章 尸位素餐第135章 贵云白泽第524章 三名副使第8章 密探齐出第673章 让城别走第57章 卷 云亭中第56章 栽赃陷害第493章 能屈能伸第321章 以毒攻毒第147章 各出奇谋第595章 死不足惜第336章 整编章程第614章 别无他法第408章 昭然若揭第147章 各出奇谋第677章 自在为王第81章 用民以战第331章 喜事连连第494章 假若开战第525章 罢黜荣禄第725章 湘军其后第16章 乔装赚城第30章 衙仓纳捐第720章 孤不能安第361章 绮春澄心第279章 如何解结第46章 熟得陌生第474章 互相欺瞒第201章 小心翼翼第25章 纳捐钱粮第216章 智慧猎枪第242章 太平基督第623章 向东向西第132章 开诚布公第170章 唯今之计第710章 王者智者第96章 终得名士第534章 文艺复兴第590章 随风摇摆第568章 云南会师第530章 攻克浔州第172章 回京复命第87章 鸦片之用第1章 鸡足山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