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浒墅关前

在林启荣等诸将成功击退和春部清军的时候,另一边的苏州战场的战斗也进入了白热化的状况。

那晚西王萧云贵带着洪韵儿、唐二牛赶回苏州,由于所带的火炮、枪支、红药、铅子很多,萧云贵到了苏州河后,改走水路,花了一天多的功夫才回到苏州外围文昌阁的太平军大营。

苏州文昌阁位于苏州浒墅关镇兴贤桥南大运河西岸土丘上,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23年,四周小河环绕,当年的明代文昌阁已经毁于明末清军南下之时,现存建筑为清康熙朝重建,居高临下俯瞰运河,形势险要。西殿太平军发兵围攻苏州之后,左宗棠一眼就看出浒墅关和文昌阁的地形险要,分兵驻守浒墅关和文昌阁,并将文昌阁建为总大营,作为扼守运河的营垒和屯储粮草的所在。并在文昌阁四周构筑一道高3米余,厚约1米的砖墙,外有数道壕沟和土墙为藩篱,以保障总大营所有钱粮药子的安全。

说起苏州就不得不提起浒墅关来,这浒墅关地处苏州城西北、南阳山东北麓,东南距苏州城中心二十余里,踞京杭大运河两岸,濒临运河,上接瓜埠,中通大江,下汇吴会巨浸,以入于海,号称十四省通衢之地,北方的棉花、小麦、杂粮、南方闽广的海货、苏杭嘉湖的丝、棉织品和其他手工业品,都要通过这里沟通南北货物,故镇内商贾骈集,贸易繁盛。每日千百成群,凡四方商贾皆贩于此,而宾旅过关者。亦必买焉。

明朝正德年间,在浒墅设关征税,自此成为明代最著名的钞关之一,每年商税收入十分可观。直到清代,济墅关仍是驰名全国的繁华市镇。被称为“商旅之渊薮,泽梁之雄钜”。浒墅钞关的设立,其实早在洪武初就已启动。宣德四年,明朝已先后在商运中心地段对商货税款用钞交纳,在长江、大运河上设置了十几处钞关收取钞银,到景泰元年只是正式出台罢了。明代商贾活跃。在全国范围内设关收税,算得是与经济的增长同步,既可叹也无可厚非。可叹者,虽有明确的税则,具体的规定,到了关官手中往往会演绎出因人而异的结局。廉明清正和贪赃枉法又能孵化出一幕幕截然不同的钞关画卷。

所谓“钞”,是指明钞、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民间合称“钞票”,实是纸币。钞关就根据来往船只的载重量、所载货物和路程远近,折银收钞。据清代收钞规定:“每钞一贯折银三厘,每钱七文折银一分”,浒墅当地有顺口溜。七个铜钿折一分,对过路船中的钞船、河船、堂船、航船,从五尺(木尺)起至一丈四尺止,都有规定。如五尺:收钞十贯;六尺:收钞二十贯;一丈:八十贯;一丈四尺:二百贯。对长船、川船、乌船、赣船,亦另有规定。

但具体执行就不那么简单,清官面前照章办;瘟官嘴里漫天喊,百姓就是这样在哀叹,过这浒墅关就像鬼门关一般。浒墅关从建关第一任榷关主事到明末崇祯十七年止,194年间,共任命关官146任。148人次。明亡后,清顺治二年,由弘光小朝廷派出的关官程良孺投清归顺,至道光六年共有关榷116任,211人次。以上统计是从建关的1450年到有记载的1826年。短短的376年,却共有关官359名,平均任期只有一年多一些,更换之频繁,实所罕见。

从中不难看到明清两个王朝对此处可收的财赋之重视,平心而论,盘剥是问题的一面,另一方面,浒墅钞关的建立,无疑对当时水路交通的发展治理、疏浚航道、修筑堤驳码头、促进商品流通、整治一方平安,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只是随着满清的日益腐败,瘟官贪赃官越来越多,需索留难的积弊越积越深,浒墅关变了鬼门关,

自从太平军攻下浒墅关后,便取消了过关的杂税,往来商旅一律只征收一次榷关税,令出入的商旅百姓们大为欢喜。

相比之下,清廷江苏巡抚许乃钊就做得不得民心了,西殿太平军数万兵马来势汹汹,江苏巡抚许乃钊同张国梁部清军早早的退守苏州,才到苏州,张国梁就以同太平军作战多年的经验,命大名镇总兵马德昭“首令民装,次令迁徙,三令纵火”,准备将城外民居烧成白地,以防太平军凭借这些民居庐舍接近城墙攻城。

马德昭遵令纵火,顷刻间,号称“人世间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的阊门外南濠街、山塘至虎丘一线,阊门内中市街至接驾桥、吴趋坊等处市肆被化为灰烬,清军一些游兵散勇乘机大肆洗劫,苏州百姓悉数被强令迁往城内,一时间民间百姓怨声载道。

随后一天的恶战,太平军轻松扫平外围清军,将苏州娄、葑、齐、盘、胥、阊六门围了个水泄不通。随后十多日,太平军出队攻打苏州不休,许乃钊、张国梁、马德昭等人使出十二分气力才勉强挡住太平军的攻势。

这天清早,张国梁一脸倦容的站在城头,看着昨日被太平军炮火炸坏的城楼久久不语,他发现今早太平军的阵势之内,西王的大旗又出现了,这表示西王萧朝贵又回到苏州督战了。张国梁心中凄然,他也知道援兵再不来的话,苏州失守只是时间问题了,任他张国梁再骁勇善战,也抵不过太平军西王的大队啊。想到此处,张国梁苦笑了起来,回想当日他意气风发的进苏州城,还道自己能守住这座孤城,才过十余日回想起来,张国梁觉得自己那时候是多么的可笑。

当日张国梁在途经南昌准备攻打田家镇的时候,他忽然接到了朝廷八百里加急诏令,命他赶往苏州镇守,堵截长毛东进。往苏州出发第二天,探马来报。才说太平军数万人,千余艘战船顺江而下,已经破了镇江、瓜洲,奔金坛、无锡而去。张国梁惊出一身冷汗,他想不到长毛用兵如此神速。金坛、无锡一旦失守,苏州便危险了。在往苏州急进之中,又才收到了钦差大臣向荣的信函,命他驰援苏州,向荣自己则领兵镇守杭州,以为掎角之势。

张国梁深知金坛、无锡若失。苏州便危险,到时候杭州、上海也会暴露在长毛的兵锋之下,整个江南将更加难以保守。于是日夜兼程赶来,不一日到了苏州城下,远远的见到了苏州城,张国梁心中算是稍稍安宁了些。

进到苏州城内。安排手下兵士休息,巡抚许乃钊闻报,也赶来相见,见到张国梁的头一句话就是:“有张殿臣助守,苏州无忧矣。”

张国梁心中得意,略略行了一礼,皱眉说道:“抚台大人太夸奖了。下官也不是三头六臂,守城之事还是要合成百姓群策群力才是。大人,长毛到了哪里了?”

许乃钊知道张国梁自大的臭脾气,也不计较微微一笑,说道:“估摸这两日就会到来,你们要是再晚一天到来,在城外和长毛野战对上,可真是凶险万分。”

张国梁哼了一声说道:“野外浪战,别人不敢说,我老张对上长毛贼可不会含糊。算长毛运气好,没在野外遇上我老张。抚台大人,咱们登城巡视一下吧。”许乃钊也不以为忤,笑了笑便和张国梁带着一应将官,登城巡看。

看了苏州城外的民房。张国梁指着民房说道:“但凡接近城墙的一应民居,都要马上焚毁,以免长毛借此为巢穴,盘踞攻城,或是掘地攻城。”

许乃钊微微犹疑,说道:“阊门外南濠街、山塘至虎丘一线,阊门内中市街至接驾桥、吴趋坊等处市肆乃苏州繁华之处,毁之恐怕可惜了,再者毁了这些民居,那这些百姓日后如何安居呢?”

张国梁心道繁华就对了,面上微微一笑说道:“抚台大人,要是苏州城丢了,在繁华之地也成了长毛贼的地头,留之何用?至于如何安置百姓嘛,这就劳抚台大人想办法了,上道折子,请朝廷拨些银子给这些百姓重新建房居住也成啊。”

许乃钊微微动怒,这些蛮横的将领只知道打打杀杀,从来不关心地方民生,当下说道:“江南战火不断,朝廷能免了些赋税就是谢天谢地的了,哪还敢问朝廷要银子去?罢了,老夫就背一回这骂名吧。”

张国梁哈哈一笑,说道:“抚台大人说笑了,下官给你出个馊主意。这苏州城内的富户们不是惶惶不安的吗?抚台大人大可抚喻他们,这些民房还是烧了的干净,否则到时候城破了,他们一个都跑不掉。让他们出些钱给这些百姓,到时候重新建房的银子不就有着落了吗?”

许乃钊苦着脸说道:“前番备战,本官招募了数千勇营,已经多向城内富户纳捐了,恐怕已经没人愿意再捐钱出来了。”

张国梁嘻嘻一笑,将许乃钊拉到一边低声说道:“你可向这些富户言明,是我张国梁的兵马来了,才要再催纳一次,我倒是不怕那些富商怪罪的,抚台大人大可把罪名弄给我。”

许乃钊愣了愣,看他虽是笑着说话,但眼神毫无戏弄之意,反而很是诚恳,低声说道:“殿臣可不能托大啊,这朝中本就在猜忌咱们这些汉人督抚将军的,要是得罪了这些富商,被人参奏了,可是罪莫大焉。”

张国梁挤眉弄眼的低声说道:“我老张不怕,朝廷还需要老张我剿灭长毛呢,哈哈。”许乃钊瞪大了眼睛,愣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于是,清军如狼似虎的又向城内的富户们纳捐了一次,顺道洗劫了一遍城外的民居,苏州城内外的百姓富商无不怨怼,但富商们只是把怒气藏在心里,毕竟官军只要能守住苏州,自己的大部分钱财还能保住,要是长毛打进来,只怕连命也没了。

洗劫完城外之后,清军老是不客气的将城外的空置民房放火烧毁,一时间苏州城四周都是浓烟滚滚。城外的百姓大多都被清军的说辞给吓坏,什么长毛杀人不眨眼,专杀信佛、信道的人,这些恶毒的言语果然有用,早在张国梁进城之前,城外的百姓就大都逃进了城内。第二天,清军征集数万民夫,在城外挖了一条深沟,内里注上水,一防备太平军穴地攻城的战术。

第171章 聊表心意第528章 谈判前提第536章 独当抚局第189章 上海老城第145章 天翻地覆第659章 机会来了第422章 逼封万岁第266章 东西联手第596章 风云突变第529章 赤水之战第533章 西王任务第309章 巨额投资第229章 宁波海盗第658章 如意算盘第619章 天宁寺外第564章 引蛇出洞第308章 大捷之后第64章 出队浏阳第446章 两枚御印第642章 两虎相争第576章 工商总会第112章 上了贼船第231章 投其所好第648章 遥不可及第678章 所谋为何第672章 处暑之役第710章 王者智者第273章 作鸟兽散第410章 制造麻烦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678章 所谋为何第286章 天王秀全第260章 宁波海战第409章 好坏之间第565章 无字密信第554章 中风前症第592章 二次羞辱第662章 义民可用第336章 整编章程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40章 先手为强第466章 也都该死第189章 上海老城第78章 柳庄灵秀第373章 攻陷庙街第501章 应有此报第479章 天京琐事第687章 蚁多咬象第536章 独当抚局第5章 西王宴客第294章 让路换城第156章 定都之议第448章 各怀鬼胎第82章 民不畏死第301章 苏福田丁第48章 入城寻兄第666章 不得而知第654章 互相恫吓第583章 用心险恶第513章 钢铁危机第143章 上虞备用第308章 美国商人第457章 士气军心第121章 破而后立第499章 昔日故友第86章 还施彼身第306章 工商兵事第653章 冒险失败第69章 道冠古今第92章 双王际会第365章 其疾如风第393章 川路圣谟第534章 文艺复兴第277章 沿途轶事第504章 乾纲独断第385章 不拘小节第166章 群帮会盟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275章 再世为人第664章 电报大楼第289章 湘军窘境第236章 三岔阻击第350章 西王回府第297章 大义名分第723章 国宴之上第296章 分赃不均第205章 坏事连连第415章 大沽对峙第480章 滇南古庙第363章 清韵谋事第307章 人不忍欺第548章 重游故地第202章 渔人之利第4章 耶稣下凡第65章 遭遇之战第652章 瓮中之鳖第108章 政教之务第257章 干柴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