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让城别走

还是同样的深秋,残风卷着枝头最后一点枯黄散落下来,夕阳余晖映照着头顶四方的天空,身遭满是红墙黄瓦遮掩,就算极目远眺,也看不透那厚厚的宫墙。一样的歇山式的屋脊之下,雕镂画栋的彩绘艳彩如新,汉白玉栏杆纯白透玉,青石砖铺就的甬道边,那往昔的鎏金太平大水缸子里倒影出晚霞的余韵,一切还是如此的肃穆清冷。

杏贞倚着亭角红柱,安坐在汉白玉的栏杆之上,看着储秀宫这些往昔的物事,一时间感慨万千。物是人非似乎就是最好的诠释了,她现在已经是万人之上,她报复了当初迫害她的这个腐朽朝廷,虽然她一度以为自己还有更大的历史责任,但她心中那位魂牵梦萦的未婚夫改变了一切。太平天国的强势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就算她有多出来的历史经验又如何?她已经不能再像历史上那个慈禧一样,将满清这个腐朽的政权再支撑五十多年了。

作为一个上位者,她已经做了自己该做的,但面对厉害的两个对手,她还是显得无能为力,满清天然的守旧和排斥汉人崛起是硬伤,她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得更多更好,虽然她比历史上的慈禧更早掌权,更早的掌控了一切,但对方比她更加彻底的在改变着一切。

当初她也仔细的看过萧云贵那篇关于太平天国败亡的论文,此时此刻她也知道这个曾经玩世不恭的纨绔子弟认真做一件事的时候还是非常可怕的。萧云贵认为太平天国只要能够一开始就避免几个致命的政策,太平天国就能够取代满清。

到目前为止,萧云贵做得很好。他彻底将太平天国改造成了政教分离的国家,洪韵儿用儒家基督教改造了拜上帝教的教义,推行工商政策、减租减息政策、土地赎买分地政策,加上战乱减少人口,太平天国成功的在南方稳定了政局,缓解了土地矛盾,开始引导资产阶级萌芽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国内人口行业比例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改行做了城市里的工人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显著改善。

最可怕的还是萧云贵利用已知历史和洋人们周旋的灵活外交政策,让太平天国没有遭到历史上被洋人们绞杀的待遇,相反太平天国利用外国资本和技术成功的在江南展开了规模浩大的大跃进式的工业改造。虽然萧云贵的工业改造还有很多问题,工业发展也较为偏重军工方面。但这一切对于毫无工业基础的满清来说就已经是灭顶之灾了。

而她能做什么呢?朝廷里守旧势力的束缚,汉人军阀集团的兴起与满蒙贵族的矛盾,那些尸位素餐的旧式官僚主义和**的吏治,都让她绞尽脑汁之后也只能缓慢的推行她的改良洋务运动,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杏贞自信只要再给她十年时间,她一定能做得更好,可惜她原来的未婚夫不打算给她和满清这个时间了。

京城清军最后的反击从一开始她就不看好,失败是她早就已经知道的结果了。一群手持大刀长矛的旧式封建军队如何能与新式武器和战术并重的近代军队抗衡?否则历史上也不会有满清在八里桥的惨败了,更何况这还不是野战,而是清军去强攻对方守御森严的营垒。可以说败局早已经注定。

败了也好,至少让那些还抱着不切实际空想的满蒙贵族能够清醒一些,但杏贞也不愿意按照僧格林沁、李鸿章等人建言的那样,带着小皇帝离开京城四处流浪、颠沛流离。杏贞知道假如她带着儿子离开京城,那么历史上那位汉献帝的结局就是最好的榜样,将来他们母子的命运就被操纵在那些地方军阀手中了。而假如留在京城,她相信就算最后城破或是投降。萧云贵都会保护他们母子。

这次战败之后,她知道僧格林沁等人一定会前来再次血谏,让她同意朝廷撤离京城的建议,她也不打算回避,所以早早的让李莲英去午门等候僧格林沁等人。

果然,黄昏时分,僧格林沁等人联袂而来,似乎是为了突出战况的惨烈,几个人都是满身衣甲血污的便来到储秀宫中,已然完全顾不得所谓的朝廷颜面和体统了。

僧格林沁带着李鸿章、彭玉麟、袁甲三等人来到之后,众人上前见礼,杏贞并没有让几人起来的意思,只是淡淡的问道:“败得很惨么?”

僧格林沁抬起头来虎目含泪道:“太后,让城别走吧,京城难以久守,粮食运不进来,再过旬月便是大乱之局。”

李鸿章也泣血不住磕头道:“太后,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臣等万死莫辞其罪,但长毛营垒坚如磐石,无法撼动分毫,若是不弃京城,北方咱们最后一点兵力和财力都会因为京城粮荒而耗尽,让城别走,从宣大出关,遁走关外便还能……”

杏贞冷冷的打断他们的话道:“便还能苟延残喘是不是?!”李鸿章吓了一跳,只得垂下头去,杏贞站起身来也流下泪来说道:“关外?关外就安全了吗?且不说荣禄那些叛贼已经出关,就是关外也有长毛的军马,还有罗刹人,关外又是苦寒之地,人口稀少,如何周旋?还有先帝和祖宗们的陵寝都在京城,你们这是让我们孤儿寡母日后死了都不能进祖宗陵寝去吗?!”

听到杏贞哭着说来,僧格林沁等人都慌了手脚,纷纷磕头请罪,僧格林沁很是郁闷,原本想好的一大段说辞被太后这一哭就都搅得没了下文。

杏贞绣帕掩面轻声哭泣着说道:“先帝走得早,将这千钧担子交在我们孤儿寡母手上。原本想着你们这些擎天重臣能够力挽狂澜,没想到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你们就只会劝说弃城。弃别的城也就算了。如今你们要弃的是京城啊,京城一弃这天下还是祖宗传下来的天下吗?本宫甘冒风险重用你们汉臣,内外不知道扛了多少万钧流言,如今就连京城也弃了,你们让本宫有何面目去见地下的先帝?”

女人的眼泪很多时候对男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更何况这是西太后的眼泪?彭玉麟伤势未愈,吊着大半个手膀子还是硬着头皮劝道:“太后。让城别走便还有转圜余地,死守京城便是死路一条啊。”

杏贞闻言哭得更加大声起来:“你们妄负君恩。你们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要你们何用?!”

见杏贞的话重了,袁甲三清咳一声道:“太后切莫悲伤,小心凤体。不让城也行……”听到袁甲三的话,李鸿章、僧格林沁等人都是一惊。低头看了袁甲三一眼,但袁甲三却似乎没看到一般,接着说道:“咱们可以试着与太平军谈判,提出划黄河而治的建议,再承认太平天国立国,与太平天国先息兵止戈。太平长毛与英法等国还在战时,假如我们暂时委曲求全缓过这口气来,不出半年,英法必定纠集大军东来。到时候长毛首尾难顾,天下大势或有转机。”

袁甲三这个建议只是糊弄之语,明白人都知道太平军如今与英法交恶。他们就是准备趁着英法调动兵马困难之际,在剩下不多的半年到一年时间里先铲平满清统一全国,然后好整合全国之力与洋人一战。这个时候无论如何太平军也是不会与满清搞什么和谈的,就算去谈判也是自取其辱而已。

僧格林沁才听完本打算马上出声反驳,却没想到一向精明的杏贞却马上开口赞成道:“袁爱卿的话正合本宫之意,只要我们能撑过这一年半载。洋人复来之日,长毛必定大乱。我们便有转机。事到如今,山陕、关外等地还是要加紧运粮入京,京城兵马都转入守御,保护好粮道,只要京城还在,我们就还可以号令天下……”

杏贞根本就不给僧格林沁、李鸿章等人开口的机会,接着说道:“袁爱卿,与长毛和谈这件事就由你来主持,可从礼部挑选精干人等为副手,务必让长毛暂息兵戈……”

杏贞林林总总的交待了一些细节,李鸿章几次想开口说话,却见袁甲三垂手跪听之时,右手手掌却朝着自己轻轻摇了摇,李鸿章忽然明白了什么,见彭玉麟忽然还想说话,也悄悄的拉了拉彭玉麟的袍角,彭玉麟也是聪明人,当下也不再做声。

杏贞说完之后,僧格林沁长叹一声后道:“太后,本王近日兵事操劳,想告假回家休养。”杏贞却连眼睛都不眨一下便答允了,僧格林沁微微摇头后,失魂落魄的转身告退而去。

接下来李鸿章、袁甲三、彭玉麟等三人也都纷纷告退而出,才出了储秀宫,彭玉麟迫不及待的拉住袁甲三道:“袁公,长毛如何肯与我和谈?你如此宽慰、蒙蔽太后,日后此事长毛不准,你这主意便是自取其辱之道啊。”

袁甲三笑了笑说道:“你们以为太后心里不清楚吗?咱们这位主子心里可是比谁都清楚,让城别走,呵呵,走到外面去这皇家便是人人争夺的献帝,这天下已经是大变在即,咱们这位主子是打定主意了,就算再多变数,她也不能让自己被别人控制,所以她宁可留在京城,最后就算城破,想必长毛为了新立朝廷收买人心也不会太过为难他们母子,什么归命侯,什么安国公也还是会封一个的,至少不会成为他人手上争夺的棋子。”说到这里袁甲三苦笑道:“事到如今,两位也该为自己打算一下了,这出使长毛的差事也算是和长毛接触的一个好机会,两位想不想也参与其中?”

李鸿章和彭玉麟互望一眼之后,也都是长叹一声,默默的微微颔首……

第468章 冤也不冤第344章 渔人之利第520章 战后检讨第350章 西王回府第666章 不得而知第443章 传位诏书第242章 太平基督第98章 必有近忧第577章 实业联合第81章 用民以战第747 章 日本倒幕第61章 身世印证第196章 无奇不有第146章 离京南下第149章 城南初战第381章 僵持不下第386章 咸丰得子第545章 心头隐患第631章 被俘之后第133章 西王远征第443章 传位诏书第451章 破釜沉舟第93章 出镇北路第187章 大军礼拜第560章 初级阶段第228章 厦门起义第409章 好坏之间第612章 与虎谋皮第656章 哑然失笑第28章 诸将议事第188章 浣衣溪沙第719章 与我何干第469章 南丁格尔第553章 散朝之后第180章 契约精神第547章 桂林城破第663章 租界乱局第313章 狗急跳墙第621章 讨价还价第68章 倒戈相向第631章 被俘之后第399章 湘军出征第597章 攻占炮台第540章 兴安灵渠第465章 可怜之人第254章 怡和洋行第431章 英法备战第132章 开诚布公第183章 教育之想第119章 内部争斗第614章 别无他法第739章 战后余波第127章 湘江大捷第307章 新政诸事第547章 桂林城破第168章 大明国梦第677章 自在为王第141章 武昌城破第592章 二次羞辱第652章 瓮中之鳖第429章 西王阳谋第335章 整编之需第59章 反客为主第402章 祸水东引第234章 和春误我第120章 衡州奇景第459章 投降免死第438章 挖人墙脚第288章 镇筸总兵第97章 人无远虑第54章 城南书院第540章 兴安灵渠第467章 谁来接位第171章 聊表心意第394章 对日合作第702章 一家所累第630章 天津防卫第345章 趋利避害第43章 宜欢不哭第607章 运河对峙第388章 联结恭王第31章 苦肉之计第681章 兵谏之忧第318章 养心醉语第422章 逼封万岁第126章 战四叶山第60章 天国十误第525章 罢黜荣禄第172章 回京复命第89章 封库安民第443章 传位诏书第45章 投鼠忌器第146章 离京南下第34章 宅心仁厚第389章 要塞陷落第577章 实业联合第81章 用民以战第493章 能屈能伸第348章 人微言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