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上海滩现象

164 上海滩现象

164上海滩现象

《上海滩》最后一集播出的时候,刘先云优哉游哉地在办公室里踱步。

现在他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啊,虽说在上个月《上海滩》播出之前,华视就已经开始在扭亏为盈了,但那只是经营管理上的成功。三大电视台中,华视各节目的收视率仍然是最低的。

可随着《上海滩》收视率一截一截地往上蹭,连带着其他节目的收视率也跟着上升。

消费者的心理都有一定的惰‘性’,比如一家人坐着等八点档的《上海滩》,可能他们老早就把频道拨到华视去了,顺带收看其他节目。而当这些观众都熟悉、或者说喜爱上华视的一些节目后,这些观众就会慢慢固定下来,从而提高电视台的整体收视率。

“经理,93%,《上海滩》大结局达到了93%的收视率。”统计人员兴冲冲地跑进他的办公室,连‘门’都忘了敲。

“知道了。”刘先云眉头一扬,让他把报表放下,嘴角却不由地往上一翘。

“经理,不好了!不好了!”秘书焦急地跑过来大呼。

“出什么问题了?”刘先云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那‘女’秘书急道:“电视台的热线都被打爆了,都是……都是……”

“都是什么?”刘先云问。

“都是骂爹骂娘的,难听死了。”‘女’秘书苦笑道,“已经被骂哭了两个小姑娘,现在都没人敢接电话。”

刘先云不知所谓道:“他们为什么要骂?”

‘女’秘书解释道:“因为许文强死了啊。本来大结局看得好好的,许文强报了仇,还和丁力霸占了上海滩,而且许文强说他要离开,观众们都以为他要去找冯程程。结果最后十秒钟许文强居然被人打死了!”

“经理,不好了,有人冲击电视台!”保安部‘门’的负责人慌慌张张地喊。

刘先云一惊,对他说:“你去告诉他们,这个片子我们电视台只是播出,不负责拍摄。拍摄电影的是王氏电影公司。”

‘女’秘书听了不由好笑,这位正正经经地经理大人,居然会用这招祸水东引。

“是,我马上去!”

第二天早上,王氏公司的员工刚到公司楼下就被吓住了,那里居然围着一帮人,把‘门’口都堵住了。

“导演滚出来!”

“强烈要求改大结局!”

“让许文强活过来!”

“……”

一句句口号,把刚刚开车到公司的王梓钧吓得掉头就跑。

尼玛,总算明白当初金庸把小龙‘女’写失身,结果惹起全香港的公愤,被人追到家里威胁的感觉了。

好在咱买的新家没人知道。

打了电话给警察局,那些警察到了现场也哭笑不得,只得劝说众人离开,不要打扰了写字楼的人上班。

赵雅芝因为《上海滩》身价暴增,成为全台湾男人心目中的梦中情人,各种片约不断,一些重要活动也请她去参加。不过她选戏比林凤娇挑剔多了,自己喜欢的剧本她才会接,不喜欢的钱给再说也不愿意。什么跟风的《‘迷’情上海滩》、《上海滩之夜》、《上海滩兄弟》,赵雅芝连看都没看一眼。

至于王梓钧,各种邀请,除了政要部‘门’之外,能推掉的一概推掉。重生一次,可不能整天顾着工作,该休息的时候就该休息。

《上海滩》在华视播完后,马上不间断地又在中视重播起来,第一集的收视率就达到了60%。一些人是没有看到开始的几集,剩下的人则是为了重温一遍,一时间,居然这部刚刚放完重播的电影,平均收视率达到了65%,完败当下所有的剧集。

于此同时,《上海滩》的威名也传到了香港,各种报纸开始报道着台湾的收拾盛况,让许多人忍不住想看一看,到底什么样的电视这么有吸引力。

《上海滩》被香港媒体炒热后,丽的映声电视台马上宣布近期将要播出《上海滩》。

众市民破口大骂,因为丽的电视台是收费电视,每个月昂贵的费用只有中产阶级才能长期消费得起。

好在虽然这两个月物价虽然上涨,但香港经济大热,人们的余钱也多了起来。

等到《上海滩》在丽的电视台播出后,听到媒体介绍或者身边的人谈论着剧情,没看过的人被勾引得蠢蠢‘欲’动,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缴费收看。

短短一个月的播出时间,丽的电视台的观众数目从十一万台增长到十三万台。丽的电视台的总经理艾利森高兴得打电话到台湾去,张口就大喊道:“偶,王先生,你就是我的天使,你太可爱了。爱老虎油!”

王梓钧被他说得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赶紧把电话挂掉。

在丽的电视台播出而不是无线tvb,王梓钧也不是纯粹想恶心邵逸夫一下,而是和丽的电视台签了一个奇怪的合约。

合约规定,凡在《上海滩》播出时间内,丽的电视台每增加5000个用户,那么购买《上海滩》的费用便在每集3000元港币的基础上增加1000元。

3000港币一集对于一部热播的电视剧来说并不算太高,因此艾利森当初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但最终结果却变成了7000元一集,折算下来4万多台币一集,这就有点牛‘逼’了。

不过丽的电视台也没吃亏,增加的两万个用户,就相当于每个月增加50万港币的收入,大大地有赚头。至于能不能留得住这些用户继续观看节目,那就只有靠他们自己了。

邵逸夫到没有什么感觉,反正丽的电视台再增加,也就那么点人看,一个免费一个收费,没什么好竞争的。

这一期的《壹周刊》终于出来,继上一期邓丽君作为封面后,这一次的封面直接是《上海滩》的一张海报。

封面上许文强和冯程程紧紧拥抱着,后面是丁力等人。里面的文章除了介绍演员情况和拍摄‘花’絮外,还有篇一位岛内著名‘女’文学家的专栏评论文章:“一时之间,我不知如何来评论这部电视剧。就连电影我都很少起写影评的念头,但看完《上海滩》之后,我却情不自禁地想说点什么。

《上海滩》之于岛内民众,就像是一场影视的盛宴。万人空巷的场面,在去年的布袋戏《史‘艳’文》热播时也曾出现过,但两者造成的影响却无法相提并论。我的小儿子今年十四岁,正在读国中。我和丈夫是坚决不准他看电视的,但却怎也抵挡不住他的坚决,甚至以不读书来威胁。结果看完之后,儿子用零用钱去买了一条白手绢,平常总是放在上衣口袋里。也不用来擦嘴和擦鼻涕,仅仅是偶尔掏出来,学着许文强那样闻一闻。我的大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两年,一个月内推掉了两次相亲,他总是拿着冯程程的照片和相亲的对象比,差得太远的一概不谈。

十月份还没过,台北闷热难当。上周我去学校参加家长会,那天天气稍微凉快点,居然看到儿子的老师穿着中山装,就差和许文强一样围条白围巾了。

走到大街上,你可以发现《上海滩》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它的影响比3000多万台湾票房的《喋血孤城》还大。就连乡下的小孩子做游戏,也口口声声说谁扮演许文强、谁扮演丁力。不过我倒是听说小孩子更喜欢看布袋武侠戏,只是被大人强‘逼’着换台,最终也被许文强和冯程程所倾倒。

‘浪’奔,‘浪’流,‘浪’里滔滔江水永不休……这首歌唱出了全剧的灵魂。当初我在好友的推荐下看了《上海滩》,才猛然发现,这出剧竟然这么好看。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节奏紧凑,对白生动。我找不出任何缺点可以来攻击它,甚至在技术层面上也比当下其他许多电影都要好。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里面的打斗情节太多,会教坏小孩子。不过这比起动辄杀人的武打戏,已经够轻的了……

当许文强在教堂里嘶声竭力地喊出那声“程程”,我的心都为之颤抖,本以为她会回心转意,但导演却又一次玩‘弄’了我们,就像最后许文强被‘乱’枪打死在百乐‘门’,让人为之神伤……

我听说后来有热情的观众去围堵电视台和王氏公司的大‘门’,他们想让许文强复生。不过许文强的死,却早在我的预料之中,电视剧每集开头那个被打‘乱’打得颤抖的剪影,早就给了我们暗示。‘在上海就是这样,一个起落,以前什么都没有,变成什么都有了……’这句话道尽了人生的风云变幻。当落难大学生许文强,与水果小贩丁力,相识于上海街头。风云际会,‘潮’落‘潮’起,成就万般梦想……

在电视剧的前面十五集里,我并不喜欢冯程程这个角‘色’。因为她就像一个美丽的‘花’瓶,好看却没有自己的灵魂,可是人生的剧变终于让她的自我灵魂觉醒……还有秋白、还有欧阳汉,这两个硬朗书生的角‘色’让我想起当年的一些峥嵘回忆……”

《上海滩》的热播,媒体对该剧与演员的追踪报道,市民对于剧中角‘色’的模仿,被一些研究社会学的专家称之为“上海滩现象”。

男青年似乎一瞬间全变成了许文强,爱笑、爱嗅鼻子、爱耍风度;‘女’青年将自己的头发梳成两条辫子,穿起了洋裙,一切都在朝剧中的冯程程靠拢。

甚至帮派的一些小头目在自己的头发上打发蜡,有事没事梳着大背头,最后吼着“‘浪’奔、‘浪’流……”

最让王梓钧好笑的是,《壹周刊》因为对《上海滩》的独家报道,销量居然从3万册猛增到5万多册。

台湾别的不多,但杂志的种类和数量却比香港多出好几倍。《壹周刊》的成功让其他杂志社看到启示,开始学着《壹周刊》报道明星和时尚,以及当下流行的东西。

只不过,《壹周刊》的严谨与坚持他们没学到,挖隐‘私’趣闻的本事却学了个十成十,居然有向八卦杂志的方向发展。幸好此时当局管得严,倒没人敢报道得太过火。

现在王梓钧和赵雅芝等人都不敢出‘门’了,乔装打扮得再离谱,没过多久就被人认出来,接着便是无穷无尽地签名与合影。

而演冯敬尧的刘丹则完全不需要担心这个,因为他在剧中的形象太鲜明了,是个狡猾的老头子,他用本来的年轻面目出去逛一圈,居然没人怀疑。

演刘明的柯受良也小火了一把,开始不断有导演来找他拍戏。

另外,潘迎紫由于在剧中饰演山口香子,其形象极为惊‘艳’,除了身价再涨,片约不断外,居然还有无数富商表示愿意和她共度良宵,价钱任她开。

潘迎紫去没功夫答应这种事,姑‘奶’‘奶’随便接部戏,钱大把大把的来,谁和你那些糟老头子玩?这个年头,无论是香港还是台湾,大家都忙着拍戏、出唱片,潜规则除了对少数新人有用外,几乎是没有的。

当然,像向华炎这种人,在香港‘私’下包养一个名气不是太大的明星,还是非常容易的。

王梓钧这段时间就和林清霞躲在家里,有事没事耳鬓嘶磨,刚尝到那滋味的林清霞也是颇为热情,每次都是开始抗拒,后面比王梓钧还热情。

林清霞出去拍戏的时候,王梓钧就在家写剧本。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写了好几个武侠、都市剧本出来,‘交’给白沐阳,让他自己找导演拍摄。

这些武侠剧本大部分是改变的古龙小说,小部分是来自后世的观影积累,都是属于原创。倒是都市剧本,因为对现在的都市生活不是了解得全面,因此值得斟酌的地方很多,好在现在公司也有了几位编剧,可以让他们帮忙改改。

《早安台北》在台湾也下画了,由于受到《上海滩》的影响,台湾票房仅仅只有500万不到,跑去分成和税金,以及那一百万的成本,最终只赚了百来万。香港和东南亚还能捞点,这样下来大概还能赚个五百万左右。

这年头,只要你拍的电影不要太烂,说死说活都是个赚字。

只不过由于今年电影公司的数量暴增,现有的院线已经不足以支撑每个月的出品的大量电影,因此一些有能力的人都准备着增设电影院。

王梓钧也有这个想法,若是要想变成影视巨无霸,自己的院线那是肯定要有的。

十月过去,王氏公司将《喋血孤城》与《早安台北》送去亚太影展,那边还没回来消息,眼看着林清霞18岁的生日就到了。

——————

崩溃了,还是没能码出一万字,今天只有九千。

马上要去韩国汉城参加亚太电影节了,大家想要拿什么奖呢。

489 到导演房里讲戏220 元家班614 筹组亚姐291 每个漂亮女人都有一只狗鼻子670 不要得意忘形769 李小龙大战史泰龙491 王梓钧的祸心336 金字招牌406 第十三届金马奖004 台湾有琼瑶563 兴盛和乐783 告别唱片301 揣着明白装糊涂498 香港的新移民一家042 十首歌626 强势回击552 好莱坞掌门人现身694 玩票还是认真的034 指点迷津074 图书火爆055 罗大佑来投572 荒唐闹剧011 惊艳全场086 唐山大兄442 佳视台庆·下688 大师制造者672 投资卡麦克院线049 保钓运动453 明月几时有154 亚洲羚羊194 舞神王梓钧162 凤娇走红248 王梓钧式主持219 真相546 三巨头的联合绞杀654 超级战士王梓均454 换演员006 古灵精怪794 告别演唱会3293 打雷了下雨收衣服咯269 忠烈图204 法国公映的轰动732 修改剧本184 全场爆笑581 趟枪的里根690 动作大片之完美教科书253 会死人的272 风雨飘摇284 王梓钧是个雏吗293 打雷了下雨收衣服咯398 演员是条狗505 造条船做道具209 王氏院线485 千金大小姐766 风流下流784 给你取个艺名046 对诘086 唐山大兄656 扣人与谈判499 卖画715 春节晚会1222 佳视成立784 给你取个艺名598 压轴上台264 铁杆粉丝的邀请194 舞神王梓钧393 禁歌308 好莱坞神童498 香港的新移民一家249 五个大奖726 考虑大片721 西餐厅里的筷子059 抹黑622 萧美女要出道了648 绑匪与肉票082 祝你一路顺风277 传说中的公益广告284 王梓钧是个雏吗576 划拳喝红酒263 传说中的春晚340 勾画蓝图055 罗大佑来投161 制作完毕679 诱惑383 争吵740 在大陆布局308 好莱坞神童102 台湾小康计划314 罗马假日·2269 忠烈图407 金马奖上的轰动676 赌船拍摄636 白宫国宴037 再见古龙069 吻别303 来个689 一票难求716 春节晚会2266 林美人的大公鸡119 全台轰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