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谁肯相为言(续

庚子年夏。

黄巢众号十五万,曹全晸以其众六千与之战,颇有杀获。以众寡不敌,退屯泗上,以俟诸军至,并力击之。而高骈竟不之救,贼遂击全晸,破之。

黄巢陷申州,遂入颍、宋、徐、兗之境,所至吏民逃溃。

《资治通鉴》司马光

。。。。。。。

等到周淮安率领的太平军本阵月八千多人,进入潭州境内而准备登船北上江陵时,负责当地民政和屯田事务的主薄郭言前来汇报工作时,却顺便呈见的一个意外消息。

“有颜鲁公的后人来投,这是什么状况。。”

周淮安不由楞了一下,才回过神来这所谓的颜鲁公,应该指的是做过宰相受封鲁国公的颜真卿,而颜体柳字可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啊。不过随后详细询问起来,他才发现是自己接待的人搞错了状况。

严格说来投奔的是颜真卿的兄长——颜杲卿的后人。相比做过宰相历任五朝,无论是书法还是文学成就在历史中大放其彩的颜真卿,这位则是某种意义上世代忠烈满门的标杆。

安史之乱时,与其子颜季明守常山,从弟颜真卿守平原,设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河北有十七郡响应。吓的安禄山躲在洛阳宫殿里对着谋臣严庄、高尚泣泪悔之。

结果遇上肃宗在灵武登基,号令天下军马都汇集到身边勤王。原本已经攻入中原的郭子仪和李光弼,都不得不引兵回去为新君站队;于是这些河北举义的军民官吏就悲剧了。

(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祖孙三代的猪队友,给敌人送人头的神操作,简直无人能出其右了)

在各地守臣纷纷弃逃之下,天宝十五载(756年),叛军围攻常山,先擒杀颜季明。不久城破,颜杲卿被押到洛阳。他瞋目怒骂安禄山,最终在洛水中天津桥上被拔舌、肢解投火遇害;等到肃宗收复两京,才追赠颜杲卿为太子太保,定谥号为忠节,

文天祥《正气歌》便有言:“为张睢阳(张巡)齿,为颜常山舌。”然而后世更加知名的,则是颜真卿为他儿子所留下的一段典故和公案。

因为包括颜杲卿在内满门三十余口遇害,仅有长子颜泉明因为送奏表入朝,却被太原尹王承业给扣留而在事后得以活了下来;当时颜真卿为蒲州刺史,便命颜泉明到河北寻访失散的亲人。

其中发现妹妹的女儿流落叛贼手中,颜泉明的一个女儿也落入贼手,都要索取三万钱赏钱。颜泉明筹集全部费用,赎得姑姑的女儿回来。等再去纳款赎人,自己的女儿已不知去向。

当颜泉明把寻获弟弟颜季明的头骨和父亲颜杲卿的部分尸骨,捧到颜真卿跟前时,颜真卿一时悲慨不已,并研墨铺纸,挥毫写下了文情并茂的书法作品——《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通篇情发肺腑,意凝笔端,诵之疾痛惨怛,哀思郁勃,虽然有三十余处涂改,但姿态横生,神采飞动,浑厚雄沉,苍郁刚劲,完全不同于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秀润妩媚风格,被誉为继《兰亭集序》之后的“天下第二行书”。

但是因为兰亭序的真本被书法爱好狂——唐太宗给殉葬进自己的昭陵,而只剩下一堆名家的临摹本了;所以这份烧掉正文而留下的草稿,实质上已经是当世第一的书法作品存在了。

只是,周淮安一想到一千多年后海边那个小岛上,有群果脯败犬留下来的龟儿子,把这东西送给霓虹可劲的糟蹋;还不如在现在就被斩获烧毁了,纯粹留下个鼓舞人心的想念和传说好。

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控诉“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岂不就是后世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各种猪队友下黑手坑自己人的果脯政权的最好写照么。

而前来投奔的这位,显然就是出自颜泉明这一支,叫做颜让。当然了作为忠臣烈士之子,这颜泉明也组成是一个既有担当也有气节的大丈夫式人物;虽然有从(叔)父位宰相;但是他生前为官却是甚为清廉。

几乎一辈子的俸禄所得,都在用于赎买和供养那些,追随父亲死难将士官吏的家眷,足足有数百人的生老病死一直供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堪称是是另一个真正意义上义之所至的道德标杆了。

虽然现在的京兆颜氏已经衰微和破落了,但是这父子两所设立的道德标杆,和那位张(巡)中丞一样,至今尤为世人所称道之;更别说他们祖上是正儿八经的圣人首徒,作为亚圣陪祀在文庙正殿孔子身边的颜子(颜回)。

如果有人就此公开背弃(腐朽)朝廷,投附了(新兴)太平军的话,哪怕是作为暂时性的自身标榜和后续宣传手段,也是很有利也很有震撼性的一个素材了。

“那又怎么可以证明此人的身份,而不是假托妄言呢。。”

想到这里,周淮安并没有急于下定论道。

“他自称带来了家传的《祭侄贴》,愿请军上派专人进行赏鉴一二。。”

看起来胸有成竹的郭言当即应道。

刹那间周淮安就一口饮子呛在喉咙里,又猛地喷吐出来;这。这这是什么状况,天下第一二的书法著作兼国宝《祭侄贴》,就这么自己送上门来了?这简直像是在做梦一样啊。

就冲着这个缘故,周淮安也决定破格见一见来人了。随后就在潭州的州衙里,由虞候长米宝将来人引了进来。

“在下颜涉,京兆人氏。。因为家世有变辗转至今,不得已求庇于贵人麾下。。”

只见对方生得像根瘦竹竿而阑裳破落鄙陋,满脸亦是愁苦的表情畏畏缩缩的拱手道。

好吧,这个名字不由让周淮安想起了不久之前在车马上,并蒂花开一般凑在一起的两张娇颜,果然是很应景的存在啊。

“如今寒家破散仅存此物为念,只求贵上使人临摹、赏鉴即可,勿要再起强取豪夺之念了;不然宁愿与之同赴一炬。”

来人继续恳声道。

“哦,居然还有这种缘故么。。我太平军以生民济时为己任,最恨世上强取豪夺之事,自当允你便是了。。”

周淮安一下子就起了兴趣,而略微提高了对于来人的评价。

随即又暗自脑补了起来,这难道还有为颜氏后人保护被觊觎的传家宝,而不得不出奔投贼的内情所在么。这可又是一个用来评级朝廷黑暗和腐朽不堪的上号宣传题材啊。

你看连满门忠烈之后的颜氏都被逼的无奈,只能带着传家宝来投贼,那岂不是代表天命所在的王朝气数,已然陆续的偏转到了我方阵营里来了么。

至少对于大多数愚昧、盲目、见识有限,而需要进行潜移默化改造才能觉醒的普通人来说,就很吃这一套神神怪怪“气数”“天命”之类的神秘主义玩意。

然后周淮安就叫了同行的顾问虚中等人过来一起品鉴。至少周淮安对于这种东西是没有任何分辨能力的;他最多只有欣赏街边专门给人写春联的老大爷,书法是否好看不好看的程度。

毕竟,但凡这个时代稍微有点名头的诗人,必然都有着一手上好的书法功底。理由很简单,可谓是文以载道、字以鉴人;不然在投寄和发布自己大作的时候,根本是没法见人或是被当场打脸丢回来的。

只可惜作为当代名士的皮日休、陆龟蒙,或是丘宦、樊绰等人尚不在此。当然了,也没有必要为了一份专门的书稿,而让他们放下手中走上正轨的事务,而路途迢迢的赶过来。

然而,虚中在见过这份泛黄帛纸卷上的东西之后,固然是一时赞叹和震惊不已;但是为了更加慎重起见,也是自承书法品鉴造诣其实尚有不足,而难以对对这份天下第二行书做出合适的判断来。

因此,虚中又为周淮安推荐了一个老友和同门中人,亦是当代著名的诗僧兼画僧,如今正好在荆州境内的龙兴寺住挂单的贯休和尚。

按照虚中的介绍:据说这位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人,七岁就在兰溪和安寺出家法华宗;成年后行迹广泛,云游四方,广泛与各地的高僧、文士、官宦交游;自此和虚中等人交游往来长大十数年的交情。后来才辗转到越州桐庐县富春江畔的泉教寺驻锡下来;

然而就在数年前,因为作诗嘈讽时弊恶了当时的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崔缪;(没错就是那个陪嫁司赞崔琬婷他爹,如今身在黄巢军中当任大礼仪使的崔缪。)方才被从当地赶走,自此沿江而上跑到江陵挂单的,还专门在袁州拜访过虚中的草庐。

据说他从小师法的就是是梵门书法大家怀素和尚的草书。这个怀素和尚就是书圣王羲之的曾曾孙,而同样有《怀素贴》传注于世;唐太宗殉葬的瑰宝《兰亭序》就是派了同样精通书法的大臣萧禹,以临摹为由从这位手中强取豪夺式的骗过来了。

因此,他浸淫数十载的书法造诣同样出类拔萃;不但精通王氏一脉相承的行草、狂草,也钻研过同样出名的颜体柳字,甚至在京兆时临摹过类似的颜鲁公作品。

只是一直以来被在诗文和书画上,更加的成就和名声给掩盖了而已;因此,若能请他来鉴定这份《祭侄贴》无疑是更加的十拿九稳了。

然而,这位显然又是一个周淮安所知道的历史名人。主要是因为他在唐诗里留下五百多首著作,其中的那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也经常被引用来作为网络中刷逼格的口头禅。

此外作为虚中推荐来鉴定书稿的候补人选,还有正好位于荆南和湖南、江西一带境内的齐己、尚颜、顾栖蟾等人物,而他们共同点都是当世略有名声的诗坛兼书法圈子中人;。

其中齐己自称衡岳沙门的狂生,尚颜是在荆门出家的僧人,洞庭人顾栖蟾却是个以声律闻名的道士。一时间简直就是僧道儒三教都齐活了。而用他的话说,只要有这份《祭侄贴》可以品鉴,至少不用担心他们不会来的。

而周淮安也就此向虚中担保,如果他们都真有预期水准之内的话,给他们专开一个书法艺文类的学科和培训班,也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这正所谓是相应的权位和大势都有了之后,天下的英雄豪杰、俊秀人物想要出头的话,自然就会像是遇上吸铁石一般聚附过来的道理么。

只是周淮安感觉自己用惯了和尚的身份角色扮演之后,似乎也把世上有点名头的僧人之流,都给变相的牵涉和吸引过来了。

第930章 推毂出猛将(续第861章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中)第二章 活着(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谲第六百一十八章 妙尽戎机佐上台(下第847章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下)第七十六章 回归第五百零八章 四海崩乱似永嘉第二百一十六章 各方第三百零九章 内外两相望(中第五百零八章 四海崩乱似永嘉第866章 驽马徘徊鸣(中)第四百六十五章 迥戍危烽火(续第691章 满头霜雪为兵机(续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三川北虏乱如麻(续十第712章 走马为君西击胡(下)第949章 开营紫塞傍(中第893章 胡星曜精芒(续第696章 胡沙猎猎吹人面第833章 野死不葬乌可食(续)第855章 战城南,死郭北第809章 人生只合扬州死(续二)第二百零二章 南天2第二百三十五章 再定2第四百二十四章 各般第七十七章 行路第四百一十八章 昔因征远向金微第771章 长安道傍多白骨(中第五百一十七章 荆蜀相接气原通(下第762章 单于溅血染朱轮(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生民何计乐樵苏(下第一百二十章 贡船(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归还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中国浸强胡浸灭(续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乱动第五百八十六章 弓矢新韬士马残(续二第858章 战城南,死郭北(续)第一百三十六章 立言第863章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续)第1018章 分兵救朔方(中第1054章 箫鼓流汉思(下)第771章 长安道傍多白骨(中第724章 此时顾恩宁顾身(续二)第八十五章 切换第1008章 行歌归咸阳(中第769章 问之耆老何代人(续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活2第三百二章 后事尚维艰(中第904章 烽火昼连光(续二第1036章 天子按剑怒(续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第692章 手招都护新降虏第三百五十五章 红旗捲日鏖水战(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发端2第666章 独看征棹怨秋风(续二第三百三章 后事尚维艰(下第1041章 使者遥相望(续二第三十九章 优待(中)第五十九章 阴云第802章 黄昏塞北无人烟(下第1008章 行歌归咸阳(中第1002章 收功报天子第1030章 虏阵精且强(续第十章 依旧活着(下第八十九章 犹疑第五百零四章 将军仗节镇巴邱第五百一十九章 尽是将军镇抚功第1056章 箫鼓流汉思(续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昔因征远向金微(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中国浸强胡浸灭第二百一十六章 各方第649章 坐将文教镇藩维(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岂信长江有逆流(中第912章 戎车森已行(下第867章 驽马徘徊鸣(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三川北虏乱如麻(续第739章 长安少年无远图(续二第二百一十章 交州5第五百零四章 将军仗节镇巴邱第五十六章 骤然(中)第三百二章 后事尚维艰(中第二百七十九章 过岭(中)第五百四十一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续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古来治理初无别第四百零十一章 犹记登坛日(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宴夜第1048章 鱼贯度飞梁(中第二百九十八章 兵战尤翻飞(中第九十三章 清乡(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各般心思二第850章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第一百零一章 城欲摧第四十六章 心思(五)第903章 烽火昼连光(续第四百零九章 犹记登坛日第八十二章 公审第987章 种落自奔亡第三百二十八章 长恨人心不如水(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云翻2第五百二十一章 尽是将军镇抚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