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遗产T

临近姚刘氏的生辰,但御赐的洛阳姚府中依然一片素净。今年是姚大都督去世的第一年,姚家带孝不能摆宴奏乐,但姚元崇收到了十二娘的飞鸽传书,知道了武后的旨意,姚家好歹得准备一番。

当十二娘奉旨带着几个宫女来到姚府颁布赏赐时,姚刘氏穿了一件黑底紫边的袍服,头发梳的光洁整齐,没有一缕乱发,面容沉静的带着两个儿子站在前厅迎接。

因是代表武后而来,十二娘忍着不适的感觉,生生受了三人几拜,颁了赏赐,说了恭贺的话语后,姚刘氏谢恩说道:“未亡人姚刘氏叩谢皇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话音刚落,十二娘急忙上前扶起姚夫人,姚元崇也从后搀扶,两人目光一触即闪,微微有些羞怯。

姚元景从十二娘进府的那一刻,一直盯着她看,直到这时,才雀跃的喊道:“芸姐姐,真的是你!”说着,还上去拉十二娘的手。

姚夫人连忙阻止道:“元景,不得对女史无礼!”

十二娘说道:“无妨的,我与元景多日未见,甚为想念。”

姚夫人很疑惑,姚元崇在旁说道:“娘,高女史是我在长安的好友,元景在长安时,也多蒙她照顾,就是我对您说起过的那一位姑娘。”

姚夫人恍然大悟,儿子对他说过一些事,家中挂的一副夏帘就是这个姑娘送的,想清了这层关系,姚夫人转瞬有些不知所措。

姚元崇自然而然的接手。对十二娘说:“既然出宫来我家做客,又是我娘的生辰。你好歹留下吃顿饭。只是尚在重孝期,什么也没有准备。只有粗茶淡饭,你将就入席吃一些吧。”

十二娘自不会嫌弃,含笑点头说:“那就叨扰了。”说完从袖中掏出一个半尺长的盒子,说:“这是我给夫人的一点心意。”

刘氏更为慌张,不知收还是不收,姚元崇在旁轻声说道:“娘,十二娘的一点心意,你便收下吧。”

刘氏见儿子与这位女史一点也不生分,又想起他之前对自己说过有位心仪的姑娘在长安与他们多有照拂。便觉得两人已到了私定终身的地步。她向来是以儿子为傲的,况姚元崇从小到大,在大事上从没有马虎过,便相信儿子的选择,接过了十二娘的礼物。

礼盒入手十分沉淀,刘氏又有些后悔,可不待她说什么,三个孩子已伴着她往内厅走去。

十二娘早在听姚元崇讲起家里的事情时,就猜测他母亲是个柔弱且无注意的妇人。今日看来,果然是标准的古代好女人——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幸而姚元崇是个好样的,不然他们日子怎么过?

三人一路往内院走去。让十二娘有些意外的是,姚府内厅中有客,有她认识的瑶台坊主白老板。其余近十人全是她没见过面的陌生男人。

白坊主脸上依然是常年不变的微笑,如沐春风般的说:“高女史。许久不见了。”

十二娘回礼道:“白坊主近来可好?”

经姚元崇介绍,这些客人中。有姚都督的旧部,有天南海北的商人,亦有未有名气的读书人,真可谓是大杂烩。

众人听说她是代表武后前来的女史,对她颇为恭敬,一一见礼过后,依次入席。

席间无歌无酒,是一顿家常便饭,姚元崇在席间与这些“叔叔、伯伯”交谈甚欢,氛围颇为热络。大家多是为了照顾姚家遗孀而来,纷纷表示若姚家母子有什么需求,他们绝无二话,但看武后在姚都督去世后,依然如此器重姚家,心中放心几分,眼神中也多了几分思量。

饭后众人去客院小憩,姚元崇送母亲回房后,邀十二娘去书房说话。

姚元崇的脸上带着几丝雀跃,眼中的仿佛灼烧着火焰。十二娘看他这般,觉得不止是因为自己前来的缘故,知晓他必有其他要事跟自己讲。

果然,姚元崇关上门,带着一些兴奋说:“十二娘,你看到了吗,今天的这些客人都是我父亲的属下,也是他留给我的‘遗产’!今日有你代替皇后前来,他们心中有主,定会像支持父亲一样支持我了。”

十二娘听他这话,有些迷糊,却也猜到了大半。姚都督身为大都统,生前怎会没有一点自己的势力?武后对姚家遗孀这样照顾,也必定是想继续利用姚家的势力。

姚元崇说道:“我家里的那些事,你也知道几分,我并不瞒你。父亲去世前,留有几封手书,信中署名我为姚家下一代家主。但兄弟欺我年幼,说我克父,又有族中叔伯为倚仗,拒不承认父亲的遗书。我不想与他们为家事而争,只想把父亲留下的家业守住。姚家的家业不是陕州的那百间房千亩地,而是今日宴厅中坐的这些人!”

姚元崇说的有些激动,走了几步,坐到十二娘身边继续说:“自父亲去世,我就开始联系父亲麾下的众人,虽然大家都认同父亲的遗书,但因我无功无名,他们不太相信我能继续带领他们,有些人在另谋出路,我都是知道的。可今日你代替皇后前来,你看到没有?他们的神情都变了!”

虽然是普通的生辰赏赐,但昭示了武后对他的支持,得到了这个最大的倚仗,姚家旧属又有何可担心?

十二娘说道:“你即已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日后必定能够带领他们作出一番业绩,让他们对你臣服。”

姚元崇抿嘴笑着说:“有了他们的支持,姚家定然能够继续光耀门楣,我和母亲回归陕州祖宅的那一天,也不会太远。”他看着十二娘,眼中迸出火花,一字一句的说:“待那时,我必将风风光光的迎娶你过门!”

十二娘微微抬起下颚,忍着心中的欢喜,说:“我嫁不嫁还不一定呢,看你的表现咯!”

这句话却让姚元崇急了,忙说:“十二娘,誓言犹然在耳,你必定是要嫁给我的!”

看他焦急的样,十二娘知道自己“轻浮”了,在姚元崇心中,感情之事不是能当作儿戏来说的。

“知道了,还有好几年的事,你现在挂在嘴边说什么!”

姚元崇看十二娘不好意思了,吃吃的笑了几声,也觉得自己太焦急孟浪了。

十二娘虽是信任他,但在今天知道了很多内幕之后,有些顾虑的问道:“姚家……一直以来在为皇后做什么事?”

姚元崇沉思了几分,认真的说:“明的暗的,好的坏的都有,我现在涉世尚浅,皇后用我次数也不多,一时半会儿我也不能妄言。不过父亲对我说过,皇后此人胸怀大志,不同于寻常之人,她身在后位,于唐有利也有弊。若有良臣辅佐,她可造唐之盛世,若有奸佞当道,则必乱我唐江山。父亲直到死时,任在叮嘱我这一点,要我辨明时势,将来做个贤臣。”

他既然已有这个信念,十二娘就不用多说什么,只鼓励并确定的说道:“你一定可以的!”

姚元崇听她这般说,更多了几分自信,看到她的微笑,便觉得整个世界都在眼前,有说不出的笃定和安心。

按照皇上和皇后往年的习惯,秋至之后就要回长安,但今年因皇上的病情好转,他认为与白马寺的福佑和洛阳的风水有关,所以决定就在洛阳过年。

此消息一经传回长安,许多事情就发生了变化。王孙公侯、朝廷重臣过年要进宫朝拜,皇上既然在洛阳过年,那么他们也得准备在洛阳小住,纷纷收拾起自家在洛阳的别业,以待年关。

而留守长安的太子李弘也写了奏折来,请示过年的安排。

在众人以为太子也将到洛阳宫过年时,武后向李治请示,说她最近身体疲惫,想把所有政事都交给太子打理。

高宗惊讶不已,他见武后处理政事如鱼得水,朝臣中的反对声越来越大,他本就在为此事担忧,岂料武后主动放弃一切,他欣喜都来不及,又怎会拒绝?

一封圣旨传回长安,太子李弘从形式到实质开始监国,而李治和武后则在洛阳修养,时常开宴摆酒,忽然之间过的异常轻松。

可十二娘作为武后的贴身女官,她知道每晚武后临睡前,都会翻阅宫外传来的信息,长安发生的每一件事,都逃不过她的掌控,而为她搜集信息的人,绝大部分来自于姚家的人脉。

不论是武后要给姚家下令,还是姚元崇要呈递消息上来,都是十二娘作为中间人转达。这一来二去,宫中的人见十二娘成了武后最信任的人,对她越发客气,平时的言语中也带着讨好,或是些许好奇的打探。

因宫人待她的异状,让十二娘越来越不愿意跟他们多说话,每次只是淡淡的笑着,却不言不语,只有在七娘或者馨娘面前,她才会多言几句。

悄然到了冬季,洛阳下了大雪。因李治不能见风,帝后招了沛王和英王到宫中作陪,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聚着,不谈国事,十分之难得。

沛王、英王向帝后二人说着洛阳城中的事,房玉馨在旁亲自伺候茶水,十二娘跟在旁边帮忙。两人走到茶房去添热水时,房玉馨轻声说道:“师傅和嘉娘都来洛阳了,你知道吗?”

十二娘之前没想到她们,听馨娘这么一说,曹神医要伴驾留在洛阳,那曹家人自然是要来洛阳过年了。

“哦?几时来的,你见过嘉娘了?”十二娘问道。

.(。)

第58节 送书第94节 婚事第5节 羊皮书第101章 送嫁第49节 波罗球第66节 私会第59节 瑶台第70节 重九第23节 小惩第164章 奉笔T第一百一八章 驱逐第23节 小惩第26节 刘府第一百一一章 风波第158章 约见T第46节 请客第147章 拒绝T第106章 侍读第33节 少年第9节 姐妹第24节 小惩第107章 新生第154章 女史第170章 除根T第76节 行事第163章 备用T第160章 水深火热T第165章 小妾T第134章 信任T第56节 绿漪第80节 选择第169章 用心T第80节 选择第40节 拜师第139章 进宫第22节 小惩第9节 姐妹第1节 高家孤女第77节 行事第173章 吃醋第13节 误会第162章 守望第一百一六章 真言第131章 会友第144章 两难T第171章 遗产T第98节 卖花第一百二九章 礼物第一百二四章 消息第一百二八章 信鸽第72节 见机第63节 夜行第一百一八章 驱逐第29节 闺秀第一百一一章 风波第139章 进宫第145章 郊游T第163章 备用T第34节 少年第一百二八章 信鸽第70节 重九第39节 生辰关于称呼方式的一点说明第40节 拜师第94节 婚事第149章 兄弟T第24节 小惩第104章 惊鸿第96节 婚事第64节 私会第一百一九章 喜事第54节 绿漪第64节 私会第一百一三章 转折第144章 两难T第174章 希望第50节 灼华第一百二五章 思春第23节 小惩第159章 风起T第一百二四章 消息第63节 夜行第165章 小妾T第12节 赴宴第37节 生辰关于称呼方式的一点说明第38节 生辰第4节 羊皮书第145章 郊游T第58节 送书第21节 请帖第165章 小妾T第43节 拜师第50节 灼华第134章 信任T第150章 噩耗T第177章 线索第93节 婚事第一百一零章 祥瑞第38节 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