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千里驹

张德去河套没有点水泥科技树,不是因为水泥不好烧制,而是作坊式的产量,对于大建毫无意义。

即便是盖个夫子庙,其实也有点捉襟见肘。

然后还有一个原因,水泥烧制之后粉碎,球磨机改造也是个头疼问题。滚筒材料当然可以选择柘木来打造,然后内衬薄铁板,但耐用性其实也有限。所以,光滚筒替换,起码就是三位数,这个开支长远来看毫无必要。

球磨机的动力源毫无疑问只能是水力,如果是电机控制,还要考虑软启动或者变频。但水力就蛋疼了,接触瞬间的剧烈负载,很有可能让滚筒变成滚滚,碾死个把白痴绝对没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很快就被怀远郡王李思摩解决了,他的方法很简单:让契丹奴先死。

好吧,老张不得不承认,这个反人类反社会份子,越来越有一种极端报复社会的倾向。

可以预见的是,为了几吨水泥,契丹奴死上二三十个很有可能。

然后就是文宣王庙工程的施工人员编组,有几个京城大匠仗着工部里面有人,于是要装逼,然后程处弼就把五十几岁的大匠倒吊在春明大街:游街示众!

大匠们纷纷表示:老夫服了!三郎饶命!

接着就是文盲半文盲的力工们进行分派,为了解决区域施工难的问题,张德再次找上了有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怀远郡王殿下。

李思摩来了长安,先去宫里给皇帝请安,然后带来了一些土特产给皇帝的大小老婆们。

这土特产,叫做怀远毛织品。

有毛衣、毛布、毛线、毛毯、毛呢子、毛披风、毛大氅、毛斗篷……

为了表现出自己为天可汗陛下尽忠办事的成果,李思摩毫不犹豫拿出三支竹制毛线针,当着皇帝陛下的面,打起了毛衣,然后很快织了一条一尺长的毛线手帕。

李董当时很想让门外面的侍卫把他拖出去剁碎喂狗,但考虑到和谐社会需要安定,边疆和平需要忠臣,也就放过了李思摩。

只是思摩离开皇宫的时候,李董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身为一个纯爷们儿,要有节操风度。

但皇后托人带了个话,说是为了做天下表率勤俭持家,身为皇后,她决定自己织毛衣。

李思摩当时就大喜,去普宁坊见了张德,连忙竖起了大拇指,说大郎真是好脑筋,咋就想到皇后很待见这事儿呢。

老张当然不会告诉他李董之所以能成千古一帝,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加分来自他老婆。

然后李思摩投桃报李,既然大郎都这么帮忙了,他怎么可能不下力气?于是拍着胸脯保证,分区施工这种事情,包在我身上!

很快三千五百突厥苦力就到了长安,这事儿当然提前报给了李董知道。李董就点点头,表示朕知道了。

到了龙首原东南,思摩嘿嘿一笑,拎着嵌了铁钉的鞭子,和蔼地说道:“谁要是不听话,可别怪本王鞭子不认人!”

不得不承认,只以监工水平来看的话,思摩放一千五百年后,肯定是金牌监理,国家标杆。

头批苦力到齐之后,张德先让人平整龙首渠到灞水的一条路。然后钓鱼台工坊加工的木板开始逐渐运输到灞水。

之前买下的南山十一片山,除了砍竹子造纸之外,还设计了三个形制不同的砖窑。其中最大的砖窑,每日可出砖五万匹。虽然还比不上怀远城的出砖速度,但也足够了。

红砖虽然易碎,但用来加固路基两侧还是够用了。然后路基上方覆盖碎石或者碎砖还有煤渣,再铺设开槽的木板,简易木制板轨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当然张德并非不想使用铁槽,而是加工不易,且水力锻机的工时有限,需要用在更重要的器物打造上。

在怀远,砖窑厂靠近贺兰山,同样有板轨铺设到怀远城,改造的载重车厢也跟着李思摩来了长安。

一截车厢的承载在一千斤到两千五百斤之间浮动,越重对板轨的破坏越大,基本上一趟一下,就要换一些板件。

不过对现在的关中来说,秦岭的木料还是管够的。还有子午谷和巴蜀的木料,也时常运输进关。

所以原本不相信张德能有啥好办法提前完工的李董,当看到八匹挽马拉着几节巨大车厢稳步前进的时候,他想把钱要回来。

唉,谁叫贞观还不流行预算呢。

两百万贯可是直接给了一半张德,然后一半留在了东市仓。

李董看到几万匹红砖用粘土搅拌黄沙就能垒起来的时候,他的表情很丰富,脑袋里只有两个字:赖账。

心里堵得慌的李董三天两头跑去龙首渠以东视察工地,然后看到了脚手架……用铸铁扣件的脚手架。

“唉……”

吃饭的时候,太宗皇帝又开始忧郁了。

“二郎无虑也。”

他老婆微微一笑,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样子。

又过了几天,李董又去视察工地,他看到了滑轮组轻松地吊起了两千多斤的青石板,然后更加轻松地安置好。

“唉……”

又到了晚膳时间,天可汗陛下托着腮帮子,很忧郁。

“二郎无虑也,此事易尔。”

长孙皇后甜甜一笑,抚摸着小腹,她又怀孕了。

然后又过了几天,李董下定决心要赖账,剩下的一百万贯不给了。

但是他刚到工地,北风凛冽的辰光,一个健硕少年健步如飞,上前就叫道:“陛下,陛下剩下的工钱得赶紧结清啊,不然盖不下去了啊!”

“……”

李董看了看盖了一半的文宣王庙,又看了看才雕刻了一半的孔圣像,嘴唇微微地颤抖,然后看着一脸萌萌哒的少年。

最后一言不发,默默地回宫了。

没办法,天家颜面,不允许有烂尾楼发生。

正月十二,张公谨赶回了京城,意气风发,走到灞水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座巍峨建筑,顿时虎躯一震:“此非陛下新建宫殿?”

然后坦叔眼皮子抬了抬:“弘慎公,此乃文宣王庙。”

张叔叔虎躯顿时又一震,双目圆瞪:“如此巍峨,当真……当真有文教气象也。陛下圣明!”

然后坦叔想了想,凑张公谨耳边说了几句话。

邹国公顿时差点把却月剑拔了出来,然后大叫道:“这么多!”

坦叔点点头。

张公谨顿时嘴巴咧到后脑勺,赞叹道:“真乃吾家千里驹也。”

“今年大郎也满十四了,不如择良辰吉日,行冠礼吧。”

张叔叔呵呵一笑,然后道,“吾去学士府一趟,与陆公商议一番。”

坦叔连连点头,微微一笑,心中暗道:郎君也是长大了啊。

第四十九章 艺术生(推荐票)第九十九章 流亡第三十六章 程家往事第二十九章 捷报第九十八章 三震第三十四章 怂恿第十九章 春意难言(迟到的第五更)第六十八章 尿地图第六十二章 情何以堪第八十章 免税成兵第四十九章 扩散第五十六章 硬性需求第六十五章 后续第七十七章 凉州行第九十一章 非主流说客第九十二章 双赢之法第三十一章 赚头第五十六章 担忧第四十七章 种什么第四十四章 麻烦事第三十章 将死之言第七十一章 面善第五十八章 年兽第四十二章 平海伯第七十八章 塞北义商第七章 又是小道消息第九十七章 态度第八十五章 末代君王第一章 稳第七十六章 唯利是图第六十七章 曹宪题字第二十四章 一切为了员工第五十章 扩散第七十三章 凭本事吃饭第七十六章 深藏不露第五十八章 烈火烹油第四十二章 东南形胜第八十二章 刀第三章 体谅人的张大郎第六十三章 拜访第五十章 星星点点第二十八章 无语第四十章 缺口第三十八章 前程出路第四十九章 燃烧第六十九章 善意的坑第四十二章 不是等闲第七十九章 老国公寻欢又作乐第九十二章 事业第三十几章 怪癖第七十一章 未来第三十章 利令智昏第四十三章 气度第三十一章 美好印象第六十四章 个人优势第二十五章 我们的事业无人知晓第十二章 冲突第十四章 壮胆第八章 变动第九十四章 机不可失第十九章 冷静一下第九十九章 一个意外第六十八章 无人理会第七十二章 翅膀一扇第五十二章 设计定型第六十九章 人和第三十三章 灵车漂移第三十六章 追求数量第二十八章 归去第九章 朝会第二十四章 一切为了员工第七十一章 靠山吃山第七十四章 卖方市场第四章 传奇第九十二章 二郎第四十七章 张德的七夕(第一更)第三十一章 不一样的长安城第三十五章 灵醒做事第三十八章 过招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经验第四十八章 投资第七十章 旧年缘分第五十五章 天生孽障第七十二章 丝织竞争第二十八章 当年朱雀街第六十二章 提督第七十二章 分家第四十三章 闺乐第六十一章 名不虚传第八十六章 新式林场(大年初二第二更!)第五十四章 决心第八十一章 友好会谈第三十三章 灵车漂移第六十七章 斗法第七十七章 无穷无尽第七十二章 操心第六十一章 我跟太子交情莫逆第三十二章 郑大娘子的焦虑第九十四章 机不可失第九章 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