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复出

欠张德的人情,杜如晦是没办法直接还的,国朝体制决定了尚书右仆射、直隶近畿总统这样的身份,没可能跟江汉观察使交情密切,至少表面上是不能这样。

张德和杜如晦都是心知肚明,不过杜如晦又怎可能没办法,张德这里不能直接接触,张公谨那里难道也不行?

横竖帅到惊动天可汗的张叔叔,也就剩下安安静静地做个美男子了。闲赋在家的时间,比不老搭档李靖少多少。

本身是玄武门元谋功臣,老婆却是琅琊公主这种战斗力高达八千的太皇之女,所以闲赋在家,也是“罪有应得”。

谁叫你玩车震的?

广大人民群众过了这么多年,还犹记当年长安花,花再美,美不过张叔叔邪火上来的那股骚劲不是?

所以张叔叔窝皇城根吹牛逼十年光景,那是相当的喜闻乐见。

求仁得仁嘛。

“克明兄,就我?还再入朝堂?”

张公谨摇摇头,整个人躺躺椅上,一手托着紫砂壶,一手摇晃着小小的扇子,整个一退休老干部。

滋……

嘬了一口茶,张叔叔眼睛闭着:“老夫久不在朝堂,别说朝堂了,现在左骁卫的人,老夫一个都不认识,何必去自找苦吃?平白让老夫内弟恼羞成怒。”

张叔叔的内弟……自然是琅琊公主的弟佬了。

“弘慎,话不能这么说。”

杜如晦抱着孙子,倒是很淡然地看着张公谨不想惹事的模样。

“噢?”

张公谨一愣,稍稍地坐起来,依然慢条斯理地喝着茶。二人所在厅堂外头,院子里琅琊公主正教育儿子如何使唤枪棒,一排草靶,密密麻麻的都是窟窿。

“不为己谋,也要为子孙谋。老夫此来,仅此目的。”

“克明兄,如今便是老夫出仕走一遭,又能如何?执掌督府无望,行中书省无份,徒增烦恼。”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弘慎何必急于一时?”

杜如晦看着张公谨,“有道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弘慎如今做一回地基,又有何妨?”

说到这里,张公谨稍稍地沉默了一会儿。

继承他爵位的,毫无疑问是长子张大象,但要说如此就万事大吉,他张公谨是半点也不信的。王君廓、裴寂死了也没几年,刘弘基更是爵位削了又恢复,恢复又降等,这种事情,做臣子的,指望君主大发慈悲……

没有走狗的自觉啊。

这二十年张氏变数,几乎全在张德一人身上。甚至可以这么说,张德此时的影响力,早就盖过了张公谨。换做旁人,大概还美得很,觉得自家可算是发达了。

然而作为隋末大乱混出头的江湖老鸟,张公谨要是除了帅就一无是处,那也不至于干趴薛万彻,跟李靖混熟。

张氏最危险的时刻,从来没有比现在更切中。

所谓取死之道,大概就是张德现在的状态,只是感觉是很微妙的,张公谨也忘了大概是什么时候,他发觉二舅子似乎对张德有些“投鼠忌器”。

这种感觉很强烈,尤其是在清剿“巨野余孽”的时候,尤为突出。

跟老婆晚上躺床上聊天,偶尔张公谨和李蔻,都在猜测,是不是张德真的要造反?可要是真的想造反,张德的行径,又和反贼叛逆之流大相径庭。可要说不是……也着实说不好是要干什么。

总不能要做圣人吧?

这二十年来,死在张德手里的人,张公谨可以肯定,十万八万都是往少里说。他戎马一生的斩获,大约连张德手里血债的零头都没有。

要是这种人都能成圣,那他张公谨没话说。

随着张德把武汉打磨成一个奇葩怪胎,并且这个怪胎越来越大,且不断地吞噬着周围的资源时候,张公谨的矛盾复杂心理,也就更加强烈。

既高兴,又忐忑,甚至偶尔还会恐惧。

有一阵子,尤其是皇帝决定“巡狩辽东”那会,张公谨一度以为皇帝会杀他全家。夜里马厩从来都是准备好的,暗地里买下的城中宅邸,十个九个有暗道地窖。

曾经的左骁卫大将军,在那阵子看见羽林军就心里发毛。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张德,而根源则是皇帝。

“克明兄,老夫次子如今去了关西,三郎更是做了江阴县令,不差前程。”

“杜构简在帝心,御前受赏,老夫尚且忧心杜氏前程。怎么,弘慎以为大素、大安已经是国朝栋梁还是皇帝心腹?”

略微沉默,见张公谨神色犹疑,杜如晦直接道:“你我机遇差了些,还是房乔果决非常啊。”

杜如晦所说的机遇,跟他的身体健康有关系,若非脱离权力中枢有那么一阵子,何尝会把握差了那么点意思。

和魏徵不同,房玄龄不需要为“直臣”盛名所累,皇帝要集权,就让他集权好了。一个帝国的皇帝,总归是要用人的,谁强打压谁,很正常。国朝勋贵、世家既然强盛,打压的对象,自然就是勋贵和世家,皇帝要用科举来招募一批参与帝国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那就由他去吧。

谁叫贞观大帝钱多人多兵强马壮呢?

扔了相权,退一步到偏远地区,总不至于连这点“清汤寡水”也不舍得吧?

房玄龄的选择相当到位,在李董眼里,“江西”这年头,属于典型的公司营收贫瘠之地,老房愿意去经营,那这片地区的产出,分点过去当奖金就是。

要说吃头汤,最早肯定是“杜总统”,可闹到最后,却是房总督最潇洒,只能说时势预判,很难说的清楚。

谁能想到山东士族装怂居然那么快,博陵崔氏更是被一波带走,五姓七望那“牢不可破的联盟”,在暴力机关金钱攻势下,终究是瓦解分裂。

“如今即便要复出,倘若离武汉远了,也没甚用场。可若是离武汉近了,怕是朝廷不会给予黜置大权。”

半晌,张叔叔大约是想通了关节,说出了自己担忧的地方。

“此事不难,还要谢过房乔。”

杜如晦面色如常,换了一只手抱孙子,对张公谨道,“因联通两湖之事,房乔特意上奏朝廷,得以设置‘湖南土木大使’。如此既有‘湖南’,何尝不能有‘湖北’?”

“嗯?”

听到杜如晦的话,张公谨反应过来,“克明兄的意思是,比照吴王之安陆都督府?”

“旧年废黜封建,亲王自不比从前。老夫若是奏请调派老成干练之大臣,巡抚安陆等诸州,必不被允。”

杜如晦眼睛微微一眯,“到时,便说比照江汉观察使旧例,可置‘湖北观察使’,必能成事。至于‘湖北’所指何地,自是要与人细细思量。江淮广大,割了西隅,山南繁复,让个东边,也是理所应当。”

听杜如晦这么一说,张公谨脑子里过了一遍,顿时发现,这“湖北”,还真是东南西北都卡着要紧处。

求点票吧。

第十七章 简单的事情第六十三章 英明的郡王第二十六章 优质法宝第八十九章 直言第五十章 时代的召唤第三十一章 南京第八十五章 激动的杨都督(二更求票)第九十六章 产业兴盛第四章 太年轻第八十三章 深藏功与名第六十五章 套套决定地位第三十八章 帮人搞事第八十八章 让利第七十二章 反应第四十七章 复杂的意识第二十七章 同行即仇人第十九章 课业第三十一章 关系学第八十八章 种粮大户第四十一章 存续发展第九章 不如叔父第七十二章 分家第三十章 李大哥第八十七章 小盘算(年初二第三更!)第五章 传道第七十九章 暴发户们第三十六章 比帅胜出张叔叔(一更求票)第九十四章 过时第八十三章 凉州好第八十八章 官场第二十三章 再起高楼第四十五章 九鼎第四十五章 不谋而合第八十一章 简在帝心(求票)第六章 露面第四十章 让人嗑药第九章 斗智斗勇第四十三章 闺乐第十九章 黑金黑装备第二十五章 情义第九十四章 看不透第七十七章 无穷无尽第六十几章 泡汤第五十五章 暗爽不已第六章 顺利南下第九十九章 意外之外第七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八十六章 刺蛇和飞龙第七十一章 稳第三十章 大新闻的背后第六十二章 果实第三十章 人才第五十九章 大县令第四十八章 忠第二十四章 世事难料第八十二章 此事无关金钱第九十四章 奇葩局面第七十章 不同的鸟儿们第三章 机灵鬼第六十章 搓你狗头第十二章 春天要骑马(一更)第二十八章 又粗又硬第三十三章 事秦第十章 提督第三十六章 以备来年第三十三章 东海共识第五章 大丈夫第三十四章 新部门第九十三章 秋收借粮第十三章 等级差距第七十一章 未来第三章 海阔第三十二章 蠢货第三章 新的发现第六十章 仁者爱人第九十二章 大郎回京(一更)第十九章 反转第三十五章 星汉灿烂第九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二十五章 无言第六十九章 与人为善第十七章 谜一样第十八章 取名秦怀道第二十章 小白师兄有进步第五十八章 看破说破第七十章 老兵的纠结第九十四章 捐躯第五十章 扩散第五十四章 决心第九十章 落脚(年初三第三更!)第四章 制图狗第七十七章 一个愿望第三十章 迷途羔羊第五十三章 宝贝第六十九章 与人为善第二十章 吃苹果第五十九章 温家堡的人(求票)第九十四章 在川上第十六章 土狗的阴损第九十二章 信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