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要上船

“薛叔,薛叔,别走啊,别走啊。你就收留我,收留我嘛。”

一脸头大的薛仁贵来来回回躲着吵嚷的少年,然后眉头微皱,“你称呼观察世兄,称呼老夫却是‘叔’,老夫可当不起。”

“薛哥,我就是想上船,在扬子江里飘一阵。你都升官了,连这点方便都不给?我一定记着你的恩情。”

“恩情?老夫若是依了你,要么被观察沉长江喂鱼,要么被你大人活活打死。”

“我爹体弱,薛哥一定能打赢。”

“……”

为了上船,连自己老爹的威风都能扫一下,薛仁贵也是服气的。不愧是秦琼的儿子,有能耐,见识了。

抱了抱拳,薛仁贵一脸佩服的模样,然后半句话也没有,调头就走。

“薛哥,薛哥,薛哥!你要是不答应,我可立刻躺地上说是你手下打的!”

“……”

薛仁贵顿时无语,直接道:“老夫不和你废话,这就去观察使府。”

“嗳嗳嗳!薛哥,你会不会讲价的啊!找我兄长算什么本事!”

“秦大郎,你多保重,老夫有事在身,告辞。”

言罢,薛仁贵打了个唿哨,一匹黑鬃马立刻踢腾了出来,咴律律的叫了两声,窜到了薛仁贵身旁。

翻身上马,也不给秦怀道机会,直接调转马头,脚后跟点了一下,马儿立刻跑的飞快。

“嘿……”

秦怀道远远地看着一骑绝尘的薛仁贵,很是郁闷地嘟囔,“真没胆色,还跟大象哥情同手足呢!”

来了武汉之后,同行的孙伏伽倒是爽的很,老张安排的妥妥当当。孙师兄先散散心,三五个月一年半载的,先去去晦气。等又想上岗了,就先做个“临时工”,法律工作者在眼下的武汉,那是最不缺活儿干的。

每天的商业纠纷就不知道多少,家长里短的官司平均一天就有五起。贞观十七年时候武汉全年关于商业纠纷的案件,超过了一万。别说法律工作者,连维护治安的人员都不够。

开编制是费钱的事情,临时工想要招也没那么容易,一个不小心,泼皮无赖就混迹其中,黑白搅合了,这破事儿就多的让人抠脚。

而且即便招到了个人素质过硬的人,专业素养又跟不上,办个调解全靠“自由心证”这不是扯淡么?国法家规能知道二三十条的,那都是相当优秀的人才。为了这事儿,长孙无忌这个老阴货没少吐槽武汉的“底蕴”果然还是浅薄。

小霸王学习机固然很重要,自然科学这个圈栏的牲口培养不能减缓,但地区发展到了这个地步,第三产业毫无疑问要跟上。尤其是公共服务型行业行业,是自然而然的被社会需要。

地方的法律法规建设,允许迟滞,但不允许迟滞太过分。

法律建设跟不上,是很纠结的事情。

一个商业纠纷,调解不当能够立马打出狗脑子。能在武汉盘个地皮盖房子做铺面的,谁还缺钱少人不是?各自所在的行会,或是各自所在的圈子,拉出一帮乡党,再掏钱找一些泼皮游侠,商业纠纷变成抢地盘,让老张以为这特么是拍电影呢。

至于新式的官商勾结,如果没有全新的法律法规跟上,那也是“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能吏有个特点,脑子极其活络,黑白两道通吃,一个小小的衙门,能把不大的权力玩出花儿来。

于是乎这些个能人,明明是个小吏,日子过的比朝廷命官还要爽几十倍。

所以孙师兄的到来,对老张而言,这是相当给力的臂助。作为曾经的“正义的小伙伴”,孙师兄“门生故吏”也是有一些的,全招来武汉撒欢可能不现实,来个五六七八个那是毫无压力。

加上长孙无忌编(超)写(袭)《贞观律》很有经验,地方上的法律法规建设,还是很有超前意识的。

满肚子的才华,就算让他做宰相,其实也没什么卵用。国朝“维稳”是一贯的大政,沿用隋制,也是为了稳定。

所以老阴货就算有各种想法,放大政面前,也得埋心里憋着。

同样憋屈了好几年的孙师兄在业务专业性上,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针对武汉需求,临时打造一套为商贾量身定做的地方规章,只要张师弟敢提,他又有什么不敢琢磨的?

横竖现在都滚出洛阳了,在“地上魔都”不疯魔一把,实在是对不住这么多年的怨气。

“师兄,京城眼下还争的这么利害?”

“老夫实在是受不住,衙门里现在都是扮木头人。内府势力大增,那些个阉奴也是无所畏惧,弘文阁那帮老头子也是乐得清闲,由得内府撒欢。”

“内府不是皇后在操持么?”

“何止是操持……”

孙伏伽感慨万千,“如今阉奴都开办了学堂,请的教书先生,哪个不是国子监抽调过来的?”

“此事我听说过,听说还办了女校?”

“宫中奴婢,女子多有就学,不过就学之后,就不会留用宫中。而是被皇后在外安置,‘安利号’和‘东窑号’,如今操持业务的,多还是女子。”

“皇后此举,相当大胆啊。”

“若是从前,怕是不成的。如今么……操之你也是知道的。三高官官名存实亡,弘文阁也就是个摆设,几个学士除了自己所在本官职权还有用场,那个甚么弘文阁学士,也就听着好听。”

“皇后也不简单啊。”

张德相当的感慨,长孙皇后在朝野之间的“人设”那是相当的完美。早年不但不是妒妇,还时常给老公找小老婆暖床,郑琬就差点被弄过去,结果阴差阳错,白白便宜了老张。

到后来长孙皇后借儿子储君的名头,左手倒右手,把东宫榷场的白糖、冰糖发卖之权攥到手里,直接让东宫的进项被皇后控制。等到后来安平为了“脱离苦海”,跟某条江阴土狗没羞没臊地生活在一起,“安平获利”在老董事长李渊的见证下,过户到了长孙皇后手中。

而当年安平通过“安利号”,直接圈到多少钱呢?

具体多少老张并不是很清楚,但让李皇帝再干两回突厥佬的军费是有的。

“安利号”到手,长孙皇后就彻底镇压了整个后宫,还掏钱跟老公一起修缮了九成宫。并且因为钱多权重,大部分后宫妃嫔的家族,情不自禁地都朝着长孙皇后靠拢。

没办法,“安利号”这玩意儿圈娘们儿真是跟玩儿一样,当年长安贵妇,可以说是一网打尽。

至于说后来东关窑场落在皇后手中,那根本就不是个事儿,李丽质的丰州银矿尚且保不住,何况这个?

“也不瞒操之,时人多以为皇帝在外,这弘文阁及六部,就是能说了算。嘿,说是能说,就是说了算个屁……”

孙伏伽显然对弘文阁的老鸟以及六部同僚怨念不小,有些幸灾乐祸地冲张德说道,“魏王也是个假聪明真笨的夯货,本就受制于‘孝’,结果还被房遗爱和冯智戴算计,堂堂亲王狼狈至此,如今也就是个皇后牵着的肥犬。”

你这样说人家魏王李泰,有点不合适吧。

到底是什么样的事业危机,才会让曾经的“正义使者”这么心理扭曲?人性光辉上哪儿去了?

“自从京城有人吹捧‘女圣’,老夫就想出来了,再呆下去,万一被谁牵连,死了都没人收尸。”

言罢,孙伏伽又道,“老夫来了操之这里,算是真正睡了一回踏实觉。夜不能寐的日子,真是不好受。”

“师兄来了就先散散心,若是有甚想做的,同我说一声就是。”

“之前听你说起江湖之上法令不行,老夫正好有个想法,兴许也能用上一用。”

“哪方面的?”

“皇帝派发两证,正好可以从此入手,也算是‘言之有理’‘有法可依’。江湖混乱日久,早晚也要谋求太平,所谓和气生财嘛。”

老张一愣,心说李董那“两证”是为了抢劫,孙师兄这个“有法可依”,感情还是个《海贼法典》?

第四十五章 九鼎第八十一章 教育工作者第三十八章 帮人搞事第九十九章 开道第二十七章 成熟的土壤第七十九章 又到取名时第六十三章 开拓第三十六章 登场第八十五章 激动的杨都督(二更求票)第八十五章 寻思着第七十八章 塞北义商第三十章 这一届熊孩子第三十章 大新闻的背后第七十一章 有才无德第一章 势第七十六章 深藏不露第三十章 伪劣工科狗第六章 张郎第六章 一个人的毕业第三十八章 吃鱼不易第二十五章 又来?第三十二章 蠢货第三十三章 赏功第二十六章 正义的铁拳第五十几章 今天太平无事第五十二章 青少年的心理冲击第四十一章 专利司不成第十一章 备份第十八章 投资第三十八章 前程出路第六十五章 农事院第九十六章 随口一说第五十三章 成长第十二章 春天要骑马(一更)第四十三章 很合理的要求第七十七章 牌桌会议第八十一章 友好会谈第八十二章 至西域第九十五章 摩诃耶那提婆奴手札第七十四章 珍珠弘忽(票!)第九十七章 我管他第四章 玩数学的真厉害第十九章 工程第五十一章 下水第六十八章 抢眼夺目第九章 喜事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四十九章 挥毫泼墨第五十五章 礼贤下“士”第九十一章 共同认知第九十七章 自信第四十七章 大臣很忙(推荐票)第六十六章 丰厚回报第三十章 大新闻的背后第三十六章 buff背后第二十二章 很科学第八十九章 给人撑腰第六十四章 真诚拜访第三十七章 忧虑第八十七章 小娘子们第九十七章 不得不发第十五章 帮衬第三十章 心累第二十四章 都是好诗啊(第二更求推荐票)第四十二章 不是等闲第一章 放手第四十六章 “寒门”崛起第六十七章 莫要欺负人第四十一章 淮扬新风第五十六章 烧烤现形记第三十章 奥杜之杖第七十九章 狂热第十九章 春意难言(迟到的第五更)第三十六章 是熟人第九十五章 再议第三十二章 喜剧葬礼第十章 众犬第六十七章 老谋深算第六十五章 后续第五章 长安到了第四十二章 五斗米太少第五十六章 背锅侠(迟到的一更)第十六章 熬第六十五章 套套决定地位第十章 进一步第三十三章 十万火急第十八章 既然舍得死第七十一章 未来第十章 撒手锏第七十三章 官声第四十八章 精进第五十四章 基业长久第四十九章 魔性第二章 读书识字第三十三章 耍心机第二章 温彦博的刀第七十七章 牌桌会议第九十八章 贝州第七章 总督第二十六章 汝北小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