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皇后走了?”

“是。”

榻前跪着的杜构应了一声,“内官还有几个在外面,安排赏赐之物。”

“老夫去后,须记下一二事。”

“大人!”

“但有宫闱变化,即可投奔张公谨,他是琅琊公主驸马,太皇所出,唯当今陛下及琅琊公主为长。倘若有变,张公谨地位与今时决然不同。非房玄龄尉迟敬德能比。”

听了杜如晦的话,杜构猛地身躯一震,眼睛圆瞪小声问道:“太皇所出诸公主,缘何琅琊公主有别?”

没有纠缠那点情绪,这时候在老子病榻前哭哭啼啼不是尽孝而是愚昧。除了气着杜如晦,没有其它结果。

“因为琅琊公主有战功,东军之中,多有琅琊公主旧部。”

略作解释,见杜构明白之后,杜如晦又道,“今时天下之变化,堪称千年未有之大变革。此间伟力,非是一人之力,当今皇帝在位,兴许无有动荡。但有危局,山河变色,倘使有这一日,能庇护你兄弟之人,非江阴张德莫属。”

“太平盛世,怎会……”

“大兴城里未大兴,你资质平庸,看不懂是正常的。老夫卖予李唐数十载,不可谓不是忠臣。临死之前,老夫为杜氏略作谋划,也不算对不起李唐君王,江山社稷。”

一番话说的杜构浑身发抖,他才智远没有他父亲和叔叔那样惊才绝艳,甚至连吃苦耐劳都不如杜如晦。

可以这么说,杜如晦是典型的明明是天才还努力奋斗的“奇葩”。房玄龄偶尔还会偷懒,但他不会。

吃多少饭就干多少活,吃谁家的饭就给谁干活。

古往今来的打工仔之中,他算是顶级的。

“咳咳、咳咳……”

“大人!”

“老夫这一年以来,你可知晓,是在做甚么?”

“嗯?”杜构愣了一下,小心翼翼回道,“布置杜氏将来?”

“是也不是。”

杜如晦躺在暖榻上,看着屋顶的房梁:“杜氏系于李唐皇室,是不成了。老夫为你们兄弟寻的出路,不在中国而在诸侯。房玄龄总督江西,大抵也是如此思量的。颜师古那老匹夫,也被拿去做了小工……呵。”

长长地吐了口气,杜如晦双手交错在身上:“老夫回首二十载,查宗翻卷,还命人将‘忠义社’中人叫来榻上询问,老夫只想知道一个事情:那江阴子,是要做甚么。”

“大人……”

声音发颤,杜构资质“平庸”不假,但和张德打的交道极多,河北山东的勾当,让杜构大开眼界。甚至杜构在登莱,很清楚张德在东海之上的能量是何等恐怖。这让杜构深深地惊惧,但也从未将这种惊惧告知于人,哪怕他表面上很受皇帝器重。

但是现在,自己老子临死之前一年多,居然就是在“研究”张德。

“自来谋反没有他这样谋的。”

杜如晦略带嘲讽地看了一眼杜构,“不过,这当真是个‘祥瑞’。”

“大人。”

杜构的声音终于又恢复了正常,跪在一旁问道:“大人可看出甚么?”

“他非是要做甚么忠臣良将,大约是想做‘圣人’吧。”

“……”

若非自己亲爹就躺在面前,杜构差点想笑两声。

“若是论心,张德未必有这等思量。若是论迹,江阴子杀人如麻,又活人无数。十年以来,楚才唐用……皇帝击杀世族之功,何尝能少了他?千几百年后,倘使有千几百年,那时之人,又怎会去理会江阴子本心,而是只看功绩。”

一脸懵懂的杜构不能理解。

杜如晦笑了笑,微微摇头,资质愚钝也有资质愚钝的好处,至少不必想太多而惶恐。知道的越多,惶恐的也就越厉害。

“今年入京的楚地英杰,较之往年,如何?”

“贞观二十年也就二三百,多是流转南市和新南市。贞观二十一年,一千有余,北城朱门,多有聘用。”

“那你可知道,这些楚才,大多连寒门都不算么?老夫沉浮数十载,第一次见到如此之多‘识文断字’之辈,居然皆是苍头黔首商贾百工之后……长此以往,十年之后,百年之后,又会如何?到那时,执笔写春秋之人,难道还是天生的贵种吗?”

这一刻,杜构彻底懂了。

他老子说“论心”,张德不可能是想要做“圣人”,只“论心”的话,跟张德打交道那么多,杜构琢磨张德连人都不想做。

可要说“论迹”,圣人所言“有教无类”,别人没做到,张德做到了。

甚至连圣人自己,何尝对着苍头黔首在野之民“教化”了?

“江阴子非常人啊。”

杜如晦感慨一声,然后眼睛闭上,“楚才有毒……皇帝、朝廷、世族、勋贵,呵,明智‘饮鸩止渴’,却又不能自拔。灭天下者李也,非张也……”

“大、大人……”

“怕甚?”

闭着眼睛休息的杜如晦依然保持着微笑,“老夫一生,不亏了。”

全然听不明白杜如晦在说什么的杜构,内心惶恐之余,还是准备去一趟新南市,然后跟“华润号”的人碰碰头,把今天的事情跟张德说一说,至于张德会得出什么判断,那是张德的事情。

杜构别的没听懂,但有一点很清楚,他老子让他放弃杜氏周围的老世族,转而抱紧张氏,尤其是张德,这是确定无疑不会出错的。别人会出错,他老子不会,尤其是老子还要给儿子铺路的时候,尤为正确!

收到从洛阳传来的密码,译文之后,张德也有些惊讶,他本以为杜构这么急,可能是因为杜如晦突然加重了病情。可看完译文之后,万万没想到杜如晦临时之前,居然对他还有这样的“论断”。

“老子成个鸟毛的圣人啊。”

感慨一声,又不得不承认,“杜断”的当机立断,着实是超绝非凡。和马周之流不同,杜如晦显然是“超越”了贞观朝的桎梏,只是他平素里表现的还是“贞观朝”的巩固栋梁。

在贞观二十二年的当口,举凡世族豪门,真正“占得先机”的人家,大概也就只有杜氏。

甚至将来某一天,要绞死某个李皇帝的“义士”中,就有姓杜的。而同时说不定在那里哭天喊地要为皇帝尽忠的人中,还是有姓杜的。

“怎么了?收到京城来信,你便这副神佛面孔,是有甚么事情?”

说话间,武二娘子绕到张德身后,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张德很有默契地坐下,由着武媚娘给他揉捏脖颈肩膀。

“事情倒是没有,感慨倒是有一句。”

张德看着窗外夜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第三章 千里驹第八十八章 明察(求票)第八十一章 牛郎第五十八章 看破说破第五十章 一个小风波第六十一章 名不虚传第五十四章 基业长久第三十二章 馊主意第七十一章 研究偏差第三十一章 烘炉第七十章 德政(有三江票没?)第二章 浪里白条第三十七章 王法追求第八十三章 猜测第十九章 春意难言(迟到的第五更)第五十七章 需求导向第九十五章 吃肉第十六章 君无戏言第六十四章 个人优势第四十七章 日子第四章 流言第八十四章 温文尔雅第四十三章 内奸就是爽第五十七章 切入点第十四章 盛情难却第二十二章 得寸必进尺第六十二章 真的很忙第三十四章 仗剑第四十九章 挥毫泼墨第五十九章 闲云野鹤第二十七章 恶鬼第四十一章 存续发展第六章 上意第三十二章 如鱼得水第八十八章 明镜第五十二章 阿杜的歌最好听第六十几章 泡汤第五十二人 诗人第三十章 奥杜之杖第四十七章 来客吃什么第四章 俺脱第九十二章 骤变第十八章 经验和总结经验第七十七章 牌桌会议第九十四章 捐躯第四十八章 满庭芳第五十一章 我妈干什么的第二十六章 串联(第二更)第七十四章 打钱第二十四章 探险家第八十章 有恃无恐第四十六章 事涉禅宗第四十一章 吃面第三十四章 躁动第六十六章 新来的第四章 脑洞第二十三章 一个简单的道理第六十四章 方向第八章 狂欢和震惊第六十九章 非正常护院(三更)第九十二章 二郎第八十九章 迁徙(年初三第二更!)第五十二章 这不重要第五章 抓老鼠的第十章 残酷的机会第三十章 祭告第八章 故人第六十章 九月初二的共识第十二章 振作家门第八十六章 铁面方能无私第三十六章 比帅胜出张叔叔(一更求票)第十二章 恶心人第二十章 科学规划第九十八章 冒进第二十八章 为了猪肉第十四章 有条不紊第二十三章 上道第六十几章 泡汤第三十七章 观察第四章 没想到的人第九十章 查探第八十五章 末代君王第二十八章 反应第八十一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第八十三 聚兵(三更求票)第六十四章 中学第十九章 黑金黑装备第五十四章 决心第五十五章 宽慰第六十四章 称赞第十四章 有条不紊第五十三章 知识就是力量第一章 势第三十五章 灵醒做事第十四章 壮胆第十九章 温文尔雅第九十章 前瞻第五十章 民为贵第二十五章 情义第八十一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