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完工验收(第二更)

人间,又污秽了。

张德模仿中书令仰望星空,然后小小地装了个逼。

仔细想想,上辈子过的也挺风光的,可特么自己抱的大腿,含着泪也要把“雅蠛蝶”喊出来。

这辈子虽然精神文化生活贫瘠了些,也不能找小伙伴联机打个boss啥的,更没有五金一件的银鳞胸甲,但这并不妨碍张德在物质文化方面进行提炼。

和钱没关系,当然了,主要是钱。

“哥哥神乎其技啊”

程处弼激动的浑身发抖,瞧着文宣王庙四配十哲后面的光辉,就差喊他大人来看上帝。

长安城沸腾了,皇帝陛下也听到了外面的喧哗,便问侍卫,外面这么大动静,发生了什么?

侍卫还没去,去年退了休的史大忠擦着额头上的汗,提着衣衫,跑的跟老鹅似的,然后跑皇帝面前就是一个大礼,喊道:“陛下,天佑大唐,孔圣显灵啊”

你特么逗我?朕家里攀的祖宗是老子,结果显灵的是孔子?

然而李董住的地方地势还是比较高的,于是他换了一身劲装,直接小跑去了高台。

登高望远向东看去,李董嘴角一抽:“这……”

工科狗玩文化是玩不出什么的花样来的,所以只能搞点特技。duang的一下给圣人们来个特写,各种灯光给力,要不是没办法乱涂乱画,老张一定要给个重金属摇滚风。

琉璃光华若天宫,文宣王庙一夜之间就酷炫到这种程度,让唐朝的土鳖们有点小激动。

张德一脸得意,咧嘴一笑,对程处弼道:“三郎,若你能去岐州摆平刘老儿,懂?”

程处弼小鸡啄米点着头:“懂,懂,懂的。”

拍了拍程处弼的肩膀。张德打了个呵欠:“连夜施工,累死我也,回去睡觉。”

“哥哥,少待少待。”

程处弼胳膊一伸。拦着张德,一脸谄媚,“嘿嘿,哥哥,此事。万万不可说与别人听去。”

“你这厮,这般计较作甚。只你一人,怕是摆不平刘师立。”

张德笑着摇头。

“哥哥放心,吾非一人,欲寻李大郎同去。”

“唔……”

老张琢磨开来,虽说张叔叔和刘师立互相不待见,但李勣对刘师立有回护之恩。李震若是去岐州,别的不敢说,刘师立肯定要叫一声世侄。

而且刘师立想要翻身,在岐州唯一有希望的就是打吐谷浑。他和李靖又说不上话。想要走门路,也只有托李勣帮忙。

然而李勣会随随便便帮忙吗?刘师立跑过来求李勣办事,然后干净利落地办了,张公谨就算心里无所谓,程咬金都能打上门去。

所以,善于卖萌的刘师立,肯定得先让李勣觉得,拉他一把也是还个人情。还有比提携后进晚辈更完美的借口吗?

想当年,老张还在海上厮混的时候,领导有个老朋友的儿子跑过来说要卖垫圈。领导就表示不需要这么客气,只要你能来,就是心意啦。

然后垫圈采购这事儿吧,就没后勤部门什么事儿了。

张氏第一定律:社会学是伪科学。

根据这个第一定律。不难看出,在人性上,唐朝和一千五百年后没有任何区别。

“大郎若是去了,切勿揽事上身,紧要处,三郎须和大郎通气。”

“那厮都把白糖卖进左武卫去了。细水长流,够他花销了。”

“你懂个甚,自家兄弟,莫要小家子气。”

老张瞪了他一眼,程处弼才扁扁嘴道:“哥哥偏爱别家,怎地不爱我了?”

老子特么爱死你了

“滚”

程老三委屈极了,但为了正义的事业,他马不停蹄地叫上了李思摩的儿子李毅,然后就去了李勣府上打门。

孔圣显灵来围观的人很多,最激动的其实不是皇帝,而是孔祭酒。

孔颖达浑身发热,其实亵裤都没穿,披了个袍子就出来了。左手捧着书,右手拿着毛笔,随时准备把满肚子的豪言壮语写下来。实在不行写别人的诗篇也是好的。

金吾卫的大兵就苦逼了,熬夜值班就算了,要换班的时候,来了几千百姓还有达官贵人。

连女儿家也要来瞻仰一下孔圣灵光。

随着太阳升起,红日透射,那光芒越发聚集,整个文宣王庙看上去就是要比别处亮。

不多时,李董的御辇到了。

终于到了清场的时间,李董下了马车,也感觉浑身热血沸腾。莫非老天是在告诉朕,朕乃天命所归?

“陛下天命所归,乃有显圣昭告万民啊”

老孔赶紧上去拍马屁,他是孔家嫡系,孔圣后裔,拍皇帝马屁的同时,也是隐形抬高自己的地位。

所谓无形装逼,最为致命。

孔祭酒能感觉到十八学士的其余老朋友眼神何等的羡慕嫉妒恨,虽然他很不想说粗鄙之言,但从内心来讲,老孔的意思只有一个:你们要是不服,回去重新投胎啊

“陛下天命所归,孔圣显灵,昭告天下”

李董的感觉越发地良好,脚步也有点飘,一边走一边看着四配十哲石像,光芒四散,太有神圣感了。

本来配享四圣,是在考虑要不要把颜回和孟子去掉的,后来皇帝拍板,承旧例,复圣闻一而知十,乃是智慧的象征,必须有。

当然这话正面理解其实也没啥,但读书人大多都不是傻逼,很显然颜回没问题,孟子就要考量了。

孟子的主张,让做君王的都很蛋疼。

李董肯定也不例外,所以他没有正面说亚圣滚粗文宣王庙,就是想等着小弟们主动分忧。

然而小弟们虽然一颗红心向陛下,但也是有自己想法的。

于是山东士族商量了一下,只说孟子的“仁政”,其他的啥也不管。

因此复圣圣像基座上,刻了“知”,而亚圣圣像基座上,刻了“义”。为什么没有刻“仁”呢?因为给述圣孔伋了。

毕竟,孔子的孙子,肯定要比亚圣“仁”一点。

博弈嘛,总是有得有失,虽然亚圣圣像还是立了起来,但总算没有搞个大新闻,让李董多少也能接受。

十哲塑像虽然没有孔圣四配那么高大上,但每个塑像配一条经典语录的形式,让李董眼睛一亮。

搞意识形态嘛,表面工作肯定要做好,一定得有让国内外人民群众都认可的普世价值。

至于那些不认可的,很显然,他们都是顽固的反唐份子。

不信普世价值的人,很危险,这时候,就需要唐军亮个相,偶尔教做人。

шшш ▲тTk an ▲c○

李董站在子贡像前,然后念出了语录:“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

ωωω•ttκΛ n•¢o

“陛下英明”

老孔上前,笑着说道。

“监丞张德,何其贴切也。”

李董指了指端木赐旁边的语录,“朕要重赏。”

孔祭酒顿时兴趣缺缺,不是赏老夫啊。

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八十七章 小娘子们第二十七章 更名第五十三章 成长第四十五章 身怀绝技第十二章 东风氏第九十五章 大无畏第三十一章 再生父母第二十章 摩擦人生第八十四章 挑战来临第三十五章 不简单第二章 浪里白条第七十八章 实利第九十章 瓜丁之旅第七十八章 复出第四十七章 翁婿会第八十八章 明镜第四十章 发达第六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八章 人地论第十六章 白氏来人第二章 杀第九十九章 开道第三十七章 人事变动第九十四章 闹公府第三十六章 称宗道祖第十二章 河北道增员第二十六章 来个痛快第九十章 太年轻(第一更)第七十八章 取名第四十五章 稻花香里说丰年第九十六章 蜜糖第八十章 借风第七十七章 无穷无尽第七章 大舞台第二十二章 佳话第四十三章 随便收徒第八十七章 求人办事第五十章 时代的召唤第六十七章 风乍起第四十六章 胡人出身第六十二章 开阔眼界第九十七章 积德种树第六十一章 复杂的事情第七十五章 另类孤臣第六十九章 做事第四十几章 人品第十四章 良人第八十六章 横行霸道第四十二章 不是等闲第十五章 功业第六十六章 熟烂第六十九章 非正常护院(三更)第八十九章 长治久安之法第八十八章 珍珠养殖第四十一章 淮扬新风第三十八章 帮人搞事第六十一章 薅羊毛(薅点推荐票)第五十四章 决心第二十九章 一千万贯第十二章 冲突第五十七章 色变第九十章 瓜丁之旅第九十一章 顾忌第四十四章 面圣第五十三章 结果论第五十四章 犹如关东之门户第八十一章 兴许是大智慧第七章 亲姊妹第六十六章 深坑第十八章 弄璋之喜第九十一章 罢了第八十一章 江阴之行第六十九章 心累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七十七章 钱太多第六十三章 淳朴第八十四章 消耗民力第五十八章 最恶世代第五十九章 算你狠第九十三章 判断第五十二章 这不重要第四十章 过山东第三十七章 人事变动第十四章 讲文明爱卫生第三十三章 如狼似虎第七十几章 他不能死第八十七章 栽得不冤第二十七章 资本第四十一章 奔头第三十二章 顺势第四十六章 沔州行第十五章 要有良心第四十三章 闺乐第十一章 站队第四十三章 求稳第六十三章 点到为止第四十二章 风口第六章 用能第八十五章 认清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