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数百年风流

宣州治所宣城县,名声极好的刺史老大人颜籀,这光景在宛溪口急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急得跺脚的颜籀看着河畔黑压压的几千号人,明火执仗叫嚣嘶吼,赤足的农家,光头的工匠,光身挽着裤腿的水手……都是扬子江畔讨生活的普通人。只不过因为出身豪族大家,却又有不同之处。

“糟了糟了,这谢氏吴氏真要是打起来,怕不是半个宣州都要陷进去。”

刺史府的幕僚也是脸色大变,如今宣州比以前富裕的多,新增四县,使得宣州治下一共十四个县。其中一半集中在宣城周围,剩下的也多是沿江旁水,多是物流便当的地界。

而这全部十四个县中,一半跟姓谢的有关,另外一半跟姓吴的有关。

前者是东晋豪门谢氏出身,先祖为谢眺这一支;后者是两汉以来就存在的吴氏人家,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出仕者不胜枚举。

以往物资相对贫瘠,大家都是地里刨食,至多也就是百工技艺捞些偏门。但现在却是大不相同,围绕扬子江及宣州境内各支脉,加上临近常州苏州杭州,宣州工商贸易放眼天下也是相当的发达。

发达之后,两家也是相安无事,合伙捞钱各自发展,加上刺史老大人颜籀也是个爱好风流的人物,两家都是精妙人物辈出的世族,在这舞文弄墨吟诗作赋的舞台上,倒也别致雅趣。

偏偏长安爆发出来的“进奏院”一事,就像是扔进鳄鱼池的肉块,搅动的整个宣州不得安宁。

原本这个事情处理起来也简单,宣州作为“雄州”,刺史老大人颜师古只要在总督房玄龄面前美言几句,有“院长”公爷撑腰,多拿几个“院士”怎么了?

偏偏坏就坏在颜师古以为宣州新增诸县及旧有下县没有必要,就照着原先宣州治下八县来处理。

对对分,谢氏吴氏各自拉拢人马,应该也是公平的。

可颜师古平素“黄老”施政,对宣州现实发展没有估计,他哪里晓得,新增诸县,比如太平县、旌德县、宁国县,它们都是沿河扩建县城,可以通过河道和运河,顺流直达扬子江。

而这三县之所以扩建成立,就是因为三地分别有相当规模的金矿铁矿煤矿瓷土以及石材。

尤其是旌德县的瓷土,可以说是宣州地面的拳头产品,在苏州市舶衙门非常受欢迎。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让人蛋疼的现象,新增诸县其实财力雄厚,偏偏按照旧时惯例,他们便没机会在“进奏院”中亮相。只是新增诸县虽然有钱,却是人丁稀少。原本宣州大部分的良田,有半数都在谢氏手中,吴氏另辟蹊径,加上吴氏在苏州杭州人脉极广,反而通过开发矿产,挖掘商业潜力,在宣州地面上,重新占据了风头。

可以说要是没有吴氏提供的钱财,颜师古想要在宣州夜夜做新郎,“黄老治术”来经营宣州,门也没有。

投桃报李这是正常人的想法,但这一回吴氏怎么都没想到,刺史老大人居然这么眼瞎……

不仅眼瞎,心也是黑的。

要知道,新增三县的名字,可不是随便搞来的,吴氏走了长孙皇后的门路,又请出原睦州刺史,再通过长孙无忌,七拐八拐,才到了长孙皇后那里。

太平县得名,是因为长孙皇后有个产业叫做“太平号”,主要经营就是贵金属,而太平县毗邻青弋水,恰好有一块金矿开采难度不大,虽然量不多,但长孙皇后不嫌弃。旌德县更是长孙皇后让褚遂良琢磨了一个“旌表其礼,以彰其德”,逼格刷的满满,而且旌德县的瓷土,已经跟“东关窑场”签订了十年供货长约……

在吴氏看来,老子江东豪门几百年风流,又跟女圣关系这么好,怎么地“进奏院院士”得有交椅。就算比不上苏州常州杭州,肯定要比谢氏那些种地的要强得多吧。

事情出来就闪了腰,吴氏上下震惊之余,更是没想到谢氏这帮田舍翁居然混的比他们还好一些。

“进奏院”一事,顶梁柱是江西总督房玄龄,老房在大略上,求的就是拿到“进奏院”话事人的位置。作为交换,“忠义社”这么些年分布在扬子江两岸的骨干,都会支持老房“上位”。

只是大略归大略,在细节上,就不可能面面俱到。似宣州这种情况,房玄龄根本不会理会宣州到底出了八个什么样的货色,哪怕是八条狗,只要在“进奏院”汪汪汪的口音是江西口音,那就够了!

而对宣州地方来说,那就是两回事,尽管都是为了争着做狗,可谁做狗谁不做,地方上也是要说道说道权衡权衡的。

颜师古一时不察,让谢氏捡了大便宜。更要命的是,谢氏手中掌握的人口有着相当数量,有了“大义”,谢氏怎么可能吐出进嘴的肥肉?火并一触即发,宣州新老十四个县,外加各路市镇,都是谢吴两家的帮手在那里搞事。

刚拿到嘉奖的宣州,当年人命大案就增加百余起,而且集中在一个月之内。

作为一州长官,颜师古感觉自己就是被人反复打耳光,打的贼他娘的爽!

谢氏人多,吴氏钱多,闹开之后的械斗规模,从几十人上升到几百人,最后演变成宣州治所宣城城外几千人火并。

而几千人火并也只是“前锋”,两边后头还有几千人……

吴氏还把宣州本地的“洞獠”请了出来助战,而“洞獠”盘亘的地方,原本叫宁国市,因为吴氏的运作,升格为宁国县,主要产品就是石材,大理石花岗岩在淮扬、苏杭的销路相当不错。

“洞獠”也因此而改善了生存环境,可以说对吴氏相当的感激。

但对颜师古来说,这他娘的性质就变了,有“洞獠”参与和没有,那就是两回事。没有“洞獠”,这事儿也就是个乡民抢水,最多……最多人多了点。可“洞獠”一出现,放哪儿都是要顶一个地方土族作乱,这要是上报给朝廷,颜师古感觉自己还不如被妓女轮死算了。

“使君!此事拖不得,城中有江阴老板娘的心腹,若是请他帮忙说项,兴许还有机会!”

“江阴老板娘?什么来头?不管什么来头,快快有请!”

颜师古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又咱三叮嘱,“莫要让府兵作死!”

“晓得!晓得!使君少待,下走这就去!”

擦着冷汗的幕僚也是小命要紧,谢氏吴氏这个月都是动了肝火,一旦上头,谁管那么多,不打的脑浆子出来,那是不可能歇手的。

想要把事情摆平,还得从源头上找,可毫无疑问,自家使君没这个实力,房总督又远水救不了近火,思来想去,能在江东地面跺跺脚抖三抖的,大概也只有那位江湖人称“老板娘”的江阴女中豪杰。

宣城城东,本地“华润号”的档头有些尴尬地露出了一个笑容:“阿叔,吾里也没想到,这本地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这不怪你。”

坦叔摆摆手,扫了一眼神色镇定的张沧,然后道:“颜师古这老匹夫失职啊。”

“他是只论风月过了头。”

正吐槽着,忽地外面门子小跑过来,冲档头道:“刺史府来了人。”

“呃……”

档头都愣住了,一旁坦叔笑道:“倒也不是只会论风月的。”

求个月票。

第二十三章 深藏功与名(第一更)第十九章 黑金黑装备第九十三章 变数第九十五章 观沧海第三章 时过境迁第六十三章 英明的郡王第八十四章 文化人第七十五章 崇道第五十章 一个小风波第八十六章 略有不同第十六章 装完逼不跑第七十三章 预见第四十几章 人品第四十七章 日子第五十三章 成长第八章 瓜分无份第八十八章 上钩第十章 瞬间第七十三章 官声第八十一章 惊人业绩第五十九章 闲云野鹤第七十二章 丝织竞争第七十八章 实利第六十七章 斗法第六章 放飞自我第二十三章 都是扯虎皮第二十七章 时势择选第五十四章 吃鸡第七十三章 看第七十四章 要敢想第八十章 冬季第七十三章 杨六郎的差事第一章 拜佛第三十章 人才第十三章 好奇公主第九十二章 大郎回京(一更)第八十四章 不会这么做第六十五章 认真做事第五十四章 犹如关东之门户第八十八章 官场第三十七章 人事变动第四十五章 失望第五十二章 就是直接(第三更)第五十二章 人在江湖第八十二章 旧时之言,今日之见第四十三章 纷纷请战第七十五章 豺狼当道第二十二章 肉糜第六十一章 名不虚传第一章 一个声音第三十四章 要优雅第九十六章 狗运滔天第二十三章 西游记第八十九章 扩产第四十八章 精神分裂第七十一章 我只是想做个好官第二十四章 问道于盲第二十九章 朕有点乏了(求推荐票)第十二章 小圆脸第八十五章 大建是大计第五十章 星星点点第九十二章 营救之人第二十七章 读书的方法第九章 安全出宫第九十章 挑不出错第六十九章 薛书记第三十六章 皇天不负苦心人第八章 陆氏前程第四十九章 床笫之语第十章 众犬第七章 命令与征服第一章 共识第六十五章 水平第九十七章 再上疏第八章 孺子可教第三十五章 正当红第三十六章 程家往事第八十五章 防微杜渐(大年初二第一更!)第十五章 碰瓷第七十七章 一个愿望第十七章 马尔萨斯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二十二章 又丢官(第三更)第十二章 乱第五十七章 色变第二十九章 聊个天第八十二章 人物第十八章 拆分江南第四十章 安平获利第三十八章 校书郎(一更求推荐票)第五十五章 都要发(第三更)第十三章 利弊取舍第三十七章 艳刀第八十七章 鱼饵第七十五章 风气不同第十章 歪脑筋第八十一章 惊人业绩第三十八章 畅想第九十一章 太年轻第四十六章 饕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