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开拓

“同中书门下三品……”

“杜秀才这是老树开花啊。”

春明楼内一时间感慨声此起彼伏,如何都没想到,杜正伦一把年纪,居然还真的就翻了身。

虽非宰相,但也是有资格绕过部门直接跟皇帝面对面讨论事情,这参政议政的档次,比一般人高得多。

不过毫无疑问,努力集权的皇帝,不可能让杜正伦有太大的权柄。宣政总制院讲到底,也只是个管理“海外”唐人的机构,至于驻军也好,榷场也罢,都不是宣政总制院可以染指的。

而且杜正伦还很给面子,老头在南海能够站稳脚跟,要不是有人支持,早死在南海的风浪中。各种老天保佑,才让他顺顺当当返回了中国。

其中冯氏、冼氏的情分要给,李道兴的人情要还。

好在冯氏、冼氏跟李道兴之间早就有默契,冯氏拿到了“南海宣政院”的位子,而“苍龙道”南岸一块土著密布的地区,则是给了一个加盟店的名额。

冼氏出了一个提督在“苍龙道”南岸,北岸那个海上高速公路收费站,则是另有提督人选。

虽说冯氏内部也有些不甘心,只不过冯智戴很理性,没有去争这一时的长短。

皇帝尚且要吃瘪,他们这些仰仗皇帝威权才能镇压地方蛮子的土豪,更是不可能太过嚣张。

“扶桑地一口气出了二十几个提督,除了四个是直属,其余的,都是掏钱买的帽子。每年还要在鲸海缴税……”

“换你有钱,你买不买?”

“买啊,不买不成傻子了?”

“……”

冒着酸味归冒着,但有好处,那还是真的要上的。

这年头,真傻子才是少数啊。

只是朝廷这里还留了扣子,一般人还真没注意到。

因为不管怎么讲,宣政总制院这个衙门有些不伦不类的样子,按照规定,也不过是个管理海外唐人的部门。它并不是真正的州县都道等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它不具备具体的施政权力。

于是在国家实力强悍的时候,还不觉得如何,要是哪一天帝国衰败了,或者分裂了,这些宣政总制院管理的地区,一旦对朝廷来说是个包袱,甩起来根本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扔了就是扔了。

讲白了,此时此刻的朝廷上下,都是“白嫖”心态,赚了最好,不赚他们也不负责。

就这么一个扣子留着,老张就断定,一旦“海外”的唐人聚集区真正发达了,而且类似中国了,那么,宣政总制院就别想再去碰哪怕一根毛。因为朝廷必然会直接设立州县来管理,政府各级部门层层叠叠安排的妥妥当当,府兵警察尽数在编。

这是一种比羁縻统治高那么一点点,但又比直接管理低那么一点点的奇葩制度。

只不过,这一回帝国的精英们,都有着共识,都认为能够从这个制度中,攫取惊人的可观的利润。

“唉……只怕是苦了倭地之人啊。”

夜里,张德在杜如晦灵堂前,跟杜构杜荷兄弟二人一起喝着酒。

“大哥,倭人苦了与我们何干?”

杜二郎起身给杜构倒了一杯酒,也给张德满上,最后才给自己也倒了一杯,重新坐下后,杜荷看着杜构道,“这几年入唐的倭女,做‘螺娘’的都是成百上千。缫丝厂里的倭女都两万多了,真要是可怜她们,可怜的过来吗?”

“再说了,倭人不苦,就苦唐人,总要有人苦的。”

说话间,杜荷还想起了一个见闻,“再说了,再怎么苦,那些个入唐为奴为婢的倭人,至少能吃上饭。小弟在武汉,可是眼见着突厥奴、倭奴居然都能合得来,那些个本地工人,也多是跟他们亲近一些。”

听到杜荷的话,老张嘴角抖了一下,只觉得荒诞不已。杜二郎这个混账的观察,反而要细致入微一点。

到了那工厂中做工,管你什么倭人突厥人契丹人,累死累活简直要命,唯一跟着自己累死累活的,只有自己的工友、同事。其余的……那是什么?!

“为兄就是感慨一番罢了。”

杜构拿起酒杯,一口闷了,然后将酒杯放回桌上,杜荷又起身给他满上。

盯着酒杯中的液体,杜构感慨道:“世道变换之快,为兄都快跟不上了。大人希望的,不是杜氏如何兴旺,而是你我兄弟……能成器啊。”

见杜构手指在两人之间来回比划,杜荷便道:“待我把公主弄回来,怎么也算是个皇亲国戚。”

“可想好要寻甚么事体做?”

“既然要尚公主,那就不便走远了。在两京做点营生即可,倘使有个东海南海的物产发卖,也能过活。”

杜荷也是看得很开,因为种种原因,如今他身上的职位都是没有了。原本还想在武汉厮混,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自家老哥现在是“东海宣政院”的一把手,有这关系放着不用,这不是神经病么。

再说了,因为去武汉那回疯狂集资,他在扬子江两岸的人脉关系……还别说,真的挺雄厚的。

别人不好讲,但他杜二郎说是要在长安洛阳卖海产,还真是个不愁的。

“那就好。”

抄起筷子,夹了一块肉,咀嚼了一会儿,杜构才看着张德,“往后还是有劳操之多费心。”

“自家兄弟。”

张德没有说多的话,指了指酒杯,“都在酒里。”

三人拿起酒杯,轻轻地碰了碰,然后冲杜如晦的遗像敬了一下,这才一饮而尽。

宰辅人家有宰辅人家的变化,寻常街坊自有寻常街坊的命数。宣政总制院前脚成立,朝廷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鼓励生产”,并且第一次有组织地补贴“海外”。

比如说朝鲜道,现在种地,凡是有唐朝户籍的,就能免税三年五年七年不等。再比如说东海宣政院的第一份文件,就是关于减免各部提督治下“税赋”的。而此时在扶桑地,农事税赋是极低的,反而是商业“保护费”非常高,因为收的人多,一茬两茬三四茬的。

现在减免“税赋”,等于就是唐朝作保,为本地区的工商贸易背书。至于谁能受到照顾,这毫无疑问的,肯定是唐人自己。

那么如何拿到唐人的资格,这就又是另外一回事情。

至于唐人之外,那毫无疑问还是要承担旧有的“负担”。

“进奏院”方面提交上去的,表面上是成立“宣政总制院”,但因为东海诸地的“加盟”提督陆续到位,这可是掏了钱的,自然是要尽快地回本。

于是乎,在“东海宣政院”一把手还在家里“守丧”的时候,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淘金”……开始了。

第十三章 武氏女第十五章 要有良心第四十一章 杀了我第七十八章 塞北义商第十五章 张德取字(第二更)第六十七章 都差不多第五十九章 闲云野鹤第七十六章 唯利是图第六十九章 修通之后第八十八章 明镜第九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十三章 暴打第四十九章 做官第九十四章 捐躯第六章 其乐融融第二章 胡汉三的威力第十五章 老阴货第二章 贼第三十章 功德取舍第九章 和蔼可亲的狼人第四十三章 不必多言第七十五章 别致唐茂约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六章 震惊第八十一章 退路第八十章 讲究人第七十八章 天下谁堪为敌手第三十五章 横槊赋诗(第三更)第四十章 巨响第二十五章 筹谋第五章 地上魔都第六十五章 致用第七十章 死人活人第三十六章 追求数量第四十八章 忠第四十八章 阳光依旧灿烂第三十三章 东海共识第五十几章 一窝能生十几个第九十三章 耿直的尬聊第八十五章 有钱的反派第九十七章 风平浪静第六十三章 英明的郡王第十一章 不合理第九十一章 慢慢来第八十六章 烦心事第三十四章 有价无市香辛料第三十六章 利益交换第七十二章 为兄长考虑第十章 毒啊第二十六章 变化第五十九章 冷静第六十八章 吃人有理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第八章 和谐社会第六十七章 太谷县令(一更)第十六章 猎杀第六十五章 内心震撼第九十七章 方向问题第十一章 兴旺第九十五章 大无畏第五章 需求第七十三章 杨六郎的差事第六十几章 有远见第五十九章 要做忠臣第九十五章 已非当年少女第六十六章 跟谁姓第五十六章 硬性需求第九十八章 冒进第五十二章 程处弼又来了(一更)第三十二章 馊主意第八十四章 女郎不凡第六十二章 圆桌好汉第八十八章 性质第九十四章 基调第四十五章 来去两匆匆第六十四章 讲道理第七十二章 为兄长考虑第二十五章 给个理由第三十五章 狼羊论第九十三章 炮击第十二章 人物第五十五章 天生孽障第四十六章 别样幼学第四十八章 精进第四章 俺脱第八十七章 巡狩辽东第九十八章 喜欢第四十八章 满庭芳第八十三章 小本经营第十八章 经验和总结经验第九十一章 看天子装逼第八十几章 关洛人事第九十七章 态度第三十章 食肉动物第七十六章 自重第三十九章 拼搏第三十六章 卫公人情第八十三章 帮会第七十四章 卖方市场第四十二章 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