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春耕

发春的猫好治,发春的女人那就厉害了……

本以为回府能好好地“休养生息”,万万没想到又一次差点被榨干。和武汉狗窝的女郎相比,家住长江东的李芷儿简直是可爱到了极点。

无奈之下,请了三天的假,假期一过,张德又开始了连轴转。除了各处工坊的视察之外,发春的长江这时候因为支流水量暴涨,也会出现“汛期”。

蒲圻到武昌的长江大堤又一次经受住了考研,山上的塘坝也大多蓄水成功,今年在灌溉上,是不成问题。

港口码头现在分门别类管理也越来越科学,粮食转运码头和仓库,彻底和工业品区分开来。专门的商品粮运输船队,一年四季都在扬子江上跑。其中又细分了一些诸如专做黄豆、绿豆、赤豆、胡豆的。

尤其是胡豆,因为这几年扬子江江心逐渐都冒出来不少沙洲,这种土地种稻麦收成都有限。反而豆类颇为高产,典型就是胡逗洲,蚕豆产量伴随着沙洲的扩大,产量历年增加,如今已经是全国最大的胡豆生产地,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专营胡豆的交易市场。

武汉的商品粮船,如果不在宣州扬州停靠,大多就是一口气跑到胡逗洲。

在这里,会有大量的粮船集结。缴纳费用登记报备之后,有的船就要北上,因为其中不少粮食是供应给辽东的,胡豆价钱便宜,出粉率低一些也不打紧,但能剩下不少麦粉,对辽东的煤钢工人来说,这也算是个福利。

毕竟,豆粉虽然粗糙一些,但是便宜。倘若没有豆粉,煤钢工业体也不会提供多大量的面粉,更不要说糜子、稻米,吃糠咽菜才是主流。

除了供应东北,朝鲜道和扶桑地也是重要的商品粮航线。其中的缘由,跟辽东情况差不多,唐朝不可能给底层受统治的“蛮夷”精细粮食。最极端的情况,有个牛进达麾下的火头,发现豆粉混了木屑,那些倭奴居然也能吃下去,有一段后勤比较紧张的时间,大量倭奴壮丁,吃的就是混合木屑、粗豆粉、豆子、咸菜的糊糊。

那破烂玩意儿里面还混合了大量鱼皮以及动物内脏,牛进达自从出道以来,也就是隋末最艰苦的时候,吃过和这个差不多一样稀烂的“狗屎”玩意儿。

可倭奴吃的还很嗨,这让牛进达叹为观止。

而提高了胡豆输入量之后,牛进达居然就被倭奴当作“上国神使”,这让牛进达都出现了幻觉,这他娘的倭奴以前在倭地贵种底下,吃的到底是什么狗屁玩意儿,才至于多吃了两把能放连环屁的黄豆,就对他感恩戴德?

番邦的“苍头黔首”生存残酷,牛进达是知道的,当年干突厥的时候,那些个牧奴在突厥豪帅手中,跟畜生没有区别。豪帅若是兴起,随便杀个牧奴取新鲜的人头骨做酒杯,也不是没有的事情。

后来突利归附唐朝,上层有些突厥贵族哭爹喊娘,底层偷偷摸摸往河北道流窜,哪怕给唐朝的土鳖庄稼汉做长工也愿意,不是没有道理的。

唐朝的苍头黔首日子是惨,但番邦的“苍头黔首”,那是惨绝人寰……

不过牛进达也不敢真的去探究倭奴们的承受底线,社会学上的成就,他一个都不想达成。

好不容易做一回总管,他不想又把到手的功劳做成罪过。

连续两年的豆类采购量,一单最少都是三十万石,总量相当的恐怖。但朝廷大政放在那里,由得他去做,也是朝廷上下的公议。

毕竟,挖金采银用人极多,粮食光靠扶桑地的那点产量,只能说相当勉强。要不是活动在海上的捕鲸船数量大大增加,食物压力将会前所未有的大。

除了支持辽东、朝鲜道、扶桑地,扬子江两岸的“杂粮”,还要支持南海、苍龙道。

江汉观察使府统计的过手杂粮,贞观十九年开始,每年都要超过一千两百万石。武汉能够直接控制和影响的杂粮产出田地,总数量超过了六百万亩。

农业上的科学管理,即便没有化肥农药,其效果也不可谓不明显。大量原本无法利用的土地,随着水利设施的延伸或者兴建,这些土地从生地到熟地,短短数年就有数量可观的粮食产出。

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也就是有些山区很难减少农业人口。这使得不少“庄园主”选择种茶种桑来配合,茶农和桑农往往一人多劳,等于是额外地还要被压榨一回。

只是从结果来看还是不错的,相较传统模式,山区的农业人口需要,还是大大地下降。

因为水利设施比较完善,武汉地区的粮食产出可能不是最高的,但却是最稳的。

连续视察了几个农业片区之后,也算是摸了底,今年苜蓿、草头都不错,基本能保证武汉本地马继续扩大种群,还能增加不少牛羊数量。

“今年大牲口数量增加,饲料能不能保证?”

“贞观十八年的那种精料不行,但新制饲料还是不错的。”

“噢?这是为何?”

张德有些好奇,在贞观年间生产饲料,需要的条件更加苛刻。毕竟,饲料生产是个高投入,但它并不能保证高回报。

多少斤饲料才能转化成一斤牛羊猪肉,以前是没有这个概念的,男耕女织散养散种,不需要有这种概念。

但是伴随着农业技术的提升,能够更多地养活工商业人口,这就不得不考虑。

毕竟,这也是一种“定量”分析。

“增加了大量的螺蛳,原本入夏都是河里捕捞,江夏这里,一组一天也就是两千斤光景。现在都是养殖,前年是一年收两茬,一茬一亩约莫两千斤光景。去年就是三茬,一茬一亩能有两千五百斤。”

“噢?怪不得。此事本府之前只是听说你们要搞,没想到已经搞成了。”

“也是借鉴河套故事,再者,本地茭白、茨菇、莲藕都是一起的,深水出藕、莲子还有鱼虾蟹。浅水浅塘,多出茭白、茨菇。之前又改进了粉碎机,螺肉冲洗之后,螺壳沉淀多给了窑场。”

“倒是一举多得。”

张德对此相当的满意,肉类供应也是相当要紧的。武汉要支撑两百万人口,光靠米面粮油,无异于痴心妄想。但是有了肉类供应,生存保障的条件就有了,还能保证工坊工人不至于缺少肉类蛋白的摄入而早早嗝屁。

最重要的是,现在蛊惑着“多子多福”,地方补贴如果是实物,牲口、绢布还有现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第四十四章 麻烦事第九十一章 众望所归第二十二章 很科学第七十三章 我把你当兄弟第九十三章 要领会精神第十章 进一步第七十章 变化第六十三章 开拓第五十七章 狗命不同第五十五章 暗爽不已第六十二章 开阔眼界第七十八章 屁股第八十七章 劫营第六章 上意第三十四章 恶趣味第四十一章 夜杀第三十三章 十万火急第五十八章 烈火烹油第六十三章 英明的郡王第三十章 进学(求推荐票)第四十六章 娶对老婆第十九章 平淡是福第二十一章 总制第八十二章 刀第十三章 利弊取舍第九十三章 炮击第十三章 张公谨成婚(二更)第三十三章 十万火急第八十一章 牛郎第七十八章 生意第九十章 功劳靠捡第九章 套路第六章 用能第四十五章 身怀绝技第八十九章 新路第七十六章 自重第十三章 斗争艺术第三十九章 拼搏第五章 大丈夫第八十一章 腥味第九十八章 三震第十八章 取名秦怀道第五十四章 体面第七十几张 把李董吓尿的大新闻第四十六章 沔州行第九十二章 房二郎的事业第三十九章 东海乡贤太多第五十四章 体面第七十六章 值多少钱第六十二章 果实第八十二章 旧时之言,今日之见第二十三章 智障大师(求推荐票)第四章 没想到的人第四十六章 沔州行第四十三章 照猫画虎第六十章 仁者爱人第五十四章 基业长久第四十二章 不是等闲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六十八章 贩卖人性第二十八章 为了猪肉第七十章 高人(第二更)第三十章 有福之人第二十九章 福寿第十三章 斗争艺术第八十六章 一惊一乍第七十章 战栗第九十八章 遮羞不成第二十六章 汝北小灶第五十七章 狗命不同第四十四章 封神(第三更)第二十九章 旧时物业第六十三章 开拓第四十七章 形式相同第七十二章 经验之谈第七章 靠山第四十二章 贤明第十五章 帮衬第二十一章 胃口好第五十八章 行路难第九十六章 蜜糖第七十三章 路第九十二章 房二郎的事业第一章 挫伤第七十五章 找不到破绽第四十六章 表哥的进化第八十五章 继续饮鸩止渴第五十九章 大县令第八十八章 性质第九十九章 冲杀第十五章 上山行第四十四章 封神(第三更)第五十二章 要多读书(第二更)第四十九章 行动第四十七章 形式相同第四章 制图狗第六十八章 尿地图第三十二章 同一件事第九十九章 意外之外第十二章 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