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狂热

唐朝想要直接干扰远西的格局,可操作难度太大,往往一个命令传达下去之后,一通神操作和奇葩执行,诞生的结果和最初的想法直接就是南辕北辙。

随着西突厥最后的一点阿史那氏嫡系,被稀释在了庞大的全新的组织体系中,取代旧有突厥汗国的军事劫掠集团,他们主体已经从突厥人转变为“军事劫掠成员”。突厥人不再是主体,高层和底层之间的纽带,也不再是纯粹的血缘及人身依附关系。

这种变化,让为数不多的西突厥“有识之士”感到担忧,长此以往,整个突厥将会彻底消亡,半点渣滓都不会留下。

原本就已经大分裂的西突厥,此时此刻,在更小的层面,进一步的分裂。

有的人准备拥抱曾经的“杂种”,也就是可萨部;有的人想要跟弗林国联合,改信弗林国的神;有的人想要跟波斯残部混合起来,直接立国……

动荡的局势产生动荡的思维,而唐朝又在那里彰显着“威仪”,西军时不时地在河中地区“扫荡”。小股的探险队直接穿过黑海北境,进入可萨部的地盘,然后故意诱导可萨部的白痴去抢劫他们。

这是一个套路和反套路的时代!

“趁着还是夏天,赶紧把天竺奴迁往河中——”

洛阳,民部的人早就失去了气度,在弘文阁内咆哮着。

孔颖达和褚遂良一言不发,他们之前宴请房玄龄,该拿到的东西已经拿到了。房乔一如既往好说话,当然,前提是他们不要给房乔添堵。

除此之外,任何弘文阁的事物,他们既不表态,也不说不表态,一切看马周这个点头相公的。

“入冬之后,再想动工,绝无可能!”

“河中局面新定,只要迁徙天竺奴入河中,秋冬之际,定能吃下河中。如今关隘尽数在我军手中,诸部皆已归附。只是蛮夷素有降而复叛、叛而复降的姿态,狡诈无德,非威仪不能震慑!”

“拿头去震慑?!那是河中!不是昆仑川!你知道要花多少钱,动用多少民力吗?”

“死的是天竺奴——”

“放你娘的屁!如今敦煌宫粮秣有三成要靠天竺,天竺奴死光了,你去种地还是老夫去种地?!”

争论的焦点一贯围绕着钱粮,帝国因为通讯手段的提高,对万里之外的消息知道的极快,应对起来自然是大不相同。

洛阳的反应和历朝历代比起来,根本就是天上地下。

“你他娘的不要出口伤人!你不要再说‘放你娘的屁’!放你娘的……”

“……”

“……”

弘文阁外一群侍卫瑟瑟发抖,这些“相公”们平日里人模狗样,为了点小钱,直接撕破脸皮不要仪态。

而往常喜欢拿道德教育人的孔祭酒,这光景居然看客一样在那里一边喝茶一边看报纸。

马周扶额揉着太阳穴,他既要应付这些杂碎,还要应付宫中的“二圣”,更要应付地方上跑来京城要钱的王八蛋……

作为帝国的秘书长,他真心超累。

“眼下运十个天竺奴到河中,最少死两个,天竺奴不值钱,可白白死在路上,这等无谓之事,何苦来哉?!”

“只要河中戍堡陆续建造,杂胡诸部便不能聚集,此类蛮夷,五十年之内,尽数剪除!”

新晋的六部“少壮派”野心勃勃,帝国人口跨入三千万这个层面的时候,很多事情就不能只考虑三五年,最少也是十年起步。

生育政策在精华区贯彻之后,哪怕不去考虑中下州县及都督府都护府,帝国十年人口保底增长六百万。

但即便这么多的人口,想要填满整个疆域之中的农耕区,都是“杯水车薪”。

和别人不同,民部的目标是“万万”人口,只是这个想法很遥远。民间的有活力社会团体虽然配合朝廷的大政也在番邦搞事,但大部分时候,这些杂碎只是想要借用朝廷的威仪,然后在外作威作福。

实际上西军序列的“探险队”,从北向南,就陆续发现大量新生的“国家”,居然他娘的就是某个商号的私产。

闻所未闻的事情。

一个商号,手中或有大国一二,或有小国七八。大多都能做到“胜兵两千”,总兵力凑合一下,十七八万居然也有。

配合勃律国在高原的联军,整个正规军之外的杂牌军,居然也有四十万左右。

这放以前,压根就是个突厥第二。

也就是唐军已经出现了全新的体系,更不要说装备上的碾压,这让战无不胜的唐军对于新生的“突厥第二”,居然半点感觉都没有。

只是“胜兵两千”就是“胜兵两千”,一个“小国”能够出两千士兵,总人口必然是破万的。它背后反映出来的现实,那就是早在朝廷发力之前,地方早就开始源源不断地把力量施展出去,从“番邦”汲取养分。

实际上沿着信度河两岸,就出现了大量的奇葩国家。这些国家的“武士阶层”往往都是岭南、江东出身的地方豪强子弟,而供养这些“武士阶层”的底层,就是原住民或者从沙漠荒原部落掠夺而来的奴隶。

这种自上而下结合的“奴隶制”城邦国家极多,每个城邦国家又往往只有单一产业。

比如有的国家,其立国的根基,就是卖粮食给西军,所以整个国家的收入,就是发展种植庄园以及山地畜牧。

而有的国家,其立国根基则是挖矿,大量的矿石通过初步粉碎、冶炼,作为原材料,贩卖进入昆仑川。

这些单一产业的国家,能够支撑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唐朝地方势力的资本和武力。

同样,当某一天西军不再采购天竺粮食的时候,某些国家就会被“抛售”。

因为对于某些大商号来说,不能赚大钱的产业,就是“负资产”。

“说来说去都是废话,还不是要先修路!”

“工部已经谈妥,可以直接动工。”

测绘什么的……不存在的,赚快钱要啥精打细算,一波莽上去就完事儿了。

说到这里,一群弘文阁的大佬都看向了工部尚书李大亮。

正寻思着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的李大亮一愣:“都看本部作甚?”

“李公,一事不烦二主,不若李公再烦劳一回,除技工之外,再借一支工程队?”

李大亮一听顿时急了:“房相如今在南昌地亦有工程,再者,南人北上本就水土不服,这要是进入西北,谁能知晓如何?再者,如今哪里都是缺人,岭南、辽东、江东、朝鲜、扶桑……牵一发而动全身,抽一支工程队不难,可别处再要,又当如何?”

“先借了再说!”

一向稳当的马周,突然低着头按着太阳穴很是不耐烦地说道。

“那老夫再派人走一遭就是。”

见马宾王这个“老实人”都开了口,李大亮也没废话,直接答应了下来。

旁人只觉得奇怪,心说李大亮是不是转性了?想当年可是在朝会上直接开怼温彦博,比魏徵不知道高到哪里去,怎么见了马宾王就怂了?

他们哪里晓得,李大亮是人老成精,马周这个点头相公,固然是智慧过人,可眼下,他的所有决断,都不是出自内心,而是来源“二圣”。

既然马周说要先借,那就是“二圣”要这么干,他李大亮疯了,要跟“二圣”开怼。

第五十三章 送财童子2.0第四十二章 风口第三十二章 李震嫁妹第六十九章 抵京第二十二章 赤裸裸第七十九章 安排第五十九章 要做忠臣第三十章 功德取舍第七十五章 别致唐茂约第三十二章 同一件事第五十章 星星点点第九十六章 出行第八十二章 人物第十五章 老阴货第九十二章 雪里寒梅第四十八章 大建出奇迹第七十五章 坦叔的眼神第三十七章 不杀第五章 抓老鼠的第八十四章 混成了大反派第九十八章 不夜城第十五章 唐代闪婚(一更)第六十二章 真的很忙第七十七章 快活第七十九章 狂热第九十八章 三震第九十三章 革新第三章 新的发现第三十章 何落于人后第十二章 东风氏第九十三章 “一视同仁”第二十五章 曲江文会(三更求推荐票)第八十二章 正义的事业第二十九章 兴师问罪第五十一章 讲义气的寄生虫第五十六章 为了煎饼果子(第一更)第八十七章 手艺好第二十三章 上道第三十三章 十万火急第三十五章 横槊赋诗(第三更)第六十七章 继续修路第十一章 不合理第七十七章 牌桌会议第七章 予其誓第五十五章 不平静第七十六章 崔氏良人第九章 礼尚往来第九十章 这是什么力量第八十几章 关洛人事第五十三章 你来追我呀(第一更)第五十五章 田地产出第二章 西行第八十六章 略有不同第四十六章 运数所至第三十八章 过招第九十六章 胃口第七十五章 保护费第七十一章 沔风第三十三章 套路不简单第九十九章 开道第十八章 经验和总结经验第七十九章 见缝插针第七十三章 治世以大德第七十三章 预见第七十二章 为兄长考虑第十三章 武氏女第二十四章 刷新认知第六章 一个人的毕业第三十章 伪劣工科狗第五十四章 文风颇盛务本坊(三更)第六十六章 拿来教学(第三更)第五十九章 闲云野鹤第五十五章 田地产出第三十章 大新闻的背后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三章 洒脱第六十三章 不止于此第六十七章 老谋深算第四十五章 九鼎第四十五章 精英阶层第五十几章 杜断第十三章 武氏女第六章 用能第二十一章 跳第六十四章 癖好第八十七章 绝非偶然第八十七章 两难境地第十二章 糊里糊涂第六十八章 吃人有理第六章 “责任感”之外第三十三章 灵车漂移第六十七章 怎么看第二十六章 汝北小灶第四十六章 胡人出身第六十八章 倒腾第二十一章 取悦之道第三十五章 来个buff第五十五章 家有一老第六十七章 疯了第三十三章 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