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观察

和武汉那种已经相当纯粹的“城市”不同,常州诸县依旧能够找寻大量的“田园牧歌”痕迹。

这是一个手工业、工业和传统农业并行共存的地方,即便没有张德这条非法穿越乱入唐朝的工科狗,本地的农家也并非是纯粹的农家。很多时候,都是半农半工。他们既是农民,也是手工业者,也是行脚商,兴许还承担着消费市场消费者的身份。

但因为船运陡然爆发,扬子江东西往来也不是天堑鸿沟,人员物资金钱的交流,自然会带动观念的交流。

扬子江口,随处可见受到武汉影响的事物人物。

工坊用上了鲸油灯,穿衣用上了北方棉,吃着糖水罐头听着新式的词曲,弹拨的琵琶未必是琵琶,兴许只不过是同样乱入唐朝的吉他而已。

“这里织布、印染厂的女工,有点不简单。”

观察使府的随员闲着无事,也到处走走看看,顺便做个小调查。很多东西,传扬再厉害,远不如自己亲眼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

“噢?”

张德有两班“秘书”,男班多是家生子,如张乾、张亨、张利之流,业务能力极强,思维也机器敏捷,最重要的是,不“畏上”,这就让有上进心的“上峰”,用他们都用的很顺手。

女班多是狗窝里的女郎,也有一些女郎自己夹带的贴身女婢,她们大多跟母族关系亲密,或者跟某些亲眷加强了联系,总之,女郎们操持的业务,很多时候更需要大家族的人力物力来支撑。

两班“秘书”各有不同,但到底不是寻常府内佐官幕僚能够替代的。没有马周那样的才能,底层升迁上来的人,想要达到顶级世家大族子弟的能力,难度极大。

不过府内精英也很现实,他们这一代人能够混个富贵荣华最好,混不到,就当自己给后代子孙打基础,两代人三代人经营之后,总能起来。

所以跟着张德前来江东的府内随员,不管过往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首先心态是相当的好。

“如果所料不差,这些女工大多识字,且是操练过的。”

“识字又有甚么奇怪?汉阳女工,大多……唔。”

回答的随员戛然而止,女工识字的确不奇怪,但织布、印染厂是有点特殊的,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对女工的要求有点高,往往都需要熟练工。而一个熟练工的年龄,这年头鲜有低于二十岁,普遍都是二十五岁往上走。

在武汉还不明显,在苏州尤为突出,那些工资极高的织女,年龄大多都在三四十岁,鲜有三十岁以下。

江阴这里同样如此,熟练工的年龄,高度契合“三十岁”这条线。

同样都是三十岁,武汉三十岁的女工识字,那都是这几年的强行“扫盲”。而江阴这里,毫无疑问是不一样的。

“三十年前?”

时间倒退过去,显然不可能以三十年来计算,但张德赴长安的时候,不过是十岁。

“唔……”

细思极恐,天生的反贼,十岁之前就搞事了?

武汉女工多有“军事训练”,但能不能称作“军事训练”,府内就是一道公文的事情。对外说这是跳广场舞,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但“军训”的作用是深远,高组织度的集训,对于快速掌握遵守纪律、规章、制度,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而武汉训练女工的教头,大多都是出自何坦之门下。

那毫无疑问,“坦叔”当年在江东,倘若操持旧业,这个旧业是什么,不言而喻。

“苏州常州本就有女子读书的习性,只是大多流转门第之间。坊内能够如此普遍,着实惊人。”

“也难怪京城推行‘女学’处处碰壁,反倒是在苏州常州,纵有嘈杂之声,却也平缓顺利。”

“无有二十年经营,何来根基?”

跑来观察学习的随员们只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得出一个很粗暴的结论。简而言之,假如他们是二十多年前就识字乃至读书的工坊女工,在上班十多年之后,又怎么会不知道识字读书带来的“先发优势”?

在这个基础上,假如她们生了女儿,只从回报收益来看,显然还是识字读书要好一些。兴许她们未必能支持女儿前往什么正规的学堂听讲,但掏钱凑份子组个私塾,也没什么难度。

织女的薪水,不管织布机器如何发展进化,相较农户,终究是不低的。

既然有了群众基础,但有名望号召,自然是纷纷响应。

而京城是不同的,想要推广“女学”,从来都是自上而下,绝无可能自下而上。

京城是极为封闭的圈子,它是一个巨大的金字塔,仅仅是“巧取豪夺”,就已经把京城周围榨干成了“无人区”,指望底层再如何翻身,不过是痴心妄想。

长孙皇后要推行女子读书,也不过时给自己刷一层金身,仅此而已。刷名望的需求摆在那里,于是“顺应潮流”,至于和“隆庆坊之主”的女儿比起来,她大概是没有太多的高尚念头。

即便她自己也是女子。

在观察使府随员们看来极为惊人的“成果”,对老张而言,实在是兴致缺缺。他三十多岁才搞到这个地步,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因为各种因素的掣肘,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或许二十年,或许三十年,都只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添砖加瓦。

这个时代……真是太糟糕了。

一个帝国的人口,甚至把帝国的属国人口都全部算上,别说跟非法穿越之前的一个省比较,就是一个城市,也只不过是把城市塞的略显“臃肿”。

而现在,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里,撒了三千多万的人口……地广人稀来形容它都是轻的。

人们惊叹于“地上魔都”的庞大,惊叹于这个没有城墙的大都会居然能够运转的有条不紊,高效地保障着两百万人口的吃喝拉撒睡。

但对老张而言,他也只不过是想要更多的一点点“现实感”。

他想要去城市网吧,但很可惜,这里是唐朝。

第三十二章 法不传六耳第五十章 信号第九十四章 过时第六十章 搓你狗头第六十三章 淳朴第五十八章 羡慕嫉妒恨第四十七章 良心第八十五章 寻思着第十八章 热情似火第九十四章 恩·威第十八章 热情似火第七十二章 富矿(推荐票!)第四章 流言第四十五章 大唐胡儿(求推荐票)第八十五章 见君王第十四章 都是坏种第二十四章 幸福第六十一章 走对了路第九十九章 谁的银元第九十四章 过时第七十二章 富矿(推荐票!)第六十九章 魔幻韭菜第五十九章 没有想过第十八章 办事效率第六十二章 一坊之地第三十章 进学(求推荐票)第三十章 真有肥缺第八十一章 腥味第五十七章 旅游指南第十二章 振作家门第八十四章 家业(一更求票)第五十六章 深意第七十八章 实利第八十二章 论禽畜第五十九章 闲云野鹤第二十六章 都在酒里第九十八章 朝野“合流”第三十章 奥杜之杖第四十四章 红口白牙第五十二章 出口转内销第九十七章 石碑之威第三十九章 东海乡贤太多第十一章 血腥味第六十五章 我狂犬也第四十九章 跑路的原因第八十六章 略有不同第五章 有所预见第四十一章 夜杀第七十二章 为兄长考虑第十六章 “老爷爷”第四十二章 平海伯第六十几章 使者们第四十四章 忠心做事第十二章 乱第四十七章 封建和建设第九十五章 押宝第八十章 倭地生计第二十二章 肉糜第四章 制图狗第五十二章 祖孙闲谈第十一章 食肆见闻第六十几章 使者们第三十四章 要优雅第十六章 装完逼不跑第三十七章 天命难破第七章 又是小道消息第九十五章 吃肉第六十三章 双壁才女第四十三章 内奸就是爽第四十三章 求稳第四十三章 有点意思第十六章 霸道总裁第三十章 配合第七章 种树第三十三章 大佬们都来看他第四十五章 奇人奇事第十章 众犬第五十章 很平常的生活(第一更)第九十八章 西域钱粮第五十六章 烧烤现形记第五章 和蔼可亲我李氏第六十几章 使者们第七十二章 操心第七十章 死人活人第八十三章 甜第八十九章 新路第十四章 那些年我们不想追的女孩第八十五章 登门第三十九章 谈感情第三十章 表哥很忙第九十二章 良心第四十二章 大明宫第四十七章 大臣很忙(推荐票)第十三章 很满意第六十三章 英明的郡王第八十五章 继续饮鸩止渴第四十几章 人品第七十四章 踏浪而行第五章 人事流动第七十九章 老国公寻欢又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