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时来

豫州全境的综合实力对比,是典型的北强南弱,究其原因,就是治所郾城县恰好卡在交通要道上。

过了颖水就是临颍县,许州自来就是中原核心的重要支撑。而且许昌还做过都城,辖内县、寨都是上等,地盘不大,人口却是众多。过了许州,那就是京畿重地,迁都之后,因为形成了环洛阳无人区,许州就成了接收京城“移民”的重要之地。

几年下来,凭借庞大的人口,郾城本就发达的水陆运输,几乎每天都是满负荷运载。要说豫州刺史府半点想法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缓解通勤压力也好,平衡州内资源分布也罢,“豫南物流”的成立,是整个豫州甚至临近数州都乐意见到的事情。

只是谁来起头,一直没有机会和合理的理由。

道王李元庆现在攥着一首《悯农》,他现在觉得给武汉张大郎一条财路,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再说了,张大郎多会做人?“豫南物流”的总股份比例,道王王府占了三成多,其余各县县令及沿途站、寨、栅等低级官僚都有肉吃,汝水至沱口这一路所有津口、渡口、关卡的小喽啰也有汤喝。

一套组合拳下来,滴水不漏。

便是汝水上行走的纤夫、脚力、苦力,基本上也能保证一年到头能有三分之二时间都有活干。

因为“豫南物流”已经拿下了豫州、光州、申州的运粮活计,听说张沧干死“宝龟如来”的地方大豪,大多家中都有“粮长”。此时中原、江淮、江南的“粮长”还是雨哦赚头的,愿意把这活计交给“豫南物流”,有结个善缘的意思,也未尝没有降低风险的想法。

除此之外,张沧跟黄州僧道居然也有交情……

沿途僧道的产业并不少,黄州的光头们跑来豫州,跟同行们这么一通夸,豫州的光头们也愿意把存粮交给“豫南物流”来分销发卖。

原本他们是要自己在本地出脱,赚头实在是少得可怜。

但是集中给“豫南物流”之后,这钱收拢起来就不是什么鸡零狗碎,绝对省时省力。

这些杂七八杂的东西加起来,整个“豫南物流”等于是“一夜之间”成了个“庞然大物”。

可能缺少点根基,但至少只要道王李元庆没作死,豫州现在各个县的县令没心理变态吃相难看搞内讧,“豫南物流”在淮水以北站稳脚跟不成问题。

至少从江淮入京的渠道中,“豫南物流”就成了一个大家都在呵护的“坐地户”。

哪怕这个“坐地户”其实是外来户一手创立的。

眼见着搓澡张大郎猛地就从搓澡工变成一方“豪强”,论江湖地位,怎么地也不是跟卓家小少爷论,而是跟他老子卓洪炉一个“辈分”。

这让卓一航很受伤,哪怕揣着几万贯问张沧买了股份,也突然觉得,能让张大郎心心念念的搓澡事业,莫不是比眼下的“豫南物流”还要有搞头?

心中这般想着,也就有了计较,连忙让人返转了一趟武汉,跟老爹卓洪炉把前因后果都说了一通。

卓老汉收到消息,只觉得儿子是不是被人绑票了,居然胡言乱语到这个地步。然而卓家老兵过来把事情说的更加通透,卓洪炉听了顿时哈哈大笑:“老夫一世投资,止今日名震天下矣。”

果不其然,卓洪炉收到消息的当晚,就卓氏把精干人员派遣到豫州去帮忙。倒不是说要如何,只是豫州地面有梳理物流行的管理人才并不多。再者,“豫南物流”草创,需要的不仅仅是物流行管理人才,其它一应采买、谈判、公关等等人才都是稀缺。

光靠豫州官场来帮扶,那是远远不够的,而吸引外力进入,又不符合豫州刺史府的利益。

恰好“豫南物流”中又有成都卓氏小少爷卓一航的份子,这事儿吧……都是缘分。

于是乎,看上去忙前忙后的张家兄弟,在新息县逗留到春耕那几天,就准备直接前往郾城县,然后过颍川,在长社看看风景。

这当口豫州刺史道王李元庆也没打算见面,新息县县令张展也盼着张沧赶紧走。

他再不走的话,春耕就要过了。

春耕过了还下个屁的乡,不下乡踩两脚烂泥,念个屁的诗,悯个屁的农。

“阿公,河南来了消息,道上的朋友说,要在新息县盖个铁杖庙,就在淮水边上,盖‘豫南物流’里头。”

在汉阳一副养老模样的何坦之听到了消息后,有些讶异,“噢?这么说,这江淮的游侠儿,到了豫州,都打算在新息县上香,而不是汝阳?”

“是这么个意思。”壮硕的青年嘿嘿一笑,“阿公,你老人家是不是……也让俺们过去开开眼?大郎君这一手,堪称翻天手、覆地掌啊。卓小乙那个笨蛋,出钱出力的,不是白给大郎君干活?”

“卓氏想要出蜀都想疯了,现在有个落脚地,已经是难能可贵,还能在豫州开枝散叶,让他们一天干十个时辰的活都愿意。这机会,来之不易,你当卓氏真是傻子?”

言罢,何坦之双手一拢,眼神很是欣慰:“大郎行事老辣,又胆魄超人,比他老子强多了。”

“……”

见老阿公在点评南宗宗长,壮硕青年顿时闭嘴不说话,一脸的郁闷,听到这种话最是难受,浑身难受啊。

“江淮的游侠儿,大多都在南运河厮混,怎么这一回,来了恁多去豫州的?”

坦叔感慨了一声,收拾了心情,又问道。

“俺听几个老叔说,来的都是江淮不成器的,在扬州楚州吃不上饭,被运河上厮混的排挤。眼下有了出路,又有弄死‘宝龟如来’的好汉掌旗,自然云从。否则还不是跟以前一样,忙时种地,闲时落草,总不是个事。”

“嗯。”

微微点头,坦叔毕竟年轻时候也是这般厮混过的,很明白这些普通苦哈哈的心理。若非没有盼头,谁他娘的愿意刀口舔血?

能辛苦劳动就有血汗钱,哪怕少一点,也比拦路抢劫放心。

都道英雄好汉如何了得么?大多数道上厮混的汉子,都是穷死的。凡是江湖上混迹的,有道上朋友投奔,“仗义疏财”四个字,只有一半谈的感情,剩下的一半,可不是谈钱还是怎地?

苦哈哈做个纤夫也好,做个车把式也罢,横竖一年到头都有落袋。

如今种地的技术越来越精细精致,地头的人要不了那么多,自然搏一份出路就多一份钱。

“豫南物流”当真是赶在了好时候好时节,一方地界三教九流愿意追捧,当真应了一句“时来天地皆同力”!

第九十章 落脚(年初三第三更!)第九十二章 良心第十四章 忙碌的狗第三章 海阔第六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六十三章 躺着中枪杜正伦第九十五章 威震华夏第九十九章 开道第八十四章 专业的不务正业第八十九章 六旬老汉功夫好第八十四章 跟我学作诗第三十六章 追求数量第八章 期望第六十九章 修通之后第七章 种树第十二章 乱第十四章 新玩法第七十七章 利好第十一章 食肆见闻第五十八章 不急不躁第八十六章 盼着第十五章 务农第六十八章 热闹非凡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十八章 放任乱象第八十章 外劳办第七十五章 奋斗第八十章 吴王要来第六十二章 真的很忙第九十二章 时势易转第五章 和蔼可亲我李氏第五十八章 烈火烹油第九章 无奈第五十一章 此物有玄奇(第一更)第九十一章 马车问答(二更)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八十七章 绝非偶然第八十章 鸡肋第八十八章 种粮大户第九十八章 意思第三十一章 南京第四十七章 联系第九十章 幽州之事第二十章 做官不易第四十九章 思考第八十五章 大唐义士第六章 上意第六十八章 无人理会第二章 浪里白条第八十八章 乐见其成第四十四章 这他娘的第二十二章 勤奋做事第四十三章 皇帝是不同的第八十九章 残暴第四十九章 正经事要紧第九十七章 谋生第四十一章 杀了我第九十二章 胆大心细之辈第十一章 两证第二十五章 给个理由第七十四章 胸大有脑第七十八章 纠结的老阴货第二章 弄巧成拙第三十五章 正当红第九十八章 不能理解第六十五章 修路的心第八十五章 有钱的反派第三十几章 下注第五十章 家生子第五章 这一切都是误会第七十几张 把李董吓尿的大新闻第七十二章 随意第四十二章 东南形胜第四十二章 刑天舞干戚第四章 癫狂第十八章 办事效率第七十二章 丝织竞争第九十四章 机不可失第八十七章 鱼饵第九十二章 骤变第十四章 壮胆第三十三章 赏功第三十七章 有趣第八十三章 深藏功与名第二十九章 一千万贯第三十几章 下注第九十五章 雄风第六十四章 现状第六十三章 试探第六十六章 深坑第七十章 你大爷第六十六章 威海第十章 肥鸡第九十四章 卖到辽东第二十章 虎威第八十七章 栽得不冤第二十六章 你懂的第十五章 想做官第二十二章 赤裸裸第三十五章 春耕